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反应比较快,有上百只手举了起来。
“哈哈,我父兄都是工人阶级,我在四家工厂工作过,咱们应该也算是一家人。”她再次看向台下,“在座的同学中,有来自部队的同志吗?”
闻言,很快又有人举起了手。
叶满枝点点头说:“我爱人是军人,我当了近二十年的军属。与大家也算是一家人吧?”
同学们:“……”
这样算下来,你跟所有工农兵大学生都是一家人了。
第245章
接受邀请之前, 叶满枝跟欧阳老师询问过校园里的情况。
得知曾经有两场讲座出现过意外,这才提前透露自己的家庭成分,营造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氛围。
她望着礼堂里的几百双眼睛, 真诚感叹道:“能在这里见到这么多出身工农兵的女同学,我真心为大家感到高兴和骄傲。”
“我在1956年参加工作, 那一年全国女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14%, 而女职工参加文化学习的人数只占学习总人数的16.5%。当时我在街道办工作, 帮工厂组织招聘的时候, 要特意将‘男女不限’这四个字写到招聘启事上,要不然招进来的一准儿都是男同志。”
“随着咱们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女职工的队伍壮大了, 女同志就业的道路也宽阔了。以前的女同志, 要么下地务农, 要么留在家里做家务,只有少数的女职工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可是, 二十年过去, 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基建等行业中, 都出现了咱们女同志的身影, 而且每个行业中都有妇女先进人物。”
叶满枝笑着细数道:“在小三线的工地上有女推土机手胡庆梅, 在滨江轮船上出现了女舵手罗中芳, 煤矿上有女绞车司机马茹, 油田上有一支女子石油测量队。这些同志都是咱们省三八红旗手中的优秀代表。”
女同学们听得入神, 跟大家站在一起的吴玉琢也紧盯着讲台上的妈妈。
叶满枝望向台下问:“经济系的王素华同志来了吗?”
听了她这冷不丁的提问,大家的目光都看向四周, 寻找着王素华的身影。
而被点名的王素华,已经由身边的同学推出来了,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叶满枝抬手压了压:“王素华同志的大名我早有耳闻, 没想到会在省大校园里见面。有些同学可能还不知道王素华同志的事迹,但她在咱们滨江轻工业系统内很出名。她曾是滨江针织厂的女工,每年都能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最厉害的一次是,1972年时已经在做1974年的活了。”
“哗——”
大家都是同学,大致知道彼此的出身来历,但是这样的工作细节,如果本人不说,其他人一般是无从得知的。
同学们纷纷回头望向王素华,没想到她个子小小的,在工作中居然这么厉害。
叶满枝对王素华这样的女同志也很敬佩。
工厂效益好坏,产品花色是否时髦、是否受市场欢迎,那都是企业领导需要考虑的。
而工人们大多是听领导招呼,埋头干活的。
作为一个工人,王素华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绝对是工人中的佼佼者了。
被推荐上来的工农兵大学生中,不乏一些有门路有关系的,却也有王素华这样凭真材实料走进大学校园的。
王素华被同学们看得脸颊发红,但还是挺直腰杆,微笑站在那里。
叶满枝介绍了她的事迹,抬手压了压,请对方入座,又继续问:“我记得工业经济系有位名叫杨清云的同志……”
不等她说完,杨清云已经被同学们拽着胳膊拉起来了。
“杨清云同志名声不显,但她所在的单位,有个工人小组非常出名。德化造船公司,铸钢车间锚链工段苏正芳小组,苏正芳小组在今年得到了省级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小组中12名女同志,有11人是孩子的妈妈。但这个小组成立十四年,每年都能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我没记错吧?”
杨清云没料到自己也会被叶满枝点名,激动地点头说:“没错,以前我们小组有12人,12人都是妈妈,但我去年被单位推荐来上大学了,接替我岗位的是未婚姑娘。”
叶满枝也请对方重新坐下了。
“无论是远处先进的人物,还是近处同学的先进事迹,都说明女同志能够胜任国家交给咱们的任务。正如主席同志所说,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
话落,会场里自发地响起掌声,吴玉琢也啪啪给妈妈鼓掌。
重新恢复安静后,叶满枝继续道:“大家都是被各自单位推荐到大学来的,大部分同志应该已经发现了吧?女同志要想当先进工作者会比男人遇到更多的困难。”
同学们和女老师们下意识点头。
叶满枝无奈笑道:“我参加工作20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受到历史带给人们的封建思想荼毒,很多人会下意识轻视女同志的能力。年轻的时候,有人说,‘你一个丫头片子懂什么?’,上了年纪,又有人说,‘你一个老娘们懂什么?’”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很快又弱了下去。
这种情况,在座的大部分同学都听过、见过,有的甚至还经历过。
“我在基层工作时,曾经听到最离谱的案例是什么呢?某市某矿的某个领导,认为女职工怀孕生产特别麻烦,然后他就把矿里的49名女工全部开除了,而这49人当中还有13名劳动模范!”
“啊???”
同学们瞪大眼睛,会场里一片哗然。
有人愤愤道:“师姐,他们真把女职工开除了?”
“嗯,开除了,但是在党和国家保护妇女劳动的政策下,得到了公正裁判,最后让全部女工重新恢复工作,返岗上工了。”
“好!”
女同学们鼓起掌来。
叶满枝接着说:“除了习惯性的轻视,咱们女同志本身在客观上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比如子女、家务拖累,文化和技术水平低。这些困难是不是可以克服的呢?”
台下无人接话。
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真不是那么好克服的。
叶满枝语气肯定地说:“从我自身,以及众多先进女同志的事迹可以看到,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咱们女同志要有坚定的事业心,革命的人生观,以及为社会主义奋斗的远大目标。”
毕竟是公开演讲,叶满枝还是要适当唱一唱高调的。
她自己做工作的时候,其实没想过这么多,反正就是着眼当下好好工作,没什么特别远大的理想。
这些都是她逐渐成熟后,一点点总结出来的。
她没提自己,只说:“很多先进工作者都是在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创造出惊人成绩的。”
“其次,咱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战斗力。滨江曙光机器厂有一位名叫王桂芬的女工人,创造出一种防止刀具脱碳,保证硬度的先进方法。她在试验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技术员的轻视,车间领导的不支持,工友的不信任,尤其是第一次公开试验失败后,厂里宣布停止她的试验。不过王桂芬非常有韧劲,主动跑到我这里,请求继续试验。最终失败了132次,在第133次时终于达到了质量标准。如今这套先进办法已经被一机部推广向全国,王桂芬也被评为那一年的全国劳动模范了。”
会场里很安静,有人觉得叶满枝说的都是套话。
这些话讲起来很容易,真正实践可就难了,并不适用于所有女同志。
已婚女同志要照顾孩子、做家务,还得兼顾工作,即使有远大目标和克服困难的战斗力,也未必有时间付诸实践。
叶满枝也知道学生们恐怕听不进去这番话,欧阳老师请她来也不是给大家讲套话的。
这些工农兵大学生的通病是文化课底子薄,重理论和政治学习,专业课成绩普遍马马虎虎。
叶满枝正色道:“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咱们女同志若想做到先进,与男同志比肩甚至超过男同志,必须学好本领,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
“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让一大批工农兵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我心里,这个决定相当英明,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必然也在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工农兵大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校园的。”
“我当年虽然参加了高考,但是在此之前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生出的很多困惑,都在大学校园里找到了答案。我那时与大家一样,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四年来从来没有无故旷课、迟到和早退的情况。即使怀孕了也没耽误功课,我女儿差点被我生在物理考试的考场上……”
“哈哈哈哈……”
差点被生在考场的吴玉琢有点囧。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
不过,她这番话还是被大部分人听进去了。
叶满枝这次演讲,说是分享经验,其实很少提及她自身的情况。
她引用的很多例子,都是其他优秀女同志的事迹。
因此,骤然将话题转到她自己身上,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重视。
叶满枝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感叹道:“省大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大家能够坐在省大的课堂里学习,已经超过了全国至少90%的女性。咱们遇到的这些困难,落在其他女性身上只会变得更难。”
“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的毕业生,有一部分会充实到工商系统,还有一部分也许会返回原单位工作。无论去哪里,在座的同学都将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家的一个建议或决定,也许可以影响一个班组的工作考核,一个车间的生产效率,一家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一个行业和无数家庭的前途命运。”
“我从省大毕业十多年了,在此期间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也解决过无数的难题。但每一种解决方法,都或多或少得益于主席著作和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
“主席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这番指示放在大家身上也同样适用,在座的几百位女同学就像种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生根开花。到时候,当其他女同志遇到你曾经遇到的困难时,希望大家能给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有人壮着胆子问:“师姐,你为其他人找到解决办法了吗?”
叶满枝实话实说:“一部分找到了,一部分没找到。我在曙光厂工作时,为了提高女工的文化水平,在厂里开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无论男女均可报名上大学。之后还专门为女职工开过妇女学习班,不但组织大家学主席著作提高理论水平,还要提高工作中的技术水平。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之前提到的现实问题,就是孩子没人管,家里没人做饭。”
“师姐,那你怎么办的?”
叶满枝呵呵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啊,我当时已经是曙光厂的革委会主任了。革委会在厂里开办了晚班托儿所和托管班,所有学龄前儿童可以在托儿所玩耍和吃饭。小学生也可以去托管班学习。至于家务活,那就让各家的男同志分担一下嘛。谁要是敢耽误女同志学习进步,那曙光厂党委就会联系对方单位告状。大家都是有知识的人,凭啥只让女同志干家务?”
“哈哈哈哈……”
“这个好,以后咱们也这么干!”
有人小声笑道:“那你得先当上革委主任才能有这个话语权。”
不过,当主任和局长可真威风啊!
叶满枝言谈比较温和,几乎有问必答,女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提问。
有问工作的,有问大学如何学习的,甚至还有人问到了家庭生活。
叶满枝挑着能说的,大部分都认真回答了。
自由提问环节结束,她最后说:“阔别母校十余年,再次回来,我不是空手而来的。目前滨江轻工业系统内部,在对一部分问题企业进行调整。咱们省大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的同学,都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去这些企业进行调研,给国营工厂把把脉。”
杨清云带头问:“师姐,我们都能去吗?主要调研哪方面呀?”
“有意愿的同学都可以报名,一共十四家企业,到时候由学校组织安排一下吧。主要考察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比如劳动生产率、次品率、产品的市场反馈、技术投入、班组车间负责人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就是把大家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
当这些学生真的在企业碰了壁,发现自己学艺不精,那这次讲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又有人踊跃提问:“师姐,只有女同学能去吗?我们班的男生能不能去呀?”
叶满枝笑着说:“名额有限,今天在场的同学都可以报名。至于男同学那里,就留给你们的哪位师兄安排吧。”
她今天是为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开讲座的,能把女生安排明白就可以了。
男同志不需要她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