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鸳鸯佩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顾青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27 KB   上传时间:2025-02-16 17:13:17

  他的亲事,原本也是端王府的一次投资,听说之前给他选的亲事,不输赵敬的妻子陈家家世,而且那日见的安平郡主的女儿,曾也在候选名单里。

  只能说,端王府的人挺会想的。

  但是出了老王爷这个神经病。

  不过这会儿他没什么攀高枝的心思,心里对那位杜四娘子就很满意。

  老太太能起身了,但精神不太好,儿孙们祝寿后,就打发他们到前院里去吃饭了,老太太一口没吃,就躺在罗汉床上听着邹氏和刘氏两个媳妇和她商量两个孙子的亲事。

  端王府里都按部就班准备着,杜家的冯氏急的上火,上哪里去凑这么多嫁妆钱。

  杜良镛也是发愁,两个女儿的嫁妆不好凑,他家底有限,还经常要老家的族人资助。一下子掏两份嫁妆,两个女儿还都是高嫁。

  而杜从珍怕自己的嫁妆被减了,这几日从早到晚一直跟着冯氏学料家事。

  气的惠安和杜从宜抱怨:“她不就是想着钱不够,先紧着她用吗?再说了端王府不比都亭侯府尊贵?真真是小心眼!”

  杜从宜倒不至于生气,而是问:“所以,说到底,还是她手里没钱,对不对?”

  惠安迟疑问:“那,你要不要把钱拿出来一些,自己备嫁妆?”

  杜从宜:“可以。”

  赵诚要的画她已经画好了,正好让来宝送端王府去。

  之后她就带着惠安,去了冯氏屋子,冯氏正发愁,端王府的人一来她就心里焦躁。端看这段时间杜家门庭若市,她也是水涨船高,在京中得了名声,都说她持家有道,好教养,杜家门风清正。

  她是面上好看,但内里也是亏空,出嫁女儿嫁妆实在是难以负担。

  见杜从宜进门,她还是笑着说:“小四怎么来了?”

  杜从宜也不是来客套的,转身接过惠安手里的匣子递给冯氏说:“母亲,这是小娘去世这一年多,我一直卖画,加上小娘留下的东西,这些给母亲好替我备我的嫁妆吧。”

  婚事逃不掉,她也不想挖杜家的财。

  冯氏听的皱眉:“拿回去吧,家里再困难,也没有让你掏钱的道。”

  杜从宜也不着急,认真说:“母亲听我说完,我和小娘本流落他乡,得蒙父亲母亲善心收留,才有我的今日。如今汴京举债嫁女的风气愈演愈烈,这些钱将来也是会还给我的,只能算我的孝敬心意,家中三姐婚期已近,母亲只管筹备三姐嫁妆就是。没有嫁女儿,让父母亲举债的道。”

  冯氏见她执着,她的性格一直都是这样,跟着张小娘进门才十二岁的年纪,见了府里的人从来都是静静地,没有惊讶,也没有慌张,看什么都静静的。

  她曾和张妈妈还说过,这母女两的来历怕是不简单。

  姐妹四个她年纪最小,性格却是最稳妥的,这些年住在偏院里不嫉妒,也不好强,主意正的很。

  冯氏叹气,要说多疼爱,也说不上来,但她们母女知恩守礼,从不生事。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妈妈给她眼色,她也点头说:“那好,我就用你的钱给你筹备嫁妆,不够的我再填上,嫁妆单子等我备好你好好保管,咱们母女一场,也是情分。”

  杜从宜也不多言,站起身说:“那母亲忙吧,我先回去了。”

  惠安还要回去做绣活,跟着她出门还念叨:“不能再拖了,你但凡勤快些,我也不用这么忙。”

  杜从宜也没想到端王府的老太太们这么着急。好端端的把亲事定在了六月。

  等人走后,冯氏才打开匣子瞧了一眼,接过吓了一跳,半匣子的银子,加上银票,张嬷嬷目瞪口呆,数落道:“定然是老爷私下里贴补,我就说那张小娘生的妖艳,不是个安分的。可怜太太这么紧巴巴的过日子。”

  冯氏还算有智,呵斥道:“胡说什么。”

  张嬷嬷这才闭嘴了,冯氏大略看了眼数目,大约是四千贯。已经比老三的嫁妆丰厚了。

  她才说:“不是老爷给的。”

  杜良镛的钱是有数的,且都交给了她,官人是什么样的人,她再了解不过了,且两人是结发夫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妾室红过脸。

  张小娘自从进门,官人就托付给她了,一切银钱都是经过她的手,下发给张小娘的院子里的。

  杜从宜这些钱都是母女两自己的私房和赚来的。

  张嬷嬷看了眼门外,问:“那娘子,这钱……”

  冯氏:“自然是都给她置办妥当。她将来是进端王府的。”

  张嬷嬷这才反应过来。“是这个道。”

第018章 法外狂徒

  杜从宜从冯氏的院子里回来,就收到来宝送来的信,赵诚又送来礼物了。

  这次赵诚送来的还是钱,外加一些长辈的赏赐。

  她看了眼,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不太上心了。

  惠安却兴致勃勃,惠安热衷于和杜从珍比较,尤其赵诚后来送东西比都亭侯府来的勤,惠安就特别骄傲,不论赵诚送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但是只要来送了,在惠安心就是赢了对方。

  精神胜利法。

  她一边挑着东西,一边说:“这些放在嫁妆里,最合适了。又显贵又庄重。”

  杜从宜看着来宝又来送信说观南楼的少掌柜连相公,约杜从宜见一面。

  杜从宜犹豫再三,还是起身去了。

  惠安问:“这不是又有什么大生意吧?”

  反正她只知道,那位掌柜的只要买画,就是千金,十分豪奢。

  但她又怕影响杜从宜婚事,就说:“能不能不去?这都要出嫁了,节外生枝就不好了。要是端王府知道你抛头露面,可不是好事。”

  杜从宜没回答,跟着来宝出门,两人边走,来宝边说:“我听说,观南楼前段时间关门了几日,老东家的身体不好,少东家回家去了。这不,估计是没事了,人就回来了。”

  等两人过了碧水桥,街上人不多,进了门那位连掌柜站在那里,只管招呼:“我们少东家在后院里,您只管去。”

  进了回廊听见里面有人在唱曲儿,来宝有点面露难色,连颂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是正经商人,果然四姐的手艺引来他的觊觎。

  但是连颂对四姐的技艺十分喜爱。

  杜从宜之前还是有点防备心,生怕连颂出事了会连累到她,没想到和端王府定亲后,她反而不怕了。

  端王府的亲事,也给了她一些保护。

  等她进了内院,女婢翠微报了声,连颂懒洋洋应了声,然后说:“去书房。”

  杜从宜不知道他整日这么伪装,图什么。

  明明是个阴鹫危险的人物,偏偏装作热情开朗。

  见她能来,连颂是真的开心,画他见到了,说实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只以为她临摹出彩,没想到她是真心想赚那一箱金子。

  那笔钱有一半是他掏的,他愿意给她花钱,自然是因为她的技艺,至于其他的他不想深究。

  可能她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一无所知。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她的画,他卖出了天价,甚至比那一箱的金子更值钱。汪相公实在喜欢那幅画,不过几天,已经传出消息有几位红袍相公都对此画爱不释手。

  只要有人喜欢,那这幅画就没有估价,只会在追逐中有价无市。

  杜从宜当初传话说,只管教人重新拆了装裱,一丝遗漏都找不着。

  可见根本就不怕人验看。

  这怎么不叫他喜爱,真真是他的财神。

  她身上的惊喜,真是源源不断。

  “快坐。”

  杜从宜:“找我什么事?画卖不出去?还是新接了生意?”

  连颂依靠在椅背上,身子歪向她这边,笑说:“并无什么大事,只是坊间传闻杜府两次结亲,步步高攀,惹了安平郡主府?”

  杜从宜微微一愣,问:“有这回事?你从哪里听来的?”

  连颂见她戒备,也不恼,她连说起自己的亲事都大大方方,可见是不懂情爱。“我只是觉得你有大才,若是从此锁进后宅未免可惜。你我连手,定然能闯下一番事业,我从来不看轻女子,我只看轻蠢人。码头上那么多苦力,谁敢说他们不辛苦,可照样穷苦潦倒,靠脑子赚钱的人,永远是聪明人。”

  杜从宜不说话,他继续说:“按照如今的卖画市场,就算是上好的技艺五十贯顶天,再好些的熟客,能卖上百贯,但是名家笔墨向来没有价格,你也不用防着我,我连颂做生意讲信用,求的是技艺本事,童叟无欺。”

  杜从宜这个相信,她和连颂和和气气做生意这么久,连颂在钱财方面从来大方。

  她从前也是多有防备,后来是真心交他这个朋友。

  连颂心知她防备,只管说:“我不瞒你,你那幅画上面有位紫袍相公很喜欢。”

  紫袍?宰辅相公?

  杜从宜确实惊讶。

  “不过是一副假画,商贾之间流传我可以解,但是青云直上我不解。”

  连颂:“你只要记住,画出去了,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尤其是你,银货两讫,走的是我的路子。”

  他这话未必没有回护她的意思,但杜从宜还是觉得他做生意太过猖狂了。

  “我们既然做这门生意,还是为正路比较好,官场风波诡谲,还是少沾染为好。尤其是你,孤舟飘萍,商贾巨甲又如何,在紫袍红袍相公们眼里,也不过是钱袋子。”

  连颂真心起了欣赏的心思,笑的正邪不分:“你说的对,也不对。你以为安安分分做生意,就能太平吗?城外安稳种地的人那么多,不照样朝不保夕?是他们不够勤快吗?这世道的财富,不都是伸手搏来的?为人利用,固然不好受,可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那才是无路可走。不瞒你说,我前些日回归家,就是给官老爷送礼去了。若不然我父亲的利税就要涨三成。再涨三成利税之后,不光是我们,包括我们手底下的所有人都要勒紧裤带,这就是世道。既然都是一个目的,我为何不走最捷径的那条路?”

  杜从宜听的沉默,她不是真的十七岁的姑娘,随意谈不上害怕或者惊讶,只是觉得无奈。这些都不关她的事,她就是住在小院子里,过自己的日子,想赚安身立命的钱。她不想沾染那些是非,也不想做别人眼里的蝼蚁。

  连颂这是非要拉着她下水呢。

  “我知道了,只是今年我确实没时间。若有生意,明年再说吧。”

  连颂也不逼迫她。

  他有的是时间,慢慢和她计划。

  杜从宜前脚回家,赵诚后脚就知道了,那个连颂他都已经查清楚了。

  汴京城有名的书画贩子,偶尔也贩卖一些别的东西,有几个关系极好的太学生,和御史台的林俊关系极好。文官内斗成风,这些红袍清贵的相公们最是喜文弄墨,引经据典,含沙射影。

  赵诚听着来复的回报,只是说了句:“关系网,还挺结实的。”

  但也仅此而已,他不是官身,自然不去管连颂的事情。

  只是杜四娘子还需爱惜羽毛啊。

  抛开他的猜想,单单说她的技艺,也该走一条让自己青史留名的路。

  谁不想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些许笔墨,留给百年之后的后人瞻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3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3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鸳鸯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