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我都听领导的。”
叶满枝送他离开,再上楼时,常月娥正背着手打量那一大碗红烧肉。
“刚才谁来了?”
“厂里的,你不认识。”叶满枝夹了一块肉放进她嘴里,“快吃吧,这是我用绿豆汤和水果跟人家换的。”
常月娥哼道:“几个水果就能换这么多红烧肉?刚才来的那人男的女的?”
“宏旺不是说了吗,楼下有个阿姨找我!”
叶满枝在心里感慨小秦同志真机灵呀,难怪能被吴峥嵘留下当通信员!
*
吃了红烧肉让叶满枝浑身都是干劲儿。
接连几天一直动员大院儿里的文盲去扫盲班上课。
“小叶干部,刘主任,不是我不支持你们工作!关键是我学了写字也没啥用了,这扫盲班在四五年前就开过,我当时也学了几个字,但是一年也用不上一回,你说我学它干啥?”
“学会了写字,以后你可以自己给亲戚写信,看报纸,给孩子辅导作业,马路上的标语啊广告牌啊都能看得懂,这不比当睁眼瞎好吗?”
“哈哈,你看我们家里有报纸不?孩子上学有老师管,不用我们操心。”刘翠荣往屋里一指,“家里还有一摊活儿呢,我哪有时间天天去念书呀!”
叶满枝说:“文盲可不是好听的词,你就一辈子顶着文盲的头衔过日子啦?”
“嗐,日常过日子,谁会问你是不是文盲啊!没事。”
叶满枝和居委会刘主任接连去了好几个文盲家里。
有人愿意去参加扫盲班,但有那比较顽固的,跟刘翠荣的想法差不多,觉得当文盲不影响生活。
叶满枝觉得这样挨家挨户动员不是办法,效率太低了。
她琢磨了两天后,跑了一趟派出所。
“刘所,咱们所最近是不是在街道内部搞人口普查?”
“嗯,这算是一项长期工作,已经做了大半年了。”
“咱们的户口册上不是有‘职业’和‘文化程度’嘛,咱能不能再顺便搞个居民职业文化调查统计?”
刘所好笑道:“小叶,你看我现在有人手干这种活吗?”
“刘所,我帮您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咋样?先在军工大院里搞个试点,如果效果好,咱们派出所再去其他居委会推广。”
有人愿意做白工,刘所没有拒绝的道理。
“你们穆主任那里能同意吗?”
“穆主任向来支持派出所的工作,只要您点头了,我们立马开展工作!”
叶满枝从派出所这里拿到了尚方宝剑,当天就在军工大院里支了一张桌子。
号召大院儿居民来居委会,排队登记各自的职业和学历信息,尤其是那些文盲、半文盲,必须到场。
院儿里愿意来凑热闹的人还挺多,有些人就愿意围在旁边打听人家的职业学历。
叶满枝坐在桌子后面,登记一个名字,就高声通报一次。
“张莉,干部,初中文化。”
轮到下一个人时,又用更大的,能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到的音量喊道:“杜彬,无业,文盲!”
第31章
叶满枝在大院儿里统计学历信息时, 扯出了派出所的大旗。
这让居民小组长们十分尽心,纷纷组织小组居民,来居委会排队登记。
同一组的居民也是同一层楼的邻居, 各自的学历被喊破时,最先听到的就是这些熟人。
“小叶干部, 你小点声呗, 喊那么大声干啥?”
叶满枝面露疑惑:“我嗓门大吗?”
围观群众立即喊:“不大不大, 哈哈, 我们都听不清。”
叶满枝清了清嗓子,稍稍收了一点音量问:“陈大山同志是吧?职业和学历报一下。”
“职业是食堂厨师。”陈大山语气挺骄傲。
“学历呢?”
“我也不清楚学历怎么算, 我这灶上的手艺是家传的, 以前一心练手艺, 没念过书。”
“识不识字?”叶满枝问, “参加过扫盲班吗?”
“参加过厂里组织的识字班。”
叶满枝将一张报纸递给他,指着一则简讯说:“你把这段新闻念一下。”
“什么新华社什么, 兰州正在兴什么一座大什么的什么电站。现在, 这个什么电站的什么什么分什么什么……”
居委会刘主任打断道:“行了, 一行字你有一大半不认识, 给你登记成文盲!”
“那不是还有一小半认识嘛!”
叶满枝解释道:“陈大山同志, 根据国家颁布的评定标准, 城镇居民识500字以下的, 算是文盲, 识字500-1500的算是半文盲。‘兴建热电站’这几个字你都不认识,只能评定成文盲。”
“哎呀, 我怎么成文盲了呢,顶多算是半文盲!”
“行了老陈,你就别犟了, 你这样的就是文盲!哈哈哈哈!”
军工大院里有一群到处乱窜的无业游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叶满枝四哥的朋友。
见到叶满枝在这边支桌子,这群人就围在前排看热闹了。
尽管叶满枝降低了自己的音量,但架不住这些臭小子能起哄。
叶满枝刚报出“陈大山,厨师,文盲”,他们就像传声筒似的,挨个往后面传。
这一讨嫌举动帮叶满枝分担了当事人的大部分怒火。
陈大山是食堂大师傅,在食堂里也是说一不二的,当众被评定为文盲,脸上就挂相了。
再被这群年轻人取笑后,更是面皮涨紫。
见状,叶满枝起身在桌上拍了拍,示意现场安静。
“我跟大家解释一下啊,咱们派出所和街道办组织这次职业和学历信息调查,主要是为了配合市里的人口普查工作。之前很多居民的户口册上,‘文化程度’这栏都是空白的。这次调查完成以后,会对文化程度进行补充。”
“到时候大家的户口册上就会出现‘文盲’‘半文盲’‘初小’‘高小’这样的学历信息。现在填写的文化程度可能会伴随大家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所以,不想被认定为文盲、半文盲,觉得还可以改变一下的同志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之前被登记成文盲的几个人问:“什么机会啊?”
“咱们街道即将开办一间扫盲学校,其中会有一个业余高小班!”叶满枝问,“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刘主任捧场地问:“什么呀?”
“这就意味着,所有没读过书的成年人,都有机会拿到初小或高小文凭!咱们都知道小学招生只招学龄儿童,成年人是不能进入小学读书的!所以,咱们街道的业余高小班,也许就是大家这辈子唯一改变‘文化程度’的机会!”
陈大山问:“这个高小班学费怎么算啊?”
连中小学生都要收学费,成年人就更不可能免费了。
叶满枝还没见到学校的影子,当然给不出学费金额,只能昂着头自信道:“学费顶多是小学的一半,而且咱们的学制比普通小学要短很多很多。”
如今的小学是“四、二”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两年。
滨江市初小的学费一般是每学期两块五,四年读下来需要二十块,高小的学费翻倍,两年也是二十块。
若想拿到高小毕业证,至少要付出40块钱和六年时间!
但街道办的业余高小班,只开语文、算术、政治三门课,在学费和学时上可以大幅减少。
叶满枝言归正传道:“如果有同志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满意,不想把‘文盲’‘半文盲’写在户口册上,可以来街道办报名上学!凡是报名的居民,‘文化程度’一栏,可以暂时空白半年。等大家拿到更高的学历之后再补写。”
还可以往后拖半年?
闻言,刚刚被人嘲笑的文盲们几乎都去报了名。
叶满枝心知这些人是一时冲动,为了面子才报名的。
但是,甭管为了什么,先把这些人稳住再说。
“有些同志可能会有顾虑,万一我学习不好,中途学不下去了,那高小班的学费是不是白交啦?”
“对啊,到时候学费能不能退啊?”马上就有人问了。
“不能退呀,连看电影都不能中途退票,更别提交学费了。不过,”叶满枝笑着说,“咱们的扫盲学校,除了收费的高小班,还有免费的识字班。大家可以先去免费的识字班上课,达到看书看报的水平就能毕业了。”
她原本想说认识1500字即可毕业。
但1500这个数字,对文盲们来说太可怕了,四嫂就是屡屡被1500吓退,不敢再去扫盲班上课的。
“识字班结业后,大家基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有天赋,是否有兴趣继续攻读初小和高小了。”
叶满枝以一种替居民们着想的口吻说:“大家工作赚钱都不容易,我不建议大家因为一时冲动,就去高小班报名交钱。有免费的,咱们就先读免费的!把免费的学好以后,再考虑是否交钱读高小班。”
“对对对!”她这话算是说到大家心坎里了,立即有人附和道,“咱们别浪费钱,先去读那个免费的!”
叶满枝站在文盲之间,语气振奋地作动员。
“识字的好处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读书看报啦,防止被骗啦,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咱们就不再强调了!我只强调一点,咱们光明街只开这一个业余高小班,下一次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毕竟办学是需要经费的。不想在户口册和居民证上被写‘文盲’的同志,想上免费识字班的同志,先来我这里报名!”
呼啦啦,在场的所有文盲都挤上去报名了。
居委会刘主任:“……”
她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也不见有人主动报名上扫盲班。
各单位的扫盲成绩,只算识字班的结业人数,而且识字班一直都是免费的。
那个业余高小班是给已经认识1500字以上,想要拿到更高学历的成年人准备的。
所以,这些文盲如果不去识字班认字,即使交钱也是进不去高小班的。
被叶家闺女这样一搅合,好家伙,一直免费的识字班突然成了香饽饽,顽固分子全来报名了!
叶满枝给报名的同志进行登记时,斜侧有个妇女挤进来问:“领导,我能给我闺女报个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