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早知大嫂带着孩子回娘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早该把这母子三人送回滨江去。
这会儿再想找机会送侄子回去,已经很不安全了。
当时日军全面侵占东北,路上兵荒马乱的,大哥只留下这两个儿子,万一在路上出了岔子,他以后怎么跟大哥大嫂交代?
于是就只能暂时将侄子留在身边抚养,把小儿子放在了父母身边。
也许孩子们都受过委屈,但这么多年下来,老吴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任何人。
跟四个儿女和两个侄子也都相处得不错。
唯一的遗憾就是老孙同志,不知她是怎么回事,面对小儿子的时候总是冷冷淡淡的。
“当年送孩子回老家是我的决定,你不用自责,孩子也从来没有怪过你,对咱们这对父母也算孝顺,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吴淮年再次催促,“快点换衣服吧,咱们一起去接儿媳妇!”
孙汝珍坐在椅子上没动地方。
送孩子回老家,确实是老吴的决定。
但他最初想送回去的,其实是大儿子峻岭,老吴想把已经懂事的长子送回老家。
可是,最大的一双儿女,陪她熬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她对长子和长女的感情是最深的。
听说老吴想将儿子送走,孙汝珍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反对,想尽办法想把大儿子留在身边。
老吴铁了心要送走一个孩子,于是她慌乱之下,便提议将两岁的小儿子送回去。
两岁多的孩子,正是让父母最费心的时候,吴峥嵘自打能说会走以后,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比他哥哥姐姐都淘气。
那么小的孩子,动不动就自己开门跑到胡同里去了。
孙汝珍当时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个小儿子身上,这孩子旺盛的精力,时常闹得她精疲力尽。
所以,能把小儿子送回老家,交给祖父母抚养,对孙汝珍来说也算是另一种解脱。
她还记得那孩子被抱走的时候,一声也没哭,也不像往常那样妈妈妈妈喊个不停,只是安静趴在大人的肩上,用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她。
她当然舍不得孩子,只是无奈之下,在大儿子和小儿子中,选择了前者。
小儿子被送走了,她哭得泣不成声,午夜梦回时,总能想到幼童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
她那时还不觉得怎样,后来有了机会,也会回老家探望小儿子,可是当她听到婆婆以一种炫耀地口吻说,“峥嵘跟他大伯小时候一样聪明,两三岁时背过两遍的唐诗,到七八岁还能记着呢。”
孙汝珍说不清当时是什么心情。
她没有为儿子的聪颖而欣喜,她只是突然感觉手脚冰凉。
峥嵘很聪明,两三岁学过的唐诗,他能一直记着。
那她跟老吴建议的,让小儿子替换大儿子回老家的话,他是不是也一直记得?
峥嵘两岁前跟他们夫妻住在一起,大人觉得小孩子不懂事,谈话时从不避着他。
他对大人的谈话也许是有印象的。
这些年老吴找过不少机会,想帮她缝合与儿子的关系。
孙汝珍也尝试着跟儿子解释些什么。
可是每当她想要开口的时候,面前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眸子,总能与她梦里那双孩童的眼睛重合,将她所有的话都堵在喉咙里。
他们之间的隔阂从来不是养在她跟老吴身边的两个侄子。
而是她当年选择了吴峻岭,放弃了吴峥嵘。
这也许是他们母子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解释太多,反而显得她很虚伪。
吴淮年不知老伴心里的芥蒂,帮她挑了件端庄的裙装后,又一次催促:“快走吧,今天第一次见儿媳妇,咱们绝对不能迟到!儿子都那么大了,你跟他没话说也无所谓,这回不是有了儿媳妇嘛,只要能跟儿媳妇好好相处,跟儿子也就慢慢亲热起来了。”
*
叶满枝本以为公公能派个车来接他们回家就不错了,毕竟今天是工作日,大家都要上班的。
没想到接待水平远不止于此,这老两口居然亲自跑来码头上迎接他们了!
在吴峥嵘为双方做了介绍后,叶满枝大方而热情地喊了爸爸妈妈。
老吴高兴地哈哈笑,连声应好,还在码头上呢,就给了儿媳妇一个改口大红包。
叶满枝摸着那红包的厚度,估摸应该不比当初的见面礼少。
她婆婆这次似乎也亲切了一些,虽然话还是不多,但是认真询问了他们旅途上的情况。
因着市里正在组织反对英美侵略中东的游行,一路上的话题多是围绕时事展开的。
再加上有亲外孙胖崽活跃气氛,初次见面的双方谈话还算融洽。
沿海城市的雨水说来就来,雨滴落在车窗上,让叶满枝没太看清驻地附近的环境,等她从车上下来,冒雨跑进公婆的住处时,连房子的外观都没弄清,就稀里糊涂进门了。
吴峥嵘正想说先带她回房间把湿衣服换下来,外面刚合上的大门却再次被人推开,有个中年女人撑着伞走了进来。
“孙校长在家么?”
孙汝珍招呼道:“我们也是刚回来,刘主任快请进吧!”
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叶满枝是儿媳妇,现在离开未免显得没有礼貌。
于是就笑着陪坐在一旁待客。
对方是军区副司令的爱人,这次来吴家,是想请刚退休的孙汝珍重新出山,与其他家属一起筹办一所幼儿园。
孙汝珍刚把儿子儿媳接回来,之后还要一起相处好几天,现在哪有工夫想什么幼儿园的事。
听了对方的请求,就想以招待小夫妻为由婉拒对方。
见她脸上露出迟疑,叶满枝心里有些着急,她很想说,您不要管我们了,还是以大局为重,出去搞事业吧。
这样她也能心安理得地跟吴峥嵘出去吃吃喝喝,到处潇洒了。
第82章
为了欢迎新媳妇叶满枝的到来, 吴峥嵘的亲哥和堂哥,都带着各自的媳妇孩子回家吃团圆饭了。
叶满枝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她公婆竟然是独居的!无论是亲儿子还是亲侄子, 结婚以后都搬出去单过了。
相比于两个堂哥,叶满枝更关注吴峥嵘的亲大哥。
吴峻岭三十多岁, 同样穿着一身军装, 但气质比弟弟温和许多。
吴峥嵘的和煦只是社交表象, 内里其实高傲得要死, 叶满枝刚跟他谈恋爱的时候就看透他了。
但吴大哥身上有种很难得的亲切感,待人不过分热情, 却润物细无声。
今天的晚饭有道海白冬瓜汤, 叶满枝默默观察了一下, 吴峥嵘一顿饭喝了三碗汤, 除了第一碗是他自己盛的,后面的两碗好像都是大哥给他盛的。
“你跟大哥感情还不错啊?”
返回夫妻俩的房间后, 叶满枝躺在床上跟他聊天。
吴峥嵘洗去一身酒气, 躺到她旁边, “嗯, 虽然几年见不上一面, 但一直有书信往来。而且我小的时候, 他总背着我上街玩。”
“你那时候才多大啊, 那么久远的事情居然还记得?”
“只是对一些画面有印象, 可能是出门玩对小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我还记着卖风车的摊子和耍猴的艺人。”
叶满枝侧过身, 盯着他感叹:“你记性好好哦,以后咱们的孩子要是能随你就好了。”
“随你也挺好,嘴甜。”
叶满枝蛄蛹过去, 噘着嘴亲他一口问:“甜不?”
“一股白酒味。”
“嘁,我这是茅台味,珍贵得很!”叶满枝整个人压到他身上,“你好好闻闻。”
吴峥嵘抬手揉上她的臀,低声问:“明天不想出去玩了?”
“想啊,我就跟你贴一会儿。”
叶满枝把他扒光了,侧脸贴在他胸口上趴着。
她现在算是把吴家人认全了,看了一大圈,还是她家吴峥嵘最好看,五官轮廓都是挑着父母优点长的。
“但咱俩要是跑出去了,岂不是把咱妈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要是他哥嫂也住在这边就好了,好歹别让她婆婆一个人落单呀!
吴峥嵘的掌心随着圆丘的曲线起伏,想到还有好几天才能结束假期回家,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在手下的柔软上拍了拍,“你明天跟着我见机行事。”
叶满枝还在琢磨,要如何见机行事,翌日吃早饭的时候,就听到吴峥嵘主动关心起了亲妈的身体。
“听我哥说,您前阵子生病了?怎么回事?”
孙汝珍摇摇头,“就是脖子上突然鼓了两个大包,医生说是淋巴结肿大,吃了药已经养好了。”
“她长的那两个大包,把我们吓得不轻,还以为要开刀呢,”吴淮年后怕道,“还好吃了两个月的中药养好了。”
吴峥嵘问:“这淋巴结是在我妈退休后才肿的吧?”
“冷不丁从岗位上退下来,肯定不适应。我说她是因为突然没了工作上火了,她自己不承认。”
“好多比我妈年纪大的同志还没退休,怎么让我妈退休了?”
孙汝珍叹气说:“是我主动退的,现在有不少年轻教师是师院科班出身的,在思想上也比较进步,国家提倡大胆任用年轻干部,也让学校积极育苗。反正我年龄也到了,该退还是退了吧,给年轻人腾位置。”
叶满枝:“……”
她就是通过“育苗”被提拔上来的诶。
饭桌上只有他们四口人,胖崽摄影师还没起床。
吴峥嵘今天显得很有谈兴,听了亲妈的话,便不赞同道:“育苗是为了储备人才,又不是为了让老同志让贤。小叶也是后备干部,上级提拔她的同时,还让她跟老同志搭了班子。妈,老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热情都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比的,您就这样退休回家未免可惜。”
“你看看,连峥嵘都觉得你不该退休!”吴淮年早就跟老伴说过,体力精力都跟得上的话,可以再干几年。
但老孙这个人,从年轻时就心思敏感想得多,上级找她谈话,让她积极培养青年干部和青年教师的时候,她觉得人家是在委婉提醒她,年龄到线该退休了。
回家考虑了半个月,就正式办了退休手续。
“我爸还没退休,您退什么?”吴峥嵘放下勺子说,“昨天那个刘主任不是来找您去办幼儿园吗?我看不如答应下来,您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我爸和几个孩子也不需要您照顾,您每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反而容易闷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