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周末,以防闺女对着满屋子相片想她爹,叶满枝决定带她出门见见世面。
最近市儿童剧院在上演儿童剧《马兰花》,报纸上宣传了好长时间,据说当初在北京公演的时候,万人轰动。
叶满枝想让闺女也体验一下首都小朋友的快乐,于是买了两张票,陪她看儿童剧去了。
这孩子平时只能通过收音机里的《小喇叭》,听一些儿童故事。今天第一次看儿童剧,把她眼睛都看直了。反派老猫在观众席乱窜的时候,她跟小朋友们一起嚷嚷“抓住老猫”。两个小时的儿童剧看下来,嗓子都喊哑了。
叶满枝决定带这个小土包子彻底开开眼,从剧院离开以后,又带她去中国大街逛了百货商店,在吴峥嵘当年求婚的那家西餐厅吃了午饭。
大手大脚花了十多块钱,终于心满意足地带着直打瞌睡的小崽,回了她在新城街的小院休息。
院子的大门半掩着,叶满枝推门进去时,姥姥姥爷正在菜地里摘豆角。
她将孩子抱进屋里睡觉,重新返回院儿里说:“姥,你这菜地伺候得不错呀!”
“哈哈,今年的雨水好,菜长得不错。”
叶满枝拿了把椅子给她坐,又问:“怎么只有你俩在这边干活?我哥他们咋不来帮忙?”
“他们在家盖房呢!家里乱糟糟的,我跟你姥爷出来躲躲清闲。”
“怎么又盖房啊?前几年不是盖过一次嘛?”
姥爷家其实挺大的,那院子是他当年刚来滨江时置办的,生了五个孩子都住的下。
后来常月娥四姐妹相继出嫁,那房子就更宽敞了。
大舅生了四个儿子的时候,姥爷还挺高兴的,声称老常家以后只娶媳妇,没有嫁闺女的烦恼。
然而,孙媳妇娶进门以后,又开始生重孙子。
叶满枝的每个表哥,至少有两个孩子。
老常家的大人孩子加起来,有二十多口人,最大的孩子都十六了。即使二表哥搬去了单位福利房,那院子仍不见宽敞。
甚至还得在院子的空地上另外加盖两间房。
叶满枝摘了根黄瓜,在水桶里洗了洗,劝道:“我看你俩别在家里挤着了,直接搬到我这里来住吧。反正两边离得不远,即使住过来,也不耽误我大舅孝顺你们。”
“那不行,我自己有家,哪有住在外孙女家里的?”姥爷背着手不同意。
“嘿,你家不是挤着难受嘛,我这房子又一直空着。”叶满枝往院子里指了指,“你们住进来,既能帮我看房子,又能就近伺候菜地,还能住得舒服点,有啥不行的!”
这两年城市物资供应紧张,姥爷和大舅在她这院里开辟了两块菜地,夏秋两季基本不用买菜。
姥爷仍是不同意。
他连女儿家都不住,更何况是外孙女家呢。
叶满枝低声说:“当年的私房改造我没参加,推说毕业以后可能要自住。但我如今工作都分配好了,哪还有借口继续推托。现在城里住房多紧张呀,我是干部,空房不挂靠到房管所不好。”
“真的啊?”姥姥问。
“我骗你们干啥?”叶满枝言之凿凿,“你俩就搬来住吧,帮我守着房子。当年我买房的时候,你还给我出了一百块钱呢,否则我哪能凑齐买房的钱啊!”
姥爷仍是不同意,“不行,虽说这房子是你的陪嫁,但也得照顾姑爷的想法……”
“吴峥嵘没意见,前年你们来种菜的时候,我就跟他商量过这事了,是你俩一直死犟着不肯来住。”叶满枝在黄瓜上啃了一口,笑嘻嘻道,“咱这院子就俩屋,你们住大屋,小屋给我留着,我偶尔还能带孩子回来陪我姥住几天。有你们帮我照看院子,我也不用惦记院儿里那两棵果树了。”
她比较心疼自家姥姥,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上了年纪以后,居住环境反而越来越逼仄。
家里那么多孩子,整天闹哄哄没个消停。
姥姥被她说动了心,爽快道:“老头子不来,我就自己来住,先让我躲躲清净再说。我住边上那屋就行,你那屋给你锁上,不让那些混小子进去祸祸。”
“行啊,我姥爷要是不来,就让我大舅妈陪你住。”
*
叶满枝回家以后,跟自家亲妈交代了一下事情经过,算是解决了没参加私房改造留下的隐患。
常月娥了解情况后,交代她用心在大衙门上班,然后特意往娘家跑了一趟,直说那房子是叶来芽给老两口养老的,其他人可不许惦记。
二老百年之后,房子还得还给她家来芽。
叶满枝对亲妈的战斗力十分信服,后续事情交给常月娥以后,她就回大衙门用心上班了。
夏竹筠夏处长在新的一周,组织了一次处室工作会议,化轻工业处的所有干部都必须出席。
总结和安排了近期的工作以后,夏处长对所有人说:“1953年,咱们省里成立了轻工业管理局,后来经过重组合并,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省工业厅化轻工业处。明年就是咱们省轻工系统成立十周年,像这样的特殊周年纪念,咱们肯定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纪念活动。”
对于逢五逢十的周年庆祝,通常会安排各种活动,从年头庆祝到年尾。
也就是说,从明年元旦开始,就可以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了。
“今年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各科室都要准备几个献礼方案,回头汇总上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
赵桂林特别捧场地附和:“这么有意义的周年纪念,被咱们这些人赶上了,那必然要大办啊!综合三科这边,每人想两个方案,支持咱们处里的工作!”
综合三科的四个人像接到了什么统一指令似的,立即鼓掌,口中喊着“支持支持!”
叶满枝喊得最大声。
其他科室的干部:“……”
综合三科真是个神奇的存在。
从上到下都是马屁精!
夏主任满意地颔首,接着安排下一件事,“厅领导要求干部们提高身体素质,以后每天上午工间时间要统一做第三套广播体操。目前正在全厅范围内招募领操员呢,大概需要六个人,每个领操员负责一天。咱们化轻处有没有愿意当领操员的同志?”
这回没人响应了。
叶满枝也不想去。
她觉得当领操员没啥好处,还得被全单位的同事盯着。
眼见着没人举手,秦副处长点了叶满枝的名,他觉得这女同志胆子大,还是年轻人,正适合当领操员。
叶满枝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摇头,婉拒道:“领导,我听说其他单位的领操员都找未婚同志,要是表现得好,还能被热心大姐介绍对象。我闺女都三岁了,就别占用这个宝贵名额了吧?”
“哈哈,也对,咱处里还有没有未婚同志了?这可是挺不错的露脸机会!”秦副处长问。
听说领操就有机会找对象,于是综合四科的一个27岁未婚男青年默默举起了手。
在大家嘻嘻哈哈的调侃声中,夏处长又笑着开口了。
“最后一件事啊,省委要在今年举办国庆汇演,所有省级单位,连机关幼儿园都得出节目。咱们工业厅今年打算组织一个大合唱……”
“怎么又是大合唱啊?之前组织过大合唱吧?”
“嗯,不想参加大合唱的同志,可以参加舞蹈表演!”
出声抱怨的男同志立马闭嘴了。
“大合唱需要全员出席,每个人都得参加,除非唱歌跑调特别严重的,主动去罗厅长那里唱一首。他觉得不行,影响合唱效果,那就不用参加了。”
众人:“……”
“另外,郭副厅长打算组织一个舞蹈队,在汇演上表演舞蹈节目。咱们处里有没有想参加的女同志?”
化轻工业处,加上夏处长,总共只有六名女同志。
而且一半人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上,要是参加唱歌活动吧,大家都挺踊跃的,轮到跳舞那就另说了。
叶满枝不怎么会跳舞,但她觉得不会可以学呀,单位难得组织集体活动,能跟女同事们一起交流学习,还能有点业余活动,那不就跟跳交谊舞差不多吗?
她琢磨了一阵后,在夏处长期待,秦副处长鼓励的目光下,毅然举起了手。
“处长,给我报个名吧!”
第120章
在叶满枝的想象中, 单位组织的舞蹈节目,应该与文工团的差不多。
就是那种穿着统一服装跳《洗衣歌》的民族舞,或是经久不衰的红绸舞, 再不济还可以挥舞着扇子跳《荷花舞》。
反正都是动作比较优美的舞蹈。
可是,当她和彭佳音被喊去大院儿集合排练的时候, 她俩人都傻了!
办公室的郝副主任居然跟大家说:“咱们这次表演花鼓舞!”
地上摆着十几个腰鼓, 这次参加舞蹈节目的女同志一共14人, 每人领一个腰鼓, 一起练一练。
彭佳音在旁边嘀咕:“我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不?”
“好像来不及了,夏处问咱俩会不会跳舞的时候, 咱们说了会跳交谊舞……”
叶满枝也后悔了, 早知是跳花鼓舞, 她就不报名了!
花鼓舞没什么不好, 但这种舞蹈在刚解放那两年比较流行。最近几年,除了游行或庆典的时候有花鼓表演, 其余场合很少能见到花鼓舞。
在歌舞团和文工团的节目单里, 这种舞蹈几乎已经绝迹了。
说得直白一点, 就是已经过时了。
彭佳音接过鼓棒, 用手指绕着尾端的绸布, 低声笑道:“郝主任怎么选了花鼓舞啊?我怕我跳着跳着就笑场了。”
“哈哈, 我也怕笑场。”
按照年龄推算, 郝主任和郭厅年轻的时候, 花鼓舞正流行。
兴许领导还觉得花鼓舞挺时髦呢!
叶满枝领了一只腰鼓,又问帮忙分发鼓棒的沈礼娜, “礼娜,你不参加舞蹈节目啊?我看你身材条件挺好的,跳舞应该很好看。”
“呵呵, 我不会跳舞。”
沈礼娜在学校的时候表演过集体舞,原本也想参加单位的集体活动,但她在办公室近水楼台,早就知道郭厅和郝主任选了《拥军花鼓》。
所以,领导问起的时候,她索性就说自己不会跳舞。
叶满枝羡慕地瞅她一眼,然后默默叹着气,把腰鼓系到了身上。
既然已经报名了,那就好好跳吧,腰鼓舞要是跳得整齐,其实也挺有气势的。
她给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设,跟着郝主任请来的舞蹈老师,学了将近一个小时。
郝主任对这个节目很重视,教学结束后,还要求队员们把腰鼓带回家,利用业余时间练习。
林青梅看到她在家打腰鼓的时候,险些被她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