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欣恍然:“所以,你们是打算在小学边上起屋子,当婚房。”
江静雨红着脸,点点头:“只是这么打算,还要问清楚队里行不行,也问清楚建筑材料、请工人需要多少钱。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准备年底起屋子。”
叶欣看着她是脸色,迟疑地说:“你们不再考虑一下吗?之前不是都没有下定决心的,可不要因为家里催促,为了结婚而结婚。”
听到这个,江静雨叹了口气:“说实话,我对康明没有什么不满的,唯一就是怕以后回城机会到来,又要分开。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还是在乡下,反而因为犹豫不决,一直在宿舍过得不开心。我有时候甚至后悔,早知道等了那么多年白等,不如早两年跟他结婚,搬出去单过。谁知道还能不能回城呢?难道等一辈子吗?”
又转头看着她说:“我真的羡慕你,过得好,悠闲,没什么烦恼,也不用跟那些讨厌的人朝夕相处。而且你这样聪明的人,都愿意跟沈卓结婚了,我又怕什么呢?”
叶欣微微皱起眉,可不要受她影响啊。
今年已经七四年了,七七年就恢复高考,如果江静雨七五年结婚,好像有些亏——坚持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再多坚持两年呢?
起屋子起码三四百块钱,不是小数目,要是住两年就走,有些可惜。
可是这话,她不知道怎么说。
想了想,她试探地说:“也许,再过两三年,就可以回城了呢?”
江静雨苦笑道:“我年年都想着,明年就可以回去了。可是年年失望。前几年也不是没有机会,招工、招生,可是几百人争一个名额,我根本争不过。就算两三年后又有,我还是争不过。”
叶欣说:“如果政策改变,两三年后很多名额呢?”
江静雨说:“只要不是人人都可以回去,还需要筛选、竞争的,我就不是很抱希望。我知道自己并不优秀,没法脱颖而出。可是,当初就是因为城里就业机会不够,才把人放下乡的,怎么可能两年三年就能所有人都回去了呢?”
叶欣沉思了一会儿。
好像也是,恢复高考还是要考试,录取率非常低,又不是人人都能考上。
尤其是刚恢复那年,因为太仓促,大家来不及准备。有些人甚至第二年、第三年都考不上,后面还在农村蹉跎了好几年,甚至一辈子。
当然除了考回城,也可以办病退,但也是需要条件的。
所以,真的说不好。
叶欣最后只能说:“如果你们下定决心结婚,也挺好。”
不过她还是建议:“要不你们问问,村里有没有屋子可以租呢?起屋子的话,你们攒钱也不容易。”还是租房更有性价比。
江静雨感到奇怪:“哪有租房子结婚的?”
叶欣:“这个……”
江静雨突然问她:“如果按你说的,两三年后大家都可以进城,那你进城吗?”
叶欣点点头,她就等着呢。
江静雨就笑道:“你们都愿意花大价钱修洗澡间、灶房、凉棚,铺院子,刷墙,做新家具,想必也是为了自己住得舒心。那我们现在同样是为了一个舒心,就算过几年回城了,也是过了几年舒心日子。”
叶欣一时愣住。
对啊。她知道会走,可还是愿意花钱把居住环境弄好些,因为还是要住几年的,做好了也能舒服几年。为了自己开心舒适,就都是值得的。
有些人租房子,租一年半年的,还愿意自己花钱装修一番呢。
她又何必苦劝人家呢,两年时间也不短啊。
如果江静雨和张康明真的无法再忍受宿舍的苦闷,那么他们建了屋子搬出去,也许真会开心些,以后回忆起下乡岁月,就不全是苦涩。
第177章 卖药丸
早上, 沈卓给叶欣做玉米汁。
叶欣蛮喜欢吃嫩玉米的,之前一直都是空间里种,一年四季想吃了自己偷偷煮。
今年突然怀念起以前喝的玉米汁来, 但没有机器, 很不方便,叶欣没有那个细细碾碎玉米的耐心, 所以今年在屋后菜地也种一些, 好顺成章地让沈卓给她做。
把玉米粒剥出来, 煮熟,碾碎,过滤。过滤用的是自己买的纱布, 这样虽然费劲儿,但是细腻香浓。
沈卓被她带得,也挺喜欢的, 早上吃特别舒服养胃。
不过他喜欢原汁原味, 叶欣则每次都要加糖。
玉米汁做好了, 香味飘满灶房,沈卓盛了两碗,加糖的给叶欣, 不加糖的给自己,端到桌上, 和先一步做好的煎饼组成了今日早餐。
洗漱完的叶欣美滋滋地过来坐下,捧起甜甜的玉米汁,小心喝一口, 然后开心地眯起了眼睛:“好好喝!”
沈卓细心地叮嘱了句:“慢点喝, 烫。”
确实有点烫,叶欣连忙又放下来, 先吃鸡蛋饼。
两人就一起吃着日常的早餐。
沈卓提起个事情:“对了,以前你研制过一种安神助眠的药丸,现在还有没有了?”
叶欣愣了下,才反应过来他指的是碧云花做成的药丸,“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沈卓迟疑了下,说道:“接诊多了,我发现挺多人有睡不好的毛病,或是因为操心,或是因为年纪大了,或是病痛引起的。时间长了,精神不济,很影响健康。”
叶欣听完后问:“你想让我把药拿出来卖?”
沈卓说:“那么好的药,不用到病人身上可惜了。”
他是医生,专给人看病的,有时候看到病人憔悴煎熬,的确不忍心。
而且叶欣一直健健康康,没有睡眠问题,药在她手中用不着,不如拿出去帮助人。
当然,药是她做的,他只是提议,具体还是看她的想法。
叶欣想了想,“我手头上倒是还有一些,但是不好明面上拿出去的吧……我又没有制药的资格。而且,你们医疗站药品采购都是固定的,我这些怎么好拿出去?万一你被人举报了。”
沈卓点头:“嗯,你考虑得很周全。不过,咱们不走医疗站的账,自己私底下卖。”
叶欣惊讶地转头看他:“还能私底下卖??”
沈卓说:“其实,有一些其他大队的人私底下找我看病。”
接着他解释了,从今年起陆陆续续有其他大队的人来找他看病的事情。
他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传出去的名声,而且那些人来找他看过之后,后续再来,反馈是好的,说确实他诊断和用药比较有效。
这么一来,又传出去了一些好名声。
最近甚至有一些镇上的人专门来找他看病了。也有问他能不能在空闲的时候上门看诊的,说诊金好商量。镇上的人比村里的人富裕些,更愿意花钱。
他走诊的时候骑自行车出门,把记录中的病人看完之后,偶尔也会顺便去镇上看。发现自己确实可以应付得来。
沈卓也是看今年叶欣频频外出赚钱。
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急着,但既然她有这个想法,而且已经付诸行动,自己也该努力多赚点才行。
他是知道叶欣有多大胆的,赚钱点子也多,自己每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少,但肯定比不上她。
而自己私下接诊赚诊金,似乎是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就是卖药。
叶欣手中的药挺多人需要的,他确定叶欣的药丸安全有效。既然病人信任他,为什么不由他卖出去呢?
以前他不会有这个想法,但自从知道她大胆至“投机倒把”之后,他感觉自己也该大胆些。
叶欣更加惊讶,“厉害啊,你名声都传那么远了!”
沈卓没有什么自傲的,说:“只是乡亲们信任。”
叶欣瞅瞅他这沉稳从容的脸庞,突然觉得也合,他从小就学着辨药采药,基础扎实,培训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好成绩,显然是有天赋的,性子又沉得下来,得俞医生看重单独培养,比别人多学了些,自然优秀一些。
刚开始可能不显,上岗两年之后,就慢慢显出不同了,跟别人拉开了差距。
那么现在他声名鹊起也是正常了。
不过她还是觉得有些神奇,“你在这么偏僻的山村,都能传出名声,难道你注定不凡?”
沈卓哭笑不得。
叶欣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是个赚钱的机会,她那药放着也是放着,之后碧云花又开了,还是可以继续做的。
就说:“可以是可以……不过价格可能要定贵一点。”材料珍贵呢,不能贱卖了。
沈卓见她没有拒绝,就为那些病人感到庆幸,“你定价格吧。”
叶欣就说:“一块钱一粒,你看合适吗?”
沈卓沉吟了下,“会不会有些贵了?”
一般的药,西药一盒都是三毛二毛钱的;中药材,开几幅也是几毛钱。毕竟如果太贵了,乡亲们看不起病的。
虽然说特意来请他的,可以适当提高价格。
但是,一元一粒药丸也太高了些。
叶欣倒是觉得还便宜了呢。她这个药可是效果很好的,药到病除。
不过想想这个时候的物价,她还是重新说了个:“那五毛钱?”
沈卓觉得可以,“那先定五毛吧。”反正一粒一粒卖的话,五毛钱还是可以拿出来的,病人试过了就知道效果。
叶欣说:“那你给人的时候,要说清楚,不是医疗站的,是你私人的药。也不用说是我做的,也不要特别推销,就说有这么个东西,让他们自愿买不买。”
沈卓点点头,“这个自然。”
迟疑了一下,又说:“那,要是病人吃好了,功劳不都算在我身上了?”
叶欣无所谓地说:“我只要钱,又不要名声,算你身上就算你身上吧,反正你是医生嘛。”
说着还眼睛一亮,“等你名声更好了,就更方便卖药了!”
于是早餐之后,叶欣就回去拿了一罐子“安睡丸”出来。
罐子是之前在街上看到的小陶罐,带盖,只有巴掌大,她觉得好玩,买来放桌上当摆件的,没想到用上了。
药丸很小,一罐子装了一百粒。
一百粒卖完的话,就是五十块,也不少了!
叶欣交给他:“你慢慢卖吧。注意保存好,别发潮了。”
沈卓接过来,揭开盖子看到里面褐色的小圆丸,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记得这股香味,前两年,她身上总是沾着这股花香。
也知道这都是她自己研究慢慢做出来的,是她的心血。
他珍惜地收起来,对她说:“卖了多少,我会给报账的,钱也给你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