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看他脸色又憔悴了些,果然是没睡好的模样,又问了问,就估摸着准备开一些安神的药材给他拿回去煎。
唐博雅却压低了声音,说:“之前不是有可以直接吃的吗?不用煎的那个。那个方便,效果也好。”
沈卓疑惑了下,才想起来是什么。
那次其实是叶欣给的。
是那种香味很清幽淡雅的洁白花朵,那股香味一直萦绕在叶欣身上,很好闻的味道。之前沈卓一直问,她都不说,直到今年四月里他才真正看到了,她晾晒的一小把白花。那次她是要晒干了送给李秋兰的,听说李秋兰夜里睡不好。
当时他交给李光耀,让李光耀代为转交给李秋兰。交出去之前,沈卓研究了一下,确实是清香无害的,甚至有不错的清心安神效果,能助眠也不奇怪的。
后面给老人的,他估计也是这种花。
也许叶欣还研究了一下,做成药丸了——之前她不是有捧着一本医药古籍研究么。
沈卓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佩服她了,怎么什么都会?
冰雪聪明,又细心努力,还那么善良。
不过,叶欣说那是野花,山上采来的,并不多。
因此对着老人期盼的眼神,沈卓看了看小仓库的门,也只能低声说:“那是叶欣自己研制的药,不在医疗站药品中——当然,她并不是胡来,研究过有效的,才给你们吃。也是不想多从医疗站拿药,方便一些。”
唐博雅能解后面那句,少在医疗站拿药,也就少花钱。毕竟自己和老金过来开药,都是这两个年轻人掏钱的。
但是对前面透露出来的意思,他就很震惊了,“你是说,那是叶知青的独门秘方?叶知青还有这个本事!”
沈卓顿了下,因为他其实也不清楚,索性也就不解释了,“……总之,是她自己做的,可能数量也不多,不知道她手头还有没有。不如我还是先开点中药?”
唐博雅觉得那姑娘年纪轻轻,可能是祖传的秘方,叹着气点头,“好吧。那药药效奇好,想必是十分珍贵的,不多也正常。”自己又身无分文,再要人家好药就有些厚脸皮,不知好歹了。
不过还是厚脸皮接受了寻常的中药,这个不那么贵,先用用吧。
现在也只好先厚颜无耻地活下去,往后若有机会,再报答吧。
唐博雅接了药材,道谢过,慢慢走了。
这个时候李光耀才从小仓库走出来,看看那个老人蹒跚离开的背影,转头凑过来,用有些神奇的语气跟沈卓说:“他怎么又来了?”
沈卓语气平静道:“你不是听到了吗?他睡不好,开药吃。”
李光耀看着他:“中间你们压低了声音,我什么都听不到。”
沈卓顿了下,跟他道:“他说,夜里连连坐噩梦,梦到在首都被抓起来示众殴打辱骂的时候,当时……”
李光耀“卧槽”了一声,立刻阻止:“行了行了,别说了——怪不得要压低声音呢!”
沈卓也就不说了。
李光耀却又好奇,“为什么他这么信任你?这些都敢跟你说,你也是真敢听。我还发现了,你专找你在的时候来,本子上都有记录呢!”
沈卓少不得把当初跟大队长解释的话,又跟李光耀说一遍——都是因为自己愿意帮忙出药钱,他们“赖上”自己了。并且添了一句:“大队长知道这事,也默许了,说总不能让人死在咱们大队,麻烦。”
李光耀立刻懂了,“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吧,兴国爷爷这人表面看着铁面无私,其实什么事情都考虑周到的!”
又很佩服地对沈卓说:“你也真是心地好,愿意自掏腰包助人。你未婚妻不怪你乱花钱?”
沈卓道:“她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李光耀于是心服口服,没话说了。
沈卓摇摇头,已经到点了,收拾东西回家做饭。
就是因为现在医疗站每天除了坐诊的,还会有一个收药炮制药材的,叶欣和沈卓已经不好再明目张胆在这里送东西。
而两个老人有了屋子之后,多了用具,做饭也更方便了,可以直接送一些食材过去,让他们自己处。反正还是要低调,别引起太多注意,并不是每个村民都好的,有些人心里见不得人好,万一闹起来真是不好说。
沈卓回到院子,又看到叶欣瘫在竹椅那儿歇着。
沈卓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关了院门朝她走去。
他自己现在是轻松了,每四天只有一天需要上工的,但她却要天天去的,平时不忙还好,上半天休半天,“双抢”时候却是天天上满工,很累。
过去把她抱在怀里,他给她揉揉肩膀,顺便说了今天医疗站的事情。
然后问:“你那个助眠药,是你自己根据医书捣鼓出来的?”
叶欣被他按肩膀按得很舒服,点点头,“差不多吧。其实也不知道不算药,是我用那个花晒干碾碎,混入小麦粉,加入一点蜂蜜,捏成团的。”
沈卓听得微微瞠目,显然很惊讶,颇有种“你怎么这么胡闹”的意味。
叶欣只能也睁大眼睛看着他,萌混过关。
——没错,她处碧云花就是那么简单朴素。
因为那本炼药师手札,她翻来看去,都是一些很高大上的东西,虽有各味药材的介绍吧,但是她毕竟没有学过系统的医药知识,不敢随便找平替,只好加一些吃不死的东西,勉强弄弄,也算稀释碧云花的药性。
一开始做得不成样子,她经过多次的改良,现在已经像模像样了。
还没做完。她偶尔做一点,捏成圆圆的小药丸,觉得挺解压的,还更好保存,以后用得上呢。
在后世,时代变好又变坏,到她当社畜的那个时候,经济已经很不好了,就业难赚钱难,很多人面临巨大的压力,晚上经常焦虑睡不着,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心问题,导致很严重的睡眠障碍。
现世肯定也有很多人有睡眠障碍,只是信息还不发达,没有网络时代那么明显。
反正,安全有效的助眠药物,是不缺市场的。
她先做好,存起来,以后才好赚钱呀。
等他们真正考上大学搬去城市生活,是需要很大一笔钱的,到时候可不是几十几百块能打住的。
之前给两个老人用,其实也有一点试试效果的意思——当然,她知道是安全无害的,只是不知道具体效果,稀释得是不是恰到好处。
现在听沈卓说了他们还需要,叶欣就说:“我这还有一点,他们要的话,哪天送去给他们。”就当是,再试试。
沈卓却道:“已经给开过药了。不给也行。”
说着,他突然低头看着她,有些迟疑却很认真地问:“看来那个花,确实药效神奇。你究竟在哪里采的,哪天咱们有空再去找找?”
叶欣苦恼地皱起眉头,“你当我没找过吗?之前跟郑文文她们上山,我就专门去找了。但我也是偶然之间采到的,我已经忘记具体在哪里了,找不到,可能真的是比较稀有的。”
沈卓再皱着眉头想了想,也不再追究了,只是说:“既然那么稀有,就不要随便送人了。我本来想着,要是能够批量生产,这个药可以帮助更多人,你也可以申请专利……”
叶欣挠头,“哎呀,不行的了。我又没有制药资格,哪有那么好申请的?现在关于这个管很严格的吧。就当做是‘祖传老方’吧,先留着。”这事情不知道怎么解释,还是以后有机会再细细说。
现在叶欣仰头看他,提起一件事情,“地里快种好了。等这次农忙过去,我想进城。今年都还没有进过城,快到年底了。”
沈卓看着她水润的双眸充满渴盼,不由心软,“好,到时候我找大队长问问,探探口风。”
叶欣叮嘱他:“你要好好说啊,我真的想去,想买衣裳,买好多东西……一年到头在村里整天干活种地,感觉人都变狭隘了。咱们也攒了钱,不能进城消费就很憋屈。”
沈卓心疼不已,去年说过今年再去的,确实该去。
叶欣说:“进城的时候时候咱们小心些,应该没事的。”
沈卓答应着:“好,再等一阵,农忙结束后我就找大队长开介绍信。”
第153章 长不赢
“叮铃……”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 告诉大家,邮递员进村送信了。
一时,那些等待信件的队员们, 都纷纷抬头看向进村的路口, 邮递员正骑着自行车、背着印有邮局绿色标志的包进来,包里鼓鼓囊囊的都是信件。
随着邮递员停下车, 一个一个名字喊出来, 叶欣也上去领了两封。
她看了看来信人, 还是叶家的,就先揣兜里。
等下工了,往回走, 往坡上走的时候,才把信掏出来拆了,一边看一边往上走。
先看叶欢的。叶欢在信里说, 她也明白退缩的男工人不是特别好的对象, 没多少失恋的感觉, 更多是是失落,以及对自己出身在这样家庭的无奈。而这件事情,也让她将家人的面目看得更清晰, 愈发寒心。她会注意把钱和工作岗位抓牢的,绝不让步。
——“欣欣, 你真是料事如神,他们开始打我工作岗位的主意了。”
——“叶武今年已满十六岁,过年之后他就十七了, 他自己都开始急了。叶武觉得我该嫁人, 把岗位让给他,他的语气所当然, 和父母一样冷血自私。我真后悔以前给他花了那么多钱、对他那么忍让,他只知道索取,毫无感恩之心。”
叶欣觉得挺好,叶欢对家人的认知越清晰,就对她自己越好,起码不会再傻傻主动奉献。
接下去,叶欢说了一件事:她打算过年时来看叶欣。
——“欣欣,既然你不愿意回来,我过去看看你怎么样?”
——“反正已经可以预见,我在家过得不会开心的。我现在没有对象了,过年他们肯定还会给我介绍男人的,想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好男人。与其在家难受,我宁愿利用春节假期去看看你。”
——“我们已经快要整整三年没有见面了,我真的很想念你。想亲眼看看你现在的你,你一定变化很大。”
——“快点回信告诉我,如果可以的话,我早做准备!”
叶欣对她这个想法有些惊讶,又微微皱眉。
随后她收起来,看另一封。
另一封是黎美悦写来的,看来叶顺利被她气坏了,不想写了,又换黎美悦来。无所谓,他们都一个德行。
黎美悦在信中,用一种冷静的命令口吻叫她今年回家。说她已经下乡三年了,按规定去年就可以回家探亲的,去年没回就算了,今年该回去看看。到底是一家人,不要觉得下乡了就断了关系,连回家探望一下父母都不回,不像样子。
这次的信倒是简短,情绪也稳定了,看来终于是意识到她的不好惹了,决定不在纸上做什么文章,要面对面说了。
可是谁愿意跟你们面对面呢?
叶欣冷笑一声。
沈卓赶上来,正好听到她这声冷笑,问:“怎么了?”
叶欣很快换了副表情,回头笑道:“你回来了?”
沈卓点点头。今天他下乡走诊,现在背上还背着药箱,天冷了,他又穿上外套和军靴,整个人显得挺拔利落,格外清俊,虽然奔波一天,但没有什么疲色,仍是十分精神。
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信纸,她正折起来,“家里来信了?”
叶欣嗯了声,把信依旧装好,塞进口袋里。
沈卓看了看她脸,觉得她似乎不太高兴,又问一句:“怎么了?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叶欣说:“没什么。都是以前说过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觉得有些烦而已。”
沈卓心中微微一沉,因为记得她说过,她家父母重男轻女。
她对林美华家两个可怜瘦弱的女孩儿那么照顾,想必也是因为同病相怜,所以不忍心吧。这么一想,她在家的时候日子是不是也跟那两个小女孩一样,过得非常辛苦?
她刚刚下乡那一年,确实很瘦弱,好像从没吃饱饭。现在回想起,沈卓十分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