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387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2-09 18:23:28

  太子被说愣住了,“什么目的?”

  宝音指点道:“你代入你汗阿玛,先想想若是你汗阿玛遇见这件事会如何应对?”

  太子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大臣上报,皇帝都不会当场给出结果,而是做高深莫测样子,将事情压下。

  以前他不懂,为何汗阿玛听政时不会将问题当场解决,后来才知道汗阿玛不会偏听偏信,而是对方调查,了解事情本来样貌才做出判决。

  他神色沉稳下来,“儿臣明白了,不应该急着下决定。”

  宝音指点道:“一件事不管多小,只要上达天听就不再是小事,也不再是少数人能控制的事。”

  “比如这次的官司,是朝中官员不敢做主吗?是真正做主的人不在京城,你当民间那些声音是自发出现吗?说不定背后有人推波助澜,闹大了自然会有人上报皇上那儿,这事最后还是皇上下结果。”

  “这个诈骗案进入你眼里开始,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案子,你需要考虑的是这件案子带来的影响。”

  “一个简单骗局因为消息闭塞没人怀疑,最后还被人得逞,你该考虑的是如何防备后来者模仿。”

  太子皱眉,“可是我都严惩了,还有人敢作案?”

  宝音被逗笑了,“有人为了几十文钱就能豁出命来,你觉得只是杀了这些人就能阻止后来者?”

  “豁出性命干一把,成了就能获得上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白银,这是几代人都攒不下来的,只是砍头就能震慑那些人?”

  她捡起了一根粉笔,走到黑板前,给尊重需求画了一个圈。

  “人获得了社会认同,就很难抛弃这份认同再回归最底层只满足生理需求的时候。”

  “人的追求只会往上,吃饱饭就渴望没有外界危机,还有了读书的机会,这个人只会向上攀登,寻求社会认同,读书了就想考功名,有了功名就想再前进一步做官。”

  “没有读书人会选择回到田里种地,最差也是抄抄书写信卖画,或者做个蒙学夫子。”

  “因为识字,远比只会地里找食的农民有更多出路。”

  “底层的农民是一个国家最安稳也是最不安稳的群体,有田时一双手能养活一家老小就能安稳度日,没田时饿着肚子,人性被兽性吞噬,他们也会成为最不稳定的群体。”

  “偏偏这些人没有开民智,不会独立思考,对读书人有敬畏之心,每当王朝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失地又家破人亡的情况下,有野心家一句蛊惑,这些人为了一碗饭就能将天给掀了。”

  “你还觉得杀人能够震慑这种案子吗?”

  太子虚心求教,“您觉得该怎么处置?”

  宝音意有所指道:“一个国家无规不成矩,你该做的不是乾纲独断把人杀了,而是命人审判处理这桩案子,再命相关官员围绕这个案子查找律法漏洞,补全了这些漏洞,得让地方官员再遇见这类案件也有例可循。”

  “这才是你这个位置该做的事。”

  太子一副受教了的表情。

  他先前还怪下面人只报给他鸡毛蒜皮的事,现在看来监国这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需要顾虑的事太多。

  想到这里他振奋道:“儿臣明白。”

  宝音怔了一下,才意识到今日太子对她一直是这样称呼。

  让太子这么自称只有皇帝和皇后。

  对上他那像是看偶像的眼神。

  她撇过脸去,见宫女端着盘子过来,唇动了动道:“先吃饭。“

  这顿饭太子吃得津津有味,他的膳食是御膳房准备的,御膳房的食物只能说没有什么惊喜。

  晚膳上了一道炸小鱼干,拇指大的鱼,油炸锅放辣放糖又放香料,吃起来麻麻辣辣还带着回甘。

  他显然爱吃,一口气吃了半盘子。

  看他吃得香,原本没有什么胃口的宝音胃口也好上不少。

  用完膳后,天色已经大黑,太子再留下就有些不妥了,宝音没多留他,派人送他住处。

  那封信她就交给了太子去处理,以后索额图回来,也没法拿这事说事,毕竟是太子处理的。

  京城里关于官司的事还没停下,这显然不正常,因为再吸引人眼球的事也不会持续这么久,正常来说跟自己无关的事没人会关注很长时间,民众视线会被新鲜事吸引走。

  结果这案子还有这么多讨论,越发证实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本来是为了土地的所有权,现在已经跑偏,变成了户部这样的衙门是否能成为被告。

  虽然热度被吸引走,案子也陷入了僵局。

  商行这边工作却没停摆,先找了容易协商的,地块肯定是要拿下的,会馆建会馆就是为本省学子能有个住处,这个简单,商行这里可以建一座五层高楼,会馆这边可以集资购买,钱不够也没关系,分期付款也行。

  有些贫困的省根本没有钱建会馆的官员动心了,因为没有会馆,他们省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是借住寺庙,哪怕有在朝官员想要带头集资,也根本凑不到盖会馆的钱。

  要是能买下一个现成的,还能分期付款,一下吸引了某些人。

  河南的某位官员就有想要捐建银子建会馆的意思,无奈河南不是科考大省,能做京官的数量不多,还个个荷包瘪瘪。

  建一座河南会馆已经成为众多在京河南人的心头病,甚至连地都选好了,就在四川会馆边上。

  本来这是官场上的默契,已经被看上的地迟早能拿到手里,谁能想到朝廷里的满人官员给他们来了一个大招,直接无视了这份默契将地全部卖给了泰山商行。

  外城就这么大,繁华的地方就正阳门大街和宣武门大街,这里人多地少,少了那么多地让他们去哪里再找合适的地方,总不能跑最南边贫民窟找地方吧?

  泰山商行这边愿意退后一步给出方案,不少个别省的人也有意退让一步,毕竟他们也没拿下这些地,这事说到底他们理亏。

  但是也有人选择硬扛到底。

  这让一开始选择退让的左右为难,是选择跟同僚站同一战线,还是接受商行这边给出的解决条件呢?

  商行这边见状,没选择攻克硬骨头,而是选择了先啃软柿子。

  这日河南省代表的官员接到了拜帖,是泰山商行递来的。

  这位官员只在工部担任四品官职,在整个京城都是数不上号的,可偏偏他已经是在京河南人里官职最高的,所以成了河南省士子眼里的领头羊。

  官场就是这样,抱团严重,同乡也会提拔同乡,前朝的东林党不就是这样起来的吗?

  本朝是禁止结党,然而最大的党争在满族,之前是明党和索党,两党失去了领头羊,一大部分人选择依附佟家,汉臣只能说抱团取暖。

  “这是图纸,规划在这处建一座会馆,旁边会有商铺,您这边可有何指点?”

  京城里大大小小会馆不少,有大也有小,有叫会馆有名字带祠,多是三五间平房,近两年不少增添了配房。

  河南省最大的会馆是前朝万历年间建造,正是中州乡祠。

  显然前朝一样,为了养望都爱建会馆。

  官员接过了图纸,眉头微微皱起,因为给建会馆的地基很小,在偌大一块地皮上只占了东北一个小小角落。

  “这点地基可够建三楹平房?”

  关键是建了后就被包围了,往后没有扩建的余地。

  商行这边的人又挑选出几张图纸递过去。

  “也有大一点的,不同的建筑占地不一样,最大有一亩地,是四合院样式,楼高四层,中间有天井,房间数共有48间,每层配有四个楼梯,四个公共厕所,还有单独的供暖。”

  “这里可以单独开个门通往外面胡同,胡同尽头就是正阳街,此处闹中取静,绝不会惊扰到馆内学子。”

  这房子放在河南人眼里有点怪,放在福建人眼里肯定很熟悉,这不就是围屋吗?

  见对方不认同,来人继续翻,“当然您或许可以选择有家乡特色的房屋。”

  他又翻出了一张缩小版的九门相照的楼院。

  熟悉的楼院令官员不免心动。

  “这个建成后每年要多少银两?”

  来人进入谈判模式,“是这样,我们的交易会通过银行,这地是我们借银行的钱买下,建成后选择分期付款需要走银行。”

  “相当于您买下这个房子连同下面的地基也是跟银行借钱,银行会将钱一次性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您跟银行之间的账务往来。”

  “这地契房契在未还完欠款前会抵押到银行手里,房屋您正常使用,您需要每月按时还钱,还多少年您跟银行商量,不过一旦您拖欠银行欠款,这个被抵押的房屋也会被银行拿去拍卖。”

  “拍卖的钱会先还完欠银行的剩余部分,若有多出来的归您。”

  官员一听,脸色不是很好看,看来根本没有便宜可占。

  “若是我离开了京城,这钱该谁还?”

  “房屋可以带欠款转手,您离京后可以指定接手人,去银行过一道手续。”

  一听以后还得背负一笔债务,哪怕房子还没影,官员就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的错觉。

  “本官需要跟人商议。”

  这会馆其实也不是非建不可。

第242章

  “凑吧, 有说差多少吗?”

  “那边说选好图纸就开工,料子都是现成的,约莫三个月就能完工。我们这边要定下, 就一起前往银行签订契约,交一笔首付相当于定金,差的跟银行贷款, 以后每月定时往存折上存钱,银行那边会在每月一号扣除。”

  “还款最多可以分期到十年,每月只需要还三两多银子, 十年后还完所有欠款, 地契房契归还我们。”

  “一个月三两多,一年四十两, 十年四百两, 加上定金一百两, 嘶, 偏一点的地段买一排屋子也用不了这么多!”

  “也还好, 没看张兄选择的图纸,都是双层房, 上下加起来四十多间屋子, 挺划算。”

  “您也不瞧瞧这屋子多紧凑, 还不如选围屋。”

  “还是得有我们河南的特色。”

  一众人议论声不断, 可也知道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 不是他们想退后就能退后。

  “房屋减少点,房间的面积要增大,少就少点,我们省也没有那么多学子需要接待。”

  “商行那边说图纸可修改,还说了地基打结实一点, 以后有需要了,还可以加盖两层。”

  “就这样吧,大家看能凑集多少银子,我出二十两。”

  十来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凑集了一百两首付,还多出了四十两,明显是为第一年的还款准备的。

  这样的场景还不止发生在一个地方,只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纹丝不动。

  后者不说,前两者在二十六年前归属于同一个省——江南省。

  哪怕如今被分隔两半,这两地的学子依然能够入住同一家会馆。

  自然这件事上也是同出一气,共同进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2页  当前第3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7/5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