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412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2-09 18:23:28

  唐皮子越想越觉得这话正确,拉着一堆衣服回家,路上还碰到了几个家附近的娘们。

  一听百货店有便宜棉袄、被子出售,那是连话都来不及说拔腿就跑往家跑。

  这次大批量出售棉衣棉被还不只是发生在江南,逐渐扩散到北边,越是往北卖得越火热。

  主要还是不少青壮年都被带去修铁路,虽然被抽走了一部分钱还是有不少钱落在了手里,有些人不舍得花将钱寄给了妻儿。

  家中做主的多是妇人,碰到这种好事那是一点也没手下留情,该买的买该花的花。

  不花留着让丈夫找小老婆吗?

  人家说得也有道理,这男人就是看不住,有点钱了就有了花花心思,再老实也没用,这钱不花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难道等着别的女人进门打自己孩子花自己的钱吗?

  事实证明营销话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有市场,等江南士绅反应过来,手中生产的布料卖不出去了,大部分人都买足了过冬的衣服,关键还是成衣不需要买了布料回去自己做。

  “不必担心,我们卖的不是棉布,泰山商行拉拢了一批泥腿子又有何用?终究是上不了大雅之堂。”

  “没错,咱们的可是上等云锦,不是有一寸云锦一寸金之说吗?”

  这话也就糊弄一下外行,云锦可没办法用机器编制,需要耗费人工来一点点制作,两个人一天顶多也就织个两寸,云锦一般也是作为贡品送进宫中,真正流入民间的不多。

  最好的云锦工艺在江南织造局,从前朝传下来的收益,别的地也没法培养这样技艺高超的织女。

  他们嘴里说的云锦只有那么一两匹,其他多是普通丝绸,本来打算卖掉一部分安安军心,没想到今年都亏了一大笔,家家户户开销都被迫缩减,听说不少大户将原本的皮袄都给削成了棉衣。

  再加上百货店那等做亏本买卖也要耗死他们的地方,简直不是东西。

  他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货卖往海外,至于卖到哪里,绝大部分人将目标放在了东洋。

  “去东洋,我家还有几个亲戚在东洋。”

  “去东洋,这是东洋路线图,这时候这个时间点也不用担心大风拦路!”

  “去南洋,南洋商船多,小国也多,无论如何都能将我们的丝绸吃下……”

  “去西洋,西洋遍地黄金,咱们去一趟可以赚回百倍利润!”

  一个商行上千股东就有上千种声音,有支持往东洋就有支撑去南洋、西洋。

  最后大家举手表决,以占据绝对票数优势前往东洋。

  一是东洋距离近,还有个台/湾可以给船停靠,哪怕不用新式钢铁船,旧式的老船也能够抵达。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跟东洋关系紧密,甚至能凑出不少航线图。

  谁祖上没养过几支海盗?

  前朝倭寇打不干净,可不只是朝廷不给力的缘故。

  最后统一意见,头一次试水不走远先去东洋。

  决定一下,大家都忙活起来,都奔着赚银子去的,晚了一天可就少赚一天银子,银子拿到手说不定还能把地给赎回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家都非常有干劲,到九月初就拉起了近五十艘船。

  福州造船厂的那批船也拿下了,只是可惜船还在建造中,未到发货的时候。

  江南的动作很快动过无限电报传到皇帝手里,毕竟江南有个最大的间谍头子就是曹玺。

  江宁织造局挪用钱的事都上报上去了,有皇帝兜着,曹玺也没受到什么影响,江南的一举一动自然是往上面传。

  当然曹玺可以传讯给皇帝,其他人也可以传递给宝音。

  宝音比皇帝还要早收到江南的消息,下面人主要询问要不要毁掉这次贸易。

  倭国那边经过泰山商行的经营,已经在鹿儿岛站稳了脚跟,鹿儿岛很快发展成一个繁华的区域。

  哪怕鹿儿岛金矿的消息传出去,引来无数武士浪人,通过控制这些武士浪人也将麻烦限制在岛上。

  在日本,某个小地方的商行凭借与德胜洋行的贸易一举做大。

  江南的商船到了那边海域,想要悄无声息干掉,对于宝音来说就是抬抬手的事。

  不过她不打算这么做,不让人尝到海上贸易带来的丰厚利益,怎么让这些人痴狂,将目光放在大航海上?

  再说勤劳朴实的商人赚取了钱财也是拿到国内花,等这些人再富裕起来,再收割一次就是。

  不是有句话说得好,韭菜得一茬一茬割。

  要留有一定长的根部,让韭菜能再长出来。

  就算是倒下的韭菜也没关系,扶起来再割也一样。

  宝音将决定发过去,甚至还打算助这些人一臂之力,让这些人早点发财。

  这边皇帝看到了电报内容,想了想还是压了下去,这些人失去了大半土地,只有些许浮财已经不足为惧。

  他更加关注的是眼前这座城池,罕见的没有城墙的城池。

  城市中心是衙门,所有建筑都是围绕这个衙门建造,并不是传统的四方四正,而是呈圆弧形。

  城外虽然没有城墙,却有围城而建立的平坦水泥道路,水泥道路之外在挖河道,显然打算挖护城河。

  数万人沿着河道做工,光是看着就很震撼。

  当然更加震撼的还是数万车马队伍,浩浩荡荡的队伍通过尚未挖断的路进入城内,这边进了衙门,那边队伍在河道这边排队。

第266章

  包头这座城市是真的新也真的大, 因为没有城墙,所建楼房都很高,最少也有三四层, 最高的是衙门所占的高楼足足九层,地下还有三层。

  衙门里的人入驻进来,每层分一分, 显得人少得可怜。

  最为醒目的是一楼几个入口处墙壁上都摆放着一个大框子,框子里放了木头牌子,显示衙门那个房在几楼, 想要处理什么就去几楼找人。

  皇帝看了新鲜, 当即去了二楼,二楼是户房, 掌控着一县黄册和鱼鳞册。

  前者是县内管辖下的人口户籍, 后者是土地。

  到了二楼门口又是一个标识, 这个是标识每个房间的作用, 比如要办路引去办公室一, 办理地契过户去办公室二。

  黄册和鱼鳞册在档案室,要去办公室十二。

  皇帝领着一众人没有急着去档案室, 而是停留下来看着各个敞开着的办公室门。

  有的正在帮人迁户, 可以在本地定居, 办事的吏员并没有趾高气扬, 而是和和气气将该提前告知的事说了, 再说了迁户的政策。

  “现在迁户到包头可以领到二十亩草地,我们这边可以租羊羔子,羊羔子养大我们回收成羊,产下的羊羔子、羊奶、羊毛归你,二十亩地可以租你二十头羊, 你要是觉得少可以跟银行贷款,拿草地抵押拿到一批钱来买羊羔子,银行跟我们有合作可以免利息,非常划算。”

  “啊?”一个明显陕西老农模样的中年人抓了抓头巾,“可是我不会养羊,我们那种地更多。”

  吏员一听忙道:“种地更合适,这草地每年都需要撒草籽,要是草丰盛,养的羊少这草还能卖出去,咱们这还有人收购牧草。”

  中年人一听心动了,“迁户过来真的给地?”

  “给。”

  “这地以后都是我家的了?”

  吏员似笑非笑,“我们这跟别地可不一样,这地在九十年内归你,可没有永远一说。”

  “这地所有权还是官田,只是使用权利归你,九十年内,官府不会收回,前五年不收税,后五年税收减半,十年后才是正常收税。”

  “这地等于是县衙借给你们,到你们手里起码传三代,再说真要给你,说不定后世子孙不孝把地给卖了,还不如留着传三代,起码三代内有地心里不慌不是?”

  这话说得在理,可听着让人非常不舒服。

  中年男人明显是舍不得白给的土地,虽然不像关内开荒土地归自己,可前五年内免税,后五年半税也是极具诱惑力。

  关键是要不是老家受灾或无地也不会跑到关外讨生活。

  这人沉默片刻后道:“迁,我们愿意落户。”

  皇帝一行人站在门口听了许久,听得领队的官吏都满头大汗。

  可屋内二人都背对着门口,根本没有注意到门口的动静。

  皇帝继续往里走,这边脚步声终于惊动了屋内的人,屋内两人往外看,看到这么大一群人都很惊慌。

  又陆续路过了好几个办公室,几乎大同小异,每个都伫立了一会儿,有些提前发现表现出一副爱民如子模样,有些低着头兢兢业业似乎在忙碌着,也有人主动跑出来主动请安。

  越是到后面越没意思。

  皇帝这才大步走向档案室。

  所谓档案室是放置了一个个货架,这跟其他县衙将黄册鱼鳞册堆放在箱子不同。

  这里有两名吏员专门管理这些文档。

  皇帝看着满屋子的柜子和柜子里存放的册子有些奇怪道:“就这样放着不怕走水?”

  官员忍不住侧头,像是看到的指示后,才低声道:“这里的黄册和鱼鳞册每月都会在他处备份一份,此事知道的人甚少,这里的册子可以改动,另一处存入后就不允许改动。”

  “另一处地方是包头的大图书馆,就连下官也没法调取。”

  皇帝闻言有些意外,“此地也有图书馆?不知跟京城的比之如何?”

  屋内不只有黄册,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本地的舆图,大致能看出包头下面没有划分镇和村,而是用区来划分。

  随意从架子上取出一本黄册,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人士落户包头某区。第一页是户主,下面是夫妻儿女等等。

  皇帝又翻看了几份,意外发现都是一对夫妻领着未分家的儿女,上头有老人的很少。

  他开口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民间讲孝,国家层面将孝列为重点,这个黄册在这个时代太过异常。

  官员忙道:“这些都是落地的百姓主动分家,我们分地是按照户口来,户主比家属能多分十亩地。”

  皇帝一下子听明白了,只这两亩地就能让一个大家族主动分家,一对老夫妻有五六个儿子,这些儿子要是全分出去自己做户主,就能多出五六十亩地,这对百姓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除了那等非要将儿女困在身边做牛做马的糊涂父母,只要有点脑子都愿意主动分家。

  皇帝想起了她曾经提过南边宗族抱团一事。

  这样分家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什么,几年后要是有父母一碗水端不平,那肯定会离心,反正户口都分出来了,也拿捏不了儿女。

  他陷入沉思,南边可否用这个办法,答案是否定,因为没有那么多地可以分。

  不过,不能分地,也不代表不能在其他方面以利诱之。

  转瞬间思考了许多,皇帝放下手中的册子往回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2页  当前第4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2/5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