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寄出去的信,已经快两个月了,还没有收到回信。叶欢天天盼着,腊月里估摸着应该信到了,等不及邮递员,每次路过都进来看看,但是次次失望。眼下就要到年底了,也该寄来了吧?
人实在太多,她好不容易挤进去,这次果然有了好消息!
叶欢难掩喜色。赶紧取了信,又取了包裹——包裹体积不小、分量不轻,沉甸甸的让人感动又欢喜。
她匆匆回到家,激动地告诉家人:“欣欣回信了!”
母亲黎美悦本来在椅子上坐着,手按着腰,眉头皱着,可能是年纪大了,怀孕有些辛苦,又要上班,一天下来很疲惫,听到大女儿的话才精神了点,伸手道:“拿来我看看。”
十四岁的弟弟叶武则是直接抢过了大姐手里的包裹,迫不及待地要拆开,“二姐寄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叶欢也没管他,拿着信到母亲身边,一起看了。
信很短,就几句话,扫一眼就能看完。
看完后,黎美悦首先不满地看向大女儿:“你又给她寄钱了?我说你工资怎么总是藏着掖着,还没出嫁呢就开始攒私房钱!现在家里开销大了,你以后把工资都交上来!”
叶欢顿时也不高兴了,“欣欣难道不是家里的一份子吗?她那么小,长得又瘦弱,在乡下种地不知道要多辛苦,我给她寄点钱怎么了?又不是给外人。”
黎美悦就皱起了眉头,指着信道:“你看看,她都说自己可以维持生活了,以前在家懒惰是因为有我们养着她,现在到了乡下没饭吃,她还不知道努力?还要你操心?你以后不许给她寄钱,把钱都给我,家里马上又要多一个弟弟妹妹了,开销大着呢!”
叶欢心里就很堵,一时不想说什么。
那边叶武也终于拆开了层层包裹,然后失望地叫起来:“怎么全是菜干?没一点好吃的!”
黎美悦闻言把信撂下,扶着腰过去看,见那么一大包菜干,先是点点头:“不错,幸好她记得寄来,这次也终于多寄了点。”
又有些不满:“除了菜干,就不知道寄点别的来?乡下有地种粮食种菜,也能养鸡养鸭的,弄吃的比城里方便多了。何况年底了,乡下又分红又分肉的,她就不想着家里,真是白养她了!”
叶欢听到母亲这话,不禁为妹妹分辨叫屈,“欣欣刚下乡第一年,没经验,能顾得上种菜,维持自己生活就不错了,哪能这么快养鸡养鸭的?而且分红分肉也是年底才分的,这信寄出来的时候还没有呢!妈、弟,你们也别太狠心了!”
黎美悦顿时眉毛竖起来,转头瞪着她:“我狠心?叶欢你怎么说话的!谁把你们生下来的?谁把你们养大的?现在你们长大了,有能耐了,一个个都不想着回报家庭,还没嫁人就急着各自飞了是吧?!”
叶武见妈妈发火,立刻站到了妈妈身边,也小声跟着表达不满:“就算还没分红,她也可以先借别人的,领了钱再还上不就行了。她就是心里没我们,自私!”
叶欢听得简直心寒,也气得说不出话来。
她沉默着也过去看了看拆开的包裹,就见各种菜干被弟弟翻乱了,但还能看出本来码得整齐,压得严实,怪不得沉甸甸的。
仔细看看,样样都是上好的菜干,晒得也干干的,没什么水分,怕是要上百斤鲜菜才晒出来的。
可见是欣欣精挑细选出来的,怀着对家人一片爱意。
可惜家人没对她一点儿感激。
看着这一大包菜干,叶欢一时又是感动,又是为妹妹心酸,连忙收拾起来。
这时父亲叶顺利被他们吵得不耐烦,从房里出来了,看了信又看了包裹,也是不大满意,对叶欢道:“行了,你赶紧收拾收拾做饭去吧!”
黎美悦加了一句:“今晚就炖点菜干吃。这菜干倒是不错,上次的吃完了,一直想着……”
叶欢没说什么,低着头收拾了菜干,抱到厨房。
厨房是在阳台隔出来的,一点点大的地方,塞了不少东西,看起来杂乱又逼仄。旁边又要晾晒衣服,怕油烟过去,用破木板和纸箱子隔开了,就一个站的地方,转身都不好转。整个阳台堆满了杂物,要不是熟悉家里,都有种无从下脚的感觉。
叶欢倒是习惯了,默默地做饭,又炖了一锅菜干。
虽说家里有三个职工,但条件并不宽裕。
父亲爱抽烟爱喝酒,平日花销大;还要人情往来,走关系,也费不少钱;另外还要给弟弟攒钱,等过几年给他找工作、说对象;现在妈妈又怀了,即将多一个孩子,到时候又是一笔开销……算下来,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不过是能吃饱罢了。
日常菜也不多,都是买些青菜豆腐,肉难得吃一回。
现在有了这么十斤菜干,倒是能吃一段时间了,吃到过年不是问题,冬天正好炖菜吃着暖和。
这菜干也的确比外面买的好多了,不仅是口感好、味道好,也干净。以前买的那些,因为贪便宜,菜里都带着沙子,往往要泡一段时间,洗好几遍才能下锅的。
妈之前怀孕难受,吃了欣欣寄回来的菜干,说好受点了,让欣欣再寄。欣欣听话地寄了,还寄来那么多。
这次妈妈吃着也说好吃,爸爸、弟弟也吃得不停口,但就是没人夸一句、感谢一句欣欣。
叶欢也觉得好吃,都是妹妹的勤劳成果,但是真为她感到不值。
也后悔自己写信的时候提这个了,还不如让欣欣留着自己吃呢,肯定很辛苦才种出来的……
吃了饭,轮流洗漱过,叶欢回到了房间。
当初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家里分到一套七十来平的房子,本来就两个屋,但是孩子多,又从客厅隔出了一个,很小很暗。之前叶欢和叶欣一起住的客厅小房间,太拥挤;现在叶欣下乡了,叶欢自己住着宽敞一点了,却又时常想起两人一起住的情形来。
一时睡不着,叶欢忍不住又拿出今天的信,再看一遍。
寥寥数语,却透着一股子自信、踏实、向上的劲儿,仿佛看到了写信人脸庞上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叶欢心中很欣慰。欣欣长得那么瘦小,却能这么快就适应了乡下种地的生活,能养活自己,还变得懂事了,看来的确在乡下成长了很多。
也忍不住心疼。以前欣欣任性,时常和家人争吵,姐妹俩也没少闹矛盾的,现在她在条件艰苦的乡下却毫无怨言,看来也是吃了很多苦头,才能变成这样的。
叶欢叹了口气,收了信,放到一个酒盒子里,跟之前的两封信一起,好好存起来。
然后她才躺到嘎吱作响的木板床上,盖上硬邦邦不太暖和的被子。
一时睡不着,她又不禁想起之前家人话里话外对欣欣的冷漠态度,突然觉得,欣欣下乡也许并不是坏事。
家里爸爸、妈妈、弟弟,一个也没疼爱她的。
乡下土地广阔,呼吸自由,也许真的改造了欣欣,让她变得坚强了……
第054章 危机感
早上, 天还黑着,两人都起来了。
沈卓自觉去灶房做饭,叶欣则拿了手电筒, 先往鸡舍走去。
自从第一次见到鸡蛋后, 叶欣就喂得更勤了,每天早上必定先要看看有没有新鸡蛋。鸡窝里鸡蛋数量倒是天天都在增加, 而且不止一个, 有时候会有两个, 有时候会有三个。经过仔细观察,她发现四只母鸡都在下蛋了。
现在,叶欣拿着手电筒往鸡窝里一照, 几只鸡都只是动了动,没太大反应。这是还没醒。
鸡舍里除了那只公鸡,其他四只母鸡都各自在一个窝趴着, 孵蛋。
叶欣伸手进去, 不客气地把四只母鸡都巴拉一遍, 数了数它们底下暖乎乎的蛋,发现每一窝都多了一只,也就是说今天鸡蛋+4。
“太棒了!”
她惊喜地低呼一声。
这下他们真是不缺鸡蛋吃了!
要是吃腻了, 攒一攒,还能拿去卖呢!
不过在吃或者卖之前, 要先看看里面是不是有小鸡才行。
叶欣再次伸出魔爪,把每一个蛋都拿出来,对着手电筒照一遍。发现里面一团黑乎乎扩大, 仔细看能看到网状血丝分布的, 就说明是受精了的,里面小鸡正在发育。
没有血丝分布的, 就可能没受精,或者还没发育起来。
毕竟她这几只鸡,是在腊月十八才第一次生蛋,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看出来是否受精,今天二十六,大部分鸡蛋还没到能照出来的时候呢。
她不亦乐乎地忙着,挨个蛋照了一遍,发现有五六个里面小鸡正在发育,满意地点点头。最后她只拿出了今天刚下的四个鸡蛋,其他的又放回窝给母鸡继续孵着。
还摸了摸几只母鸡的羽毛,笑眯眯道:“好好给我孵蛋啊,鸡群就靠你们了!”
然后终于是收回了魔爪,不再骚扰它们。
几只母鸡又安安静静地趴着,老老实实孵蛋,闭着眼睛,继续睡觉。
叶欣拿着新鲜出炉的几个鸡蛋回到灶房,跟沈卓说:“你做好饭之后,把它们水煮了吧!”
沈卓就接过来,一边点头说“好”,一边舀水清洗。
叶欣也洗干净手,这才到屋后菜地去了。
先进空间把昨晚计划好的菜摘了一筐,然后出来,把菜地里的大白菜、包菜都差不多拔完了,其实也没有几棵,太重,也占空间。拎回前院分装,又用一个布袋装了些菜干。
完了再回灶房,沈卓已经炒好了菜,顺便问了句:“鸡蛋水煮没什么味道,要不要煎了给你吃?”
叶欣摇头道:“别耽误时间了,你就放锅里煮着,咱们带上吃。”
沈卓就放了半勺水,把四个鸡蛋下锅,盖上锅盖,用余火煮着。
坐下吃早饭的时候,沈卓又想起今天她怎么回来的事情,跟她商量道:“要不早上你就慢慢卖菜,中午我出来和你一起买年货。然后你等我吧,傍晚咱们再一起回去。”
叶欣摇头:“别傻了,我自己走回来不比等你更快?而且我已经跟王小薇说好了,到时候和她结伴走回来。”
沈卓听到她跟知青们越来越熟悉了,心里不是很乐意,但又不好说出来,只能皱着眉头道:“可是今天要买许多东西,你背着走回来很累。”
叶欣露出笑容:“你提醒我了。到时候我把东西买好了,先放你那,你晚上背回来。”
沈卓觉得这也是个办法,只能答应了。
只是心里越发觉得,自己因为参加培训班,很多事情都不能和她一起,尤其是置办年货这么重要的事情……心下不禁有些惆怅。
吃完了早饭,鸡蛋也煮好了。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西装,叶欣就让沈卓直接装在他的布包里。
随后就是带齐东西,背上两筐菜,负重出发!
他们熟门熟路地到了农副产品市场。可以看得出,因为年前倒数第二个集日,来卖东西的老乡们都更早了,东西也更多了,天还没亮起来呢,就有几分热闹了。
好在两人来得早,还不用抢位置的。
叶欣这次没耽搁,刚卸下东西就对沈卓说:“我先背一筐去陈家院子,趁时间还早,该买的买,该卖的卖,免得等会儿人多眼杂了。”
沈卓每次都说不过她,这次也就不说自己去了,只是低声叮嘱道:“你小心点儿。”
叶欣点点头,背着背篓走开了。
这次她也没冒险带稻谷,就只是背着一筐菜,敲开了陈家院子的门。
大个子陈二看见是她,很干脆地放了进来,关上门后不禁打了个哈欠,说:“姑娘你怎么这么早,天都没亮开呢。”
叶欣笑道:“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想赚钱,可不就得早起?”
陈二也是爽朗一笑,带着她往堂屋走。
的确还早,陈家几兄弟也就是刚起床,正乱糟糟地准备把东西摆出来。见她来了,又忍不住都围过来。
“姑娘,你可算又来了!”
“正想着你什么时候来呢。”
“这次带了些什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