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将渔网收起来,嘀咕着“真是欠了你的”,穿上棉袄就要跟她出门。
然而,两人刚走到楼道口,三嫂黄黎就骑着自行车冲了过来。
“叶满枝,你不在街道上班,乱跑什么啊?”
“我忙着办厂呢,嫂子,你找我什么事啊?”
黄黎往老四身上瞄了一眼,顿了顿说:“有你的挂号信,你过来签收一下!”
叶满枝走到她的自行车旁边,乖乖伸手等着签字,可是被黄黎放进她掌心的,却并不是什么挂号信,而是薄薄的一张邮政取款通知单。
她瞪着眼睛往金额那一栏望去,看清上面的数字后,心脏立即咚咚激跳起来。
我的天啊!
七百八十元整!
她揉了揉眼睛,看向汇款单位,“省美术出版社”。
这是她那本时装图书的稿酬到账啦?
黄黎见她傻愣在原地,很能理解她的心情。
刚在邮政所看到小姑子这张取款通知单的时候,她也被震惊了。
原以为那样一本图书,能有四五百的稿酬就顶天了。
没想到人家一次性进账将近八百块!
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走出版路线的决心,现在文人出书也太赚钱了!
时下七百八十块的购买力,放在她那个时代,差不多得有小十万了吧?
“你别傻站着了!赶紧把信收起来,”黄黎又隐晦地往老四身上瞟了一眼,“放好了,别弄丢了!”
这叶老四有赌博前科,在她这里就是不稳定因素,大额财产不能露在他面前。
叶满枝脑袋瓜晕乎乎,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三嫂说什么她都答应着,一个指令一个动作。
将取款单收好后,她回头望向四哥,用一种不太真实的语调说:“哥,今天先不试生产了,我去街道办一趟,你先回去吧。”
四哥翻个白眼,嘟嘟囔囔地回去继续清洗鱼缸。
叶满枝双眸晶亮地问:“嫂子,我今天能去邮政所取钱吗?”
“可以取,但现在快到下班时间了,邮政所人来人往,你最好找个人少的时间,让咱爸妈陪你一起去取钱。”
叶满枝理解她的担忧,赶紧答应下来。
她一手揣在兜里,死死护住自己的取款单,深一脚浅一脚地回了街道办。
她想给出版社的周主任打个电话,打听一下图书正式上市的时间,还有这笔稿酬是怎么计算的,怎么给她这么多啊?
结果她回到单位,刚推开办公室的木门,便见到周主任正坐在穆主任对面聊天呢。
“小叶回来了,”穆兰笑着说,“老周,有什么事你单独跟小叶谈吧!”
周敏将叶满枝重新带出办公室,在院子里找个背风的角落,低声问:“出版社寄给你的汇款单,你这两天应该收到了吧?”
“收到了,下午刚收到的!”
“嗯,我下班路过这边,正好跟你讲一讲你的稿酬问题,你就不用往我们出版社再跑一趟了。”周敏拉下围巾说,“这种以图片为主的图书,咱们出版社不以千字标准支付稿酬,而是以著作页为计算单位进行支付。你这本书一共一百页,第一批次的基本稿酬总共是780元。”
“另外,咱们出版社都有印数定额,图书出版时,根据不同作品的具体情况,会制订一万、两万或三万册为一个定额,你这种时装图书是咱们出版社的全新尝试,发行面可能会比较窄,所以社里给你定了每印出一万册为一个‘定额’。”
“印刷第1-4个定额时,每个定额都会给付780元。从第5个定额开始,每个定额只支付基本稿酬的80%。十三个定额以后支付40%,我这么说,你能听懂吧?”
叶满枝眨巴眨巴眼睛问:“周主任,您的意思是,这笔稿酬不是一次性结清的?随着刊印数量的增多,我还有机会拿到第二笔第三笔稿酬,每多卖一万册,我就能多得780块,是吧?”
“嗯,有可能,还要看你这本书之后的销量如何。”
叶满枝在心里哎哟了一声,她这是要发财啦?
光是想到以后还可能再有好几个780块,她就有点喘不过气啦!
周主任之后又说了什么,她一句也没听进去。等对方离开后,她又在院子里独自僵立许久,站得脚都发麻了。
正想进屋时,支行的业务员何山却突然跑进院儿里喊住了她。
“小叶干部,听说你今天有一笔大额进账?”
叶满枝立即警惕地问:“你从哪听说的啊?”
“哈哈,我们银行和邮政所之间没有秘密。”何山笑着说,“小叶干部,上次兑付公债的工作,我对你也算鼎力支持了吧?你这笔钱取出来以后,是不是得存到我们支行,也支持一下我们的工作啊?”
叶满枝心说,我连稿酬还没摸到呢,你就开始惦记让我储蓄啦?
何山的到来让她脑子清醒了不少,笑嘻嘻道:“好说好说,你不来找我,我也要去找你的!小何同志,我们街道刚开了一家煤炉厂的消息,你应该听说了吧?哎,厂子初建,到处都要用钱,我正想找你说说贷款的事呢!”
第45章
为了将社会上的零散资金, 投向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人民银行早就推行了“有奖储蓄”。
叶满枝手上仅有的那点存款,30元买了公债, 30元存了定期有奖储蓄,还有15元存了活期有奖储蓄。
公债推销工作, 之所以不好做, 其实很大程度上, 是受到了银行定期有奖储蓄的影响。
在银行存一年定期的利率是7.2%, 而公债的年利率只有4%
而且在银行储蓄可以摇奖,头奖五百, 末奖一块。
常月娥就曾经中过一次末奖。
“小何同志, 你们银行应该不愁存款吧?相比于买公债, 大家好像更青睐去银行储蓄。”
何山苦笑:“怎么不愁存款呢?别看我们搞有奖储蓄搞得挺热闹, 但是真正有钱往银行存款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近又有公债分走了一部分居民储蓄, 我们银行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
叶满枝一手捂着自己的取款单, 另一手把他拉到避风的屋檐下。
“小何同志, 我说句实话, 你可能不爱听。”
“嗐, 咱们都这么熟了, 你就直说吧。”何山还惦记她的大额存款呢。
“大家不去银行储蓄, 主要是没有余钱, 你说谁没事会为了那一块两块的存款,特意往银行跑一趟啊。”叶满枝推心置腹地说, “若想增加储源,还是得增加群众收入,你们那么大的银行, 别总盯着个别人的口袋了,想办法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吧。只要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自然就会往银行储蓄了。”
何山呵呵笑:“小叶干部,我就是个业务员,这么伟大的工作,暂时轮不到我操心呀!”
“业务员怎么了?我还是小干部呢,现在不是照样代理厂长!”叶满枝郑重道,“小何同志,我可不是为了找你贷款才说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们支行,应该多跟街道上这些工厂和生产小组联系,主动帮大家解决生产上的困难,无论是资金方面的,还是生产资料方面的。”
何山:“……”
又想让我们上门服务呗?
“你想想,如果街道工业发展起来了,工人的收入是不是也会随之增加?”叶满枝掰着指头给他算账,“就拿我们煤炉厂来说吧,起步阶段只要小小地投入一点资金,就能扩大生产规模,帮我们在旺季卖出更多的蜂窝煤炉子。我们厂的工资是计件工资,工人做得多收入就多了,自然也就能往你们银行存钱了。”
“小叶干部,这些我都懂,但你也知道,有些人是老思想,宁可把钱压箱底,也不愿意放到银行里储蓄。”
他忙活一溜十三遭,帮人家把工厂搞起来了,收入也提高了,结果工人没有储蓄习惯,不往银行存钱,那他不是白忙嘛!
叶满枝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呀,小何同志,咱们之前一直合作愉快,你帮了我们煤炉厂,我肯定不能让你吃亏。只要支行肯给我们贷款,我就负责帮你说服所有工人在支行开户存款。大不了让财务人员辛苦点,以后每个月去银行一趟,把工资汇到职工的户头上。只要这笔钱进了你们银行,你们总能想办法劝大家储蓄吧?”
“煤炉厂现在有多少工人?”何山问。
“现在人数比较少,扩大生产规模以后,预计有十几人吧。”叶满枝尽量把饼往大了画,“按照每人十五元的工资计算,能有两百多块的储蓄呢,一年下来,也有两千块了吧?这是咱们双方互利互惠的事,多好啊!”
何山沉思一阵问:“你们厂要贷款多少钱?”
厂子还没开工呢,叶满枝也不知要用多少钱,她大胆地报了一个数字:“200块吧。”
“我是办储蓄业务的,贷款业务不归我负责,不过我可以回去帮你跟领导提一下。你最好能提前写一个贷款申请,详细列举贷款用途,这样更容易拿到贷款。”
何山不知他们建厂资金只有5块钱的事,虽然觉得她报多了,但也没太惊讶,贷款没有要多少给多少的,最后肯定要压一压。
“小叶干部,你那笔汇款到底能不能存在我们支行?你给我个准话吧!”
“这事我还真没办法给你准话,”叶满枝凑近他小声说,“我跟你说实话吧,我这笔汇款是出版社的稿酬,要不是来街道工作,我也没机会出书,现在我们街道的公债任务还没完成呢,我肯定要用这笔钱填补一下窟窿的。最后剩多少,我就去你们银行存多少,这样够意思吧?”
何山觉得她这话还算实在,叮嘱她定期储蓄的利率高,尽量多存银行,终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
次日上午,叶满枝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邮政所。
高柜台、铁栏杆,汇兑窗口前排着两列长长的队伍。业务员噼噼啪啪拨动算盘珠子的声音,在她耳中宛若天籁。
将汇款通知单和户口本递进小窗口时,叶满枝甚至能听到自己胸腔里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排队取款的人着实不少,业务员往人群里望了一眼,顿住已到嘴边的话,用铅笔在汇款金额上画了一个圈,提醒道,“一共是这些钱,你们多清点几遍。”
常月娥的动作比闺女利索多了,刷刷刷点了两遍,确定是780块无误后,把信封往棉袄口袋里一塞,便拽上闺女快步离开了。
“这钱你打算怎么支配?”
常月娥见过比这更多的钱,虽然替闺女高兴,但她心里并没有多激动。
“我想买辆自行车!还想买个收音机!对了,还得再买一台缝纫机!”
叶满枝从来不是勤俭节约的同志,以前看似勤俭,那是因为她没钱。
如今有钱了,那当然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常月娥隔着棉袄在她屁股上拍了一下,“你这是要把四大件凑齐啊!这些东西买回来,少说得五百块钱,我看你就是有钱烧的!”
叶满枝得意洋洋道:“周主任说,出版社给我的定额是1万册,如果能卖到2万册,我还能再得780块呢!”
“你那本书不是学生念书要用的教材,也不是什么文学小说。而且还是专门针对女同志的,除了城里某些爱打扮的女同志,谁会花钱买这种书?能卖1万册就是烧高香了,你快别白日做梦了!”
叶满枝:“……”
干嘛这么现实啊,就不能让她多美几天?
“这些钱你不许乱花,你上班就在家门口,买自行车有什么用?缝纫机也不许买,你大姐说,等你出嫁的时候,他们两口子给你陪嫁一台缝纫机。”
叶满枝惊讶地问:“我姐夫能乐意吗?”
“哼哼,据说是胡建南主动提的,估摸已经听说你跟小吴的事了,”常月娥拉着她说,“你记着你大姐的情就行了,胡建南那边不用管。”
叶满枝嘟哝:“自行车和缝纫机都不让买,那我买台收音机总行吧?”
常月娥继续泼冷水:“不许买,现在买了收音机,算你个人的,还是算咱家的?等你出嫁的时候要不要带走?”
“那我就把收音机留在家里呗,你平时在家还能听听戏曲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