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听到这句,不禁开心地笑了。
不多会儿,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出来,似乎腿脚有些不好了,胡须杂乱,脸庞枯瘦,好在穿着的棉衣是好的,头上也带了厚厚的雷锋帽,不至于冻着。
叶欣刚刚听王小薇说这位盛三爷跟荣大爷是亲兄弟,从排行上来看,应该荣大爷是哥哥,这位盛三爷是弟弟,但是从相貌上来说,反而是弟弟要显老多了。
之前在集市上看到的荣大爷虽然满脸皱纹、一头白发,但精神矍铄,是个还能挑蓑衣到集市上卖的能干小老头儿。但这位盛三爷却是显得老态龙钟,精神和身体都差多了。
不过想想刚才听到李光明说的情况,也能了解一二。
两个老人应该都有七十多,奔八十了,上个世纪出生的人,经历了建国前后种种灾难,能活到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长寿,不容易了。
只是叶欣不确定这位老人这么大年纪了,看着身体又不大好,不知道还能不能工作了。
她带着礼貌的笑容上前,“盛三爷,我叫叶欣,不知道您还箍桶不?我想找您做两个木桶。”
李兴盛正睁大眼睛打量她,看样子眼神还好,说道:“做,怎么不做?你要多大的?”
叶欣没想到还有挑选的余地,就先问:“您一般做多大的?”
李兴盛就叫李光明从屋里拖出三个样品来,都是干的木桶,倒是不重,小孩儿也可以拖得动。
三个样品,其中一个说是桶,不如说是盆,宽三十,高二十,看着像是脚盆;还有一个是小桶,宽二十高三十的模样,拎着小巧方便,但是装不了多少水;最后一种才是叶欣需要的,有五十高,桶沿宽三十,桶底宽二十五,算是比较大容量的。
叶欣就说:“要两个大桶,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做好?”
李兴盛道:“你要是急,年前这几天就给你箍好。用的都是杉木板,铁条箍,刷桐油,大桶连材料带手工的,收三块钱一个,你要先给两块钱定金。”
叶欣一听年前就能箍好,立刻爽快地掏出了二块钱,“那麻烦您了,最好能年前就用上。”
李兴盛用枯瘦带老茧的手收了钱,放进棉衣口袋里,点点头,“行,你先回去吧。做好了,我叫光明上去告诉你。”
叶欣应了声好,就告辞了。
李光明看着她走远,正要继续去玩儿,爷爷吩咐他了:“光明,去隔壁看看你光荣哥在不在,在的话喊他来帮忙锯木板。”
李光明只好去了旁边大爷爷家的屋子。那几间屋子就比他家里的好多了,也大多了。
一个挺拔的青年正在门前,朝一个方向看望着什么。
李光明顺着看过去,可惜人矮看不见什么,直接问:“光荣哥,你在看什么?”
李光荣收回眼神,低头问他:“刚才有人来跟你爷爷订桶了?”
李光明点点头,“订了两个大桶。”
李光荣追问:“谁订的?”
李光明就说:“坡上沈卓家那个好看的知青姐姐。”
李光荣顿时眉头一皱。
刚他看见那离开的背影,像是个纤细的姑娘,怪好看的,还在猜是谁,原来是她。
李光明说:“爷爷让我喊你去帮忙锯木板呢。”
李光荣道:“知道了,正要过去呢。”
跟着小堂弟过去,路上见他嘴里吃着什么,又问:“你吃什么?”
李光明老实地说:“番薯干。”
李光荣就说了两句:“番薯干有什么好吃的?你也别吃多了,不然犯恶心。”
李光明乖乖地点头:“我不吃多,没有几块。只是这个特别好吃,跟你家做的不一样。”
李光荣好奇地问:“怎么不一样了?”
李光明想了想,不知道怎么说,索性很不舍地,仰头递给他一块:“光荣哥你吃吃看,好吃的。”
李光荣也不嫌弃,接过去放进嘴里。还真是,这个番薯干特别的软糯香甜,跟平时自己做的干巴巴没什么味道的一点也不一样。
他有些讶异地问:“你哪儿来的?”
李光明道:“刚才那个知青姐姐给我的。”
李光荣:“……”顿时觉得不是那么好吃了。
李光明还在开心地说着:“她真好,上次也给过我番薯干吃,还给我一个鸡蛋,可好吃了。她还那么好看,爱笑……”
李光荣听不下去了,不好浪费粮食,咽下嘴里的番薯干道:“人家给你点吃的你就夸上了?被卖了都不知道!”
李光明反驳道:“才不会呢!知青姐姐不卖小孩儿。”
……
上午订了木桶,下午没事,叶欣索性进山一趟。
空间规划的药田,现在还空着大部分,趁有空给补充一下。
之前一直是跟沈卓一起进山的,不好拔了药草往中间里栽,现在她一个人正好,反正她也跟沈卓认了不少药材了,见到熟悉的就拔了往空间栽,特别方便。
冬天山里小动物活动少了,昆虫也不叫了,寒风瑟瑟,一片寂静。
不过叶欣并不感到害怕。
反而觉得整座大山都是她的,自由自在,这个时候又没人往大山里跑,她就很放松随意地进出空间。
找药材找累了,她就进空间砸个西瓜吃。
西瓜已经纷纷熟透,多得让她发愁。
她只能使劲儿吃,就吃好吃的部分,剩下的埋地里当肥料。
其实这西瓜品种一般般,不是特别好吃,她也没什么浪费的愧疚感,遇到特别甜、口感特别好的,她才会留种子,等着下次种。只是下次一定要分批种,不能一下子种那么多了。
在山里移栽药材一下午,到太阳下山才回来的,空间药田也种了一个角,叶欣倒真是有些累了。
所以今天做饭就晚了些。
加上沈卓回来得快,索性就让他忙,自己歇着了。
第053章 叶家人
沈卓忙着做饭, 叶欣就坐在桌旁端了碗热水喝。
喝了两口,她觉得这白开水淡而无味,还带着烟火气息, 不禁心想是不是该买点茶叶了。
平时饭后, 自己能喝一杯;有客人来了,也能倒杯茶, 上次王小薇和郑文文来了都没有茶招待人家……
顺便, 也买套茶具吧, 家里喝茶的杯子都没有……
正盘算着,沈卓也说起了明天去镇上的事情。
他这段时间都没空去看菜地,这时候就问:“地里的菜还多不多?明天还要不要背点去卖?”
叶欣放下碗, 说:“不多。不过白菜包菜一棵都够咱们吃好几天的,地里留两棵就行,咱们年前最后背一次去卖了。再带些菜干去, 反正顺路, 卖多少也是赚——这些我明早会弄好, 你不用操心。”
沈卓就点头:“嗯,那就听你安排。”
确定了卖菜的事情,又讨论该添置的东西。
沈卓没亲人了, 叶欣家人也不在身边,没什么亲朋要走的, 倒是简单。主要就是过年吃的,这个其实也是看叶欣安排,毕竟钱都在她手上。另外就是春联这些过年不可少的东西。
说着说着, 叶欣突然想起来问他:“之前你说纸墨自己还有, 就没买。这段时间在培训班用得怎么样?要是用没了,明天我也买些。”
沈卓的本子倒真是快用完了, 本就不厚的一本,培训班天天上课,每个老师都讲得内容多,一节课就能记两三页的,用得确实快。
不过他想着自己身上还有几块钱,就说:“这我自己买就行,你不用费心。”
叶欣白他一眼,“你说这话,都把钱给我掌管了,我不费心谁费心?”又敲打他:“都说了你身上几块钱是备着急用的,平时不许乱用。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是不是?”
沈卓听她这么一说,便不多说了,道:“好,那你明天一起买了。”
叶欣点点头,又问他:“你夜里可点灯熬夜了?要是晚上点灯学习,煤油用完了,也跟我说。”
沈卓没有熬夜学习,不过有时候晚上确实会点灯做些事情,就说:“煤油剩得不多了,你明天也买些吧。”
却听到她说:“我倒是想买,可是煤油要票的。陈家院子那儿也不一定有。”
沈卓就改口道:“那先不买,还能用一会儿的。”
叶欣嗯了一声,开始说起他来:“熬夜不可取,眼睛容易坏,你又要天天早起的,睡不足白天没精神。与其熬夜学习,不如早睡早起,早上头脑清醒,学习效率还高些。”
沈卓于是明白了,她问煤油是假,套他话说他才是真。他有些郁闷地答应着:“知道了。我以后不熬夜,省煤油。”
叶欣却又笑了,“倒也不必这么省,我屋里那盏还几乎是满的呢,等会儿给你拿去先用着。”
沈卓摇头,“我都用了,你怎么办?你留着。”
叶欣道:“我不熬夜,基本回房就睡了,用不着。”
这个沈卓倒是知道,每次她先洗了澡回房,等他出来洗的时候,看看她屋都没动静了,也没光亮。他不禁有些好奇:“你怎么每天都睡那么早?”
叶欣反问:“你觉得呢?我白天干活不累吗?早上起得不早吗?累了一天下来,难道我还有什么精神熬夜不成?”
沈卓就没话说了。
叶欣又最后叮嘱他一句:“你往后也早点睡,还在长身体呢,睡眠充足才能好好长。”
沈卓于是明白,她早睡早起是为了长个呢。
她现在个子确实还矮了些,看着小小一个的,虽说漂亮可爱,但他看着也心疼。
尤其是农忙的时候,或是自家背重物的时候,就显得她格外的人小辛苦,她又是不甘人后的,什么活都不退缩,有时他都怕累坏了她。
这么一想,她还是早点睡好,长高点,力气长大点,干起活来也不那么辛苦。
嗯,以后自己也尽量早点睡,不能她长高了,他却没长。
沈卓心情又好起来。熟练地煮好饭,又做了一荤一素一汤,喊她吃饭。还给她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希望她多吃点。
叶欣接过饭,美滋滋地吃起来。
其实她胃口一向都很好,只要饭菜不是太差,就能吃不少。何况现在沈卓做饭越来越好吃了,她每次吃饭都觉得很满足。
……
城里,叶欢下了班,从厂里出来,往家走。
快过年了,路上行人都多了,年味儿渐渐浓起来。
路过邮局,只见里面人头攒动,嘈杂不已。叶欢心中一动,也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