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378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叶满枝注意到了闺女的手势,不等对面再说什么,飞快说了一句:“我跟有言都想你了,你赶紧回来吧!”

  然后,啪一下挂断了电话。

  “超时没有?”

  吴玉琢摇头:“没有!还有五秒钟呢!”

  “哎,早知道能找你周伯伯,就不给他打长途了,白白浪费好几块钱的长途费!”

  叶满枝心里存不住事,跟闺女吃过晚饭,又一起去了隔壁周所家里。

  听她道明来意,周所说:“我们所里的研究员都有用呢,不可能调去工厂工作。”

  “不用你们所的研究员,有没有外单位的推荐?”

  “那我得帮你问问。”周所说,“研究计算机的人才比较少,能网罗的基本都被各大研究所网罗了,这事不好办。要不你往省里提交个申请吧,暂时从我们所里借调一人,帮你们攻坚技术难题。不过,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时间一到就得将人还回来。”

  叶满枝暗道,好歹是个办法,先帮潘主任解决一部分难题再说。

  “那也行,明天我就写个申请,周所,介绍人才的事,还得麻烦你啊!”

  周所连声保证没问题。

  将人送走以后,他跟自家媳妇说:“吴峥嵘去上海了,她能跑来找我帮忙,肯定是吴峥嵘授意的,呵呵,娶个这么小的媳妇,跟养个闺女似的。”

  柳振芳瞪他一眼,问:“你闺女能当大厂的革委会主任啊?咱家这俩,要是有哪个能像小叶那么能干,我做梦都要笑醒了!”

  伊伊刚送别小伙伴,一进门就听到了她爸的嘀咕,忍不住吐槽:“爸,你对我还没吴叔叔对叶阿姨好呢!当你闺女可太惨啦!”

  周所挥手撵人:“作业写完了吗?赶紧写作业去!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能看中学物理书了。”

  “你看,我就说你对我不好吧!”伊伊嘟嘟囔囔地写作业去了。

  另一边,叶满枝将找人的事委托给周所以后,又给大学里的老师们打了电话,请大家帮忙多多推荐人才。

  次日去上班的时候,在车间见到了安静的美男子王造福,叶满枝心想,不能让他闲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是,她将那张人才名单也交给王主任一份,请他也想想办法,为厂里挖几个高级人才。

  王造福:“……”

  他一个初中生,去哪里挖人?

  叶满枝鼓励道:“王主任,以你的实力,没问题的!”

  就差明说,让他去走走老丈人的关系了。

  她将所有能调动的人脉资源,全都调动了起来,但事情的进展极其缓慢。

  目前只有两人说会考虑,其他人全部拒绝了。

  王造福给她出了一个馊主意:“这样的工程师可以由上级调动,咱们厂里如果有攻关项目,就可以让劳动局出面调人了。”

  叶满枝:“这种事得你情我愿,人家要考虑家庭和个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强扭的瓜不甜,把人掳来有啥意思?”

  将对方的馊主意否决以后,叶满枝背着手在车间里来回溜达。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跟几个副主任坐在一起,透露了自己的一个想法。

  “高考停止,去年招进大学的那批工农兵大学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各单位之后几年都没有大学生入职,所以这种政治过硬的高级技术人才太宝贵了。我这段时间算是看明白了,谁有也不如自己有……”

  “叶主任,你想说啥呀?”康健问。

  “我听说人家上海机床厂开办了一所工人大学,要不咱们也搞一所工人大学吧,培养自家政治过硬的红色工程师!”

  “咱们哪有老师啊?”

  “咱们没有,但其他大学有啊!”

第216章

  办大学是叶满枝突然冒出的念头, 想法并不成熟,但她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这年头的高级人才几乎是不流通的,调动工作要有原单位签字同意。

  除非由上级部门调剂, 否则很少有挖人成功的。

  正因为人才不流通,曙光厂才应该下力气培养工程师, 培养出来就是自己的, 别人想挖也挖不走。

  苗素芬唏嘘道:“大学那么大, 咱得找多少老师啊?”

  “工人大学的摊子不用铺得太大, ”叶满枝说,“报纸上报道过上海机床厂和柳州钢厂创办工人大学的新闻, 他们只开办一两个专业, 招收几十名学生。”

  田春山颔首说:“那个新闻我也看过, 工厂开办大学还是得结合业务需要, 厂里急需哪方面人才,咱就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不知叶满枝是歪打正着, 还是有意为之。

  这个办大学的想法其实挺有意思的, 与推行《鞍钢宪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春山家有两儿一女, 两个儿子全去上山下乡了。

  去年市里让各单位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 田春山就动了心思, 想让俩儿子在公社那边想想办法, 如果能被推荐上大学, 也就能名正言顺回城了。

  因着是第一年推荐, 大家都不了解这工农兵大学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特意找报纸研究了相关报道。

  上海机床厂的那所大学, 全名叫“七二一工人大学”,是根据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创办的。

  这个指示的主旨就是,理工科大学还要继续办, 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

  此后各高校也根据这个指示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了。

  曙光厂要是也办一所工人大学的话,甭管培训结果如何,最起码在路线上错不了。

  田春山明确表态:“我支持办工人大学,咱们要上马电视机项目,电风扇那边其实也需要工程师,现在从工人中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话,咱们未来5至10年的用人需求就不用愁了,但邀请老师可能比较麻烦。”

  “那有啥麻烦的,”黄河嘿嘿笑道,“有些大学不是声称开门办学嘛,教师要走出校门,到工厂和农村讲课。咱就从那开门办学的大学里邀请老师,来厂里给工人讲课!”

  仔细琢磨琢磨,他也觉得办工人大学的办法挺不错。

  教师的工资由高校负担,他们只需要给老师发点交通食宿补贴,再发点粮票肉票,就能在两三年以后收获几十名高级技术人才。

  划算!

  叶满枝问:“大家觉得咋样?如果可行,咱就好好合计合计。”

  “要是有老师,又不用花什么钱,那咱就办呗!”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叶满枝又让厂办和人事科搜集了相关资料,经过多方论证,确认可行后,她临时组织了一次几套班子的扩大会议,将团委、工会、妇联,以及各车间的工人代表召集到一起进行投票。

  最终以87票全票通过。

  当场将学校名称拟定为“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在叶满枝看来,办一所大学,比到处挖人容易多了。

  曙光厂有闲置车间,将车间打扫出来,摆上桌椅,再找几个老师就能开班上课。

  跟市里报备以后,厂党委一边邀请老师,一边抓紧时间公布招生细则。

  去年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全厂只有三个名额,挺多落选的工人都很遗憾。

  所以,这次的招生简章公布以后,全厂职工都轰动了!

  “芳芳,芳芳,别干了!快去外面看看!”

  “怎么了?”吕芳芳观察着自己手中的铸件,“啥事着急忙慌的?”

  “七二一大学的招生简章贴出来了!”苏秀梅喘着粗气,指向外面说,“快去看看,这次有60个名额!”

  “哐当”一声,手里的铁疙瘩掉到工作台上,吕芳芳慌忙问:“怎么招这么多人?有啥条件?还是单位推荐吗?”

  “哎呀,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门口的布告栏前,熙熙攘攘挤满了工人。

  两人站在人群最外面,只能踮着脚向内张望。

  “陈志胜,”吕芳芳抻着脖子喊道,“你给大家伙念一念红纸上的内容!”

  站在最前排的陈志胜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青年同志们,工友们!我们已经经历了二十二个社会主义春天,我们的革命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所描绘的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队伍,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根据‘七二一指示’精神,我厂正式创立了‘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我们的工人大学就是培养和造就这支队伍的革命熔炉之一……”

  大家屏息听着他的高声诵读,不禁紧张得攥紧手心。

  这可是大学!大学啊!

  谁会不想上大学啊!

  现场上百号人不约而同保持安静,等着陈志胜介绍接下来的内容。

  “本次招生共计60人,分为电子专业班和机械专业班。按照七二一指示学制要缩短的要求,本校学制为2年,全日制脱产学习。”

  “招生范围:全厂所有工人及车间技术员。招生要求: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

  陈志胜提高音量说:“下面就是选拔要求了,大家都注意听啊!”

  吕芳芳与苏秀梅双手交握,紧张地等着最重要的内容。

  “凡符合招生要求的同志均可报名,本次选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审查。”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语文笔试,此阶段择优录取200人。国家级劳模、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可额外加10分,省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7分,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5分,区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3分,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1分。”

  “各级集体奖项,如先进车间、光荣班组,均可额外加1分。‘学习语录积极分子’可额外加2分。”

  “同级奖项最多可累计三次。”

  苏秀梅雀跃道:“咱俩是厂级先进个人和学语录积极分子,你还是区里的三八红旗手,而且咱车间也年年得先进车间,咱俩应该能加不少分吧?”

  吕芳芳激动得点头,她在心里快速合计了一下,个人和集体奖加到一起,她应该能加11分!

  布告栏前面陡然热闹了起来,工人们都在相互打听着彼此能加多少分。

  “厂里这样办挺公平的,咱都多少年不念书了,八成考不过那些刚进厂的中学生。但咱工龄长啊,得了奖励的人再有点加分,也就将差距抹平了。”

  有人喊道:“别吵别吵!保持安静,后面的内容还没讲到呢!第二阶段录取200人,但工人大学只招60人!”

  闻言,纷乱的现场又缓缓安静下来。

  陈志胜继续念道:“第三阶段,数学和物理笔试,此阶段择优录取60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3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8/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