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187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

  弘治年

  听到因为自己的昏政又爆发了农民起义,朱佑樘对朱厚照愈发愧疚。

  自己的惹的祸,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却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爹对不起你。”朱佑樘不知说了多少次对不起。

  “爹,你没有对不起我。”朱厚照颇为无奈,他真不知道怎么安抚他爹这脆弱的心。

  不知怎么,朱佑樘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成了“朱佑樘对不起朱厚照”

  【朱棣】:你对不起的是天下百姓。

  看着先祖对自己的评价,朱佑樘再次觉的自己是千古罪人,是个昏君。

  然后朱佑樘情绪再次崩溃,眼看又要哭。

  朱厚照心里默默叹气,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责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很大的起义,和成化年明宪宗朱见深那会的农民起义差的远。

  但架不住大明的京营军队太拉跨,早就由军队变成了京城施工大队。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横亘北方数省,眼看就要兵临首都,直取朱厚照首级。

  要说明武宗朱厚照有一点点惨,前人造孽后人遭殃。

  眼看京营的军队毫无抵御能力,最后朱厚照听兵部侍郎陆完建议,调遣边境的军队来镇压此次起义。

  但是边防军队轻易是不能调遣的,此举算是开了先河。】

  “不调遣也不行吧,难道等着被活捉。”赵匡美觉得朱厚照干没错,“大哥,这小子做的对不对?你造过反有经验。”

  赵匡胤……

  【正因为朱厚照的这个决定,才平定了此次农民起义。

  这次叛乱也让朱厚照认识到大明的军事体制必须要改变,不若这次起义能挺住,下一次呢?

  朱厚照可不是按照套路出牌的人,他绝对不坐以待毙。

  于是便有了营边军互调之策,将部分京营的军队调到边境,从而磨炼他们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同时让部分的边境军队调到京都,巩固京城的防御。】

  听到此处,朱佑樘摸了一把眼泪,赶紧把神迹所述记下来,一边记一边不忘夸奖他的儿子,“你如何想出来的,此策甚好,甚好。”

  朱厚照看见他爹又哭又认真的样子,反倒让他觉得眼前的爹比之前那个只会听之任之的爹好很多。

  终于像是一个有思想的帝王了。

  他爹,成长了。

  【怎么看都是良策,但是此举却遭到了朝堂大臣的反对 ,以内阁大臣为首。

  内阁大臣李东阳给出的理由是,京城的军队武力太差,若是调度到边境恐怕是无法抵御蒙古外敌。

  而边境的军队长期以来打打杀杀,难以约束,若把他们调度到京城,定会扰乱京城的治安。

  于是内阁众臣拒绝起草调度的文书。】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只见他们把手上的毛笔往地上一摔,头上几个大字,“拒绝起草”

  【赵匡美】:不写就不写,直接执行便是!听他们的干嘛!

  赵匡美向天幕那几个蹦跶的臣子,特别想把他们拽下来,直接踩在脚底。

  此时的赵匡美真是看不惯这群文人的小人得志的样子,起义的时候不见他们有多大本事,如今起义被平定了,他们又跳出来蹦跶了,什么东西!

  朱高煦和赵匡美一样激动,甚至更激动。

  “他娘的!你们还敢威胁,不写就不写!谁还不会写字!小子,你自己写!!”朱高煦被气的不轻。

  乐瑶看到粉丝反应如此激动,她这才发现自己之前好像没有解释过明朝的内阁制度。

  【他们不写可不行,皇帝的决策可越不开内阁制度。

  在这里,咱们先简单的说一下明朝哦的内阁制度,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他们为何如此豪横。

  首先,内阁制度由明太宗朱棣创建,本意是就是给皇帝出谋划策,永乐年间,内阁还不是权利机关,不分管任何人。

  但是到了明仁宗朱高炽事情,内阁的权利逐步加大,内阁的臣子除了是内阁成员外,还担任其他职位 。】

  朱棣不由的看向朱高炽。

  “儿子已知文官集团弊端,定不会重蹈覆辙。”朱高炽虔诚悔改,听后世子孙都成了文官集团的傀儡,他若再向着文臣他就是傻子。

  【但是明仁宗朱高炽时期,政务还是由皇帝掌控,权利并不在内阁手上。

  当然 ,这也和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有关,若他活的久一点,就不好说了。】

  “大哥,你真会死,短命也是优点。”朱高煦发自内心的感叹,毫无恶意,甚至是夸奖。

  朱高炽……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的权利再次增大,他们虽没有决策权,但是有了票拟权。

  所谓的票拟权,是内阁大臣可以看奏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至于同意不同意就在于皇帝。

  对了,为了监督内阁,明宣宗朱瞻基还开了个坏头,开始让官宦参与进来。】

  朱高炽又看向朱瞻基,他发现很多明朝的弊端都是从他们两父子开始的,且他的儿子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儿也知道错了。”朱瞻基认错认的干脆利落。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土木堡之变,武将几乎团灭,朱叫门二次登基后,又弄死了于谦一干忠臣。

  内阁的权利再次被提升,到了成化年间已经形成了可于皇权对抗的实力,特别又经过弘治年间的放纵,内阁的权利进一步加大。

  理论上皇帝是不能越过内阁发指令,皇帝只有同意不同意的权利,若内阁不起草文书,皇帝就没办法。

  可是叛逆的明武宗朱厚照偏偏不管,你不是不写么,行,那就越过内阁和兵部直接下令。

  此举可是惹恼了众臣,皇帝不但越过内阁,还敢越过兵部?!】

  叛逆!

  天幕上出现红色大字。

  此时朱棣的注意点落在“还敢越过兵部”这句话上,作为皇帝,兵权本就集中在自己手上,什么叫做“敢”?

  【秦始皇嬴政】:兵部的权利如此大?

  一直认识听讲的嬴政难得发言,对于明朝的制度,神迹没有系统的讲 。

  如今好不容易到了相关话题,秦始皇嬴政听的十分仔细,他吸取后朝的教训,努力改良出最好的制度体系。

  【路人甲】:那可是相当的大,文臣集团的兵部,皇帝算老几。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第173章

  【秦始皇嬴政】:兵部, 文官?

  【汉武帝刘彻】:文官执掌兵部?

  【唐太宗李世民】:文官执掌兵部?

  看粉丝们提问,乐瑶就简单说说明朝的兵部,讲真,不了解历史之前, 看到兵部自然联想到武将, 谁能想到担任兵部尚书的都是文臣。

  【明朝的兵部和唐朝的不一样, 唐朝的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都是久经沙场的将臣, 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将李靖。

  而明朝执掌兵部却是文臣,这个制度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在这就不得不提一嘴明朝的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是由武将集团掌管,兵部是由文臣集团掌管,两者相互制约,以防一方做大。

  在明初期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还是高于六部,虽然没有调兵之权, 但是他们有统兵权。

  除此之外, 五军都督府还负责军户的管理、各地军队的训练和管理以及各地将领的升迁。】

  秦始皇嬴政继续认真的记笔记, 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后朝的制度。

  对于后朝后宫那些事, 比如朱见深喜欢大他十七岁的万贵妃,朱佑樘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秦始皇嬴政真是丝毫不感兴趣。

  【但随着内阁权利的提高, 属于文官集团的兵部权利自然提高。

  特别是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 武官集团颠覆性的毁灭, 文官集团占了上风。

  文官集团开始逐步积压武官集团的权利, 比如兵部的武选司,他们直接负责各地武将的升迁和调任, 这原本可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利。

  试想一下,连升迁调任都是文官集团掌权, 可见文官集团的渗透。

  到最后五军都督府就剩下对军户和屯田管理权,屯田大家也知道,最后土地兼并还有中开废除,军田也没剩下多少。

  最后五军都督府权利彻底被架空,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机构存在过。】

  “武官让文臣调遣?长见识了,他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懂什么?!”朱高煦气恼不已,这不是瞎胡闹么!

  朱瞻基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没想到文官集体竟然能发展到如此地步。

  他终于知道为啥神迹说皇帝算老几了,政权在文官手上,武权也在文官手上,那皇帝手上还有什么权利?!空壳皇帝么……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说为何明武宗此举惹恼了文官集团。

  方才大家也知道大明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各自掌管,两个部门按理说是互不干预的。

  最后的决策者为大明皇帝。

  要派兵时,由皇帝下旨给兵部,兵部再调兵给将臣,让他们执掌军队行军打仗。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皇帝是不直接指挥将领,而且需要中转一下兵部。

  而明武宗朱厚照直接下令调遣边境军官,跨过了内阁和兵部,就等于跨过了整个文官集团直接和武将对接。

  如此叛逆,文官集团能不急么?】

  “儿子,为父佩服你。”朱佑樘再次感叹,他作为皇帝一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1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