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里人瞧着这架势,更不敢小看了,在两旁围观着谈论:
“知青就是不一样呢!”
“就是呀,瞧这队伍,谁说知青外乡人没亲没故了?人家知青队伍团结着呢!”
“孟华鹏真是走运啊,说上了知青,人家还当上小学老师拿工资,以后这日子就不同咯!”
“后面那些也都是知青?瞧着有几个长得真俊啊,我也想说上一个了!”
“哈,你还想说知青,人家看不上你!”
“我怎么了?孟华鹏家情况那么凑活都能说上了,我家比他家好多了,肯定更好说!”
一行人在围观中到了孟华鹏家,五六桌酒席已经摆开了,孟家人连忙招呼,先带他们把东西放进屋里,又赶紧让他们坐下吃茶。
就在吃茶这会儿,大家纷纷递了礼金。叶欣和沈卓一起,也是包了两块钱的。
跟着他们一路过来,叶欣观察了一番。
首先是新郎孟华鹏,的确跟说得一样,长得高大结实,跟张康明是差不多类型的身板,不过更壮一些,黝黑的脸庞看着也更憨厚一些,起码力气是很大,上工挣工分不愁;他的母亲和妹妹看着也是和气的人,母亲要利落一些,除了瘦些倒是看不出生病,妹妹年纪小有些害羞,只是按母亲吩咐端茶倒水。
他们家的屋子确实挺简陋的,也有些小了,不过里面挺整齐挺干净,显然是刚刚用心打扫过的。最重要的是没有跟别人屋子挨着屋子,房前屋后留有余地,几桌酒席就是在门前摆开的,足够空间。
叶欣看下来,觉得不错。等以后夫妻俩攒够了钱,也不是不可以在边上再起两间屋子。
唯一不好的,就是菜地没有挨着屋子,比不上王有为家方便。
到了这里,叶欣也终于和李秋兰分开了,沈卓就跟到了她身边,也是看来看去,仔细观察,学习经验。
本来一窍不通,参加了两次知青的酒席,他心中就大概有章程了:到时候在院子里也摆五六桌,也是荤素菜肴成双成对,也是要打新柜子、新床,买新被子,也是要请她的知青同志们上去……
王小薇到了这里,见过婆母,很快就转换了角色,一起招呼大家坐下吃饭。
十一个知青,加上两个家属,人不少了,坐一桌还有些挤。王小薇就把叶欣、沈卓和王有为、李秋兰这两对安排到另一桌去了,那桌还坐着孟春兰,以及正儿八经的媒婆。他们这些都算是媒人了,在中间费心传话的,王小薇和孟华鹏一起过来感谢他们。等吃完了,王小薇还给他们红包,也让他们一定拿些菜回去吃。
现在气温还好,不像夏天那么容易变质,叶欣就从善如流地带了一点肉。
回去的时候已是傍晚了,十几个人结伴,也不怕。
不比去的时候那么急切,大家回去的时候松散多了。走到半路天黑了,叶欣打开手电筒,发现还有两个人有的,一个是张康明,一个是崔时宇。
三个手电筒照着,大家就更不怕了,还是兴致高昂说着话。
回到近处了。因为王有为和李秋兰没有手电筒,叶欣要先送他们回去,四人就跟其他人分开了。
送到了他们家门前,王有为不住感谢,还有些不好意思:“唉,什么时候我也去买一个才行。没有真不方便。”
叶欣知道他日子不富裕,“一年也不走一次夜路,不买也行。从外面回来,只是绕一点路,不耽误什么,知青同志互帮互助,有为大哥别觉着不好意思。”
李秋兰温柔地拍拍她的手:“真是个贴心的小闺女。得空了可要来我家玩,什么日子来都行,我给你做饭吃。”
叶欣笑着答应:“好。”
挥手告别了,他们才走出黑水塘,继续往凉水塘的方向走,还要走二十来分钟的。
手电筒照着前路,一边走一边说话。
沈卓牵着她的手,问:“这个月想什么时候去镇上?”
叶欣想了想,“等你拿了工资吧,还是十六。现在菜也长起来了,又可以背些去卖。”
沈卓点点头:“许多人都等着买的。”
叶欣说:“现在已经不愁卖了。只是菜价格便宜,费劲不赚钱。”
第一年觉得能卖菜赚个一块几毛钱很不错了,每次都兴致勃勃,背很重的两筐菜。后来见识过更好赚的菜干、辣椒干甚至是菜苗,思路开阔了,眼界拔高了,就不再执着于卖多少菜。
现在地里种什么,叶欣怎么调整,沈卓是言听计从。
叶欣继续道:“对了,陈家院子不知道还开门不开门了,保险起见,咱们先不去,赶早去肉场买鲜肉吧。少吃点就少吃点,不够吃回来宰老母鸡吃也行的。咱们再重新养!”那只鸭子已经宰掉吃了。
又接着说:“还有,咱们也去看看徐大夫,顺便送点菜,年后还没去过。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沈卓点点头,“顺便也打听打听消息。”
王小薇酒席后,是交公粮的日子。叶欣去年看过,今年就不去了,因为小学上课,凑热闹的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了。
倒是叶欣听说,崔时宇跟去看了。他还是那副游手好闲到处好奇到处看的模样,谁也没他轻松。
之后到了月中,沈卓领了工资,和叶欣一起去赶集。
第137章 不平静
集日早上的农副产品市场, 仍然人来人往。
叶欣和沈卓带来的一筐新鲜蔬菜和一篮子的鸡蛋,很快就卖完了。这次叶欣提前留出了要送给徐大夫的,用稻草掩盖住, 免得被没买到的大爷大娘看见了, 又要解释一番。
等人散去了,叶欣数了数三块来钱, 摇摇头收好, 拎着筐起来:“走吧。”
沈卓就推上停在身后的自行车, 跟着她往西边走。
经过其他小摊的时候,有眼红他们每次卖这么快的,说了声:“哟, 都用上自行车了,还用得着卖菜啊。”
叶欣笑脸回答:“这位大叔,用上自行车怎么就不能卖菜了?用自行车的人也要买盐买酱油吃啊。我们也只是每月赶集顺便来一回罢了, 真碍不着您多少生意的。”
见她这么说, 那摊主就有些不自在, 没说什么了。
走出了农副产品市场,沈卓皱着眉头低声跟她说:“以后他们再说酸话,别了。何必给他们好脸。”
叶欣却没放在心上, “动动嘴皮子说两句话,也不费什么。这些小矛盾能化解就化解了, 不管在哪里,与人和谐相处都是很重要的,所谓和气生财。其实大多数乡亲都是通情达的, 咱们一言一行, 他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咱们是什么样的人。”
沈卓听着, 一时沉默,突然觉得自己是永远也比不上她这样处事周到的。
叶欣见他这样,又叹了口气,“你别多想了。咱们性格不一样,对我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比较难,你不用为难自己。”
沈卓看着她,“欣欣,你真善解人意。”
叶欣:“……大街上的,别肉麻。”
在农副产品市场那边,可能人多热闹,没觉得什么,到了这边店铺的地方,就感觉很冷清似的,没有几个开门的。
徐大夫家中药材铺,还没有开门。
这是正常的,因为才七点多呢。两人就在门边等一下,应该也不用等多久,因为集日一般开门比较早,会有老乡采药来卖的。
但是他们站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开门,仔细听听,里面也没有什么动静似的。而且随着天光大亮,叶欣突然发现,药材铺门板有断裂破损又修复过的痕迹。
看着这个新鲜的痕迹,她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正想回头跟沈卓说说,一个拎着菜篮子的大娘走过来。这大娘正好是跟他们买过几次菜的,眼熟了,见他们等在药材铺门外,以为是要买药,就好心过来小声提醒:“这药材铺不开门了!你们要买药,上卫生所去吧!”
叶欣很意外,连忙问:“大娘,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药材铺怎么不开了?”
大娘左右看看,颇有几分小心紧张的意味,“之前来了一队闹事的,在咱们镇上转了一圈,砸了好几处地方呢!这个中药材铺就是其中一个。还说要抓人的,还好公社武装队拦了下来,闹了一阵,最后没抓人,就是药铺被砸得乱七八糟,没法开门了。唉,好好的药材铺啊,不少人头疼脑热的都习惯来这里抓点中药回去熬,这一闹不是让人没处抓药吗?对了,就是这个月初的事情。”
两人听了,都很震惊。
更是印证了刚才叶欣心中的担忧,她赶紧追问:“那徐大夫和他的家人没事吧?”
大娘摇摇头:“没被抓,应该没事。不过也听说徐大夫被打了,不知道严重不严重,我当时没在场,都是听别人说的。”
叶欣又问:“那他们还住这里不?”
大娘道:“应该住的。我还看见徐大夫妻子买菜呢。哎,你们赶紧走吧,我也回去了。”
叶欣真诚地道谢:“谢谢您了大娘,您慢走。”
大娘摆摆手,拎着篮子匆匆走了。
叶欣回头,看着眉头紧皱脸色凝重的沈卓,道:“咱们敲敲门,看能不能敲开。”
沈卓点点头,推着自行车靠近,用力敲门。
敲了一阵,侧耳倾听一会儿,好像里面有脚步声,但有些踌躇似的,没继续走过来。随后一个声音谨慎问道:“谁啊?店里现在不开门卖药了,往别处去吧。”
听出是吴小洁的声音,叶欣连忙说:“婶子,是我和沈卓,来看你们的!”
里面的吴小洁听到她的声音,立刻过来开了门,也不多说,让他们连人带车的赶紧进来,又匆匆合上门板锁住了,回头看着他们,才松了口气:“我现在真是担惊受怕!生怕又是那些闹事的人来!”
又提醒他们:“当心脚下,这里乱七八糟的,还没来得及收拾。唉,我也不敢收拾!”
不用说,两人一进来就看到了——店内之前整齐有序的药柜倒在地上,摔坏了,地上散落着药材,柜台也被推倒了,砸断了,一片狼藉。
墙壁上还有撞击的痕迹,不难想象到当时打砸闹事的情景。
叶欣看得情绪上头:“那些人太过分了!”
吴小洁哪怕是过了那阵子,这时候说起来还是悲愤交加:“可不是!他们砸东西也就罢了,还把老徐的头打破了,真是天杀的!”
叶欣立刻问:“徐大夫伤势怎么样?婶子没事吧?”
吴小洁摇摇头:“我没有伤着,老徐也不要紧。唉,你们跟我到后面说吧,老徐也惦记着你们呢。自行车就先放这里吧,柜子倒下来挡住了,推也不好推,门锁了,倒不要紧。”
沈卓就把自行车先靠墙放了,接过叶欣手里的筐,跟着一起到后院。
药材铺后面是个小小的院子,左边是灶房,右边是住的屋子。年前叶欣和沈卓已经来过了,倒是不陌生。
徐大夫正坐在院中的一张躺椅上,额头上缠着一圈绷带,脸颊还有些擦伤,感觉瘦了几分。一双儿女围在他旁边,三人都有些紧张地看着前面的方向呢,看见是叶欣和沈卓两人,才纷纷放心下来。
见徐大夫真伤了,沈卓皱眉:“您还好吗?”
徐大夫挥挥手让两个孩子走开,站起身道:“没事。好在当时公社武装队也在,拦了一下,皮肉伤,没伤着骨头,养养就好了。不过毕竟伤到头了,偶尔头晕,卫生所说这是脑震荡,过一段时间就不晕了。”
沈卓道:“您快坐下吧,不用起来。”
徐大夫也不勉强,慢慢地又坐到躺椅上,有些虚弱地半躺着。
吴小洁让孩子搬了凳子出来,自己倒了茶来,和他们坐着说话。
叶欣皱着眉头问:“您开店怎么碍着那些人的眼了?”
徐大夫长长地叹了口气,“他们说中医骗子多,炒作药材,以假乱真,还说我穿着旧式的衣服,是守旧封建思想,当场就要把我的衣服扒了打……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前几年我就听说外面有这样的事了,当时还说咱们地处大山之间,偏僻却也安全,没想到还是落到头上了。”
叶欣也想起来,前两年她刚穿过来的时候,第一次跟沈卓到药材铺卖药,当时徐大夫就说了世道乱,不少地方的中药铺都被打砸了,反封建反魔怔了,连老祖宗的东西都反。
大山之间的小镇,果然还是被波及了。
说了自己的事,徐大夫还关心他们:“听说那些人二月底那会儿就来了,一来先去了你们丰水大队,我还担心呢。现在看你们好好的,我才放心了。”
沈卓道:“他们压了两人下放到大队,召集队员开批评会,当天就走了,倒是没怎么闹。”
徐大夫点点头:“没事就好。那些人无法无天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