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别管初赛如何,曙光厂这会儿的迫切任务是先报名!
临近会议时间,她跟着五家工厂的代表一起来到计划司的会议室。
她没进去,而是跟潘昆仑一左一右,等在会议室的不远处。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楼梯口传来脚步声。
叶满枝抬头望过去,发现来人是个高瘦的中年人,身边还跟着个秘书模样的男人。
心知这位应该就是今天要主持会议的张副司长,她定了定神,微笑着打招呼:“张司您好,我是滨江曙光机器厂的叶满枝。抱歉,我们来晚了一天,没能赶上前天的会议!”
然后顺手将申请表交给了旁边的秘书。
张副司长闻言微怔。
部里其实没组织企业开会,只不过最近往部里递交申请的企业太多了,企业领导跑关系的次数过于频繁,他们才不得不临时组织会议,将一些不在考虑范围内的企业刷掉。
这样也能节省彼此的时间。
叶满枝并不在乎领导的沉默,抓紧时间接着说:“张司,我们曙光厂有幸获得了四机部划拨的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已经于去年正式投产了。经过工程师和工人大学学员的共同努力,我厂彻底扭转了电视机亏本经营的局面,不但不再需要国家的财政补贴,还有每台十元以上的盈利。”
“如今曙光牌黑白电视机的年产量已达到26000台,位居全国所有电视机生产厂家的第一名。明年增加生产班次以后,产量有望突破40000台,届时我们的产量将超过其他所有电视机厂的产量总和!”
像712厂和305厂那样的军工厂,都有繁重的军工任务,电视机产量一直不高。
而这两年各地建起的电视机厂,因为还需要财政补贴亏损,所以年产量也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台。
如曙光厂这般薄利多销的企业,几乎是全国独一份的!
张副司长沉默地听完她的介绍,又看过秘书手上的申请表,瞄一眼手表说:“会议要开始了,你先进来吧。”
第221章
吹了大半天的寒风, 让叶满枝的手脚和脑子都是木的。
跟随张副司长进入会议室后,她默默缓了好半晌,终于在心里有了实感——他们成功混进来了!
完成报名, 跳过初赛,曙光厂竟然直接进入了决赛圈!
与各厂的代表简单寒暄后, 张副司长便切入了正题。
“国家这次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 是为了提高咱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加速电视工业的发展。生产线最终落户的企业, 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使命……”
几家工厂的代表都认真做着记录,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显然是生产线的落户条件。
712厂的郭主任率先问:“张司, 这次部里选择企业时, 有什么标准?”
张副司长说:“最终的选择肯定要进行综合考虑, 比如技术水平、生产条件、是否有彩电试制经验、交通是否便利等等。”
“这次引进的设备是国际上最先进的, 原则上要尽量为国家节省外汇,国内能自主生产研发的设备, 不考虑引进。所以, 企业自身的科研水平, 自主创新的能力, 都是考核依据。另外, 这条生产线肩负着重要的生产任务, 要为全国人民生产彩电, 部里更倾向于沿海沿江、交通便利的地区。”
会议室里只有十来人, 整体气氛是比较轻松的。
听了张副司长的话,几家军工厂的领导都细数起自家的优势。
郭主任自信道:“这说的不就是我们712厂嘛, 华夏第一屏出自712厂,前年我们又成功试制了彩色电视机,在这两年的彩电攻关大会战中, 我们天津战区成绩显著。要说交通便利,那也是有河有海有铁路的。”
“但你们军品的生产任务重吧?”305厂的李主任玩笑似的说,“712厂技术水平确实高,值得大家学习。可是,你们这两年的军品产值都占总产值的80%以上,生产线要是真的落户了,你们哪有人手和精力生产民用电视机?”
叶满枝在心里给李主任翘个大拇指。
厉害!
如果只看生产电视机的经验和技术,那真是谁也比不过712厂。
华夏第一屏不是白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一直是电视行业的老大哥。
这几年刚成立的好几家地方国营电视机厂,都是去712厂取经的。
但是,军工厂的日常生产中,要以军品为先,他们的军品生产任务很繁重。
712厂在这方面真的没什么优势。
叶满枝往张副司长那边瞄了一眼,对方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
看来305厂李主任找到的这个切入点,也给领导打开思路了。
几家军工厂的代表相继发言,潘昆仑在桌下碰了碰叶满枝,暗示她尽快介绍曙光厂的情况。
与军工厂相比,曙光厂这家地方国营工厂,除了产量高,没什么突出优势。
叶满枝将其他人的发言一一做了记录,在心里快速盘算一番后,在最后做了发言。
“我们滨江曙光机器厂与在座各位其实还挺有渊源的,以前我们的军工代号是833厂。后来因为小三线建设,才不得不与833厂分家,变成了如今的曙光厂。”
“尽管分家了,但我们把军工厂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延续了下来,无论是生产规范还是管理制度,这么多年一直没怎么变过。”
“咱们这6家企业中,712厂是最早研制电视机的,而我们曙光厂应该可以排在第二位,早在1966年就成功试制出两台黑白电视机,算是起步比较早的企业。”
其他企业的领导们:“……”
这个曙光厂的女干部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起步既然那么早,那彩电攻关大会战怎么没有滨江战区呢?
叶满枝像是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接着说:“当然了,曙光厂的起步早,但我们省内电视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所以,我们作为全国上千家单位中的一员,支援了天津战区的彩电攻关项目。”
虽说这几家军工厂都处于四大战区,可是攻关工作并不是他们独立完成的。
这是全国各地上千家单位共同协作的成果,不能把功劳只算在这几家企业身上吧?
叶满枝笑了笑,“我们省内的电视行业起步虽晚,却很有成效。为了响应中央‘大办电子工业’的号召,这几年我省新办了上百家电子工厂。我从滨江出发之前,我们省工业局的领导说,只要生产线落户滨江,省内所有归口地方管理的国营工厂,都可以为彩电生产亮绿灯,全力为彩电提供配件!”
“另外,我们省内的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也能全力支援彩电的研发和生产。”叶满枝掷地有声地说,“曙光厂与省内六家科研单位和大学有长期合作,而且我们有自己的电视机设计室。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有42人,其中副博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17人,中专生23人。”
“除此之外,曙光厂开办了一所七二一工人大学,从明年四月开始,每年都会有30名电子专业的工人大学生,充实到我们的生产和科研一线。”
“正是因为我们有着非常扎实的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才让曙光厂只用一年时间,扭转了我国黑白电视机长期亏损经营的情况,彻底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年产量可达到4万台!”
张副司长满意地点点头。
曙光厂的成绩确实比较突出。
在黑白电视机这一块,已经把其他工厂远远甩在了后面。
305厂的李主任却问:“曙光厂还没开始研制彩色电视机吧?”
“已经起步了。”潘昆仑极有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有了黑白电视的成功经验,想必在彩电方面也能很快取得成果。”
“呵呵,”192厂的人摇头,“在技术上,彩电要比黑白电视复杂数倍,尤其是显像管,精度要求更高,质量要求也更严格。曙光厂的彩电至今还没有试制成功,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
曙光厂的优势突出,短板也明显。
可是,在场的这几家企业,哪家不是如此呢?
最终要如何选择,还得看上级领导的决定。
*
四机部内部还需要开会研究,张副司长让各位企业领导先回去,不要耽误厂里的工作。
但大家表面答应着,实则谁也不会在这种紧要关头离开北京。
回到招待所以后,叶满枝和潘昆仑对今天的会议进行了复盘。
两人都觉得自家有一线希望,毕竟黑白电视的产量在那摆着。
在打造技术队伍这方面,曙光厂也算是比较领先的。
可是,两人心里都不上不下地悬着,总感觉不太踏实。
接下来的几天,他俩哪也不敢去,就守在招待所里等着四机部那边的电话通知。
叶满枝觉得,只等候消息还不行,她把潘昆仑派去了712厂郭主任所在的招待所。
一方面跟郭主任聊聊彩电的技术话题,另一方面能盯着点对方的动向。
“亲儿子”比曙光厂的消息灵通多了,万一人家能从部领导那边听到啥风声呢。
两人等了一个礼拜,隔上一天就去四机部打听一下情况。
部领导那边却迟迟没有反馈。
叶满枝心想,不会要等上几个月才能有结果吧?
那可等不起,他们过几天就得回滨江去了!
就在她等得不耐烦,准备去百货商店散散心的时候,潘昆仑突然在这天中午跑回了招待所。
“叶主任,别等了,出结果了!”
叶满枝盯着他的表情,心里隐隐升起不妙的预感,但还是尽量稳住声音,问:“结果怎么样?”
潘昆仑言简意赅道:“305厂。”
“!!!”
“……”
“你从哪听到的结果?”
“712厂郭主任打听到的,我当时正好在他身边。”
“这就是最终结果了?”叶满枝不可置信地问,“怎么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定下人选以后,四机部、外贸部等四家单位,还得考虑引进生产线的问题,可能是急着推进后续工作吧。”
叶满枝:“……”
这也太突然了,她以为至少要拉扯几个回合呢。
当初省里分配那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的时候,扯皮两三个月。
这次的可是彩电生产线呀,怎么能这么快就定下来呢!
她被这一出快刀斩乱麻弄得措手不及,愣在原地词穷了很长时间。
领导举棋不定,才是她乐于看到的,犹豫说明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是,领导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让他们连游说的机会都没有了……
她坐在椅子里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