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414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只不过, 那会儿都是重工业区,围绕飞机或汽车搞配套生产。

  轻工业区似乎还没有过。

  思及此, 叶满枝问:“夏局, 您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不?”

  夏竹筠就看着她笑, 眼角绽开浅浅的纹路。

  “您笑什么啊?”叶满枝摸不着头脑。

  夏竹筠将炒好的菜塞给她一盘, 示意她出去说。

  “要是征求我的意见, 那我当然同意。省里要求滨江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城区里不再新建工厂, 旧城改造也要有统一规划, 但是实际执行情况似乎并不好。要是能把市中心的食品厂整体搬迁到郊区,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叶满枝端着盘子, 等着她接下来的“但是”。

  然而,等了半天也不见她接着说什么。

  叶满枝忙问:“就这些?您真的同意啊?”

  “对,就这些, ”夏竹筠招呼两个孩子吃饭,坐到饭桌前说,“这是你们滨江的工作,不需要省局出资,又能做一次全新的尝试。要是整合效果好,兴许还能给省里提供一个新思路。省里没有必要反对。”

  “……”

  “其实在中江专区那边也有个类似的轻工业小区,他们是在一家塑料印刷厂周围,陆续新建了好几家印刷厂。本质上跟你说的这个食品工业区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当地的领导并没有给那一片取名叫什么工业小区,只是依照惯例,将那条街取名叫‘印刷厂路’。”

  叶满枝感叹道:“人外有人,有想法有眼光的同志真多啊!”

  “印刷厂路是十几年内慢慢发展起来的,领导有意识地将新建的印刷厂放在一起。但你们这个要将老厂搬迁到新小区,资金来源、职工的接受程度、老厂所在区的阻力,都将是很大的考验。”

  叶满枝试探着问:“夏局,既然省里愿意让滨江做尝试,那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支持啊?”

  最好能拨点资金。

  夏竹筠夹了块排骨给有言,又对叶满枝说:“省局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你们。”

  同桌另外三人:“……”

  方知然吐槽:“我们上工累得要死的时候,生产队长不说给我们一口水喝,反而给大家喊口号,你说这口号有什么用?”

  “省里不反对,对滨江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了。”叶满枝笑嘻嘻道,“夏局,没有物质支持没关系,但省里能不能把我们这个食品工业小区当个试点啊?”

  省里的啥啥试点,听上去就很唬人。

  这玩意也跟产品似的,需要适当包装一下。

  吴玉琢努力干饭的同时,将耳朵竖得高高的,等着听接下来的结果。

  她妈妈已经为那个利华厂头疼一个多月了,光是各种重建计划就写了半本稿纸。

  隔壁周伯伯思考的时候要抽烟,她妈妈在家思考的时候嘴巴不闲着。

  她攒的那点零嘴,全被妈妈吃光啦!

  因此,吴玉琢绝对是最最希望妈妈工作顺利的人。

  夏竹筠说:“你这个计划,先在你们市里通过一下吧,如果市革委同意了,那就递到省里来,到时候再看能不能当个试点。”

  *

  除了利华厂,叶满枝另外相中了四家食品厂。

  它们的特点都是,与居民区犬牙交错,厂群矛盾尖锐,不但妨碍生产发展,还影响居民生活。

  但五家工厂的人数不少,总计1500多人。

  这么大的项目,不是叶满枝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她在局里组织了一支调研小组,将局里的笔杆子全都聚集到一起。

  一边调研,一边写兴建食品工业小区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版报告的初稿完成后,叶满枝只稍作修改就提交给了市革委会。

  结果第二天就被返了回来。

  市领导不同意!

  宋红军协助叶满枝办这件事,拿着报告来到她的办公室说:“果然被打回来了!”

  报告第一页上,不知被谁用红色墨水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足可见内心有多不待见了。

  叶满枝笑道:“让市财政拿出这么多钱,给老厂搬迁,那跟扒一层皮差不多。宋局,你觉得之后该怎么办?”

  她在企业的时候与副主任们都相处得不错,所以她想将这种良好关系延续到轻工业局来。

  尽管四个副局长都是有资历有背景的,但是不影响她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宋红军就是第一个被她递出橄榄枝的副局长。

  这位与她的经历有些相似。

  在滨江钟表厂,从技术员干到副厂长。后来市里成立滨江照相机厂,他又调到照相机厂担任革委会副主任。

  这次市里成立轻工业局,又把42岁的宋红军调来当了副局长。

  虽说一路都是副职,从来没干过正职,但叶满枝与他谈过几次,觉得宋红军是个实干派。

  因此,这次需要人手帮忙时,她就将宋红军拉了过来。

  宋红军瞅瞅那个红色大叉,笑了笑说:“把第二套方案交上去吧。”

  两套方案的区别只是市财政出资比例的不同。

  他们早知道市领导同意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是要试一试的。

  宋红军让人将投资金额改一改,变成第二套方案,又迅速提交给了市革委会。

  市领导这次没有立即拒绝,隔了一个礼拜,才将画叉的方案退回轻工业局。

  次日,叶满枝又交了第三套方案。

  ……

  秘书敲门走进领导办公室,低声汇报道:“叶局那份申请又被市革委驳回了。”

  何必能扶着眼镜“嗯”了一声,问:“这是第几次了?”

  “第三次,局里有些不太好的议论。”

  “我在企业调研的时候,叶局来找过我吗?”

  “奚迎春来问过一次,不过我说您在企业调研,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回来。”秘书猜测,“叶局是不是想请您去市革委疏通一下啊?”

  毕竟何局在生产指挥部工作多年,应该有些面子。

  何必能没言语,摆摆手让秘书出去了。

  他在机关里干了二十年,在市革委也有七八年了。

  凭他的经验,市领导绝不可能同意这种方案。

  那食品工业小区,听上去挺新鲜的。可是对市领导来说,这就是把工厂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对产能没什么太大影响,换个地方就真能提高产值吗?

  未必吧?

  市里既要出钱,又要协调各区县,还得安抚职工。

  投入这么多,却不一定能有相应的回报,那还折腾什么?

  有那个钱,还不如在郊区投资建新厂呢,没准儿能更快见效!

  何必能将面前的调研表格推到一边,口中哼哼着《沙家浜》的唱词:“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徘徊一阵,又将那调研表重新拿过来。

  食品工业小区没戏,他没必要跟着掺和。

  拿着材料走出办公室,他对秘书说:“我这几天还要去两家味精厂调研,有事往那边打电话。”

  说完就背着手,疾步离开了办公室。

  ……

  听说何局又去企业调研了,宋红军在心里呵呵,转而去了叶满枝那里。

  他觉得老何这样特没意思。

  轻工业局是新成立的单位,人员也都是新的。

  两三年内,不会有什么人事调整。

  现在正是同志们劲儿往一处使,努力发展轻工业的时候,老何明明在市里有关系,却不愿意出力。

  这是还对没当上局长心存芥蒂呢!

  宋红军进了叶满枝的办公室,问:“第三份方案也被驳回来了,要不咱组织个研讨会,跟市领导、企业和区县负责人一起商量研究一下?”

  叶满枝沉吟一瞬说:“我先去市革委一趟,看看情况再说吧。”

  有些事没必要让太多人掺和进来。

  有些话也不是能在报告里明说的。

  她提前跟彭静云的秘书约了时间,下午就去市革委给领导汇报工作了。

  彭静云将她递来的第四份报告,顺手放到了一边。

  “轻工业局的出发点很好,但现在市里没精力搞这么大规模的搬迁工作。不光是资金的问题,还要考虑职工的意愿……”

  叶满枝说:“彭主任,轻工业局提出这套方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利华食品厂的问题。市里不出资重建利华厂,300名职工又不能全部妥善安置,所以我们想出的办法就是,由县财政出资,让利华厂在郊区重新建厂……”

  她详细介绍了自己与几个县的交涉结果。

  “利华厂的规模太小,人家县里不愿意为它出资建厂房,所以我们才想多引入几家企业,把居民区里的食品厂搬去郊区。”

  彭静云皱眉说:“为了一家利华厂,要让市里拿出几百万建设食品工业小区,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那还不如掏点钱,给利华厂重建厂房呢!

  要是由着叶满枝折腾,市财政的支出只会越来越多。

  她都有点后悔将利华厂的问题交给叶满枝了。

  小问题没解决,又弄出一个更大的麻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4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