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隐晦地给车间主任提过醒,让他多找牛厂长请示汇报。
《鞍钢宪法》没在全厂推广之前,她还想跟牛厂长保持良好关系,维持住团结的表象。
可是,请示过牛厂长以后,牛厂长给出的指示,有时会与车间的新制度相悖。
比如,为了节省生产原料,降低成本,制定调味组岗位责任制的时候,要求每班剩余的汤汁不能超过20公斤。
但牛恩久要求提高生产效率,白班的调味组要多调汤汁,中间不要因为汤汁不足而耽误生产,用不完的可以给另两个班次用。
这就导致白班的汤汁剩余过多,让后面两个班次不好掌握分寸。
夜班的汤汁有时不够用,有时调多了,反而还要被班长记过。
夜班调味组的组长找了叶满枝好几次,想让她给大家拿个主意。
叶满枝能有啥主意?
她总不能跟牛厂长说,我们车间都定好制度了,你别来瞎指挥了。
牛厂长来跟班是出于好心,帮她分担压力,况且她还要跟老牛维持团结呢!
叶满枝想了几天,对牛恩久说:“厂长,咱们罐头车间的职工太辛苦了,虽然每班只工作八小时,但是夜班和白班的条件相差太大。我前几天值夜班,发现有的工人干到两三点就饿了,只能喝水充饥。白班工人能在厂里吃午饭,但夜班工人的伙食问题要怎么解决?”
牛恩久的一言堂,在这种时候是相当有正向作用的。
连商量都不用跟人商量,他大手一挥就通知后勤科,让食堂每晚派人值班,给各车间的夜班职工开火做饭。
为了省去大家走夜路去食堂吃饭的麻烦,牛厂长还提议,给食堂定制几辆餐车。
做好饭以后,由食堂那边将餐车推来车间,让夜班职工在车间里吃上热乎饭。
他这个决定,立即得到了全体夜班工人的拍手叫好。
之前嘟囔牛厂长瞎指挥的调味组工人也不嘟囔了。
叶满枝从前一直疑惑,老牛厂长是怎么做到一言堂的。在其他厂当十年八年厂长的大有人在,但她没听说哪家的厂长能这么强势。
全厂上下都听他一个人的。
通过这次给夜班职工做饭的事,她倒是有些明悟了。
如果由她来做这件事,顶多让食堂开火做饭,这是很多厂长都能做到的。
但牛恩久能让食堂将饭菜送到车间去,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很暖人心。
如果她是夜班职工,肯定要在心里记牛厂长的好。
老牛厂长有强势的缺点,但也有贴心的一面。
叶满枝觉得牛厂长身上的一些领导魅力,还是值得她这样的小年轻学习的。
可是,学习归学习,她不能让老牛厂长继续在罐头车间跟班了。
她用小半年的时间推行《鞍钢宪法》,眼瞅着就能出成绩。
要是再被牛厂长瞎指挥几次,那车间里好不容易形成的制度很可能形同虚设,工人们只要说一句“这是牛厂长让的”,就能绕过许多制度规则。
但她向来奉行以和为贵,团结共赢,能不撕破脸的时候,她通常不会跟人撕破脸。
作为副厂长,如何与一把手保持和谐良好的关系,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叶满枝专门找了一个全新的笔记本,将牛恩久的名字写上去,全面分析老牛厂长这个人。
把对方的性格、学历、工作履历、工作成就、重大贡献之类的要点一一列上去,好好琢磨了好几天。
叶满枝自嘲地想,上一个被她这样用心关注的男同志,还是她家吴峥嵘呢。
然而,吴峥嵘听了她的话,却说:“上一个被你这样关注的男同志,应该是光明街道办的张勤简吧?”
叶满枝:“……”
好像还真是。
不过,她的用心关注还是有些作用的。
没几天她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与牛厂长保持良好的关系,那就不能让牛厂长闲下来,不能让他在厂里呆着!
为啥这样说呢?
纵观食品厂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全省范围内,滨江第一食品厂绝对是合并其他单位最多的企业。
除了罐头业务,其他业务全是被牛恩久合并过来的。
牛厂长喜欢向外扩张!
通过上次与上海义民食品二厂的合作,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听说能拿到免费的罐头生产线,牛厂长跑得比谁都快,连刚到手的汽水生产线都顾不上了。
嗖嗖往北京和上海跑。
是以,叶满枝认为,若想把老牛从罐头车间支开,又不打破双方目前的平衡,那就不能让他在厂里待着,得让他出去开疆扩土!
因此这天从省工业厅开会回来以后,叶满枝又端着茶杯溜达去了老牛厂长的办公室。
“厂长,我想跟你说说糖果车间的问题。”
牛恩久疑惑道:“糖果车间怎么了?按照他们的进度,完成今年的计划应该不成问题吧?”
“完成生产计划确实没什么问题,但糖果车间的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我最近与车间的甄主任商量了一下,原料损耗率最高的是包裹糖果的糯米纸。咱们糖果车间的糯米纸是从外面采购的,糯米纸这种东西又薄又脆,经过长途运输以后很容易断裂破碎。厂长,咱们能否自己搞个车间生产糯米纸?我听说市里似乎想开一家食用薄膜厂,你看咱们厂能不能争取一下?”
第167章
叶满枝对自己的推测并不百分百有信心, 毕竟那全是她瞎猜的。
所以,对牛恩久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她心里的感受就像等待定期有奖储蓄开奖。
在答案正式揭晓之前, 紧张和期待直接攀升到了顶点。
但牛恩久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叶厂长, 这两个月正是今年的最后冲刺阶段, 厂里都忙着完成生产任务, 糯米纸的事可以再等等。”
糯米纸在糖果车间的用量不算小, 奶糖、牛皮糖、大虾酥等等,凡是带包装的糖都要用到糯米纸。
可是这东西的成本和售价都很低, 即使有损耗, 也达不到为其专门搞个生产车间的程度。
糯米纸与汽水和罐头并不是一个量级的, 牛恩久不想在年底最忙乱的时候, 分心搞其他业务。
见他不搭腔,叶满枝猜他可能是瞧不上糯米纸那点利润, 于是换上振奋的语气说:“厂长, 咱们市里一直没有食用薄膜厂, 糯米纸全靠从外地调入。市领导在这时候提出建厂, 就是因为市里对糯米纸的需求越来越大了!”
“除了咱们的糖果车间, 好多单位都要用糯米纸, 糕点、药品都是糯米纸的消耗大户。我听说咱们市里的药厂好像也在打这个食用薄膜厂的主意。”
抢着吃饭才吃得香, 牛恩久听说药厂也盯上了这个食用薄膜厂, 终于有了谈兴。
“市里打算在哪里建厂?投资多少?”
“那我还真不清楚,我去省厅开会的时候, 听人家聊天听到的。”叶满枝表情尴尬,“我在市里没这方面的人脉,还真不知应该跟谁打听。”
她要是把啥都问清楚了, 那还怎么把老牛从罐头车间支开啊?
让牛厂长出去跑跑关系,应酬应酬,也能折腾好几天。
牛恩久对她这套说辞倒是没怀疑,叶满枝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去省工业厅工作,即使有人脉那也是在省厅的。
她这样的年轻干部根基浅,在市里还真未必说得上话。
牛恩久点点头,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转了几圈。
叶满枝再接再厉道:“建厂还要划拨地皮,盖新厂房,咱们要是能把这套业务接手过来,能给市里节省不少开支,我觉得谈下来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到时候咱们只让市里出设备和技术员就行,咱们厂很需要食品工艺方面的技术人才,这次可以多申请几个用人指标。”
既能扩大业务板块,又能多得几个正式编制的指标,这可都是老牛厂长最上心的。
牛恩久终于对食用薄膜引起了重视,“我抽空去市里打听一下具体情况!”
……
有了正事的老牛厂长,行动力相当迅速,当天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干劲儿十足地跑动了起来。
没再去罐头车间跟班。
精准把到了老牛厂长的脉,让叶满枝有点高兴,晚上跟吴峥嵘一起喝了半斤小烧酒,导致她第二天早上又赖床了。
他们家起得最早的是吴博士,数年如一日的六点起床锻炼。
吴玉琢小同志在夏天起得早,偶尔能跟她爸一块儿晨练,但入秋以后她就不乐意早起了。
被起床号吵醒后,瞅准爸爸出门的工夫,她便抱着小枕头钻进了妈妈的被窝。
娘俩一起睡个回笼觉。
叶满枝搂着软乎乎的闺女赖床时,院外传来了一阵喧哗。
母女俩都闭着眼睛听动静,没多久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喊“号外!号外!”
吴玉琢揉揉眼睛说:“好像是小李叔叔来了!”
“今天怎么这么早?”叶满枝睁开一只眼睛,往挂钟上瞄了一眼。
小李负责往家属院送信件和报纸。
往常送到她家这一片的时候,他们早就去上班上学了。
如果没有需要签字的信件,小李会将报纸放在门外的信箱里。
他今天来得倒是挺早,现在还不到七点半呢!
娘俩缩在被窝里赖床,谁也不愿意走出去看看。
最后还是人类幼崽的好奇心比较重,她实在太想知道外面在吵什么啦!
从床上爬起来,穿着线衣线裤就跑了出去。
院门被她打开,小李叔叔的吆喝声也随之一同飘了进来——
“号外!号外!《人民日报》号外!”
隔壁周所家的大门也在此时打开,周家大儿子周武跑出来问:“李叔叔,什么号外啊?”
小李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送报纸,这会儿正好骑到两家人的门口。
他挥舞着报纸说:“《人民日报》号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吴玉琢对这个消息有点蒙,但周武是中学生,又有个当研究所副所长的父亲,对这类消息是相当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