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偷听,每次都只听开头就切线了。”
*
接到亲爹电话的吴玉琢小同志,终于不再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了。
但是,第二天去参加市里的儿童节汇演时,她隔几秒钟就要往天上看一看。
“宝宝,你看什么呢?”叶满枝也被她闹得不断望天。
“我爸爸说,他不能陪我过儿童节,但是可以送我一个礼物,”吴玉琢满含期待地说,“礼物就在天上!”
叶满枝:“……”
天上能有什么礼物?
被吴博士吹上天的牛吗?
“别看了!”叶满枝扳正她的脑袋,“马上就要上台演出了,你在舞台上的时候可不许往天上看啊!”
她在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实在不行就买个气球给闺女,大过节的,不能让孩子失望。
又给闺女捯饬了一下发型,反复叮嘱她不许望天,叶满枝将孩子交给了幼儿园老师。
军事学院幼儿园编排的舞蹈是《花儿朵朵向太阳》,出场位置非常靠前,第二个节目就是他们。
一群小豆丁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舞台,立马赢得了台下观众和家长的掌声。
这是幼儿园舞蹈班第一次组织公开演出,小朋友们初次登台难免紧张。
隔了十几秒,还有人没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吴玉琢是第一排第一个,站在最边边,反而最好找位置。
音乐一响,她就摆好动作起范儿了。
吴爷爷举着照相机站在舞台旁,不断给重孙女鼓劲儿:“哎哎,有言跳得太好了!好好好!”
吴奶奶拉着他说:“你别跟她说话,小心忘了动作!”
“忘不了,已经跳俩月了,这么简单的舞蹈,有言闭着眼睛都能跳!”吴爷爷按了一下快门,又说,“看有言这架势,以后没准儿真能当个舞蹈家!”
叶满枝:“……”
亲妈都不敢这么吹。
她紧盯着舞台上的边边选手,节奏是准确的,动作是标准的,笑容是甜美的,她闺女可真可爱呀!
可惜,就是总往天上看。
一支舞蹈总共不到三分钟,吴玉琢至少借着舞蹈动作的掩护,往天上看了五次!
勾得旁边的小朋友也往天上看。
台下观众还以为这是老师编排的动作!
叶满枝腹诽,这支舞蹈要是得不到名次,就全怪吴峥嵘!
演出结束,吴玉琢跟着小朋友们一起鞠躬下台。
然而,小朋友们刚站直身体,就听到远处天空传来一阵轰鸣。
十几秒之后,有一架绿色飞机从城市上方掠过。
吴玉琢盼了大半天,终于等来了爸爸送来的礼物,连忙指着天上的飞机说:“我爸爸!”
她拉住身边不知哪个小朋友的手,激动地说:“我我我,那个是我爸爸!”
被拉住的小男孩捧场地哇了一声:“开飞机的是你爸爸呀?你爸爸真牛!”
吴玉琢煞有介事地答:“我爸爸可牛啦!”
飞机只在视野里出现了十来秒,但是这架突然冒出来的飞机,让吴玉琢兴奋了一下午。
昨天的那通电话,让她坚信开飞机的人就是她爹,这就是她爹送她的儿童节礼物!
所以,当吴峥嵘完成任务回家时,不但得到了闺女崇拜的小眼神,还享受了独自观看舞蹈表演的贵宾待遇。
“今天高兴吧?”吴峥嵘在她乱晃的小辫儿上摸了摸。
“高兴!”吴玉琢猛点头。
叶满枝实在看不下去这两人的鸡同鸭讲了,对吴大博士说:“你闺女以为,你是开飞机的那个!”
吴峥嵘:“……”
并不是。
他们研究所研制的军用机载计算机正式应用到了飞机上,今天是第三次试飞,试飞范围比前两次大很多,可以掠过城市上空。
他跟老周都不能陪孩子过节,就打算用这招哄哄孩子。
他打完电话以后,老周也有样学样,跟他家那四个讲了一遍。
小孩子看到飞机通常会十分兴奋,足以让他们高兴一阵子了。
没想到他家这个不但高兴,想象力也很丰富,居然以为他是开飞机的那个!
他简单解释说:“我当时没在飞机上,但飞机的一部分是爸爸单位提供的。”
“哇,爸爸,你是造飞机的呀!”吴玉琢学着小朋友的话说,“你可太牛啦!”
吴峥嵘:“……”
这样理解似乎也不完全错。
吴玉琢对她爹是开飞机的,还是造飞机的,完全不在乎。
她今天上台跳舞了,看到了飞机,跟太爷爷太奶奶一起坐了小火车,还吃了奶油冰棍,她已经很开心啦!
*
吴大博士闹了一个大乌龙,让叶满枝笑了半晚上。
翌日去上班的时候,她还在想,吴博士要么学会开飞机,要么学会造飞机,否则吹出去的牛真的很难圆得回来。
她先去厂里点个卯,就立即动身前往市人委,参加“全市工业学大庆动员大会”。
因着食品厂刚爆出一个窝案,牛恩久还差点因此下课,他最近只在厂里大刀阔斧地整顿生产纪律,暂时不想出来抛头露面。
所以,凡是省里和市里的会议,几乎全是叶满枝等几个副厂长代为出席的。
叶满枝来市里和区里开会的时候,有几个固定的开会搭子。
比如第二啤酒厂的张厂长,纺织厂的吕副厂长,糖厂的郭厂长。
大家都是女厂长,坐在一起比较有话聊。
叶满枝进入会场就开始寻摸自己的开会搭子,结果今天居然一个也没看见。
她瞧见了滨江第二啤酒厂的冯副厂长,便笑着打招呼:“冯厂长,最近难得碰见你呀,好几次都是张厂长来开会。”
“哈哈,张厂长今天在车间跟班劳动,我正好有空,就过来听听领导的讲话。”
叶满枝好奇道:“冯厂长,你们厂的厂长需要下车间吗?”
“嗯,每周一天,在车间参加劳动。不但厂长要下车间,所有干部都要下车间。”冯副厂长说,“我们厂现在实行的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叶满枝了然地颔首。
看来啤酒厂已经适用鞍钢宪法了。
前几年省里有段时间在推广鞍钢宪法,不少大型国营工厂响应号召,用这种方式来管理企业。
所谓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然后让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相结合。
第一食品厂曾经也搞过这种改革,让干部下车间劳动,让工人参加工厂管理。
不过,只看如今厂里的情况就知道,当初的改革并不成功。
牛恩久是掌握话语权的,怎么会愿意让工人参加管理?
叶满枝在市里开了一上午的会,在市人委机关食堂吃了午饭,下午就将“工业学大庆”的精神在班子会议上传达了。
自打厂领导被追了责,牛恩久每天都要召开班子会议,听取相关科室车间的整改汇报。
叶满枝传达了会议内容以后,本以为今天的主题又会是跟各部门整改有关的。
结果牛恩久却在会上提出,最近厂里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尽快补足供销科副科长、生产计划科长、保卫科长,以及成品三车间主任的空缺,让人事科负责提名几个人选。
叶满枝心说,人事科长是被牛恩久提拔起来的。
他提名的人选,不就是牛厂长中意的人选么。
那这次整改的意义是什么?
叶满枝笑着接话说:“最近咱们厂里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明显改善,厂里一派欣欣向荣。”
“哎,”牛恩久叹气说,“就怕有些职工不理解我的苦心,看我一口气开除了那么多监守自盗的职工,估计还要在心里埋怨我呢!”
叶满枝笑道:“大家都是为了厂里好嘛。不过,我觉得咱们的办法还是太温和了一些,抓几个典型,开除几个工人,只能暂时止痛止痒,等到过段时间风声过去了,也许又会故态复萌。食品厂的产品对大家的诱惑其实还挺大的,一瓶罐头一块多钱,很难不让人动心。”
“要我说,咱们最好能在制度上彻底堵住漏洞。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应该尽快想办法,让上级领导看看咱们这次改革的决心。”
牛恩久问:“既然叶厂长主动提了出来,是不是已经有什么好办法了?”
他最近做的这些大动作,一半是为了堵住厂里的漏洞,一半也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
捅出那么大的篓子,食品厂的领导班子总要拿出一个态度来。
叶满枝说:“我在省工业厅工作的时候,省厅的干部从上到下,每年都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基层劳动,要去生产队实打实地下地干农活。但是来了咱们食品厂以后,我发现厂里并没有干部要去基层参加劳动的相关规定。除了几位厂长每周都要下车间包干,其他干部几乎是不下车间,不深入基层的。这样做工作,其实非常脱离群众!”
“另外,这次咱们厂里出现了一起倒卖罐头的窝案,金额巨大,而且长达一年之久。在此期间,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们的可疑吗?其实很多事情是瞒上不瞒下的,有些人也许发现了,但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索性选择了沉默。”
“我觉得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干部与基层的联系不够紧密,脱离了群众,另一方面是,咱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烈,以厂为家的观念还比较薄弱。这几年,省里的不少大型工厂都推行了鞍钢宪法,让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咱们厂不妨也尝试推行一下鞍钢宪法,让上级领导看到咱们改革的决心。”
机会就摆在面前,叶满枝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老牛继续搞一言堂了。
第154章
牛恩久能在厂里搞一言堂, 除了那所谓的威信,主要是因为有人肯听话。
厂里很多科室和车间的负责人,都是被他一手提拔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