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武宗朱厚照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又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粉丝,乐瑶都已经习惯了,甚至还会看看谁来谁没来。
【首先咱们看看朱厚照是如何应对岌岌可危的边防。】
听神迹开始说他儿子如何应对边防,朱佑樘和个小学生一样,转身就去拿笔墨纸砚,神迹说的他全部要记下来。
【自打一登基就遭遇了虞台岭之败,明武宗朱厚照就重视起边防来。
根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记载,首先加大募兵制,补充兵力,只要愿意来就赏赐白银三两并且发给他们马匹装备。
若杀敌有功,照样封赏,等着任期到了是务农还是继续当兵,由个人决定,如此调动了当地百姓当兵的积极性。
同时,明武宗朱厚照还明确杀敌立功后的奖励,比如杀一个敌人给多少银子,或者如何晋级,相比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的赏罚混乱,军纪分明不少。】
“这制度好,这制度很不错。”明孝宗朱佑樘低头认真的记下来。
朱厚照不解,他爹为何会如此赞赏这个制度,募兵制自土木堡之变后便开始实施,无奈之举罢了。
【当然了,募兵制自然有很大弊端,但起码能解燃眉之急,已经是明武宗朱厚照当下最好的选择。】
朱佑樘不解,募兵制可以短时间内召集大量士兵保卫边境,有什么弊端?
因为不解,朱佑樘直接在笔记边上标注,“有何弊端”这四个字。
这是他多年上朝习惯,会把不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大臣们就会讨论出相应的解决之法。
当然,讨论不出来的就一直放在最后,不了了之。
朱厚照思考了一下,给出答案,“爹,募兵制军饷是个问题。”
【朱佑樘】:募兵制的弊端是什么?
看到粉丝提问,乐瑶自然要回答,不过这个话题在后面会说,在这说有点早。
【募兵制的弊端咱们后面会详细说,在正德时期募兵制还不成规模,弊端还没有显示出来,后面才会成为大的问题。】
听神迹说后面会详细讲,朱佑樘立马听话不问,他这个人就这样,特别好主导。
别人说啥他就听啥,要不是能被文臣集团忽悠成那样。
【至于明武宗朱厚照还有什么其他举措,史书上给的资料太少了。
但是咱们可以来看看实行这些改革后大明边境的状况。
正德四年,总兵官马昂与敌人交战,斩获贼首300多。
正德五年,击退敌人,斩获贼首185多。
正德六年,寇贼大败观音山,斩获贼首260多。
正德六年,虏寇侵犯肃州,明军大胜,斩获贼首100多
…………
从正德四年到正德十二年间,这样的小捷有很多,且到正德十二年间后,这种小捷的记录也没了。
为何会没有了呢?咱们来看看正德十二年发生了什么,著名的应州大捷。
所以这里推断,没有记录不是因为明军疲乏战败,而是边境的侵犯真的少了很多。】
“儿子,你厉害!”朱佑樘激动的拍手,朱厚照倒没觉的厉害,都是小打小闹,和太宗爷爷当年五次征北差远了。
兴奋过后,朱佑樘看是自惭形秽,听到自家儿子如此多的战功,在对比自家一个手都能数过来的功绩。
朱佑樘觉的自己真是拖了儿子的后腿……就这,自己还被称为明君……
*
永乐年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收回之前的话,这小子可以啊!”朱高煦都要拍手叫好了,他想到后悔之前骂这小子是昏君,果真《明史》得反着听,它夸赞的不是好东西,它贬低的却是明君!
朱棣的眉头是舒展开了,但是心里却是闷堵,他再想改如何制衡文官和武臣。
政策不能一边倒,文能治国武能平天下,还是要制衡。
*
宋
“这反转,真是。”赵匡美是真没想到,好好一个皇帝竟然被那些文贼写成一个荒唐无比的帝王。
“哥,你说你以后会不会被那些文人诋毁?”赵匡美有点担心,“毕竟你对他们也不怎么好,你还有黑点,什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太阳穴一跳 ,要不说赵匡美真的会花样扎他哥的心。
各角度,全方位。
【咱们再做个数据的横向对比。
成化年蒙古侵扰边境年平均次数为8次,弘治年11次,正德年5次。
从这可以看出正德年间,蒙古来犯的次数少了很多,由此可推出正德年间的边防加强不是一点半点。
明武宗朱厚照把他爹的烂摊子收拾的无声无息,可惜,这些好像没多少人知道。】
“这群文人!”朱佑樘不由替自己儿子不平,明明做的如此好,竟然没得一声赞扬,他们公平公正的风骨呢?他们上谏的劲头呢!!
隐匿功绩,着实可恶!!
【为何文臣如此选择性忽略呢,咱们举个例子,看看明武宗朱厚照是如何“任性”如何惹恼了明朝的文官大臣们。】
第172章
【咱们从明武宗做的第二件大事京营边军互调说起, 顺着这条线捋顺下明武宗朱厚照多叛逆之路。
明武宗朱厚照此举在大臣眼中是违背了祖制,被众臣集体上书反对,甚至内阁大臣李东阳以辞官为要挟让明武宗朱厚照收回成命。
连内阁大臣都下场了,可见文官集团是多么反对, 若在位的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 怕他早就顶不住压力向文官集体低头了。】
朱佑樘十分肯定的点头, 若是换成自己, 他肯定就顺着文官集团。
“儿子,为父自愧不如。”朱佑樘佩服朱厚照的勇气, 着小子怎么敢说不。
【但是“叛逆”的明武宗朱厚照才不为所动,并且他竟然以“坐乾清宫门”的方式反抗!但是被文官集团无视,他们继续抗议。
最后明武宗朱厚照直接下旨,硬核执行。】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小皇帝,只见他直接坐在大门口, 头上几个大字, “必须改!不改朕不走了!”
朱佑樘愣住 , 他没想到自家儿子竟然如此, 如此…孩童般的叛逆。
朱厚照则哈哈哈的笑了起来,讲真, 他特别想看看那些文官大臣当时是如何脸色, 有没有被气的胡子翘起来。
*
永乐年
“这小子。”朱瞻基一副作为长者的慈爱语气, 明明他自己还是个孩子。
“比你这小子好多了。”朱高煦立马怼他大侄子, “起码这孩子不是恋爱脑。”
“二哥, 这小子不是绝嗣了么。”朱高燧悄声道。
“绝嗣也比生出个败家玩意好。”朱高煦回。
朱瞻基……
万万没想到这辈子的最大的黑点是没出生的儿子。
*
唐
看到朱厚照离经叛道的行为,李承乾不觉的他奇葩叛逆, 反倒很理解他。
这种行径分明是对文官集团的反抗。
不知不觉,李承乾眼中有泪光。
“大哥, 你怎么还哭上了,难不成是触景生情,又勾起了之前不好的回忆?”李泰特意给李承乾挖坑。
李承乾专心致志的看向神迹,压根不搭理李泰。
【若是光看史书上这一段,明武宗朱厚照的确算的上奇葩,这哪里是一个皇帝该有的行径,分明像个耍赖的小孩。
可是谁会无缘无故的叛逆呢,咱们来看看这荒唐行为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明孝宗朱佑樘事情的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无地可种,但明朝的税收却半点没减,加上频繁的天灾,这些无地可种的自耕农沦落成了流民。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正德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刘六刘七起义。】
*
永乐年
“这烂摊子够大的,还有农民起义。”朱高煦有点心疼朱厚照,前面又是国库空虚又是边防破防,有百万流民也就罢了,竟然还爆发了农民起义。
朱高炽又叹了一口气,他特别庆幸自己死的早,若是当年他成功把京都再次迁回南京…
朱高炽不敢想文官集团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怕不是大明早就亡了。
【朱高炽】:幸好我死的早。
【路人甲】:李隆基就没朱高炽这运气
粉丝路人甲跟着弹幕吐了个槽。
【赵匡胤】:的确,没有明朝的运气。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再次被提及的李隆基,他特别想知道后朝子孙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都想让他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