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说不过她,皱皱眉,只能同意了。
叶欣笑了笑,让他先过去肉场买肉,自己转头进了公测一趟,又很快皱着眉头出来,好在这会儿气温不高。
她熟门熟路地往陈家院子的方向走去。走到一半,竟碰到两个人。
那两人看到她,也吓了一跳,叶欣很快反应过来,朝他们笑了下,又往前看了看。相互略试探了下,双方都知道是同路人,目的地相同。才放下心来,又继续往前走。倒是跟第一次摸上门的情况相似了。
敲开门,还是眼熟的壮熊似的陈二,很机敏地打量一番,迅速让他们进了院子。
叶欣进了门有意落在后面,陈二也就先招呼了那两人,见他们是来卖货的,就往堂屋请,两人也不多话地过去了。
陈二这才看向叶欣,笑咧一口白牙:“小姑娘,一年没见,更加水灵了!”
叶欣一笑,把这直白的赞美收下了,也夸他长得更威武雄壮了,然后小声打探几句:“陈二哥,你们消息最灵通的,现在城里是不是消停些了?”
都是熟人了,陈二也愿意说几句,“咱们省没有去年那么闹腾了,不然怎么敢开门?但也说不好是消停了,还是闹到别的地方去了,咱也不知道那么具体,总之珍惜能做生意的日子吧。”
叶欣于是明白,他们估计是真有亲友在市里甚至省城的,不然不会对省里的情况知道那么清楚。她点点头,也不多问,笑着赞同道:“说的是。你们不开门的时候,我都吃不上肉了。好不容易来了,今天可要多买些。”
陈二笑道:“买吧,去年的东西都消耗完了,现在这些都是刚收上来的,新鲜!”
叶欣一脸高兴:“真的?那再好不过了!”
她背着背篓直接去了左边屋子。
陈三见了她,也是立刻热情招呼:“姑娘,好久不久了,今儿买什么?”
叶欣闻到熟悉的干肉气味,倍感满足,“当然是买肉吃了!”她熟练地挑了好几块腊肉,然后是腊肠、山菌等。
看她这么爽利,陈三满脸笑容,利落称了,快十块钱的东西,就要给她装进背篓里。却见她从背篓里拎出一袋子东西来,沉甸甸的。他顿时眼神期盼,问道:“看来又赚不到你的钱了,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叶欣道:“顺便带了点儿黄豆来,不多,就五十斤。你们收不收?”
陈三道:“收,怎么不收?黄豆可是好东西,我先看看。”打开看了看,粒粒饱满,品质上乘,满意得直点头,“优质黄豆,算你二毛二一斤,五十斤是十一块。要不姑娘你再买一点什么?也省得掏钱了。”
叶欣不禁笑了:“陈三哥真会做生意。不过也行,今天咱们就当以物易物了。”
黄豆的价格是比稻谷小麦这些都要高一些的,因为营养价值高,还能榨油。其实豆类的价格都不错,红豆、绿豆、豌豆,这里也都收,不过还是黄豆价格最好。
叶欣再挑了点肉,凑够十一块。五十斤黄豆换来那么多肉,也算很值了。
陈三还很大方的给她送了半斤腊肉。皆大欢喜。
完了陈三还跟她说:“你带来的东西都特别好,冬天的菜就别说了,去年没吃上,咱们都想念得紧!就连你带来的那些稻谷,去年不是关门了吗,咱们几兄弟就带回家舂了吃,还真跟别的不一样,吃着特别香特别舒坦,可惜都吃完了!姑娘你还有要卖的,尽管带来,还有今天的黄豆也是,东西好,价格绝不亏你的!”
叶欣心道空间出品,能有不好的吗?答应道:“好。只要确定你们开着,以后我赶集都来。”
东西装好了,也不必去堂屋一趟,她背上背篓就能走。
陈三这时候突然一拍脑袋,叫住了她,“等会儿姑娘,忘记这个了!”
叶欣好奇地站住。
只见陈三从柜台底下拿出个小小的旧报纸包,看着像一包种子。
果然,他介绍道:“之前收的棉花种子,放了大半年,也不知道坏没坏。想着你找种子,就给你留着了。还是送你了,不要钱。”
叶欣很惊喜,连忙接过来:“多谢!”
陈三摆摆手:“一点东西,不必客气。只是这个东西咱们这儿气候水土种不了的。”
叶欣笑道:“我拿去试试,我就爱折腾这些。”
陈三本来没当回事,听她这么一说,又想到她卖的东西都不错,也笑着说了句:“要真能种出棉花来,你尽管拿来,高价收!”
叶欣笑着应了:“行!”
直接把棉花种子揣口袋里,这才告辞离开。
陈三估计就是那么一说,不以为她能种出来,本地气候根本不适宜。叶欣也就那么一应,种出来了肯定不会拿出来啊,不好解释。
说起来棉花在这时候也是受管控的重要物资,百姓们要买棉被还得票,不好买。叶欣现在盖的还是原主从家里带来的旧棉被呢。这里气候又潮湿,被子总是受潮,就算经常晒,也已经有些发硬发沉,不太暖和了,也不舒服。
虽说她不怕冷,但也想要柔软舒服的被子。
之前没有棉花种子,她还能将就将就,现在有了种子,她心中就蠢蠢欲动了!
只要能种出来,按空间肥力和增幅,肯定长出来的棉花又大又好,一年能长好几茬,那么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她就可以自己弄被子了!
到时候多弄几张,把木板床铺得软和,冬天就很舒服啦!
盘算完了棉花,叶欣又盘算了一下手头的钱。
刚才带的黄豆换了肉、香肠、山菌等。
日常花销和卖菜钱差不多持平。
现在是三月初,这个月沈卓还没领工资,前面一二月领了共五十,加上年前攒的九十,现在手头有一百四十多块。
按今天的情况看,局势平稳些了,以后她就可以多卖点东西,去陈家院子交易也好,摆摊也好,多赚些钱,手头多攒点。之前最多就是一二百块,进城花一趟就没。
像去年花到口袋里没有一块钱的窘况,再也不想有了!
第161章 结婚吗
叶欣回去找到沈卓, 果然他才买好了肉,正皱着眉头推着车在供销社外,显然还没买。推着车确实不太方便, 叶欣连忙过去先看着车, 让他挤进去买。
好不容易买好了出来,沈卓松了口气。
东西都放在一个筐里, 给他背着, 叶欣心情愉快地说:“好了, 回去吧!”
沈卓却是迟疑了下,问:“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去邮局了,没有跟家里写信吗?”以前她每两三个月就会去一趟邮局的。
叶欣愣了下, “暂时没有信要寄。”
其实去年腊月中她收到了信的。
去年十一月,黎美悦写信来让她回家,叶欣回信直接拒绝。之后可能是确认她冷心冷血, 不愿意给钱也不愿意回家, 黎美悦和叶顺利两口子没辙了, 就没有再写过来了。
不过叶欢还是写了一封来。
上次叶欢说春节想来看她,反正她在家也过不开心。叶欣以局势不稳、路上危险、这边还有人贩子出没等由婉拒了。叶欢最后来信说她说得有道,就没有坚持要过来。至于叶欣建议的让她多学习, 多看书,或者运动、娱乐, 她也表示会让自己自己充实起来的。
叶欢的信不长,言辞之间似乎有些落寞。
不知道是不是叶欣的拒绝让她多想了,或者是正好失恋, 又与家人决裂, 让她有些孤独难受。
不过这种情况,叶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已经详尽地建议, 如果叶欢能够沉浸到某一项学习中,或者娱乐、运动,找到了精神寄托,她会好起来的。
现在年都过了,已经三月了,也许她已经好起来了呢!
因为没有什么说的了,叶欣就没有再回信过去。没想到沈卓会注意到这个,想来是习惯了她每隔一段时间都去寄信。
沈卓担忧她跟家里的关系恶化了,又问一句:“家里没事吧?”
叶欣摇头:“没事的。你也知道我家里情况,父母和两个弟弟我是不管的,大姐有事情会写信给我,没有写就是没事。”
沈卓明白地点点头,这才载上她回家。
回到家,叶欣让他收拾归置背篓里的东西,她先回房间,进空间把棉花籽催芽。
陈三说放好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坏没坏,先用灵泉水浸湿看看。如果发芽了就早点种下,早点儿收到棉花。
说起来,她还没见过地里长的棉花呢,真有点好奇!
泡好了,她去地里看看。
鸡群好好的,仍然兢兢业业产蛋,边上她又种了一茬它们的饲料——玉米。偶尔她自己下午也煮嫩玉米吃。
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与粉白的荷花已经开满一池,清香宜人,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游动,不时碰得荷花摇动,不过更大的动静是水上的鸭子弄出来的,它们也是成群结队在水里嬉戏,嘎嘎乱叫。
菜地还是生生不息,确保菜干、辣椒干的存货,时不时卖一些;果林已经成型,去年结果的树还少,果子也不多,现在结得更多了,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有些只能晒干,或者做果脯,变着法儿做些好吃的给自己消遣,也算省了零食的钱了。
又看了看几块药田。
去年外面动荡影响到了中药材的供应,导致他们乡下医疗站都要自己收药了,那时叶欣就整出了三块半的地专门用来种药材,一年生草本的,她已经陆陆续续摘了一些,晒干了。
她准备再找个机会去医疗站卖掉,也是一个赚钱的法子呢!
今年局势稳一点了,估计药材供应会渐渐恢复的,徐大夫的药材铺大约也会重开,她不必种那么多了。
根据市场波动调整种植策略,她决定把比较珍贵的、多年生的药材继续留两块种着,至于那些常见的、不怎么值钱的摘了之后就不种了,正好腾出一块地来种棉花。
转一圈,心中计划好了,叶欣又走到木屋前仰头看看碧云树。
现在,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枝头沉甸甸的。
碧云树,三年一个开花结果的轮回。开花一年,结果也快一年了,现在已经暮春,果子即将成熟。
书上记载,碧云果有十分温和的固本培元作用,能够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不过那是对小孩子或者还没发育完的少年作用大,她现在都成年了,不知道吃了还有没有效果?
她主要关心的是,吃了能不能长高?
长高一厘米也好啊!
按目前正常情况看,她估计自己是长不高了,但她还想再长高一点,也许这来自上古修仙界的宝贝可以帮帮忙?
“快点成熟吧,让我试试……”
叶欣仰头看着枝头的果子,心怀希望。
不好磨蹭太久,沈卓在家里呢,现在不是在空间干活的好时机,叶欣转一圈先赶紧出去了。
沈卓已经好了东西,正在井边打水。
见她出来,沈卓说:“趁上午有空,我去给地里浇浇水,也拔会儿草。”
叶欣赶紧挽起袖子:“我也去。”
上个月他们已经完成了自留地的春耕,屋后又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蔬菜已经长起来,西瓜苗还是在斜坡那儿种了一溜,这种夏天消暑圣品,先不说卖不卖,反正自己吃的不可少。今天早上,还间了些苗去卖呢。
桃树、葡萄等也长出新芽、开了花,看那长势,今年结果想必比去年好的。
鸡鸭也新养了,各五只,现在还没长大。
春天又是一年的开始,充满希望!
不过有段时间没下雨了,现在地里有些干,沈卓一边拔草一边微微皱起眉:“往年这个时候很潮湿的,今年倒是有些反常。”
叶欣也发现了,“是啊,前两年春天都是淫雨霏霏的情形,地上老是湿漉漉的很讨厌。今年除了二月初那会儿下了,一个月来再没下过,我的水鞋都没怎么派上用场。不过今年干点也好,我还不想它一直下雨呢,免得潮得到处发霉,坏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