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人买车票,就是在隐晦表示,这次的出行开销由滨江方面承担。
各单位的差旅支出都是有数的,尤其到了年底总结这段时间,没必要的差旅费用,肯定要进行控制。
而去滨江剪彩外加指导工作,并没那么重要。即使他们不去指导,人家那个食品工业小区也能顺利开工。
不过,如果滨江诚意邀请,甚至还承担往返差旅费用,那还是有得谈的。
张处长沉吟片刻说:“邀请函先放在我这里吧,回头我问问局领导的意思。”
“没问题,”叶满枝还是那副爽快做派,“那我回去等您好消息。”
她觉得成功邀请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局领导未必愿意出差,但这些处长副处长其实很喜欢去地方上走一走。
她前两年就听孙悦说过,部委里的处长只是表面光鲜,大部分时间要待在机关里,很少有机会去地方上出差。
所以,孙悦每年都抢着去广交会放风。
如果不用负担差旅费,张处长八成会去滨江走一趟。
也许还会帮忙劝动一位副局长。
*
年底各单位都忙,叶满枝在北京等了几天后,并没等到确切消息,只能带着意犹未尽的家庭旅行团,先行返回滨江。
老叶和常月娥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刚回家便开了一个茶话会,跟大家介绍他们在北京的见闻。
连起球都在同学跟前显摆了起来,指着脚上的回力鞋说,“在北京王府井买的!”
吴玉琢是个大忙人,这次在北京拍了好几盒胶卷,她姥姥姥爷还等着看相片呢。
所以,回家以后,吴玉琢搞了一个暗房,请爸爸教她冲洗相片。
吴峥嵘给女儿讲了一遍要领,让她自己摸索,又拿出一封信给她。
“你不在家的时候,出租车寄来的。”
吴玉琢拆开信封,一目十行将内容扫了一遍,意外地“啊”了一声,抬头对爸妈说:“三舅妈想让我车哥留级!”
吴峥嵘蹙眉道:“出租车学习不是挺好吗?高中留级干什么?”
出租车比有言大一岁,但当初为了去三线,推迟一年上小学,如今跟有言同年级。
正常情况下,有言、起球和出租车这三个孩子,都要在76年毕业。
“不知道啊,据说,我三舅妈觉得车哥学习不扎实,想让他在学校多学一年。”
叶满枝疑惑道:“她不会是想让出租车逃避下乡吧?”
黄大仙到了三线以后,又跟三哥生了一个小闺女。出租车不是独生子女,按照政策是需要下乡的。
但她从没听说谁家孩子在高中留级,高中学费不低,又没有升学压力,在高中留级,有啥必要?
出租车要是留级了,那不是明摆着逃避下乡吗?
吴玉琢摇头说:“应该不是为了逃避下乡,乐乐才上小学,可以先把留城指标给我车哥,十年以后再操心乐乐的事。”
一家三口都对黄黎的这个操作摸不着头脑。
叶满枝猛然记起,这似乎并不是她第一次想让儿子留级。
前几年,好像是出租车上小学的时候,也闹过这么一出。
但是当时出租车年纪小,爱面子,嫌弃留级丢人,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黄大仙是咋回事?
儿子的学习成绩又不是惨不忍睹的,她咋那么热衷让儿子留级呢?
叶满枝腹诽着三嫂,又忍不住怀疑她这样做的动机。
亲妈总不至于害了亲儿子。
想着想着,她就对自家闺女说:“有言,要不你陪陪你车哥,也留级一年?”
吴峥嵘和吴玉琢:“::::::”
留级这种事还有陪的吗?
吴玉琢再次报出自己的成绩,“期中考试,除了语文和政治,我都考满分呢!我以什么理由留级呀?”
叶满枝:“……”
说得也是。
算了,黄大仙一贯神神叨叨的,很多决定不是她这等凡人能理解的。
叶满枝不劝闺女陪她车哥了,但是让大小伙子在高中留级,也的确没啥必要。
她给三嫂写了封信,劝她尽量照顾青春期男孩的面子,而且要注意影响,别让外人以为出租车是为了逃避下乡才要留级的,否则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巴拉巴拉巴拉,写了两张稿纸,还说她送来的那个绿了吧唧的面膜效果很好,夸了半张纸,委婉表示,可以再送点。
将信与有言准备的包裹一起寄出去,她才收了心思。
……
局里开始对1975年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了,叶满枝这大半年干了不少工作,但是好几个项目还没正式投产,她觉得今年的成绩可能并没那么理想。
另几个副局长也对今年的数据不抱太大希望。
按照大家的意思,今年是第一年,只是蓄力,明年才是真正发力看成果的时候。
尽管如此,叶满枝仍然督促各科室,将今年的数据尽快统计出来。
甭管多少,她得心中有数。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她接到了张处长打来的电话。
局里将组织一个调研组来滨江考察食品工业小区项目。
一行三人,包括一名副局长和两名处长。
叶满枝语气热情,带着明显的喜悦,对调研组一行表示了欢迎以后,放下电话就往市革委会跑了一趟。
她得跟彭静云说一说食品局和乳品厂项目。
能请来部委领导剪彩,即使只是副局长,那意义也是不同的。
彭静云表扬叶满枝工作做得不错,要认真搞好接待云云。
叶满枝耐心听了,笑着说:“其实这次邀请部委领导来滨江考察,主要还是为了那个乳品厂的技改资金。”
“嗯,你上次去北京,有结果了吗?”
“明年的预算里有380万的婴儿奶粉技改资金,但是还没确定要拨给哪个单位。”叶满枝详细解释,“这三家单位的奶源、地理位置、生产工艺都是差不多的,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彭静云打断道:“我听说那个技术是咱们省里提供的?”
“对,但是研究所已经无私分享给全国同行了。所以,除了一点印象分,咱们几乎是没有什么突出优势的。”
只要没有领先优势,那380万资金落进谁的口袋就很难说得清了。
彭静云想清楚眼下的局势,问:“那你们轻工业局有什么打算?”
如果需要她出面跟轻工业部的领导争取,也不是不行。
叶满枝没想让她出面,主要是彭静云以前是管农业的,分管工业还不到一年,在轻工业部那边未必能说得上话。
她没提请领导帮忙这一茬,转而说:“全国有不少乳制品厂,有些工厂可以零星生产供给婴幼儿的特级奶粉,但是专门生产特级奶粉的企业还没有过。如果咱们将工厂建起来,就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婴儿奶粉乳品厂。”
“嗯。”
“这么大的项目,又是建在食品工业小区里的,我觉得咱们不如与轻工业部食品局合作建厂,这380万的技改资金就相当于食品局的入股。”
正如常月娥所说,好处没有一个人占全的,总得给别人留一点。
但是与其把这个好处留给其他省市,还不如留给食品局呢。
到时候由食品局和滨江市财政共同出资建厂。
眼见彭静云还在拧眉思索,叶满枝接着说:“即使让食品局入股,产值也是算在滨江账面上的。而且虽说现在是合作,但是中央每年都要下放一批企业到地方上,保不齐哪天也能把乳品厂下放给咱们……”
第242章
早在北京的时候, 叶满枝就想跟张处长谈谈合作事宜。
但她上面有好几重婆婆,这样的大事不能自专,只好按下心思, 将客人请来滨江再说。
“与另两个省市相比,咱们的优势并不突出, 如果不趁这次机会谈一谈合作, 那技改资金未必能轮得到咱们。”叶满枝低声说, “我听说其中一家是由市革委副主任亲自去北京提交申请的。”
足可见人家的重视了。
彭静云琢磨着那380万的技改资金, 心里也有点犹豫。
她当然知道与轻工业部食品局合作的好处。
就像一机部和四机部在地方上投资了很多机械厂和无线电厂,轻工业部也会投资一些重点轻工项目。
与轻工业部合作建厂, 能省去很多麻烦, 对滨江来说利大于弊。
可是, 这笔技改资金的数目只有380万……
当初她点头同意让轻工业局去部委跑资金, 其实是想让轻工业部出大头,最好能有个五六百万。
滨江再另外拿出两三百万就差不多了。
如果只有380万的话, 滨江至少要出四五百万。
彭静云沉思一阵问:“轻工业部的这笔技改资金, 能不能再增加一些?”
“……”
叶满枝被她问蒙了。
这这这……
明年全年的预算已经做好了, 她咋让人家多投点?
见她说不出什么, 彭静云若无其事道:“情况我了解了, 等我跟李主任商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