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32:50

  她是第一次应对组织谈话, 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若想被提拔, 她得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呀!

  于是, 她先把最有看头的成绩摆了出来。

  街道的家庭手工业工作是她独自负责的。光明街去年第四季度的家庭手工业收入在全市所有街道中排名第二。因着今年有了反帝大集这个销售渠道, 光明街的家庭手工业收入又有大幅增长,第一季度的收入位列全市第一!

  另外, 刚刚建成的“反帝小学”是全市第一所“公办民助”小学,在市财政吃紧、学龄儿童入学极其困难的严峻条件下,他们没用一分财政拨款, 靠着自筹资金的方式,将学校成功建了起来,她在其中也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的。

  叶满枝没说建校指标是她找来的,水泥也是她换来的,她觉得这样说话太直白了。

  如果听到其他人这样说话,她会觉得对方在抢功劳。

  除了以上两项比较亮眼的成绩,光明街的成人扫盲工作也卓有成效。

  尽管脱盲人数不是全区最多的街道,但是从扫盲班结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成人高小班的人数,却是最多的。

  她挑着重点,将主要工作都大致介绍了一遍。

  至于学习情况,副部长问的肯定不是文化课成绩,而是思想政治方面是否进步。

  叶满枝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了,而且党校的基层干部进修班也结业了,她的考试成绩位列全班第五。

  虽然没能挤进前三名,但她多年轻啊,叶满枝自我感觉这个成绩已经很值得吹一吹了!

  所以,尽管她只是个第五名,可是那语气听在林副部长耳中,好像她考了第一似的。

  之前穆兰曾说过,这个小叶同志积极自信,工作热情极高。她当时还不以为意,此时倒是有些体会了,叶满枝确实有旺盛的革命精神。

  林副部长不动声色地打量这位年轻同志,笑着问:“除了在基层干部进修班上课,你还进行过哪些方面的学习?最近读过什么读本?”

  “最近有两位同志调离了,单位里工作比较多,我只大致翻看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还没时间精读。不过,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后,读过党纲党章和政治常识读本,还看了一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叶满枝其实挺想说几个她在吴峥嵘书架上看到的高级书名,可她没读过那些书,万一领导让她谈谈读书心得,她一问三不知,岂不尴尬!所以她还是老老实实的,读过什么就说什么。

  “嗯,年轻干部读这些书是可以的,以后还能看看《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逐步深入学习。”林副部长提了几个书名,而后依照程序问,“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吗?”

  叶满枝一时半刻还真找不出像样的缺点。

  她在某些方面并不十分“优秀”,但也能达到“良好”的水平,“良好”算不上缺点吧?

  要是非让她说出一点不足,那就是她太年轻,工作时间太短了,选拔调干生的时候,工龄就是她的短板。

  然而,她不会主动提这一点,万一领导也觉得她太年轻,不提拔她了咋办?

  所以,叶满枝斟酌了半天,只说展开自我批评的力度还不够,而且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与群众打交道,但缺乏机关工作经验,来区委改革办工作时,由于不了解机关情况,闹过很多笑话,误把公车当成小轿车之类的。

  她本来就是基层干部,缺乏机关工作经验是正常的,她觉得这点不足无伤大雅。

  *

  谈话进行了半个多钟头,叶满枝从区委办公楼离开时,手心里全是汗。

  通过林副部长透露的信息来看,之所以会有今天这场考察,是因为穆主任向组织部门推荐了她。

  她突然就理解了穆主任给她介绍对象时的心情,感激和喜悦之情实在是溢于言表呀!

  叶满枝回到单位以后,又找穆主任单独谈了一次话。

  “主任,是您跟组织部推荐的我吧?”

  “嗯,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你都放平心态,继续为光明街的居民们服务。”

  穆兰与组织谈话时,推荐了张勤简接替她当主任,也推荐了叶满枝当副主任。

  叶满枝年轻,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年轻人头脑灵活还有冲劲儿,这是不争的事实。

  穆兰能走进上级领导的视野,一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年轻人的奇思妙想。

  小学的建校指标和去年的二等模范,都是叶满枝弄来的,她把叶满枝推荐上去也算是“筹功”了。

  而且她以后还要在正阳区工作,光明街是她一拳一脚打拼下来的,既是她的成绩,也是她的大本营。

  穆兰需要让光明街的辉煌成绩延续下去,而张勤简比较沉稳老成,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现在全市都在大搞社会主义建设,别的街道都在进步,如果光明街原地踏步,就相当于退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街道赶超过去。

  因此,穆兰想给他选一个有进取心的搭档。

  外单位调来的人未必会听她招呼,而叶满枝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干部,放到副主任的位置上正合适。

  叶满枝迟疑地问:“主任,我太年轻了,工作年限也不多,组织上恐怕不会同意吧?”

  “能被组织谈话,已经说明了组织上对你近期工作成绩的认可。你不要思虑太多,先认真工作吧。”

  穆兰没把话说得太满。

  她能向组织部门推荐叶满枝,当然也考虑过她年龄上的短板。

  如果是在其他时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未必有机会被提拔。

  但今年市里刚提出,要组建一支由主席思想武装起来的、有旺盛革命精神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队伍。既要有久经革命锻炼的领导骨干,也要有优秀的年轻人。

  而且着重要求某些老同志克服论资排辈,右的保守思想,广泛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层层育苗。

  现在培养革命接班人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每个层级都有规划。

  叶满枝是工农出身,又是做出过成绩的年轻干部,很可能会被区里选来“育苗”。

  而当事人小叶干部完全没想到,自己可能进入“苗苗班”。

  穆主任让她放平心态,她就真的放平心态,不再琢磨升官的事了。

  关键是,这种事情不是她能左右的。虽然有穆主任的推荐,但张勤简也是她的顶头上司,组织部门肯定也要征求他的意见。

  叶满枝觉得张勤简未必乐意跟她这种年轻人搭班子。

  于是,叶满枝把这件事放下,开始忙活自己的婚事了。

  因着她工作上的变动,吴峥嵘一直没提结婚的话题,长辈们选出的两个日子,还是她从常月娥那里听来的。

  她跑去跟吴峥嵘商量了一下,两人都想选5月28号领证。

  吴峥嵘选这个日子的理由就不用说了,新打的木床已经晾了一个多月,只等着迎接女主人的到来。

  叶满枝选择这个日子,主要是不想选八月一号。八月以后各单位都很忙,尤其是军代室每年都要搞什么国庆献礼,吴峥嵘很可能在新婚期频繁出差,让她独守空闺。

  两人各有各的理由,但殊途同归,共同选择了5月28号登记结婚。

  两家长辈商量聘礼的时候,叶满枝和吴峥嵘都不在。

  但常月娥回来后给了她六百块钱,让她存到银行去。

  “吴家老太太说,峥嵘他哥姐结婚的时候,父母准备的聘礼和嫁妆都是三百块。吴家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置办的,其他长辈私下贴补的不算。”

  常月娥小声说:“他哥姐那边不知道贴补了多少,但吴家亲戚都在滨江老家这边,哪怕有人贴补也有限。”

  “那你怎么拿回来六百啊?另三百是他爷爷奶奶给的?”叶满枝问。

  常月娥点点头,“咱家给你准备的压箱钱,之前已经用来给你买房子了,家里就不另外给你出钱了。你结婚的时候带着一套市中心的院子,比多少嫁妆都体面!吴家给的这六百块钱咱家一分不留,你自己存起来,以后过日子用。”

  六百块的聘礼放在城里算是相当高的,一般人家有个二三百就很拿得出手了。

  老叶家三个女儿的聘礼钱都是让闺女自己带走的,婆家给多少,闺女就带走多少。

  “你俩抓紧时间去拍结婚相片,我这两天去峥嵘那房子里看看,缺什么东西得赶紧给你们补上。”

  想起吴峥嵘屋里那张新床,叶满枝脸颊都要烧起来了。

  但她妈要是去看了房子,肯定也会看到那张床。

  她支支吾吾道:“吴峥嵘打了一张新床,咱家准备的褥子尺寸可能不太合适。”

  “我是按照一米五的宽度给你做的褥子,宽了还是窄了啊?”

  棉被和床褥子都是女方嫁妆里的,娘家要提前买棉花做棉被,薄的厚的都要准备好几床。

  老大老二出嫁的时候,常月娥都做了六床棉被。

  但现在棉花和棉布要凭票购买,她之前攒的棉布不太够,只打算给小闺女做四床被子加两床褥子。

  叶满枝将钞票从信封里抽出来,一边假装忙碌地点钱,一边说:“你准备的褥子有点窄了。”

  常月娥问:“一米五还不够啊?他那新床是多宽的啊,其实差个十来公分也不打紧,床单一铺,看不出什么。”

  “好像得差半米多呢……”

  “哦,”常月娥顿了顿,木着脸说,“那差得是有点多了。”

  差了半米多,那就是两米多的床。

  除了农村土炕,她还从没在哪个城市人家见过两米多的床。

  她这个姑爷可真是给她长见识了!

  ……

  因为吴峥嵘打的那张新床,叶满枝感觉自己在亲妈面前又矮了三分。

  两人去照相馆拍结婚相片的时候,她把军代表同志批评了一顿。

  “你弄那么宽的一张床,我妈给我准备的床褥子都不合适了!”

  “我那张床早就打好了,你不是看到了么,阿姨做褥子之前,你没跟她说尺寸么?”

  “我忘了。大家约定俗成,做褥子就是一米三和一米五嘛,我妈还是往大了做的呢。”

  “嗯,这事怪我。阿姨那边的棉花和棉布不够用吧?回头我帮她弄些棉花回来,跟阿姨说,尽量把褥子做厚点,咱家有棉花。”吴峥嵘对着穿衣镜整了整军装的领章,然后坐到了照相机前的椅子上,轻声提醒,“别噘嘴了,小心给你拍一张噘嘴的结婚相片。”

  “谁噘嘴了!”叶满枝也整理了自己的衬衫领子,坐到他身边,同样轻声提醒,“你一会儿一定记得笑一笑!照片要贴到结婚证上一辈子呢,你笑起来比较好看。”

  照相师傅站在前方帮两人指导坐姿。

  “一会儿别眨眼啊!女同志的笑收一收,拍相片严肃点。”

  可惜女同志根本不听话,结婚是喜事,严肃什么呀,她就是要笑!

  师傅提醒她的时候,叶满枝收了笑,然而,随着闪光灯亮起,咔嚓一声快门声过后,胶片上的女同志笑得比谁都灿烂。

  从椅子上站起时,叶满枝不放心地问:“你刚才笑了吗?没笑的话,咱们重新拍一次。”

  “笑了,不敢不笑,”吴峥嵘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我要是不笑,岂不是要被你念叨一辈子。”

  “哼,我要把这张相片放大,挂在房间的墙上。喜气洋洋心情好,兴许能给咱们招来好运!”

  这番话也不过是叶满枝的随口一说。

  然而,5月28号,就在她准备与吴峥嵘在街道办登记结婚的上午,她突然接到了区里下达的最新任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0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