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太久没吃了,或者这时代的材料更扎实,她觉得比以前吃过的香。
她开心地对沈卓说:“真好吃。”
沈卓侧头看着她带笑的眼睛,点头,低头咬一口月饼,也觉得很好吃。
皎洁的月光照在他们身上,小院内外安静,只有昆虫的鸣叫声响起,衬得夜间更加静谧。
叶欣吃着月饼,仰头看天际一轮明月,问他:“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诗?”
沈卓想到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念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叶欣忍不住笑了下,这是她小学学的古诗,想起来还有点久远,也有点幼稚可爱。
沈卓觉得她是在取笑自己,反问她道:“那你想到什么了?”
叶欣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觉得这句更美一些。”
这句诗沈卓也学过,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他也觉得这句很美,用“婵娟”两个字代指月亮,寄寓对亲友的想念和祝愿。但此时听着她轻快的声音,他不禁想到,这也可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恋人,他们算不算恋人呢?
他们已经说好了要继续婚约的,你情我愿,这段时间以来又处得好好的,应该……也算的吧。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不禁又落在了她的脸庞。
她的脸小小的,下巴也尖尖的,经过这么段时间好吃好喝的,也长了些肉,脸颊看着软软的,白皙柔嫩,月亮的清辉照在她脸上,给她渡上一层柔光,特别好看。
最好看的还是她一双大眼睛,乌黑明亮,总是闪烁着灵动的光采,好像会说话似的。
叶欣歪头看向他,奇怪道:“怎么了?”
沈卓连忙收回目光,“没。”
刚才还不觉得,现在才觉得他们坐太近了,石板就那么点大,两人几乎是挨着的。平时除了骑车来往镇上的时候没有挨那么近的,可那时候背对着,还好些。现在太近了,他都能闻到她身上刚刚洗过澡的清香。
热意悄悄爬上了他的脸庞。
好在是晚上不明显,他默默低头吃月饼。
叶欣却没有多想,吃了一块月饼感觉有点咸了,伸手从筐里拿野果吃。熟透了的野山竹一捏就开,甜甜的果味一下子散发出来。
吃完一个,还挑了个给他。
这个中秋虽然过得简陋,但是有月饼有水果,也算可以了。
最主要是舒心,两个人简简单单的,不吵不闹,叶欣觉得这样就挺好。
沈卓也觉得这样挺好的,心中被宁静、满足、甜蜜的情绪占满。
几个月前骤然失去父亲,他心中迷茫,也有几分凄苦,感觉日子沉闷,没有奔头。是她驱散了那些凄风苦雨,让他的生活变得明亮起来。
她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吃一个就好,不然撑得晚上要睡不好了。”
他点点头:“嗯。”
她又仰头看月亮,声音透着愉快,“今晚月亮真好,希望明年也这样。”
可能是月色太温柔,让一向不善于表达的他,也说了一句:“希望明年,也能这么过。”
叶欣说:“明年肯定更好啊。今年我都忘记了,不然买几个鸭梨、几串葡萄,就不用拿野果子凑和了。”
沈卓解释道:“我是说,明年还和你一起过……”说着,脸就红了。
叶欣一怔,转头看向他。
月光下的少年,脸庞俊秀,风姿动人,只是一双眼睛闪躲,不敢直视她。
他突然这么直白,却又这么害羞,叶欣就没有不好意思了,只感到一阵欢喜。她对他说:“不仅是明年,以后每一年,咱们都一起过。”
这句话,让沈卓觉得未来并不是什么迷茫遥远的事情,而是充满希望和确定的。他仍红着脸,却敢抬眼看她了,双眼亮亮地点头,“嗯!”
又鼓起勇气,轻声说一句:“以后,咱们一直在一起。”
她笑着说:“那当然,咱们说好了的。”
少年心中便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安定。
第027章 种饲料
中秋过后, 暑热总算是过去了,天气明显变凉。
不过只是早晚凉,中午还是热的, 不用添衣。大家穿的都是长袖, 正好,何况干活的时候总是热出汗, 天气凉些反而更舒服。
叶欣把鸭蛋拿出来, 两次买的加起来有三十个左右, 都放在竹篮里,还没吃,她攒起来准备腌咸鸭蛋的。
鸭蛋比较腥, 像鸡蛋那样煎或煮都不太好吃,她知道的吃法就是腌咸鸭蛋,一戳蛋黄就流油那种, 她也喜欢吃。
不过, 她不会腌。
转头问沈卓:“你知道怎么腌咸鸭蛋吗?”
沈卓摇头, “没腌过。”
叶欣也不失望,“没关系,找个婶子讨教一下就行, 她们什么都懂。”
沈卓心中真佩服她,自己就不好意思去问。一起上工的婶子们, 俨然已经成为了她的生活导师,个个都能传授她许多知识。
上工的时候,叶欣就有意地跟林美华、吴丽丽一起, 问起她们这个事情来。她一问, 婶子们就热情地说开了,气氛又是十分热闹。
林美华说:“首先那鸭蛋要是新鲜的, 不能煮熟的,坏的、有裂纹的也不行。洗干净了,放太阳底下晒晒!”
叶欣连忙问:“为什么要晒?”
吴丽丽接着回答:“晒了好出油啊,腌好了蛋黄油汪汪的才好吃呢!不晒也行,晾干水分也可以腌,就是可能出油不多。”
叶欣当然选择晒了,要的就是蛋黄出油,又问:“那要晒多久呢?”
吴丽丽说:“看天气吧,要是前阵子那么热,晒半个小时就够了,现在天凉了些,晒久点不碍事,不过也不能太久,中午太阳还是毒辣,晒一个多小时就行。”
叶欣点头记下,“晒完之后呢?”
林美华又抢过话头:“晒完之后就可以腌了,锅里放水,加盐、桂皮、八角、花椒、香叶烧开。其实没那么多调料也行,主要就是个咸,盐多放点就行!鸭蛋事先放进一个干净的瓶子或者罐子中,加入晾凉之后的料汁,加点白酒,没过鸭蛋就行了。”
叶欣又问:“加白酒是为什么?”
林美华一愣,被问到了知识盲区上,“这,我也不知道,在娘家的时候就看见是这么腌的。”嫁过来之后还没腌过呢,唉。
吴丽丽倒是解释了,“也是为了更好出油的。”虽知道是这个作用,但具体怎么作用,也说不明白了。
叶欣也看出来了,两个婶子是记得方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打破砂锅问到底。转而问:“腌多久能吃呢?”
林美华继续回答道:“罐子密封放在阴凉处保存,放一个月,就可以拿出来煮熟吃了。不要放太久,不然会越来越咸的。”
叶欣连连点头:“好的,我记住了,谢谢两位婶子!”
林美华不好意思道:“这有什么,也就说说而已,又不费力气。”
吴丽丽也笑道:“你老请教我们,才显得我们能呢!不然咱们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妇女。”
叶欣连忙说:“婶子们传授的各种生活技巧,才是让人吃饱吃好的真知识呢!以前我们课本上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说有些事情光看书是没用的,还要实践出真知。我要不是下乡插队,也就是个光读书不生产的,现在向婶子们请教了许多生活小知识,才是真的长进了!”
一番话说得妇女们心里都舒服,旁边的人也频频侧目,觉得这小知青真是越来越会说了。
吴丽丽笑道:“怪不得是知青呢,说话就是比咱们有学问!”
林美华倒是八卦心又起了,问道:“叶知青,你买鸭蛋了?”
叶欣解释:“中秋前去赶集的时候,想着好久没吃肉了,嘴里馋得很,可是肉太贵了,又没票,正好见有老乡卖鸭蛋,就买了十来个,放到现在还没腌呢。”
林美华探到了消息,心满意足,因为只是十几个鸭蛋,也不怎么出奇,“鸭蛋也不错了,腌起来,下个月正好吃。”
她们聊得那么热火朝天的,旁边人都竖起耳朵听着,几个女知青也听从头听到尾。
刘红霞羡慕不已:“她都吃上咸鸭蛋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郑文文瞥她一眼,“没出息,不就是咸鸭蛋吗?要吃咱就吃肉!”
江静雨道:“听说沈卓会上山采药去卖,可能就是从这来的钱。”
王小薇叹了口气,“我手头还有肉票,哪天去用了吧,咱们也改善一下伙食。”
……
中午回去,叶欣饭都来不及吃,就把鸭蛋拿出来先洗干净。
沈卓上午也在旁边听到了她请教的事情,道:“我来吧。”
叶欣说:“你再拿个丝瓜络,咱们一起洗,趁中午洗好晒了。”
沈卓就去拿了丝瓜络。这东西都不用种,村头村尾很多,大家也不吃这个,就是等老了用来洗碗的,还挺好用。
两人在院中一起把鸭蛋一个个刷洗干净,就放在院中晾晒。
随后才去吃饭,也不开火了,就吃剩下的月饼和果子对付一下,现在地里活不忙,不用特别出力气。
午休后来不及腌了,就先把鸭蛋收了。等傍晚下工才腌了,装在上次买的一个大玻璃罐里,放在堂屋墙角。
晚上,叶欣进空间继续忙活。
菜地里各种蔬菜还在长,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她暂时也不用费劲种了,没有杂草也不怎么需要管,熟了就摘下来晒干或者腌制就行。番茄这种,她是想做点番茄酱的,但是又比较麻烦,她就当水果吃了。
水稻种完了,正在茁壮生长。
现在她准备种玉米。
之前生产队种玉米和番薯的时候,她也每样偷渡了三棵进来,早就成熟了,只是没来得及收获,苗都枯了。现在腾出空来,她把红薯挖了,玉米也收获了。
三棵红薯藤,竟然收获了一筐的红薯,个个红润饱满。她打算就堆在仓库了,什么时候想吃吃一点,不准备种红薯了,外面菜地沈卓之前还种了一片呢,也够够的了。
红薯还是烤着好吃,可这又不是蜜薯,容易吃腻,她觉得可能后世那个广受欢迎的蜜薯品种还没培育出来呢。
玉米也收获了六棒,都是老玉米了,用来做种子正好。玉米吃嫩玉米好吃,磨成面做饼子也好吃,她打算种一片。
当然不是主要用来吃,主食还是大米饭好吃,她是准备做饲料的。
她想养禽畜来着,比如鸡鸭牛羊猪。
上次卖菜让她明白,赚钱还是要生产经济价值更高的东西才行,不然真的很难赚到什么钱,不够日常花销的。或者养了鸡鸭满足自己吃的,也省了钱了。
但是家禽家畜吃不少,她得先准备好饲料。
她在剩下的空地选了一块,准备一半种玉米,一半用来养鸡鸭之类的小动物,于是第五块地就这么规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