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两厂分家,曙光厂的领导班子暂时还没决定未来的产品定位,导致咱们内部的很多同志有些迷茫,心里也产生了动摇,不知道未来要何去何从。但是,与咱们相比,诸如我父亲和其他军工厂的同行,反而对咱们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有个老工人说:“咱们的技术牛呗。”
“对,咱们的技术牛!”叶满枝竖起一个大拇指,“厂子改名了,产品要变了,但是咱们的人没变!军工厂的工人,是全国技术最牛的工人,这是我来咱们厂上任第一天,雷厂长跟我说的话。”
“别的厂能有一两个这样的工人,就能乐开花了,而咱们厂有多少?足足1300人!以咱们现有的人马,甭管干什么,都一定能成功!”
叶满枝笑问:“有些同志是不是觉得我在喊口号,说客套话?”
台下有一批相对冷静理智的职工,竟然还真的微微点头了。
“其实,通过这次人事任命,大家就应该看出些端倪,省领导对曙光厂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关心的,这样一批高素质工人转交地方政府,对哪里来说都是可喜可贺的大事。”
“省里重视和关心曙光厂的发展,所以才会将我派来咱们厂当第一副厂长。”
叶满枝拍了拍额头说:“以往到任的时候,都有组织部门的同志介绍新领导的履历,但是如今只有我一个人站在台上,就只能由我不谦虚地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了。”
“刚刚大家已经了解了,我是从省大工业经济系毕业的大学生,在光明煤炉厂当过厂长,在省大华安机械厂和滨江第一食品厂当过副厂长,还是省工业厅培养的后备干部……”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很长时间,叹了口气说:“算了,就说这些吧,我实在是不好意思站在台上自夸,感兴趣的同志可以跟我原单位的同事打听打听叶满枝。”
观众席再次传出笑声。
工人们私下交换着消息:“叶厂长应该没说大话,咱们要成立的那个果酱厂就是她牵头办的,设备是她从省里要来的。”
“那她还挺有几把刷子的,刚来上任几天啊,就搞来一个果酱厂!”
“嗯,没有这个果酱厂,车间里的设备未必能留得下来。”
工人们嗡嗡议论了一阵,叶满枝摆摆手说:“我厚着脸皮自夸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省里非常关心曙光厂的发展,而且对曙光厂的未来非常看好!”
“所以,咱们有技术工人,有科研小组,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咱们的同行,都对曙光厂的前景充满信心。咱们曙光的自己人,也应该更加自信才是。”
“当然,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过高潮自然也会有低谷期,”叶满枝向大家介绍了食品厂罐头车间的重建经历,“咱们曙光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雷厂长号召咱们全厂,能昂得起头,也能躬得下身,能制造厉害的国防武器,也能生产最普通的五金零件,咱们能上就能下!”
“生产五金零件也好,汽车配件也罢,这都是为了上马大项目而进行的原始积累,只要资金充足,咱们立马就能实现转产!”
“转产的产品关乎咱们曙光厂全厂1300人的未来命运,并不是领导们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这还需要一个调研市场和尝试的过程。因此,请大家不要着急,再给厂领导班子一些时间,争取让咱们曙光厂一次性转产成功!”
“好!”
职工们拍手鼓掌。
“下面我受厂党委委托,向大家介绍一下,同志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脱离833厂以后,大家的福利待遇问题。”
会场里瞬间安静了。
这确实是工人们最关心的。
全场都屏息看向台上的女厂长。
叶满枝伸出三根手指说:“厂党委可以向大家保证三个不变!”
“第一,工资定级不变!大家原来在833厂是什么工资定级,以后仍然是这样的定级,在工资这一块同志们可以放心。”
“第二,福利待遇不变!医疗报销,年节福利与原来一样,不会有任何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以后咱们归地方政府主管了,会增加一些劳模和先进的评选名目,也会增加去高校进修的推荐名额,所以在福利待遇这一块,会越来越好的!”
“第三,车间工作制度不变。曙光厂脱胎于军工厂,咱们延续了部队的许多优良作风,令行禁止,思想觉悟高,极其有组织纪律性。这些是咱们不同于一般国营单位的突出优势,所以,即便咱们要独自发展了,仍要延续曾经的优良传统。”
叶满枝笑着说:“今天是1966年1月14号,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日子对于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来说,是个不一般的日子。从今天起,咱们要放下833厂,放下曾经的辉煌和荣誉,重新整装出发了!”
“也许有的同志会觉得我在说大话,但是,我还是想跟大家一起展望一下未来!咱们不跟别人比,就跟833厂比一比。三年后,咱们不会被833厂远远甩在后面吧?”
好多老工人喊道:“不会!”
“五年后能赶上他们吗?”叶满枝又问。
“能!”
“十年、十五年以后呢,咱能超越833厂吧?”
“能呗!哈哈哈哈——”
叶满枝笑道:“那行,咱就定个十年后追赶,甚至超越833厂的目标。让咱们的厂房早日被工人和机器重新填满!”
她冲台下的民兵营长招了招手。
“非军事单位是不能随意吹响军号的,但是军代表离开前,厂里将这把军号争取了下来,以后由民兵营负责吹号。”
民兵营长站到讲台上,在上千人面前举起军号,吹响了大家熟悉的上工号。
号声结束,雷万元挥手喊道:“同志们,开工了!”
第192章
过了小年, 转瞬便会迎来春节。
厂后勤已经开始发放年货了,而厂领导们还在为转产民用品挠头。
“为了给职工发过年福利,财务那边批了六千多的款子。833没给咱们留下多少资金, 转产的事得尽快拿出个章程了。”雷万元站在窗边说,“总这么拖着不是办法。”
田春山在他隔壁猛吸一口烟, “咱就转产自行车得了, 那玩意技术难度不高, 但售价高, 肯定有搞头。”
“自行车的车架、零部件需要大量钢材?哪个钢厂愿意赊给咱们?”黄河也叼着烟说,“其实生产收音机挺不错的, 技术含量高才能显出曙光厂的能耐。”
康健呵道:“太好高骛远了, 你们说的这两样半年内不可能投产。我提一个大家之前都没提过的。你们觉得生产电风扇怎么样?电风扇也不便宜!咱县里有电机厂, 到时候从那边赊点电机。”
“……”
“或者刀具量具也可以试试。”
“咱们市里有个量具厂, 人家那生产设备都是专业的,产量很高, 咱现有的设备不合适, 跟人家一比没有竞争力。”
雷万元沉默地抽着烟。
他觉得这三人的主意都不怎么靠谱。
以前在833厂, 采购原料有军费, 卖产品有部队包销, 大家一心只管生产。
比计划经济更加计划经济, 封闭又单一。
他们这些人搞生产、搞技术都挺在行, 但是谁也没真的搞过经济。
要是一拍脑袋决定转产, 万一失败了,对曙光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雷万元心想, 幸好省里给他们派来了一个科班出身,懂经济的副厂长,不至于全军覆没。
“叶厂长, 你有什么想法?”
叶满枝裹着军大衣,缩在办公室另一边的沙发上。
她向窗边的四个男同志看去,很想说,要不你们关上窗抽烟吧,我快被冷风冻死了。
她是班子里唯一的女同志,而且由于833厂的产品特殊,厂领导班子里从没出现过女的。
刚开始跟她一起开会的时候,雷万元等人还会照顾女同志,憋着不在办公室里抽烟。可他们都是老烟枪,尤其思考问题的时候下意识想抽烟。
最近几次开会,几人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去窗边开着窗抽。
叶满枝被三九天的冷风吹得脑瓜子都木了。
见她半天没动静,雷万元以为距离太远,她没听见,不禁提高音量又问了一次。
叶满枝捧着热水喝了一口,回道:“我想到的产品,跟大家的不能比,技术含量不高,价格也不高,优点在于能快速投产。”
“叶厂长,你想到哪种产品了?”
面对大家的询问目光,叶满枝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玩具枪。”
与人家那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相比,她说的这个就没那么高级了。
果然,窗边的四个男的,同时露出“就这?”的表情,显然也觉得玩具枪的主意太小儿科了。
叶满枝有这个想法确实是从小朋友那里受到的启发。
她家吴玉琢放哨时有了新枪,在儿童团和幼儿园显摆了好几天。
导致好多小孩回家让父母帮忙做枪,有个胆子大的小男孩,还跑来家里问吴峥嵘,能不能帮他也做一把,可以把他攒的四毛钱零花钱交给吴博士。
吴峥嵘还记着这小子去年揪过有言的小辫儿,所以毫不留情地将臭小子撵走了。
小朋友们大量的用“枪”需求,让叶满枝想到了生产玩具枪的主意。
“大家说的那几种产品挺好,但是都需要上马新设备才能实现量产。”叶满枝解释说,“咱们还在积累资金的阶段,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充分利用833厂留下的这些设备。”
“咱们有锻压设备台和金属切削机床,能打造玩具枪外形,而且与市面上的玩具枪相比,咱们的外形更逼真,也许会受到一部分小朋友或是枪械爱好者的青睐。”
田春山怀疑地问:“啥家庭条件才会给孩子买这种玩具枪啊?这样的玩具枪生产出来,定价可不止一两块。”
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
他觉得没有哪个家长会花钱给孩子买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叶满枝说:“百货商店有个专门的玩具柜台,其中就有两款玩具枪,一款手枪,一款稍微长一点的。既然柜台里有货,就说明这种玩具是有人在消费的。”
能亲手给孩子做枪的家长毕竟是少数。
“有人消费,但市场有限吧?”田春山不理解地摇头,“反正我不买。”
叶满枝说:“国内消费市场确实有限,而且这种产品是一次性消费,一个玩具能用很长时间,所以咱们的玩具枪可以定位为出口产品。我在广交会上见过玩具厂签单,那签单量都是很大的。上海那边有个玩具厂生产的铁质手枪,就是用于出口的。”
几个男同志相互瞅瞅,对这个决定都有些犹疑。
隔了两分钟,雷万元捻灭烟头说:“咱们现在就是不断尝试的阶段,积累到了资金才能搞大项目。凡是能用现有设备搞出来的产品,咱都尝试一下。先组织一个玩具枪生产小组,一个电风扇生产小组,少量试生产一批产品,看看市场行情,如果能接到上级的生产任务,咱们再量产。”
康健和黄河两位副厂长都是搞技术出身的。
雷万元让他俩一人主抓一个小组。
二人对这个安排没意见,但是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双方都想去搞电风扇,谁也不想去弄玩具枪。
叶满枝:“……”
嫌弃得太明显了。
*
同事们的反应让小叶厂长有点没面子,暗暗腹诽这些男的没眼光。
玩具枪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