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对宋昌和张不疑招招手,让这两个他真正的家吏回到他身边:“早就等你们了,阿父真过分,自己寻不到人才,就抢我的人才。我还未长大,他居然已经开始剪除我的羽翼,真不当人父!”
别说宋昌,哪怕叛逆如张不疑,都不知如何回答。
他们露出怀念的神情。
如此无语的感觉,真令人安心。
“回来了就赶紧干活。九江国迟早是我们的,你们在阿父身边学了不少本事,现在就检验检验你们的能力,给我把九江国摸清楚了。”刘盈没和新旧下属寒暄,十分资本家地开始压榨人,“刘襄也一样,投降的楚军交给你,给我尽快练出来。”
曾经刘盈叫自己兄长,现在不仅直呼他的姓名,甚至给他改了姓。项襄能怎么办?当然是听从汉王世子的命令。
他在刘邦身边,听了太多刘盈的坏话,已经对面对刘盈的本性做好了心理准备。
试想一下,刘盈都敢在楚军包围中让项羽吃屎了,直呼姓名算什么?
项伯见到项襄时,叹了口气,神色并无愤怒,似乎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他只是再次道:“项羽并非故意害死你的父亲。”
项襄只道:“我的父亲也是你的兄长,他与你,应该比项羽与你更亲近。”
项伯再次叹气:“所以如果项羽真的意图害死兄长,我不会饶他。”
不饶?你们这群只能依靠项羽的人,还能对项羽如何?
项襄不再与项伯废话。
他早就对所有项家人死心了。现在他姓刘。
“项伯接诏。”
项襄向项伯宣布刘邦的诏书。
项伯跪在地上,眼神死寂,心如死灰。
项襄念完了诏书。
项伯抬起头,眼珠子快瞪出来,心脏砰砰使劲跳。
“啊?刘盈……汉王世子居然说的是真的,刘邦……汉王还真给我改姓封侯啊?!”
项伯绷不住了。
项襄忍着笑道:“你对大王有救命之恩,自当封侯。至于改姓,大王不愿给项氏族人封侯而已。”
项伯茫然。
这、这真的没问题?
如果是项羽败后,刘邦为了笼络投降的项氏族人……呃,这也没必要啊,项羽都败了,项氏族人还有什么笼络的必要?
“我也改姓了,不过盈儿说,我是跟着他姓,和大王无关。”项襄……刘襄眼中闪过一抹慈祥,“我却是要好好立功,才能封侯了。”
项伯从震惊中稳住心神,看向项襄的眼神,竟有一丝他自己都没觉察的羡慕。
把诏书递给项伯后,刘襄没有与项伯继续叙旧,去执行刘盈给他的任务了。
身为汉臣,当尽臣责。
英布点兵点将,准备出征帮助汉王彻底击垮项羽。
彭越撤出了九江国,以展示大汉光明磊落,没打算吞并英布的九江国。
汉王世子年幼,留在九江国休养。
英布对汉王的示好十分受用。
彭越一步三回头,对吴芮道:“世子不会有危险吧?项羽不会又来攻打九江国吧?”
吴芮敷衍地回应。
项羽连战连胜,胜利到快被几路汉军包围了,哪有空去攻打九江国?
他想,等女婿回到九江国,九江国肯定已经不是女婿的了。
“这乱世快结束了吧。”
彭城大败,是去年的事。
如今不过一年,汉王又将重临彭城了吗?
听着吴芮唏嘘,彭越得意大笑:“自盈儿从彭城逃出,天下都知道楚王已经败了。哪怕楚国当时再强大,天下也知道楚王败了。天命在汉,你不也如此想?”
吴芮默不作声许久,待已经走出很远,他回头眺望,望不到九江国都城六县的城墙。
“是啊。”
第93章 汉王伤重难起身
留在九江国的不仅有汉王世子刘盈, 还有刘盈的家吏、兼任大汉都尉的陈平。
又来了两个家吏,刘盈拒绝了宋昌和张不疑的哭泣忏悔,把两人一脚踢到陈平身边打下手。
“哭什么哭?我都没哭。他们话那么多,肯定是太闲了!”
无所事事的刘盈给宋昌和张不疑派了一大堆的活, 自己继续游手好闲。
宋昌和张不疑每日整理九江国的户籍, 搬运竹简太多, 膀子都肿了。
他们看着陈平仍旧以非常轻松惬意的姿态翻看竹简木牍, 都不敢置信。
陈平的膀子不疼吗?
虽然陈平的官职是都尉, 但所有人都以为陈平是个文官。陈平的体力怎么能比他们还强?
刘邦以为刘盈还跟在彭越身边, 所以把项襄派了过来, 暗示刘盈多让项襄立功。
哦, 现在是刘襄了。
谁知道刘盈戴着个草帽,天天让刘襄陪着去芍陂钓鱼。
又是一日一无所获, 刘盈十分想念阿兄韩信。
不愧是靠着钓鱼养活自己的人,阿兄钓鱼的本事真的很厉害。
“芍陂真大啊, 我想在芍陂岸边每一个钓鱼点打卡签到一次, 居然花了这么久,项羽都要和阿父签订楚汉协议了。”
刘盈按了按自己差点被风吹走的草帽, 唏嘘道。
刘襄收起自己记录水文情况的小木片:“是啊。修建芍陂的孙叔敖真厉害。”
“好好干, 超过他。”刘盈随口就是一张大饼工笔画丢过去。
刘襄苦笑:“庶民恐怕没有余力再修堤坝。”
刘盈把鱼竿踩在脚下,摇晃了一下手指:“又没让你大规模兴徭役, 总有办法骗百姓来给你干活。”
百姓……骗?!
刘襄一会儿琢磨刘盈口中的“百姓”这个词的含义,一会儿为刘盈口中的“骗”头疼。
他转移话题:“世子, 你要继续在九江国休息, 不去和大王会合吗?”
距离他来到九江国,又是三个月过去,汉王已经与韩信、曹参等汉将会合, 敢让主力和项羽对峙硬拼了。
谁都能看出,楚汉纷争在今明两年间就会结束。
这时候,世子应该去汉王身边吧?
刘盈沉默。
他看着水面,抿嘴不语。
刘襄不是很了解刘盈,不知道刘盈为何不说话,只能等着刘盈开口。
刘盈没有开口,又是一日无所事事。
一日又一日,刘襄心中的担忧堆积,便去请教陈平。
“世子在九江国确实更安全,他也不需要去战场立功,留在九江国也没什么。只是我心中不知为何,十分焦虑。”刘襄叹气。
陈平放下笔,道:“世子虽表现得很开朗,但逃亡之事仍旧在他心中留下阴影。他还未完全从中走出,所以不愿见到大王和王后。”
陈平本以为刘盈心大,自从彭城回来后又搅和出那么多事,又是守城又是攻城,大概心中没什么阴影。
多相处几日,他很快发现刘盈每晚还是要和驴车睡到同一间屋。
刘襄疑惑:“那世子不更应该回到大王身边?现在大王和王后身边已经很安全,世子去也没关系。”
陈平摇头:“世子不在意在任何人面前示弱撒娇,唯独不愿在父母面前显露疲态。世子受了很多苦,九江国很安全,让世子多休息会儿也好。世子不需要在战场立功。”
汉王身边再安全,能有在九江国安全?
在九江国,刘盈天天穿着丝绸吃肉,除了读书习武疯玩便是睡到自然醒。
陈平没见过汉王起兵之前的刘盈,但听吕台和吕禄感慨,刘盈在沛丰时应该就是这副无忧无虑的模样。
萧禄、曹窋等人轮流离开九江国立功,刘襄若想,也可以去。
刘盈麾下将领想立战功,刘盈都会为他们安排。
他自己则一直留在六县,偶尔去九江国其他地方旅游,仿佛回到了和平时候。
陈平认为这样很好。
所有刘盈的叔伯都这么想,打天下是长辈的事,盈儿已经做得够多,现在等着他们把项羽打败,安安全全地当汉太子就好。
刘襄听了陈平之言后,叹息道:“原来是这样,世子不想让父母担忧,实在仁孝。”
陈平:“……嗯。”
其实不是这样。刘盈抱怨,如果阿父知道他还在害怕,肯定会嘲笑他。他这一生,绝不能弱于阿父。
“不能让阿父嘲笑乃公!”
一会儿阿父,一会儿乃公,真是令人糊涂。
无论刘盈怎么想,九江国很安全,这就够了。
陈平自己都不去立功了,就在九江国陪着刘盈。
反正他的功劳早就足够封侯了。至于食邑,以盈儿护短的性格,肯定会给自己多封,他不用苦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