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181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2-09 18:23:28

  她什么都没损失,就承担了挤兑风险就拿到了官方承认银票地位。

  张吉午现在看不出银行银票为何非要朝廷承认。

  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疑问同样出现在皇帝心里。

  只是跟张吉午不同,皇帝不明白他能问出来。

  “当然重要,国家承认,泰山银行出的银票就相当于法定钱币。”

  [其实就是国家信用和泰山银行所出的货币挂钩。]

  若是后世人大概会觉得眼熟,某大国不就这般操作,央行可是私人银行,现在大清对于金融是一片空白,她不伸手简直对不起自己。

  “法定货币?”

  皇帝沉吟一声,又问道:“难道你不怕银票跟前朝的宝钞一样贬值!自宋时纸币出现以来,纸币似乎一直在贬值。”

  宝音坐下来道:“不一样,历代的纸币没有锚点物,我的银票都是有真金白银储备。”

  “金银放在银库里,放出去的是纸钞,如何都不会有风险。当然白银贬值造成的银票贬值这一点无法避免。”

  她再次拉出黑板。

  “我们来上课。今天跟你说说货币的前世今生。”

  她先写了赌、财、赔、赏几个字。

  “货币这东西最开始是用的贝壳,从汉字就能够看出,最开始围绕钱的都是贝字偏旁。”

  皇帝沉默,“等等,让阿哥们一起听。”

  梁九功适时问道:“皇上,可是请太子殿下和大阿哥?”

  皇帝本来要点头,突然想起未来会当皇帝的小四来,他开口道:“将三阿哥和四阿哥一通喊来。”

  几位阿哥都在上书房读书,很快被叫过来。

  皇帝坐在长长的炕上,几位阿哥就站成一排。

  宝音见人到齐继续上课。

  “从这些字就能看出最早的钱是贝,当时人都在黄河一带繁衍,离大海很远,所以稀有的贝壳作为钱币使用也很正常。”

  大阿哥举起手。

  “贵母妃,为何说人在黄河繁衍,我们满人不是从长白山走出来的吗?”

  他记得前几年汗阿玛还派人追溯祖先脚步找到满人的祖地。

  宝音嘴角抽了抽,“因为我们是农业民族,农业离不开水源。”

  “可我是满人!”大阿哥被亲爹瞪了一眼声音小了许多。

  “后来随着人类的脚步扩大,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就不适合作为货币使用。没人愿意被人用随意捡来的贝壳换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抽的丝。”

  “所以贝无法作为货币后,交易变成了以物换物,其中衣食住行中最容易携带保存的生丝替代了贝的地位。”

  “哪怕是现在布匹依然能够当做货币使用。”

  她拿湿布擦掉黑板上的字,重新写下了钱、铜、银。

  “后来人们发现了铜,铜成为交易货币,从铜被发现,五千年来的货币基本都是铜。”

  宝音瞅了大阿哥一眼,先他一步说出来。

  “你是不是想说还有金、银?”

  大阿哥被猜透了心思嘿嘿一笑。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确实适合做货币,但是它却无法成为货币。”

  “为什么?”太子惊讶地问道。

  在他记忆里金子比铜钱贵重多了。

  皇帝一直沉默听着未置一词。

  宝音笑了笑道:“因为金子贵重,很多金子被当作陪葬品埋入地下,两千年下来地上的金子越来越少,少就没法流通,听过一句话吗?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每逢乱世黄金才是最佳保值物,因为不会生锈,埋在地下几十年挖出来也不会变少。”

  “许多人有钱当然是换成金子储藏起来,藏起的金子越多,市面上的流通的金子就越少,无法流通的金子如何成为货币?”

  太子恍然大悟,大阿哥跃跃欲试举手。

  “那银子呢?银子可不少!”

  宝音挑眉回道:“错了哦,古时候银子比黄金还要少?”

  大阿哥傻眼了,“为什么?”

  “想知道就认真听课。”

  “铜钱作为货币也有缺点就是额度太小,所以无论哪个朝代都容易出现钱荒,这也是有些朝代一度出现私钱的原因。市面上没有足够多的铜钱,百姓就不得不使用私人铸造的钱。”

  宝音在黑板上写下私钱和官钱二字。

  “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现在是汉朝,市面上流通两类钱,一类是官钱,官钱是含铜量高做工精美的汉五铢,另一类是私钱,是掺杂了铅和铁的明眼一看就知道是私钱的榆荚钱,这两类钱一同在市面上流通,你们觉得哪种钱流通最广?”

  大阿哥想也不想回答:“当然是五铢钱。”

  太子思索着没有回答。

  宝音看向两位小阿哥。

  三阿哥磨磨蹭蹭后随大阿哥说了一样答案。

  四阿哥脆声道:“儿臣觉得是榆荚钱。”

  皇帝意外看向他,“小四为何这样想?”

  “要是五铢钱,鬼母妃也不会问这个问题。”

  太子这时候开口,“儿臣也觉得是榆荚钱。”

  很好,四个孩子分成了两派。

  皇帝抬头:“说说原因。”

  “因为贵母妃说了,五铢钱做工精美,或许会跟金子一样被收藏起来,这样市面上五铢钱少了,流通的都是榆荚钱。”

  皇帝满意点头。

  宝音继续说:“没错,官钱和私钱放在手里,百姓必然保存能保值的官钱,迫不及待将私钱花出去。”

  “朝廷铸造的铜钱被收藏起来,市面上流通的就变成了私钱,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到了宋朝,因为江南以南得到开发,铜钱再次成为稀缺物,这也不仅是两宋商业繁荣的原因,而是当时周边国家都使用宋朝的铜钱,大量铜钱外流才是钱荒的主要原因。”

  “因为钱荒,宋朝一度被逼迫铸造铁钱,初期的纸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到了明朝初期官方也面临缺钱这个问题,朱元璋便命人发行了大明宝钞,这个宝钞更多是参考元朝的纸钞,然而宝钞只发现不收,这就导致一个情况,宝钞越发越多,越发百姓越惊慌,宝钞也一再贬值。”

  “大明的宝钞一度废掉,明朝本该跟前面朝代一样面临钱荒这个难题,却在永乐大帝手里得到了解决。”

  “啊……”

  太子听见明朝这个词时心就咯噔一声,他悄悄看了汗阿玛一眼,要知道在大清可是不准提起明这个字的。

  皇帝面色认真起来。

  宝音擦掉黑板上的字写了郑和下西洋几个字。

  “郑和几次下西洋为永乐皇帝带回大笔钱财,后期永乐皇帝几次出征草原和修《永乐大典》的钱都出自这里。”

  “永乐皇帝之后的皇帝基本上被文人忽悠瘸了,开了海禁,只肥了沿海私船,这里再额外说一下海禁伴随的倭寇这一产物。”

  “明朝时期日本属于战国,所以一部分倭寇窜到沿海组成海盗作乱,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倭寇身份就很复杂了……”

  “明面上官府实行海禁,但是海上贸易的利益是越禁越猖獗。”

  “一些走私船出海归来是一本万利,有些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走私货物无法变现,于是沿海士绅成为接手这些货物的最好人选。”

  “走私本来就是犯法,这些走私货就让一些士绅起了贪心直接吞了货,走私的人肯定不甘心,也没法报官,有些报官了反而被诬赖为与倭寇串联的海盗,这些士绅有些是阁老告老还乡,有些是当地望族……”

  “若是朝廷,你觉得该信谁?”

  太子和大阿哥哑然,实际上几日前就有沿海官员上奏请求开海禁,朝堂内的反对声就没断过。

  “这些人猖狂到什么地步?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图纸在正德年间不翼而飞,许多传闻是被烧毁。”

  她意味深长笑道:“你们觉得是真是假?”

  太子想到几年前的太和殿被烧一事。

  这件事他印象太深刻了,因为他就住在乾清宫中,亲眼看到浓烟滚滚,后来被汗阿玛送去了慈宁宫,等再搬回乾清宫,太和殿已经烧没了。

  “应该是真的吧?”他迟疑说道。

  皇帝皱眉,还没从航海贸易所带来的巨额收入中回过神来,这笔收入得多庞大竟然能支撑永乐皇帝五次北伐还为儿孙留下一个“仁宣之治”?

  “明朝有两都,南都和北都,跟《永乐大典》一南一北收藏一样,宝船这样的机密图纸自然在南京也有备份。”

  “你们觉得谁有那么大能量让一南一北的宝船图纸不翼而飞?”

  太子沉默下来,惊叹那时的文官力量。

  “是反对开海禁的人哦。”

  宝音愉快地宣布答案。

  “正是因为民间走私甚多,多到大量白银涌入大明,多到大明给予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大阿哥倒抽一口气。

  “原来白银是外面传进来的。”

  他一直视西洋为蛮夷之地,现在才知道大清的银子都是外面来的。

  宝音拍了拍手掌,“没错哦,西洋国家众多,相当于我们的春秋战国,小国众多,又因为上面有个基督教,他们属于君权神授国家,国外登基都要得到教皇认可,所以不能随意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

  “时间一长,这些国家彼此联姻,君主都是亲戚关系,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这些洋人意识到了东边还有个富裕国家,便派人来这里传教。”

  “这些传教士开着船到处乱跑,发现了不少新陆地岛屿,也发现了不少金矿银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2页  当前第1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5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