十二年的时间, 创造了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当年定下的目标。
如此太平盛世, 堪比贞观之治!】
大唐江山的卷轴铺满天幕, 伴着恢宏的音乐, 激荡人心。
天幕中出现杜甫的《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1
不愧是诗人杜甫,诗词中尽显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天幕, 等着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扬。
可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有任何反应,他看着眼前的大唐山河, 彻底理解了神迹为何说李隆基比朱厚熜还该死。
朱厚熜接手的大明已经不能算盛世,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掌权的大唐的确是盛世大唐。
若李隆基死在开元年,他定能名留史册,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朕无愧于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对着天幕道,殿下的臣子亦是激动。
【此时的大唐当真是全盛的阶段。
这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重用的是贤相张九龄,被后人称为“开元三杰”之一。
张九龄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劝谏,多次劝谏唐玄宗李隆基要居安思危。
若是唐玄宗李隆基死在开元盛世就好了,早死个二十年,你好我好大家好。】
乐瑶一声叹息,为何说唐玄宗李隆基和嘉靖帝朱厚熜两人尤其可恶,就是因为他们明明有能力开创盛世,但非得摆烂。
【宋太祖赵匡胤】:的确,早死二十年就好了。
【明太宗朱棣】:该死不死。
【路人甲】:一个黑粉和真爱粉都希望他早死的男人。
唐玄宗李隆基???
他不明白天幕什么意思,早死个二十年?他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不该长生不老么?!
众臣疑惑,他们圣人如此贤明,为何应该早死?不是昏君才应该早死么,他家陛下可是明君!
他们一度怀疑是不是神迹说错了??
【与张九龄同为宰相的还有李林甫,一个可以与首辅严嵩并排的宰相。
但客观的说,李林甫是比严嵩有能力的多,若他能和之前几位宰相一般当四五年就下台,说不定还能落得贤相的名声。
一个有能力有野心且不算忠诚的臣子,遇到晚年昏庸自负的帝王,必然是大唐的灾难。】
唐玄宗李隆基???
晚年昏庸自负???
【李林甫成为宰相后,与张九龄的直言进谏不同,他特别善于迎合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思,他知道李隆基想要什么。
开元盛世后的李隆基既要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享受权利带来的快乐。
所以李隆基需要一个人,一个有能力却又不和张九龄那般心怀天下的大臣,一个只需要以他的需求为重的大臣。
李林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天幕中突然放起一首歌,“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
随着音乐响起,卡通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是时候玩乐了!”
【咱们一起来看看李林甫是如何迎合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意,成为了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宰相。
首先是牛仙客事件,李林甫和张九龄之争开始。
河西节度使牛先客,边疆出身,唐玄宗李隆基看其功绩想要提拔他为六部尚书。
此提议得到张九龄的强烈反对,他认尚书一职应该由德高望重谢担任,牛先客边疆出身,不配此职!态度之坚决让唐玄宗李隆基下不来台。
而李林甫则私下对唐玄宗李隆基道,他的看法和李隆基一样,觉得牛先客有才,张九龄如此排挤不识大体。
这里的李林甫是看透了唐玄宗的心思,论才牛先客是不配,但边疆出身这个身份打入朝堂,则可削弱科举文臣的势力。
唐玄宗李隆基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他不允许任何势力对他有威胁。】
唐玄宗李隆基眯了眯眼睛,观察众臣表情…唐玄宗李隆基可以给他们权利,但决定不能让他们抱团。
【于是唐玄宗李隆基再提此事,张九龄依旧言辞激烈的反对。
唐玄宗李隆基恼怒,甚至对张九龄道,你嫌弃牛先客出身卑微,你出身又高到哪里去!
张九龄自认出身卑微,但此事不管出身不出身的事,牛先客目不识丁,怎担文臣之职。
李林甫站出来反驳,他说人的能力不能以学识而衡量。
最后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加封牛先客陇西郡公,食实封三百户。
这局,李林甫胜。】
“以前没注意,让神迹这么一说发现大唐也内卷的厉害。”赵匡美感叹。
这不也是一方势力斗另一方势力么。
【朱高煦】:这个牛客仙是个贪官!
赵匡美看着天幕上朱高煦的发言,开口道,“不愧是大明没脑子的王爷,但凡看看书也不会次次造反失败。”
明明是前朝之事,他一个当王爷的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赵匡美】: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朱高煦满脸疑惑的看向神迹,问身边的朱高燧,“这个赵匡美是谁?”
朱高炽……
【牛先客倒是个好官,但正如宰相张九龄所说是个好官但不适合尚书一职,就好似让体育老师教数学一般。
等张九龄罢相后,牛先客一步步的被提拔到副宰相之位,但因为实在没能力,只能事事听从李林甫。
牛先客事件只是一个小的冲突罢了,唐玄宗李隆基对张九龄不满的种子早在之前就埋了下来,废太子之争。
要不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历朝历代,好像没几个太子得善终的。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也不例外。】
第209章
【开元三年, 年仅九岁的次子李瑛被立为皇太子。
太子李瑛的娘亲是出身平平的赵丽妃,且早逝,按理说皇子之为怎么也轮不到李瑛。
因皇后偏偏无子,且皇长子面部有伤不能立为太子, 种种原因李瑛得太子之位。
太子李瑛从立到废, 一共当了二十多年太子, 翻开史册, 咱们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太子,如叛逆到精神有问题的太子李承乾、监国二十年的太子朱高炽, 李瑛可是低调的很。
史册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太子李瑛能力上的记载,也没有李隆基如何培养太子的举措。
像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他们都有好好培养太子,毕竟是下一任帝王。】
“神迹怎么没提朕?”汉武帝刘彻纳闷,一般提秦始皇还有那个唐太宗的时候,神迹都会提到自己。
【从这就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对太子多提防, 毕竟有玄武门之变在前, 而李隆基自己也是通过政变上台。
他要稳坐帝王之位就必须提防太子。
太子成年之前还好, 等着太子成年之后, 唐玄宗李隆基对太子就越忌惮。
要不说权利面前无父子。】
唐玄宗李隆基沉默不语,他觉得自己提防太子没错, 皇权面前的确无父子。
自己还正当年, 凭什么让权。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次废太子风波, 起因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武惠妃, 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取而代之李瑛的太子之位。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还有光王李琚三人关系不错, 算是同病相怜,母妃失宠父皇又防备他们, 三人在宫中并不好过。
据《旧唐书》所记,开元二十三年, 太子李瑛三人聚在一起酒后发发牢骚,却被武惠妃的耳目告发。
武惠妃则到唐玄宗李隆基跟前哭诉,说太子想结党营私并害死她们母子。
要不说武惠妃得宠是有原因的,她实在是太了解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思,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最忌惮的就是皇子结党营私。
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便要废太子,没错,就因武惠妃的耳边风便要废太子。】
“这么听女人话?!”朱高煦不可思议,听个耳边风就把太子给废了!
朱高煦反思,自己之前造反不成功是因为没和后宫嫔妃搞好关系?
朱高煦的心声发到弹幕上,随后就是一声惨叫……
朱棣收了腿,回来继续看神迹。
【唐玄宗李隆基此举却遭到张九龄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太子李瑛二十多年来没有犯任何错误,如今却因为一两句谗言就要废了太子太为荒唐。
张九龄又拿隋文帝举例,当年隋文帝就听信谗言废了太子,结果让杨广那么个败家子上位。
鉴于实在没有证据,唐玄宗李隆基第一次废太子作罢。
而李林甫则私下道,这是皇家的私事,怎由外人插手。
如此对比,唐玄宗李隆基更加喜欢李林甫,而对张九龄颇有成见,甚至把他归为太子一党。
这也是为何因为一点小事,唐玄宗李隆基就罢免了张九龄。】
“臣妾理解神迹所述,他的确该早早死。长孙皇后道。
长孙皇后的心声也发到了天幕上。
众臣沉默,李隆基的脸色变的很难看,不就废了个太子,至于如此,史上废太子的又不止他自己。
【唐玄宗李隆基】:汉武帝也废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