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万元了然颔首。
看来那姓于的还没干出成绩,等着用这个果酱厂打头炮呢!
原料产地和家属工编制都是借口,这些条件其实是可以谈的。
“于厂长还说没说别的?”
“说了,”叶满枝讥诮道,“想租咱们的厂房。”
雷万元冷下脸说:“让他们一边玩儿去吧。”
不合作就不合作,做生意得你情我愿,这没什么。
可是,用着叶厂长找来的设备,不但不跟我们合作,还想租用我们的厂房,跑到我们眼皮子底下来膈应人,那就是占便宜没够,甚至有点羞辱人了。
曙光厂军转民以后,实力不如从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拿捏的。
“我今早问过白团长的意思,上面可能会考虑咱们的提议,借用一部分设备给曙光厂。所以,这300个职工编制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没有果酱厂,就暂时将人招进曙光厂和冰棍厂,大不了咱们分三年解决。”
“那也拿不到300个正式工编制,甚至连100个都够呛。”叶满枝喊了声“雷厂长”。
雷万元等了几秒不见她有下文,主动问:“叶厂长有什么想说的?”
叶满枝拧眉沉思良久后,低声说:“那两条生产线,其实是用进口生产线跟外省换来的。进口生产线是我谈下来的,但置换的果酱生产线是由省外贸局的段副局长出面联系的。这个是省级层面的置换,与食品厂没什么关系。”
雷万元向她确认:“你的意思是,这两条生产线其实是咱们省里的,由省里决定分配给哪个企业?”
“对。当初段局长答应我会将设备交给食品厂,而且滨江第一食品厂是全省最大的食品厂,出口业务也比较多,所以设备运到咱们省里以后,才直接分配给了那边。”
“但食品厂没有空余厂房,如果按照他们的规划,打造种植基地,在基地附近建厂,那正式投产就要等到一年以后了。他们如果长期不开工,省里可能会转而考虑将设备交给其他单位,毕竟咱们省内可不止这一家食品厂。”
雷万元是个直脾气,一拍桌子说:“既然食品厂不想合作,那就把两条果酱生产线争取过来,咱们自己干!”
他可不是怕事的人。
有了正式职工编制,就能借到833的生产设备,哪怕要得罪兄弟单位,他也绝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叶厂长,之后的事你就别管了,由我出面去跟省里谈!”雷万元说,“你在食品厂当过厂长,抢了他们的生产线,容易影响同志之间的感情。果酱设备要是真被咱们拿到了手,你就说自己不知情,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哈哈,没事,都是为了工作嘛,能影响啥感情?”
叶满枝跟于之江顶多算是面子情,有啥感情啊?
只要能解决833厂的困境,那点面子情影响就影响吧。
何况于之江之所以能稳坐钓鱼台,是因为他觉得那两条生产线一定会落进他的口袋。
要是情况有变,他就未必坐得住了。
到时候风水轮流转,还不知谁求谁呢!
雷万元让副厂长康健去省外贸局递交申请,他则跟叶满枝一起去省厅找领导哭穷。
两人最先去的还是夏竹筠的办公室。
叶满枝介绍完大致情况后,只听雷万元闷声说:“夏厅,曙光厂现在是个啥情况,省里肯定是清楚的。军代表早就将设备清单上交了,所有能用的设备都会拉走。”
“我本来已经做好了一穷二白的准备,没想到叶厂长想出的办法让833厂那边回心转意了!只要能提供300个正式工岗位,咱就能借用设备3年。”
叶满枝接着说:“领导,这两条果酱生产线,放在滨江第一食品厂那边,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是给了我们曙光厂却是雪中送炭,甚至是救命的。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里的压力,只要曙光厂能自力更生,那我们肯定不会手心向上伸手要钱。”
夏竹筠微微颔首。
小叶想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双方利益交换,比私人关系和感情牌管用。
“这两条生产线是什么情况,现在在哪里呢?”
“在省外贸局那边,”叶满枝说,“外贸局前几天给食品厂打了电话,通知他们接收设备。但是食品厂的厂区里没有空置车间,他们无处安排设备,所以,这两条生产线还没被接收呢。”
曙光厂的情况比食品厂严峻多了,只要省领导不想往曙光厂投钱,不想收拾烂摊子,那他们争取到这两条生产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夏竹筠拿起听筒,对两人说:“我联系省外贸局的同志,了解一下情况,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叶满枝和雷万元没多逗留,离开省厅以后,又去省外贸局找了段副局长。
……
曙光厂几个厂长在省里闹出的动静不小,没几天,食品厂这边就听到风声了。
陈谦将他刚得到的消息,转告给了于之江。
于之江惊愕道:“曙光厂去省里抢果酱生产线了?你从哪听到的消息?”
“听外贸局熟人说的。”
实际上是,他今天早上接到了叶满枝秘书打来的电话。
然后他才从省外贸局的熟人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他们怎么回事?哪有这样办事的!”于之江惊怒交加,“那设备是咱们食品厂的,曙光厂这样做不是明摆着截胡吗?”
陈谦心说,就是明摆着截你的胡啊。
那设备是叶满枝从广交会上弄来的,人家好声好气上门求合作,你不同意。
现在省里为了解决曙光厂的问题,很可能会将两条果酱生产线交给曙光厂。
这回鸡飞蛋打,你满意了吧?
于之江往省外贸局拨了一通确认电话。
放下听筒后,他气愤道:“走,咱们去一趟曙光厂!”
第191章
于之江赶到曙光厂, 最先见到的不是厂领导,而是门卫。
作为二级保密单位,曙光厂的门卫并不是食品厂的临退休大爷能比的。
于之江被拦在外面, 不但要报上姓名、工作单位,还得说清楚是来拜访谁的, 要有厂里的人出来接应, 做过登记, 才被允许入内。
他不知道曙光厂其他厂领导的名字, 便报了叶满枝的名。
门卫给叶满枝的办公室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于之江就在外面等着, 足足等了一小时, 才见到小秘书周如意的身影。
“于厂长, 你怎么来啦?”
周如意接到门卫电话以后, 从办公楼一路小跑到厂大门,问话时还掐着腰喘气呢, 表现得特别着急。
“我来找叶厂长的。”于之江心里有气, 但他被冻得嘴都瓢了, 暂时说不出什么狠话。
“我们叶厂长去市里办事了, 这会儿不在厂里。”
“那其他厂长在吗?”
周如意继续摇头:“最近厂里在分家, 厂领导都在各处忙着呢, 说不准去哪个车间了。”
就在于之江以为她在找借口时, 周如意又热情地说:“于厂长, 外面怪冷的,要不你进来等等吧?”
于之江冒着大雪, 从市区跑来县城,总要跟曙光厂的领导见上一面才行。
他跟着周如意进入厂部办公楼,整个二楼都静悄悄的, 厂领导们似乎真的不在家。
周如意的家人都在食品厂工作,所以她接待这个于厂长时显得非常客气。
茶水添了一次又一次,还给他换了两次新茶。
于之江坐在会客室里,灌了一肚子水,头脑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出发来曙光厂之前,他先给省外贸局打了电话。
据说,省工业厅的罗厅长亲自与外贸局长谈过以后,局里已经同意将两条旧生产线交给曙光厂了。
他心里既生气又后悔。
早知如此,就该尽快派人去接收设备,否则哪会被人捷足先登!
两条旧的果酱生产线,对食品厂来说其实没那么重要,有或没有果酱业务,影响都不大。
但是,对于之江本人来说,影响就太大了。
板上钉钉的生产线,在他手里丢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没烧起来,反而弄了一鼻子灰。
这个开局要是开不好,他以后在职工之间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所以,他这次来曙光厂,主要目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想继续谈谈合作的可能。
尽量修补一下之前的窟窿。
然而,曙光厂的领导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他在厂里等了一下午,一个能管事的领导都没见到。
“叶厂长什么时候能回来?”
周如意尴尬地挠挠脸:“我也不清楚,领导让我在家看家,其他的没交代。”
于之江没辙,只能先回去,第二天再来。
他心知自己与叶满枝没什么交情,与曙光厂的其他人就更搭不上话了。
因此,接连在曙光厂碰壁三天后,他派出了与叶满枝关系还不错的陈谦,让对方替自己去曙光厂探探口风。
陈谦比他明白多了,出发前跟叶满枝打电话约好了时间。
等他来到曙光厂的时候,是由叶满枝亲自接进去的。
“叶厂长,你这一把大动作,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呀!”
叶满枝给他倒了茶,无奈道:“我也没办法,我来曙光厂算是临危受命,厂里的情况很让省厅头疼。如果咱们双方能合作办厂,对食品厂和曙光厂都是好事,但是于厂长不同意呀!”
“咱就不管于厂长了,看在老同事的面子上,咱两厂之间还能不能谈一谈?”
食品厂的班子会议结束以后,陈谦给叶满枝打过电话,介绍了会议上的情况。
蒋文明、陈谦和王士虎都在会上投了赞成票。
但于之江、朱可海、新来的刘副厂长,以及新加入党委班子的团委书记,都不赞成与外厂合作。
在他们看来,曙光厂除了能拿出厂房,就没有其他优势了。
而占用人家厂房的代价是提供300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