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心里还是惦记着你。”
“我这边哪里需要他们惦记,只是不知他们如今可还好?”
“你真想知道,这是照片。”
她将照片递到他手边。
皇帝翻开后一张一张看了,前面是胤禔的,之后是胤礽的。
翻看到胤礽的时候他动作明显变慢了,之后他开始揉眼睛。
宝音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这是想孩子了,胤礽到底是他最看重的孩子,有生之年怕是再难有见面的机会。
放飞出去的雏鹰,没办法唤回来,一回来就得折翼。
皇帝抬起头,叹口气,他不允许自己伤感太久,收拾好情绪道:“听说你自掏腰包给过来的老人发了衣服?”
宝音笑了,“南边来的不适应这边的气温,也没有备衣服,这边便一块安排了,怎么来也得怎么送过去。”
可不能跟乾隆一样,把人弄过来后,再将人送回去,来回劳途奔波一趟,忍着寒冷和水土不服,折腾了一场回去后不知多少人丧命。
这一次挑人首先是身体要健康,没有什么重症,其次是审核通过,别混入反清复明的人。
也多亏了这些年医院不断扩建,医学院四处开花,培养大批医生。
医疗上去,至少府城这些地方人的寿命提升。
这一批老人都是清朝入关后出生,也是第一批本朝人,宴请这批人很有政治意义。
三月十八是草长莺飞,北方也脱去了寒冷的外壳,不过还是没有南方温暖,燕子已经飞回来,叽叽喳喳叼着春泥。
不说宫里,园子里也能时常看到这些小精灵的身影。
从半夜起,园子就非常热闹。
万寿节提前三日已经宰杀好了牲畜,因为这次的宴席光是老人就请了千人,还不是分几批,而是一次性宴请,所以准备的食材非常多。
这次每桌准备了一百零八道菜,总共寿宴时间会举办三天,三天内园子里的歌舞不断,直到宴会结束。
早上皇帝在前殿接受了官员们的贺寿和礼物,然后是家宴,皇子公主嫔妃,之后才是园子里已经被请入座的老人们。
皇帝笑呵呵的举着杯子,与众多老人同享这次寿宴。
宴席开始,只有皇帝做的主桌上了一百零八样菜,其他人都是一样一样上。
因分量不多,每样都可以品尝。
参考的是国宴吃法,宴会人太多,分餐避免交叉感染疾病。
中间的舞台开始表演节目,边吃边欣赏,这些老人只需要听见旁边人暗示时向皇帝举杯敬酒。
从中午开始吃到晚上,夜幕降临,远方突然升起烟花,烟花在空中形成几个字后又落下。
皇帝看着天边暗下的“国泰民安”四个字,满意点头。
“好好好,好一个国泰民安!”
身边的一众人连忙跪下恭贺。
宝音听到了一串恭维的话,将皇帝都快比成尧舜禹了。
一堆废话。
烟花足足燃了半个小时才结束。
玻璃下又亮起了灯笼,这灯笼都是电灯笼,也是避免火灾。
宴会上节目仍未停止,到了八点左右,座位上的老人陆陆续续往外引了,自有车在家外面等候将这些老人送回园子。
老人们只有万寿节当日参加宴会,又过了一晚一部分人被家人接走,还有一部分乘坐火车陆陆续续被送走。
万寿节的剩下两天园子里的宴席和节目都没有停下,各种珍惜食材如流水一般往园子里送,外界都在揣测这次花费了多少银子。
这个问题旁人不知,宝音还是知道的,内务府早将预算送给她了。
一千位老人的衣服,还有临走时赏赐的福禄寿喜财等字样的银元宝,定制一两一个,每人就是六两,光这个就花了六千两。
这钱她花的开心,也买皇帝的开心。
万寿节后,她提了一个让皇帝不开心的请求。
“你要去胤礽哪里?”
园子里,皇帝还沉浸在过完寿的喜悦中,就听见宝音说去环游世界。
他眼里的喜悦消失,眼神变得犀利。
“你在说笑吗?”
宝音声音很平静,“我想趁着还走得动,看一看这个世界。”
“大海凶险,若是出事无法获救,这几年朕派了不少传教士去欧洲都没了消息,你再跟朕说你要去哪里?”
“我想要出去走走,我这么多年被困在宫里,如今大清已经不需要我了,我想出去走走有什么不可以吗?”
“你是皇后!”他打断。
宝音露出一抹怪异笑容,“对于我来说皇后只是一个职位,并不是身份,我可以辞职。”
皇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色一变。
“你看了诏书?”
第360章
[诏书?是指牌匾后面的那封吗?]
皇帝神色轻松不少, “你呀,想一出是一出,好好的日子不过, 又想着出海,我这里告诉你,不许, 朕不答应!”
宝音沉默看着他,继续追问,“你还秘密立下了别的诏书?”
不允许他敷衍过去。
“这个你别多问。”他叹息一声, “都说阎王叫你三更死, 谁敢留你到五更,我且只有九年寿数, 还不知能否避开死期, 一些事总得在生前安排好了。”
“这诏书只是预防走得匆忙。”
宝音盯着他没有说话, 事到如今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底牌。
“你猜我信不信?”
他眉头皱起来, “你真想出去?”
“想。”她果断道, “来人世一遭,我不想再困在宫里, 我想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的雪山, 绵延不绝的昆仑山, 我想看看这个被我亲手改造过的国家。”
他深吸一口气, “国外别去了,就在国内走一走,如今火车也方便,除了不通西藏,去哪里都行。”
为何不通西藏, 因为难度太大了。
云贵川修通铁路本来就很难,可修到西藏的难度还要高。
那边是高原,一山更比一山高,修铁路又不是沿着山道修,而是打通一座座山开隧道。
一座又一座,没完没了了一样,以目前科技水平修得人绝望。
还是得好修着,西藏不能丢,这是一条通天路,修到高原可不就是修到天上去?
这次宝音愿意退一步,不去海外,暂时在国境范围内溜达。
离开屋子后,她回头看了一眼,再收回眼神。
什么诏书,当她不知道吗?
她才不会认命。
皇后突然称病,所有人都不见,只有四皇子得以召见。
四皇子行礼后,宝音才指着椅子让他坐下。
“皇额娘身子状况如何,太医可有怎么说?”
宝音摇摇头,“我身子骨好着呢,只是想出宫走走。”
四皇子愣了一下,“您要出宫,去哪里?”
“还不知道呢,困在宫里接近三十年了,一转眼你们这些孩子都长大了,该去游览大好河山了,趁着腿脚还利索,多出去走走。”
四皇子意识到了什么,“汗阿玛同意了?”
宝音挑眉,“自然是同意了。”
“那儿臣陪着您。”
宝音神色自如,“不用你们跟着,选几个愿意跟着我游学的孩子们,男孩女孩都行,陪着我四处走走也开开眼界。”
四阿哥连忙举荐自己的儿女。
宝音压低声音,“不要大肆宣张,问问孩子们的意见,有愿意的就送过来,不愿意的不强求。”
大清如今看着如繁花一般,实际上敌视满人的人并不少。
因为满人前期杀的汉人太多了,这个血海深仇根本没办法缓解。
她是颁布了不少促进民族融合的政策,皇帝也支持,可皇帝打心底就不相信汉人,抱着警惕,所以做事总打个折。
这些宝音不是不能理解,日本人在中国不也是偷感十足,怕挨打。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仇恨。
满清在后世被骂,也只是民间在骂,因为考虑到民族团结问题。
若这最后一个王朝是汉人王朝,官方那就直接开骂,骂自己人才更狠,后世骂大清那都是收着的。
宝音要是带着一群皇孙出去,身份暴露,不用想肯定会有志士扛着炸药过来。
连百年后都有人打到皇宫,就更不要说现在了。
过了两日,宝音身边多了不少皇孙,年纪小的被她退了回去,还是上学去吧。
她只留了五六个在身边,老大家的两个,太子妃的亲女还有老四家的大格格,还有一个是六皇子的长子几个十多岁的皇子。
准备行李,安排人手,忙活了半个月在四月初,她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