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家主道:“现在都是从别人口中得来的消息,真实情况还未知,我准备扮作富商潜去长崎一趟。”
“好,正好问问道周。”
他们口中的道周是田川家主的儿子,已经恢复郑姓,名道周,常年留在长崎经营郑氏在日本分部的海上贸易。
“留下平户的外来商人呢?”田川次子在脖子比划了一下,“要除掉吗?”
田川家主摇头:“先留着,这些人拿空口白话哄骗为父,是真是假还得找道周问问才知道,到底是经儿的血脉,是大哥的嫡系,这些人要是真有自己说的势大,倒也不是不能合作。”
最后损失惨重的是萨摩藩,跟他平户藩有何关系?
第141章
长崎居住着许多从中原迁移过来的人, 其中福建两江比较多。
就拿长崎本地的寺庙来说就有不少东渡过来的和尚,许多都是无法接受江山落入鞑子之手的人。
郑道周混在这些人里毫无违和感,关键是大部分人都以为他是迁徙而来的商户, 也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郑氏子孙。
毕竟郑芝龙还有个儿子留在日本知道的人不多。
不过当他肆无忌惮混在商人群体里站在水师驻扎的酒屋外听着周围人议论的时候,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妙。
他父亲的身份似乎暴露了。
关于他爹是他爷爷儿子这件事只有郑氏老人才知道,毕竟这么多年过去, 那些人早死干净了。
他爹在他大伯死后也跟台/湾的郑氏子孙断了联系,按理说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没了,他就有些搞不明白清廷是从哪里知道这件事的。
总不能是台/湾的郑氏说的吧?
台湾那边也只有堂兄郑经或许知道, 毕竟他是大伯的长子, 日本还有一支大伯的同胞弟弟,总不能不告诉长子郑经。
可堂兄郑经早两年也去世了, 就算没去世也因为日本这边海禁原因断开了联系, 哪怕郑氏有人知道也不会说出来才对。
所以清廷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郑道周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这里毕竟是日本, 不是中原, 就算清廷水师打过来他们也可以撤离日本去南洋去西洋。
郑氏本就是海盗起家,原本就该驰骋大海才对。
郑道周听了一会儿, 确定没有新消息后回了住处。
他这住宅就在港口, 本来是方便贸易才跟汉人混居。
现在倒是方便他洗清自己的嫌疑, 起码他从没在松浦家暴露过身份。
回到住处, 妻子小声告诉他, “父亲在屋内等候了。”
郑道周意外,吩咐妻子领着女仆去做饭,他大步往屋内走去 ,拉开门一看,果然是自己的父亲。
“父亲可是为大清水师而来?”
郑道周行了跪拜礼后, 双手放在地面上问。
田川家主面色严肃道:“没错,你这边打听出什么消息?”
“是,大清水师这次过来带了一百艘船,其中有大多半都是陈旧的商船,看着不像是攻□□时的战舰,当然也有可能那些战舰进入船坞修复了。”
“这次来的士兵也不多,为首的是没什么名气的宗室,连郡王都不是,看样子没有把幕府放在眼里。”
“依儿子看,这次不像是来发动战争,更像是从我们这边弄些赔偿。用的理由也是大伯抗清时人力物力是日本这边提供。”
田川家主脸色凝重,“昨日有人跟着松浦家的人找到了我,是海那边的人。”
郑道周试探性问:“可是那边的郑氏?”
“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田川家主严肃道:“对方像是知道我跟你大伯的关系,开门见山要跟我合作,以保住郑氏性命还有郑氏的荣华富贵为筹码,想要我们为他们效力。”
郑道周惊讶,“这口气好大,父亲没问对方身份?”
田川家主道:“对方只说了出自德胜洋行。”
“或许对方真能办到也说不定。”郑道周沉吟一声,将最新情报跟自己父亲分享了。
“这德胜洋行背后还站着一个泰山商行,别看其他商人名气大,德胜洋行的主子就一个,虽然外面卖内务府的名头,实际上内务府只投了钱,并不插手德胜洋行的经营。”
“近来一段时间这家洋行在南洋跟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斗得有来有往。”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个大型私人公司,有超过一百五十艘商船、四十艘战舰、五万员工和一万军队。
在南洋肆意横行,拥有多个殖民地。
比较著名的是印度、南洋群岛以及台/湾。
台/湾就是被郑道周大伯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回来。
在郑道周看来,一家才成立没两年的公司竟然能跟庞然大物东印度公司斗得有来有往,足以证明其背后实力。
田川家主:“斗得过荷兰人,莫不是背后有清廷水师支持?”
郑道周摇头:“没有,听说是武器先进,无论海船还是火炮都比清廷水师用得还要好,据说海船还是钢铁船,回头您瞧瞧大清水师的船,都是破烂甲板,跟这德胜洋行没得比。”
“不是水师,难道是鞑子皇帝?”
“不太像,内务府只挂名,要是鞑子皇帝,先进的武器应该给水师装备上才对。”
他小声道:“孩儿听泉州来的商人说,这泰山商户在中原名气很大,各个省都有其产业,几乎赚钱的都涉及了,不仅开了很多甘蔗园、棉花园,听说还在南洋建设了许多坞堡。”
“近两个月来长崎的船少了不少,听说是这家商行出手,在马六甲那边设立了一个自由港,允许所有商船靠港,在港口开设工厂,不收任何关税!”
田川家主深吸了一口气,“这是掘荷兰人的根!”
荷兰人怎么控制南洋的,先设立港口,再通过港口控制贸易,然后借租地,等时机成熟攻打该国家,大规模建设庄园,将这个国家变成殖民地。
当然这是对个别国家的玩法,对于一些小岛国家的做法就是比较血腥,直接占领岛屿,屠杀或驱赶当地土著。
荷兰人在南洋甚至亚洲都臭名昭著,近十年来南洋各国更是起义不断。
虽然都被荷兰人强势镇压了下去,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还是焦头烂额。
郑道周道:“何止是掘荷兰人的根,真让这个自由港做大,长崎这边也得受到影响。”
他又说起另一件事来,“孩儿还听说,这泰山商行最近跟施琅杠上了。”
施琅是谁,别的日本人或许不会关心,郑家父子却心知肚明。
施琅原来就是郑芝龙的部将,郑芝龙投清后他也从了,后来郑成功抗清,他又投了郑成功,之后两人闹翻他又投清,投清后就积极请求□□,在郑氏父子眼里这人可以说比三姓家奴还要可恶。
偏偏他们父子拿这等小人无可奈何。
“施琅似乎有想要控制台/湾迁移人口的想法,这泰山商行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已经陆陆续续迁移过去上万人,听说施琅上报了清廷,不过清廷那边没理会他。”
郑道周语气里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田川家主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这些人真有可能保住郑家剩下的人?”
郑道周迟疑了一下,“儿子这边听到的消息是这商行挺神通广大,似乎在清廷那边可以手眼通天。”
他有些奇怪道:“这些人找父亲大人您难道只要武士护卫队?”
武士护卫队虽然是一把好用的刀,也仅限于在日本岛上。
田川家主摇了摇头,“不,听你这么一说,我怀疑对方的目标不是武士护卫队,而是你爷爷留下的船队。”
郑芝龙最鼎盛时可是拥有七百艘船,这些船和佣兵队后来大半被长子郑成功收拢,还有一部分落入田川家主手中。
若不在他手里,他哪来的本事为兄长出人出物资。
这些人养到现在虽然损失了一部分,还有留下来的,这些人对于日本海域南洋都十分了解,若是能够吞并,相比能够填补德胜洋行的不足。
毕竟资历深的船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郑道周廷听自己父亲这么一分析,也觉得像。
“父亲大人要合作吗?”
“与清廷合作可是与虎谋皮。”他提醒了一句。
田川家主道:“我不会像你爷爷那样天真,我与清廷有杀父之仇,死也不会与他们合作。”
“先弄清楚那德胜洋货和泰山商行的底细,若是跟清廷关系不大,倒是可以合作,只是光这点筹码我肯定是不满意的。”
台/湾那一支,必要时他可以放弃,毕竟他都有一个儿子给改姓郑了,大不了到时过继给兄长,定然不会让兄长断了香火。
……
苏舜被请去了松浦大名府,他也没有想到他一个普普通通的船员,会成为两国沟通的使者。
堀田正俊是德川幕府少有正直的臣子,当然面对苏舜他可没有在清廷使者面前那样低声下气。
或许这是小日子的老传统,面临比自己强的人,小日子总是表现得老老实实,跟个矢心不二的狗腿子一样,一旦看到主子有虚弱的一面,二话不说翻脸咬人。
后世某国家对付小日子的手段就一招,隔三岔五抽一顿,见有起来的趋势再放血削弱一下。
苏舜对于这位幕府大老的倨傲也是见怪不怪,不论是中原还是日本他都是属于最底层的小船员。
“上使既然找你翻译,你必然知道上使的来意。”
堀田正俊紧盯着他的双眼问:“你是否知道?”
苏舜点了点头,“因为日本不听话,要打你们的意思。”
他纯属看这老头不爽,故意吓唬他。
他可不是日本的平民,会对武士和贵族顺从,身为大国人,哪怕是一个平民,惹他不高兴了,他也要对方尝试一下刁民的厉害。
堀田正俊还未说什么,一旁的松浦大名倒抽一口气,一副天塌下来的模样。
“什么条件,上使愿意出什么条件退出日本?”
堀田正俊盯着苏舜问。
苏舜心想他只是一翻译,这事他怎么会知道?
“是看中了金银岛,上使找我问过石见的银山还有佐渡岛的金银山!”
堀田正俊跟着站不稳了,石见银山的矿产枯竭成为幕府所不能接受的事实,早在家康公时期,便派人四处在九州岛本岛寻找新的金银矿。
佐渡岛的金银矿被发现后就被家康公指定为幕府的领地,同时也是幕府的财政支柱。
清廷水师若是奔着左渡金银矿而来,幕府势必不会忍让,也就是说一场大战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