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些哭笑不得,“十一,你手上掌管着九溟卫,也该改一改你那目中无人的习惯,遇到生人,多打量几眼才好。”
十一皇子点头:“十一谨记大哥教诲,往后定会留意。”
十一皇子态度良好,说的话也好听,可看他那一脸漠然,太子就知道他没听进去,又搁这敷衍他呢,无奈摇了摇头。
程远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十一皇子,心中却是十分理解。
按照十一皇子的说法,在他眼中,不论男女,不管老少,所有人的脸几乎长得都一样,他很难区分其中的差别。
也不知他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不同的人,但想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对于不相干之人,他应该是懒得花费精力去记。
虽然大家都不知道那人是谁,可从阿桶给出的那些消息,这个扶摇居士能设计杀死荣贵妃,那么他跟在老四身边,必定是另有所图。
众人甚至都猜测,突然杀了老四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扶摇居士。
只是,他为什么这么做?目的又何在?
众人又讨论了一会儿,可因为对这个扶摇居士一无所知,所以即便从各个角度分析,仍旧毫无头绪,最后只得作罢。
沈为清见大家都愁眉不展,提议道:“既然阿桶说,我四皇婶身边的嬷嬷这阵子就会来京城给荣贵妃,哦不对,是给荣嫔送东西,那到时候把那嬷嬷传到诺儿面前来,让阿桶扫一扫,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太子拍拍儿子肩膀:“办法是个好办法,可如今事情不一样了,黔州闹流寇,你八叔去了你四叔封地,这些都是原剧情中不曾发生过的事,所以尚且不知你四皇婶还会不会遣人来京城。”
沈为清点头:“还真是。”
---
宸妃宫里,十八公主将春杏的事说给宸妃听,宸妃沉默了。
原剧情中,不管春杏是何缘故给她送了密信,但是那封密信却是帮她解了多年的困惑,让她找到仇人,也报了仇,所以,她感激春杏。
十八公主跟宸妃说完,想着还要去小佛堂,便起身告辞。
宸妃将十八公主送到屋外,笑着说:“若你娘得空,你带她来我宫里坐坐。”
十八公主笑了笑,语气有些无奈:“不瞒宸妃娘娘,我娘越来越不爱出门。”
想到静贵人,宸妃一阵唏嘘,笑了笑说:“那改日我去落梅轩叨扰你娘。”
十八公主笑了:“那敢情好,我娘一定开心,多谢宸妃娘娘。”
两人又寒暄几句,十八公主同宸妃告别,去了小佛堂,到的时候才发现,里面已经人去屋空,十一,十二,十三公主全都不见人影。
她拍了一下脑门:“哎呀,忘记了,今天姐姐们解了禁足了。”
---
太子妃张罗了吃食,随后就坐在桌边,笑着看两个孩子吃。
沈知诺一手抱碗,一手拿勺,津津有味吃着她的鲜虾小馄饨。
狄归鸿坐在小姑娘身边,安安静静吃着他的鸡丝面,一边吃着,一边还不忘关注着小姑娘,见她刘海挡住眼睛,就伸手给她往后捋一捋,见她嘴边沾了汤汁,就拿起帕子给她擦一擦,可谓极其周到。
这么些天下来,沈知诺已经习惯了被小将军照顾,一开始她还要跟他客气地说一声‘谢谢你小将军’,现在却已习以为常,连客气地笑都不再笑了。
有时候袖子碍事,她就自然而然地把小手往他那边一伸,小将军就撂下碗筷,十分麻利地抓住她的小手,给她把袖子撸了上去。
见两个孩子相处得极其自然,仿佛在一起生活了很久似的,尤其是鸿儿把诺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太子妃忍俊不禁,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鸿儿真是个好哥哥,都会照顾妹妹了。”
沈知诺点点小脑袋,“小将军很厉害的,什么都会。”
太子妃学着小胖闺女那与有荣焉的语气,“真的吗?我们小将军都会什么?”
沈知诺便如数家珍,一一说起来:“诺儿走累了,小将军会给诺儿按腿,按完就不酸了。”
“小将军还会舞剑,还会打拳,还会翻跟头,还有棍子他也会使,咱们家演武场上的那些兵器,他全都会。”
太子妃早就听太子还有为晏和为清两兄弟夸过鸿儿这孩子是个习武奇才了,此刻再听诺儿讲,仍旧十分配合地表示震惊:“我们小将军这么厉害啊。”
被母女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夸个不停,小男孩的白白净净的小脸又变得红彤彤起来,一双卷曲浓密的睫羽轻轻颤啊颤,拿筷子的手夹了几回面都没夹起来。
见小胖姑娘眨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还在那里和太子妃不停夸他,他终于没忍住,伸手在桌子底下轻轻拽了拽小姑娘的衣角,示意她别说了。
太子妃看出小男孩的窘迫,忍不住笑出声,伸手在小男孩小脸上轻轻掐了掐,“我们鸿儿这是害羞了?”
小男孩的脸越发红得厉害。
沈知诺见他的红脸蛋像是涂了胭脂,觉得好玩,也学着太子妃的样子,伸出两只小圆手在小男孩两边脸上都掐了掐,奶声奶气说:“鸿儿害羞了呀。”
小男孩一呆,随即垂眸弯眼,无声笑了。
太子妃被两个孩子逗得笑出声,伸手在他们头上各自呼噜一下,“快些吃,吃完再玩。”
这边太子妃带着孩子们温馨热闹地吃着饭,那边太子带着众人神色凝重地分析着局势,眼看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华月郡主怕自家娘亲等得着急,便起身告辞,出了东宫,回了凤仪宫。
见华月回来,澜真公主便拒绝了皇后的留膳,带着女儿出宫,打算赶回家和丈夫儿子一同用膳。
回到公主府,华月郡主雷打不动地直奔自己院落,去找薛婉,结果一进门,就听青霜说,薛婉回家去了。
华月郡主一愣,忙问:“阿婉为什么突然回去?”
青霜打湿了巾帕,给自家小郡主擦手:“是婉姑娘的母亲差人来请的,说是家中有事,要她回去一趟。”
华月郡主皱眉:“陈氏?”
青霜:“正是。”
陈氏是阿婉的嫡母,她来喊阿婉回去,阿婉也没有理由不回去。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华月郡主心中还是不高兴,哼了一声问:“她可说了是什么事?阿婉什么时候走的?可说什么时候回来?”
青霜:“不曾说是何事,婉姑娘是吃过晌午饭走的,没带什么东西,说回去看看,住一晚,明日一早赶在郡主您进宫前就回,还让奴婢转告您不必担心她。”
华月郡主想了想说:“也是,阿婉的娘总是在那的,她回去陪一陪也好。”
这般想着,华月郡主便不再挂念,换了身轻便的衣裳跑去主院,和爹娘兄长一起吃了晚膳,随后回了自己院子歇息。
次日一早,她和娘亲照例要进宫,可出门的时间都比往常晚了小半个时辰了,也不见薛婉回来。
华月郡主知道,阿婉素来守诺,若阿婉说了今日会赶在她进宫之前回来,那她一定会做到,除非,她出了事。
这个念头一起,她的脸色就是一变,打算今日不进宫,去薛老三家看看。
还没把打算说出来,就听外头有人来报,说是薛家那边送信来了,华月郡主连忙让进。
薛府的婢女进门,请安,随后说:“我们姑娘身体不适,需得在家养上两日,这两日就没法过来了,我们姑娘怕郡主担心,差奴婢过来说一声。”
华月郡主一听这话,心中一个咯噔:“阿婉昨儿还好好的,怎么就不舒服了?可是生了什么病?”
婢女摇头,目光不敢对视:“奴婢不知。”
澜真公主打量几眼那个婢女,问:“你是哪个院里服侍的?”
婢女:“回公主的话,奴婢是姜姨娘院里的,奴婢不能在外久待,话带到,这就得回去了。”
说罢,行礼告退,转身走了。
华月郡主沉着小脸坐了一会儿,怎么想怎么觉得不放心,蹭地一下站起身,抬脚就往外走:“娘,我去看看阿婉。”
想到那狼心狗肺的薛老三夫妇,澜真公主忙拽住女儿:“你大哥在家,让他陪你去。”
第88章
华月郡主明白澜真公主为何谨慎, 乖巧说好。
澜真公主差人去喊薛颂,父子俩在一起说事情,便一同过来, 澜真公主把事情一说,薛致庸面色一沉:“这个陈氏又搞什么鬼, 可要我过去看看?”
“不知情况如何,还是先不要兴师动众为好。”澜真公主拉住丈夫, 随即吩咐儿子:“颂儿,陪你妹妹去一趟薛家,别让她离开你的视线。”
薛颂想到原剧情里薛老三夫妇干的那些烂事, 神色同样阴沉, “娘放心。”
澜真公主又叮嘱:“你也当心,上回你爹爹过去差不多算是撕破脸了,若是那边当真有什么情况,你也不必再顾忌什么辈分之分。”
薛颂点头:"儿臣谨记。“
薛致庸拍拍儿子肩膀:“若是遇着什么事,记得你皇祖父是皇帝陛下, 你皇祖母是皇后娘娘,你舅舅是太子殿下,你娘是大宣嫡长公主, 你爹我,是大宣嫡长公主的驸马都尉。”
这话一出,一家人都笑了, 紧张地气氛稍微缓解。
澜真公主摸摸女儿的头:“去吧, 有事就递消息回来。”
兄妹二人告别父母, 薛颂骑马,华月郡主乘车,在公主府十数名护卫的护送下,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薛府。
兄妹二人速度很快,到了薛府,敲开大门,仍旧和上回一样,不等人通报,直接奔着姜姨娘的院子去。
到了姜姨娘的院外,华月郡主带着飞雪和青霜直接进门。
按理说,这是叔父小妾的院落,薛颂这个已经成年的侄子应该避嫌,不该进门。
可在薛颂心里,妹妹的安危可比什么规矩礼法来的重要,更何况如今薛老三这个叔父他也不打算认了,于是吩咐护卫们留在院门外,他抬脚直接跟了上去。
姜姨娘不得宠,在薛家没什么地位,居住的院子又偏又小,服侍的人也少。平日里,除了先前去公主府送信那个婢女,还有一个丫鬟和一个婆子。
可此刻华月郡主几人都快走到屋门口了,却是连个人影都没瞧见。
华月郡主心中越发不安,拎起裙摆小跑着往屋里跑,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她皱了皱眉,出声:“阿婉?姜姨娘?”
“可是郡主来了?”一道轻柔的女子声音从内室传来,听起来虚弱不堪。
华月郡主顺着声音跑进内室,就见姜姨娘躺在床上,正费力起身,她忙跑过去,扶住姜姨娘:“快躺着,不必起来。”
姜姨娘神色惶恐,可实在是无力起身,只得顺势躺了回去,歉意道:“民妇失礼,郡主恕罪。”
华月郡主见她面色苍白,形容憔悴,再看这屋里再无他人,忙问:“不是说阿婉身体不适,姜姨娘怎么也病了,服侍的人呢?”
姜姨娘眼眶瞬间红了,哽咽着道:“不瞒郡主,病的是民妇。”
华月郡主皱眉:“那阿婉呢?为什么那婢女说阿婉身体不适?”
姜姨娘擦了擦眼泪:“阿婉在祠堂跪着。”
华月郡主小脸一沉,转身就走,“我去找她。”
薛颂跟过来之后并未进屋,就站在门外等着,把方才屋内两人的话都听了进去,见妹妹急匆匆冲出来,抓住她胳膊,拍拍她的肩膀:“凝儿不急,你先问清楚到底发生何事,再去不迟。”
华月郡主想到薛婉孤零零一个人在祠堂跪着,眼泪都快急出来:“可是阿婉还在那跪着。”
薛颂摸摸小姑娘的头,“放心,他们不敢对阿婉如何,你先问,问完咱们就过去。”
华月郡主虽然急着见到薛婉,可哥哥的话也有道理,想了想,转身回屋,走回姜姨娘床边:“姜姨娘,是谁让阿婉去跪的,又为什么让她去跪?”
姜姨娘一边抹泪,一边说:“数日前,夫人来找我,说阿婉去公主府住了这么久,也该时常回家来住一住,不然别人以为她这个嫡母不慈,逼得庶女有家不归,也会说我们薛家的女儿没规矩。”
“可阿婉能够住到公主府,那是阿婉的福分,上回阿婉还让身边丫鬟回来给我传信,说她在公主府整日忙着学这学那,还受了夫子们的夸赞,以前阿婉在家可没有那样的好机会,民妇听了,真是打心眼里替阿婉高兴,又怎么会随意去打扰阿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