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收回合约,一脸公事公办道:“那往后我们就是同行了!”
郑掌柜抹了把脸,“容我细想想。”
其实聚贤楼被收编也不是没有好处,以后有靠山了,也不用担心被人白吃白喝,三天两头遭人打秋风。
坏处也不是没有,聚贤楼这招牌可能不再属于他们郑家。
其实这招牌本来就不是他们郑家,是前朝太祖朱元璋办的,也是前朝没了,他家才捡了这便宜。
“以后食谱能给我们看吗?”郑掌柜问出重点。
这年代食谱就是各家不传之秘,想弄到别人家的食谱那是比登天还难。
蓝玉不在意道:“食谱可以内部分享,只是你们厨子教授徒弟时也不能藏一手,这个往后再谈,你要是同意我们立马签约,趁着冬日没来,先在京城开个两三家!”
“这个……”
郑掌柜有些为难,“我得先劝家里老爷子同意。”
***
门头沟琉璃局村,自去年琉璃厂迁移这里,琉璃局村便多了不少民办琉璃坊。
徐有为勘察了京城各个地方,最后还是认同琉璃局村适合建玻璃坊,这里靠近煤窑,就地买煤也便宜。
周围还有众多琉璃坊,挖人也方便。
徐有为选定了地方,就找人买地,只几日功夫一座玻璃坊就坐落在琉璃局村。
他买方子时给的钱多,泰山商行后续上门直接给出了做平板玻璃的办法,要不是人家教,光是自己琢磨恐怕就得一段不少时间。
这段时间徐有为的玻璃厂接了不少单子,他又扩了地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这日泰山商行的和丰管事找上门,徐有为亲自去迎接。
自小报出来,京城里的商界谁还不知道泰山商行的底细,谁能不知道人家有宫里的贵妃做靠山?
不对,这泰山商行本就是贵妃的产业才对。
现在谁还觉得泰山商行不起眼,人在江湖谁不给个面子?
“徐东家,多日不见可还好?”
徐有为请人入座,呵呵笑道:“还得谢谢和管事的照顾,不知和管事今日来我这里所为何事?”
和丰递过去一张纸。
“这些贵玻璃放可能做?”
徐有为拿过纸仔细看,斟酌片刻后回答:“有点难度,得问师傅们能否吹出来。”
“需要吹吗?不能用模子压?”
徐有为笑笑道:“那需要用模子,就这几样,师傅吹一吹便是。”
“若是大批量出货呢?”
徐有为来了精神,压低声音问,“和管事要多少?”
“每样来上千件。”
“这可不好办呐。”徐有为有些为难。
“近来皇城各王府、贝勒府都催着要玻璃,几个辅国公府的生意都给推了,和管事一下要这么多,怕是抽不出人手。”
和丰脸上的笑容消失,他挑眉,“不能多开几口窑?”
“我也不瞒着和管事,这玻璃不能多卖,物以稀为贵,若是流入民间,这些大人物可就不高兴了。”
和丰起身,“那我就不叨扰徐管事了,本来还想跟您再谈个生意。”
徐有为连忙起身把人给拦住。
“我的和管事呐,有话我们好好说!”
徐有为说了不少好话才将人留下了,重新入座后,立即开口询问做什么生意。
“徐东家可知道眼镜?”
徐有为立刻会意,“您是说西洋来的眼镜?”
“没错,这眼镜从明朝开始便流入中原,还价格不菲,徐东家应该知道这玻璃原料不值一提,就不知眼镜这个钱徐东家可想赚?”
徐有为当然想,他为难道:“我们玻璃坊还未能做出透明的玻璃来。”
他说着眼瞅向和丰。
和丰当即向他表明这不是问题。
徐有为心道,果然泰山商行还藏着一手。
他立刻露出笑容,“和管事这方子我们买了,一万两白银,您看行不行?”
和丰摇头,“我不要钱,我想拿方子入股您这玻璃坊。”
徐有为收起笑容,“和管事,您这样做可就不好了,这方子我当初花两千两买的,您现在突然插足是不是不妥?”
和丰老神在在道:“徐管事莫要急,此事我肯定不让您吃亏。”
他掏出一面巴掌大镜子递过去,“您觉得这面镜子价值几何?”
徐有为看到镜子里清晰的自己,吓了一跳,这镜子要是送到扬州去,一面就得千金!
扬州那群爱斗富的盐商可以为了这面镜子疯狂撒钱!
“就这一面镜子,你信不信我拿出去有的是人求我合作,这要不是看在我们老交情的份上,我能来找你,带你来发这笔财吗?”
“是是,和管事您说得对,这生意我跟您做了,这玻璃坊我们徐家愿意拿出四成股!”
和丰摇摇头,“四成少了。”
徐有为脸色大变,难道还想吞下这琉璃坊?
“最少七成。”
徐有为彻底坐不住了,“和管事,这玻璃坊上上下下要打点,给出去七成,我们徐家就落不到什么了,不是白忙活一场?”
和丰笑道:“徐东家还是看窄了,我跟你实话实说,这七成里两成归我们泰山商行,三成是要上交皇上,剩下两成分给王公大臣们。”
“往后这玻璃坊谁敢动手?说不定生意还能做到西洋去,赚钱嘛,谁不想越赚越多?”
徐有为甚至惊讶,要是能卖到西洋去,他肯定不会在意这点股。
说来这玻璃坊他前前后后也就投了一万两进来。
要是这生意能做得跟景德镇那样大,他肯定乐意,恨不得白送。
第35章
小汤山庄子附近, 许多荒地被开了出来。
老李见状赶紧去昌平州办地契。
康熙十二年便有政策,凡是开垦荒地,十年内不需要纳税。
京师附近因为圈地之风盛行, 许多本籍民众抛地跑往外地开荒。
开荒的地在一定年限不抛,官府会给办地契。
这也不是没有漏洞可钻,许多农户开了荒地, 种了没一两年就有人拿着地契找上门,说地是他家的。
普通百姓又上哪去说理由去,还不是自认倒霉。
老李也怕到时候这片地无端换了主人, 赶紧花钱买下, 上等田一亩五六两,荒地还真不值几个钱。
这次将小汤山的荒地全都拿下, 多出的人手也有活干。
自家主子可说了, 只能救急不能救贫。
青珞领着两牛车布回到庄子, 沿途有不少忙活的人跟她打招呼。
老李看到小跑过去, 先是摸了摸车上的布料, 才开口询问。
“青珞姑娘,这布料是哪来的?”
青珞头看向京城方向, “蓝玉找人弄来的, 没花多少钱, 四处分分就没了, 这是分给咱们庄上的。”
老李激动地搓了搓手, “这布要怎么处理,我们分了吗?”
青珞白了他一眼,“想什么好事?这些布主子有用处。”
“还记得上回发的布票吗?”
大批人来干活,总不能不给报酬,钱是没给, 发了粮票和布票,这些可以跟庄子开的商铺换粮自己开火做饭,也能去饭堂吃现成的。
不是没人心里犯嘀咕,可一想到粮票能换到粮食,也就接受了。
其实算一算,拿粮票去饭堂吃比自己做要划算。
不用烧柴省了一大笔,不用做饭也省了时间。
才几日庄子上忙活的人就习惯了拿粮票去饭堂打饭,有想吃点好的,可以拿钱跟人换粮票,多出些粮票去饭堂开个小灶。
青珞拉回来的两车布很快被人注意到了,地头有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些布是要卖的吗?王家的,你手上有多少布票?”
“布票按人头分,前天我们一家分到了两尺半。”
“不知道能不能拿钱来买,我家老大到说亲的年纪了,得穿一身好的去相看。”
中午吃饭时,青珞带着人进了饭堂。
“跟大家说一下,庄门口的商铺来了一批瑕疵布料,价格便宜,想要扯布的吃完饭可以去。”
“青管事,我家就五寸布票,能买多少布?”
青珞不假思索道:“这次的棉布是瑕疵布,用布票是一尺换三尺布,数量有限,不外卖!”
三尺布哪怕是瑕疵布拿到外面去也得四五十文。
寻常的棉布价格在10到20文,南边时不时打仗,这个价格波动也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