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桃仰起头来笑,下意识摸了摸头上新亮的银簪子:“原本我没有兄弟姊妹,只有阿娘一人待我好。如今在娘子这里,人人都待我好,我没什么能报答的,只能也尽心待娘子一家人好。”
沈渺才想起来忙得忘了记日子,起身去翻了家里墙上挂的“灶王码”。这时民间的日历都是粗糙的草纸画,几乎没几个字,有画灶王、春牛图等,还会印上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的图,方便不识字的人知道重要的农耕时令。她看了眼,不仅济哥儿要开学了,九哥儿也要入场考院试了呀!
院试的日子是初七,不就是明日了吗?
不过这些天九哥儿都不知道在忙什么,一直没露面,沈渺有些遗憾,她特意做了桂花糕,取折桂之意,又买了几对大猪蹄,已经上灶炖了,还准备给九哥儿做红烧猪蹄、猪蹄冻吃——金榜“蹄”名嘛。
人果然禁不起念叨,傍晚,沈渺刚把辣白菜装陶瓮里封起来,砚书已经兴奋地跑进来了。他手里拎着俩篮子满满当当的红柿子:“沈娘子,我给你带了春庄上的柿子,我和麒麟一起摘的!”
跑进来,柿子滚了一路,又慌忙弯腰去捡。沈渺也忙出来帮他捡:“别跑,你急什么,等会摔了!”
“奴这几日在春庄都吃不惯方厨子的手艺了,沈娘子你瞧,我是不是瘦了!”砚书想沈家饭想得眼泪汪汪。
沈渺一边捡一边回头打量,砚书圆胖圆胖的脸,大眼睛塌鼻梁,一笑起来还缺了俩上门牙,嗯,几日不见他还换牙了。
怪不得方才他说话有些漏风。
至于胖瘦……别说瘦了,应该还胖了些,这脸上肉跑起来都荡漾了。
砚书满地抓柿子,还不忘伸头找湘姐儿。
“湘姐儿去山上拾松果了,一会儿就回来。砚书,你去里头和追风雷霆玩吧。”沈渺摆摆手,“看着追风,别让它舔鸡屁-股!”
“嗳!知道了!”
沈渺看他玩去了,又发现还有一颗柿子滚到门槛处,她忙追过去,刚要伸手,面前也落下一截水蓝色竹纹帛缎衣袖,一只修长白皙的手已先帮她拾了起来,衣袖荡起一阵清凉凉的雪松香,还有九哥儿一如既往温和的声音:“我来。”
沈渺直起身来,仰起头。
谢祁似乎骑马来的,还披着月白色带风帽的披风,风帽边缘饰以一寸长的白色狐毛,绒毛柔软蓬松,衬得他面容更加柔和而舒朗。
他手里还握着缰绳,他身后还探出个大马头,是一匹高高的枣红大马,也眨着湿漉漉的大眼睛望着沈渺。
谢祁把柿子递给沈渺,才转身去栓马。
沈渺和马对视了一会儿,她稀罕地问道:“九哥儿,这是什么马?那么高,可是相马人常说的辽马?”
“它爹是辽马,娘是鞑靼马。”
沈渺眼睛亮亮地望着那漂亮的大马。谢祁一定很喜欢它,这马养得鬃毛都油亮柔顺,睫毛也长长的,蹄子也修剪得干干净净的。
谢祁便也温和道:“红骥是母马,很温顺,沈娘子可以摸,它从不踢人的。”
沈渺便踮起脚抬起手摸了摸马头,它还微微低头给她摸呢,果然温顺。
它太高了,比她的个头都高一头。这是沈渺来了汴京见过最漂亮的马了,不论是别家的马,还是平日里谢家用来拉车的马也没有这么高,那些马只怕还没它脖子高呢。
在大宋,最好的辽马相当于劳斯莱马,鞑靼马算法拉马,大宋各类本土马算宝马一档,大青牛算奥迪,驴子估摸只能算大众了。
回头买了地,养鸭场开起来了,沈渺也准备花钱买两匹“德州驴大众”来运送鸭子,方便些。
沈渺又摸了摸它,让唐二舀些泡软的黑豆喂马,这些黑豆原本准备明儿磨些黑豆花生豆浆喝的,如今只好先让给这漂亮的劳斯莱马吃了。
“九哥儿先进屋,外头冷。对了,我给你做了一些桂花米糕,祝你蟾宫折桂呀!明日一早你不是要进考场了?我记得是辰时开考?那咱们今晚炖大猪蹄吃,给你讨个好寓意。”
“多谢你记挂着,实在不必忙的。”今年还不知有没有意外发生呢,谢祁心里不抱希望,却还是听得眼睛不自觉柔和下来。
怀里突然被一只爪子挠了一下。谢祁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变戏法似的,从披风里一个暗袋里掏出来一辆肥嘟嘟的实心三花猫:“沈娘子,我家中有些事,乱糟糟的,我又要入场科考,所以今日过来,其实是为了将麒麟托付给你。”
沈渺吃惊道:“这是麒麟?”
怎么这么肥!
她方才一晃而过险些没认出来。
谢祁挠挠猫头,一边往里走,一边细数:“是啊,麒麟如今还爱喝羊奶呢。每天吃三顿,有时吃鱼糜混鸡丝,有时吃鹌鹑拌兔肝,鸭胸肉也吃,偶尔逮着田鼠,方厨子会做成肉干给它磨牙当零嘴。”
沈渺:“……”
她瞥了眼躲过砚书的眼线偷偷对着鸡屁-股正大大张开嘴的追风,再瞅了瞅啃大骨棒子吃剩菜拌面条的雷霆,最后重新将目光落在谢祁怀里油光水滑的大脸肥猫上。
完了,假千金被送回贫家了!
麒麟进了沈家,谢祁给它刚放下,它扭头钻进地台下头去躲着了,追风好奇探了狗头去看,还被炸毛的麒麟像响尾蛇似的怒哈了出来。
谢祁面上顿时流露出老父般的担心,沈渺有养猫经验,让他先过来坐下吃块香甜的桂花糕:“没事,它躲着别硬拽,让它熟悉一会儿,它觉着放心了,就会出来了。”
桂花米糕是用糯米和大米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泡开再碾碎,再用磨子磨成细腻的米浆,搁点白糖搅合均匀,加入面肥,醒发到两倍大,等里面全是蜂窝孔以后,再撒上初秋自家院子里收的桂花干,就可以上锅蒸了。
蒸上两刻,时间一到,掀开蒸屉的盖子,那股桂花的香味便会“噗”地就冒出来。
谢祁从春庄骑马过来,赶了一路,吃了一肚子凉风,被沈渺塞过来一块切成三角的桂花米糕,那暖意比香味更早传递到他心里。
谢祁原是不太爱吃甜食的,但这桂花米糕,桂花味儿极浓,吃到嘴里,软乎乎、甜丝丝,又没有什么杂味儿,口感细腻,意外很合他口味。
这不是新鲜东西,往日方厨子也做过,外头糕饼铺子也卖,但以往不知为何没觉出好来。
“真好吃。”谢祁弯起眼眸,被凉风吹了一路的手脚也跟着暖和了起来,他吃下了一整块,嘴里也不腻,有些好奇地问道,“比外头卖的桂花糕清爽,沈娘子怎么做的?”
沈渺见他吃得香,也笑:“其实没什么,我不过少放了一勺糖,想着这样米香不会被甜味盖过。糕饼铺子里爱搁多些糖,为了蒸出来甜香更浓。但我认为做菜其实并无定势,取舍也是一门做菜的学问呢,有时舍比得好。”
谢祁怔怔地点点头,是啊,做菜要取舍,他们家族又何尝不是呢?以往便是太贪心了,底下的人才会酿出些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事。
幸好,或许还来得及。
沈渺不知谢祁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又扬声喊砚书和有余也来吃桂花糕。
他们俩像门神似的守在灶房的门口,一直在盯灶上散发着浓浓肉香的大猪蹄。听见沈渺叫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过来吃糕。
红烧猪蹄还在灶上小火慢炖。
做红烧猪蹄,焯水后要再和香料一块儿炒,还要一直翻炒到猪蹄微微发黄,这样吃起来那皮才香。这时候淋点酒、酱油、接着搁一勺白糖,继续翻炒。等猪蹄都裹上色了,添上能没过猪蹄的热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半个多时辰,直到猪蹄软烂,汤汁浓稠,撒点盐再调一次味,就成了。
等天黑透,一盆红烧猪蹄总算出锅了。
沈渺挑了个大的带蹄筋的,先夹给需要金榜题名的谢祁。谢祁看着碗里巨大的猪蹄,原本有些不知从何处下口,但那香味实在香极了。
于是便放开了包袱,夹起来放嘴里一咬,那猪蹄皮软糯弹牙,咬得“咕叽”一下,胶感十足。
里头的肉也烀得嫩得很,嚼两下便要化了,红烧的浓浓滋味瞬间在嘴里弥漫开。沈娘子做菜,香料味从不会太重,反而能把猪蹄那股子肉香衬得更浓郁。吃完了一个,谢祁忍不住再夹一个。
哪怕如今已吃多了沈娘子的手艺,却还是会想吃了再吃。
湘姐儿几个猴孩子出去玩了一日也回来了,背回来一大袋松针松果,还捡了一堆带刺的毛栗子。
他们来得巧,一回家就赶上吃猪蹄。
如今湘姐儿和砚书两个家伙,啃猪蹄啃成了花脸猫,吃完连手指头都吮干净了!
用完晚食,谢祁便与砚书先告辞回去了。夜里,沈渺又冻上了猪蹄冻,准备明日一早起来,调个蒜汁儿配粥喝,一定好吃。
次日,因是院试的日子,街上天不亮便吵闹了起来,都是送考的,砚书一个人把谢祁送进去了,之后也不回谢家,又蹦蹦跳来沈家蹭饭吃。
沈渺见他一个人,还奇怪:“砚书,怎么就你一个人送九哥儿去考试?这也……”太不重视了吧?
那可是科举啊!
砚书扒拉着热乎粘稠的小米粥,配上透亮得跟水晶一般,颤巍巍的猪蹄冻,夹一筷子放嘴里,“滋溜”一下便融化在嘴里了,他咽下去才无奈地道:“大娘子和郎君都说照往年的惯例,九哥儿指不定今日就能回来了,便不来送了。”
沈渺:“……”
可怜的九哥儿,倒霉得家人都绝望了啊。
就连砚书吃完朝食,突然靠谱了起来,背了一兜子伤药,就赶去考场门口侯着,生怕九哥儿出了什么倒霉事儿就出来了。没想到他可怜兮兮在考场外吹了一日风,九哥儿竟没出来!
他激动万分,一溜烟跑回沈家报了喜,又一溜烟跑回谢家,套了车去春庄报喜。
九哥儿竟挨过头一日了!他还抽空看了看日头,没错啊,太阳还是东边升起呀?于是更激动了。
难不成…是谢家祖坟叫人点着了么?
沈渺也很高兴,看来考前吃猪蹄吃对了啊!旁人都要放榜考中才算厉害,到了九哥儿身上,只要顺利过了一日,就算这非酋转运了!
就在砚书急哄哄往春庄去时,御街上也有一辆挂着谢字灯笼的朴素马车正慢慢地接近东华门。
谢父穿着自己那青绿色的九品官服,手里捧着个厚厚的奏疏,腰上革带里别着竹笏板,紧张得满头大汗,问陪他来壮胆的郗氏:“娘子,这真的有用吗?为夫腿肚子转筋,怕得有些站不起来了。”
郗氏习惯了,安抚得拍了拍他的手背:“郎君莫怕,九哥儿说得对,不破不立,闻风而观形势,这是最好的法子了。你上书自己弹劾自己管家不严,再跪下称有罪,求官家严惩,再摘下官帽挂冠而去,官家想必也会念你的好,也会念谢家的好。”
谢父总算萌生出一点儿勇气,握起拳头来,义正言辞点头:“好,娘子所言极是,只要为了家中平安,这官位舍了也就舍了!反正不过九品官,我混了半辈子,也混够了!”
可马车到了宫门外,谢父撩开车帘子,望向近在咫尺的东华门,深吸了一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还回头望了望郗氏,愣是没下车。
忍无可忍的郗氏抬脚踹了出去:“快去!等会天晚了你还想挨十板子再叩宫门不成?”
谢父带着张苦瓜脸,一步一蹭地挪到宫门外,期期艾艾地递上竹笏板求见面圣了。
**
因是科考的日子,沈渺今日铺子里也格外热闹,汤饼卖得流水一般,羊肉汤才半日便售罄了,之后大白天便有人点烤鱼吃了。
沈渺店里所有人连轴忙到天快黑了,秋阳落下山去,客人全送完了,才瘫在铺子里的条凳上歇了会。
这天色一晚,便一阵阵冷了起来。外头街市也跟着零零落落,不如夏日时热闹了。沈渺正要回去抽空缝棉袄,谁知那梁老丈又来了。
他这回没穿细布素衣。
他头戴黑罗纱硬脚幞头,边缘镶以金线。身着深绿色公袍,袍身绣云纹,袍袖宽大,银线熠熠,浑身气度已与前两次截然不同。
他身后还跟着一辆无纹饰的宽阔高车,车旁还有四个蓝衣小内侍提灯跟着。
梁迁这身代表宫中高等内侍的衣裳一出现,寒冷风中途径的行人见了,都连忙举步避开了。
福兴和唐二已经吓得从凳子上摔下来了。
梁迁迈过门槛,温和有礼地拱手道:“沈娘子,事出有变,客人已先到了,劳你速速随奴婢前往玉津园,筹备晚宴。”
沈渺眼珠子也快惊得掉下来了。
不是,不是,您这老丈怎么还有两副面孔!
说好的御街旁住的富裕人家呢?怎么变成玉津园了,这个玉津园…不是…不是皇家园林吗?
第68章 两个将军
“羊双肠嘞, 刚出锅的羊双肠,汤浓挂碗,热乎鲜香的羊双肠!”
“四味菜嘞!丸子、面筋、酥油肉, 锅盔要多少加多少, 带劲得很嘞!”
“油墩子出锅喽!又香又脆嘞油墩子,刚炸好嘞油墩子!”
汴京城的晚秋,已失了秋老虎的威力,阳光软绵绵地落在巍峨高耸的门楼上,微微照亮了门上规整硕大的铜钉, 还映得城墙青砖缝里攀附的秋草,叶梢片片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