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他不喝酒不吃辣饮食清淡,痔疮这种小病发作起来可是要人命!]
“可有找太医看看?”
皇帝慢慢伸直了腿。
“用药了,就是迟迟不见效。”
[我们那时候倒是可以开刀根治,可这会儿开刀手术是摸索阶段,也没人敢给他开呀!]
她迟疑了一下,“严重吗?有出血吗?”
皇帝不是很想和她继续聊这个话题。
要不是方才想解除她的怀疑,他也不会将隐疾暴露出来。
“要不试试药熏?”
她大学那会儿,不少同学都有痔疮,咳咳,她有个朋友也有这方面问题。
这毛病主要还是生活不规律,没养成定时嗯嗯的习惯。
[我还记得用了哪些药,只是用药断断续续,隔一段时间复发,干脆暑假做手术切掉了。]
“要不用花椒水坐浴半个小时,再用化痔药物涂抹一段时间试试?”
皇帝十动然拒,他要脸,真不好意思当着自己女人面继续聊这件事。
站在门外的梁九功用心将这个方子记下来,准备拿去让刘太医看看。
暖阁里的两人很快又转移了话题,聊到墨家学院的蒸汽车上。
“常宁将这个车子夸了又夸,自回京以来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看一看。”
宝音全然没发现自己被带着跑偏了,皇庄的事他也没给个准确答复。
宝音遗憾道:“我也没看见,要是哪天能亲眼出去看一看就好了。”
她递给了他一个期盼眼神,皇帝摸了摸鼻子没给准确答复。
得,又碰壁了。
***
正月十六日,附近的胡同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气之中,紧挨着国子监的医学院已经开学。
八月初医学院秋季招生,这次多了两百多位蒙古来的新生。
新生扩大是好事,但有个难题就是语言不过关。
蒙古来的学生只会蒙语,少数会说满语,汉语是真一窍不通。
医学院不管是治人的还是治畜生的那都是汉语教学,这可难坏了蒙古族学生,一上课,听着陌生的语言,两眼一抹黑呀。
这可怎么办,他们还带着本族的希望,
驻扎在草原的蒙古旗人跟京城的蒙古八旗不同,京城因为蒙古八旗都有义学,满语汉语都没问题。
最后学院这边给了解决办法,听不懂看不懂就找翻译吧。
找翻译可就没那么麻烦了,京城的蒙古八旗可不在少数,有些在义学上个一两年没学出什么就肆业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贵族,许多人日子过得还比不上外城的民人。
就这样新学又多了一批陪读的伴读。
这一学期下来,不少人越学越来劲儿,什么牛羊马常见病症,遇见该怎么处理,用哪些药,这不比天书一般的经书有趣?
最最重要的是,医学院寒暑有假期,平时是学六日放一日,假期比义学官学多多了,学费也不贵。
翻过年,在京城的一些蒙古旗人也将自家孩子送了过来。
人一多,这地方就显小了,医学院这边看中了一块地,离学院也不远,就隔了一个城墙。
赤珠过来就是来看看医学院申请的这块地,顺便询问一下医学院的中成药研究成果。
按照医学院副院长的说法,这城外的地用来分给兽学科,人医学主要还是放在城内。
“叶管事,我们也是没办法,学院里总是有猪叫鸡鸣,国子监已经告了我们好几回状了。”
赤珠淡定道:“我这又没说不批准,本来将你们安排在这就是权宜之计。”
之前在城外有建医学院,后来分给了墨家学院,这也是没办法,医学院教的治病的学生,就少不了接触病人,最好的地点还是城内。
不过这个医学院的分支兽医学院倒是能迁出去。
她手指敲击桌面,“城墙边上的地,衙门卖吗?”
一般城墙边是有护城河,护城河可没有人想象中干净,所以很少有人把房子建在护城河边上。
副院长忙道:“安定门靠北五里之外是荒地。”
意思是卖的。
赤珠点头,“回头带我去看看,先说说中成药的事。”
“上面吩咐的中成药其实早有了,各个药铺子都有做好的金疮药、止血贴,我们也试着做了治风寒的成药,就是无法保证药效能维持多长。”
“用糯米纸可行?药物搓成小颗粒放入糯米纸袋中,平时是封口的,这样可以防潮,服用时连同糯米纸袋一起放入口中服水吞下……”
副院长忙说叫几个夫子过来。
夫子过来,就着这个话题聊起来,最后订下了外面用油纸袋,纸袋上写明适用病症和服用方法。
里面用糯米纸包裹药分一小包一小包,药物吃不完,只要将纸袋封口放在干燥地方能继续保存。
“我这边要订购一批治疗和预防风寒的中成药,去年开春有不少人出现了风寒情况。”
一听让自己介绍合适能大批生产药物的合适药铺,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仁堂。
之前医学院跟同仁堂合作了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金鸡纳霜,同仁堂确定有效果已经找洋人传教士合作弄些树来本土种植。
因为这件事医学院牵头,同仁堂还捐赠了他们不少药材。
见赤珠没有反对,他连忙说,“同仁堂虽然比不上京城其他老牌药铺,但同仁堂的主家乐家人用药都是上乘药,如今只是个小药堂,将来未必不能超越其他同行。”
赤珠点点头。
“这样你将京城几大药铺人都请过来,除了这门生意,我还有一桩要跟他们商量。”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赤珠所想那样顺利,不少药铺根本不搭理医学院,觉得这里就是歪门邪道,谁家学习蛮夷的医术?
最后只同仁堂应邀而来。
乐显扬祖上是铃医出身,他自己也做过铃医,早年那会儿民间的名医都不乐意进宫给鞑子治病,他还混进去做过一段时间太医院吏目。
要说这段经历带给他什么,那就是看到不少宫里收集的医书。
后来他辞官,借着这段经历在大磨厂一带开了药堂。
药堂不大,不过他用的药材都是真材实料,慢慢就把药堂做了起来。
昨日听说医学院这边有请,一大早他将药堂交给儿子,自己亲自过来,直觉告诉他,这或许是个改变同仁堂命运的好机会。
赤珠是在医学院的院长室会见的乐显扬,她没提中成药的合作,而是说起了另一件事。
“有一位贵人得了痔疮,饱受流血之苦,你们同仁堂可有什么好的治疗配方?”
乐显扬为难道:“叶管事,这个得看看病患之处,才能给您答案。”
赤珠咳嗽了一声,“贵人有不能出面的理由,你先说说有没有,要是有且效果拔群,这款药说不定会被选为贡品。”
乐显扬愣了一下,他意识到所谓的贵人很可能是宫里的。
这无疑是一场机遇与挑战。
要是成功,同仁堂的一款药品成了贡品,那同仁堂肯定能借着贡品名号力压其他同行!
“我们药堂有一款止血颗粒效果不错。”
铃医之所以不入流就是因为遇见的病人有不可言说的毛病居多。
因为铃医四海为家,看完病说不定一辈子也见不着了,有些不适合在家门口药铺治的病,通常找居无定所的铃医来看的比较多。
乐显扬做铃医时有几年找他看的都是治痔疮的病人,后来竟然还传出了名气,这名气其实不要也罢。
后来不甘心只做治理隐疾的铃医,他赌了一把进了太医院。
从太医院出来后接着记下来的名方开了这家小药堂。
虽然很不想提起老本行,不愿错过这次机会的乐显扬还是将拿手配方说了出来。
赤珠挑眉,没想到主子指定的同仁堂真有这样的药物。
“那麻烦你们多找一些患者试用药物,我这边会派人跟踪药物疗效。”
说着她看了旁边的副院长一眼,“中成药的事你跟他谈吧。”
目送赤珠走远,副院长兴奋地拍了拍乐显扬的肩膀。
“乐兄,好事呀,单子你拿下了!”
乐显扬忙摆手,“哪有那么容易,不是说招人来实验吗?这个病大家都藏着掖着,怕是找不到愿意的病人。”
“不是这个,是风寒中成药的单子!”
副院长将中成药一事说了,乐显扬一喜,这生意拿下,未来半年都不必愁了。
“至于实验的事,多出点钱找人配合,这年头有些人穷得命都不要了,还在乎这点脸面?”
这话没毛病。
乐显扬信心满满回了药堂,他儿子见他满脸高兴,便问发生了什么事。
乐显扬将两件事说了,他儿子顿时眼睛一亮。
“是遇见贵人了!”
中成药能带来大笔利润,而痔疮药一旦成为贡品能带来名气。
乐显扬儿子看看自家这不大的药堂,顿时有信心将药堂做大做强了!
第1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