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箬听完,脸上也是难掩惊讶,她还以为罗丽萍作为未来女企业家,就算不是高学历,大学至少也是上了的,没想到她初中读完就不读了。
不过想来也是,七零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乡下的女孩子,小学能读完都算是不错的。
乡下的女娃,不仅要读书还要干家务干农活。
一个初中毕业的女性,从摆摊开始,一步步走向开店,最后将店开向全国。
这其中的励志与艰辛怕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那定然是一条充满机遇与曲折的道路。
只可惜原书对罗丽萍的奋斗史着墨不多,不然孟箬倒是很有兴趣拜读一下。
其实不仅是罗丽萍的奋斗史,原书对罗丽萍这个人都着墨不多,包括她的出身和家庭。
原书提到女企业家罗丽萍,只是在书中后期描绘丰州市发展的时候,一笔带过着地介绍过她。
而孟箬之所以在听到罗丽萍的名字,就联想到书中的女企业家,大概是因为她是穿书者的缘故,原书的剧情就跟刻在她脑子似的那么清晰。
聊到最后,罗丽萍很自然地问起孟箬这个合作具体是怎么合作。
“罗妹妹,你觉得我做饭手艺怎么样?”孟箬反问。
“很好吃。”罗丽萍实话实说。
“那你相信我卤鸭货的手艺吗?”孟箬又问。
这回罗丽萍想了想,因为她并未吃过孟箬卤的鸭货,但她最后还是点头。
并一脸认真道:“我相信。”
“妹妹,你现在荤菜一天卖多少,素菜一天卖多少?”孟箬问。
“素菜卖得比荤菜多,一天三四十的话,素菜能卖二十多,鸭货就十几块。”罗丽萍回答。
孟箬之前仔细看过罗丽萍小摊上的素拌菜,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素菜,比如藕片、土豆片、腐竹、海带、豆腐皮、香菇等。
素菜也就一两毛一斤,而罗丽萍的素拌菜卖八毛一斤。也就是说,卖出一斤素拌菜,刨去买菜、调料的成本,大概能赚个六毛。
罗丽萍:“素菜我一般早上拌个十几斤,下午拌个十几斤,大部分时候都能卖完。”
孟箬又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按照罗丽萍的说法,她一天出摊两次,素拌菜一天能卖个二三十斤,鸭货的话估计也就两三斤的样子。
按毛利率来算的话,鸭货和素拌菜其实差不多,都在75%这个样子。
但是呢鸭货卖个四五斤,就能抵上素拌菜二三十斤的赚的钱。
比如同样重量,十斤素拌菜赚六块钱,十斤鸭货却能赚五十块。
“罗妹妹,我来卤,你来卖,咱来强强联手,我保守估计啊,至少是一天净利润上百。”孟箬开始给罗丽萍画饼。
“真的?利润上百?”罗丽萍有些不敢相信道,“利润上百,那就是我现在的两三倍。”
她卖得好的时候,刨去成本一天也就赚个三四十。
随后,罗丽萍又想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那孟姐姐,你有想好怎么对付那个摆摊的大婶吗?”罗丽萍问。
孟箬完全没把大婶放在眼里:“对付她还不简单。”
“明天正好是周末我有时间,你一早就过来,咱们去市场买食材,买完食材就现卤,卤完就拉去卖。”
“到时候,让你亲眼看看我怎么对付她。”孟箬勾唇笑道。
第41章 对线
要对付那个搞恶性竞争的大婶还不容易,她都不用出招,只要一上她卤的卤味,大婶就是妥妥的输。
大婶能抢走罗丽萍的顾客,不就因为她做的卤菜味道比罗丽萍的好吃么,然后再靠着便宜一毛来吸引顾客嘛。
她做的卤味绝对比大婶的香,还有什么竞争力。
“那我们要不要也降价?”罗丽萍问。
孟箬摆手:“完全没必要。”
她认为搞价格战是商战中的下下策,这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什么区别。
人家用降价来恶心你,你迫于现实也跟着降价,那你就陷入到怪圈之中了。最后的结果是,你降价销量看似高了,但利润非但没涨还跌了。
如果降价只是你暂时打败对手的策略,那你就更错了。因为之后你会发现,一旦你打败对手,准备涨价了,顾客对你的意见会更大,顾客流失得也会更快。
“妹妹,你就把心放肚子里,用不着降价,我也能对付那个搞恶性竞争的大婶。”孟箬道。
其实,她非但不想降价,素拌菜她还想涨价呢。
“罗妹妹你要搞清楚一点,咱俩合作可不是为了对付大婶,咱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搞钱,搞大钱。”孟箬信誓旦旦地说。
罗丽萍仿佛已经被孟箬的自信感染,郑重点头。
有了前面这些做铺垫,孟箬才开始跟罗丽萍谈起分账的事。
“这样,你跟我合作,我保管帮你解决掉大婶那个麻烦,非但如此我还保证你一天收入过百。”
“购买食材的钱我也出一半,然后我再出技术,最后由你来卖,卖出来的钱咱们三七分账,你七我三,怎么样?”
罗丽萍想了想,然后点头。
罗丽萍答应得这么爽快倒是在孟箬的意料之外,她还以为两人至少会再拉扯几下呢。
将罗丽萍送出门后,孟箬又拿出纸和笔准备计算一下明天大概购买多少食材合适。
第一天就不冒进了,先探个底,素菜的话和平常一样,搞个三十斤,鸭货的话总共弄个十斤,应该就差不多了。
算得差不多的时候,游彻凑了过来。
“你打算和罗丽萍一起摆摊吗?”他问。
孟箬单手支着脑袋像是在一边想事一边听他说话。
“嗯。”她点点头。
“那样会很辛苦吧,白天还要上班。”游彻又道。
孟箬倒是无所谓:“那没办法,赚钱哪有不辛苦的。”
游彻犹豫了下,还是没把预支工资的事说出口。
预支工资这事虽然他有着七八分的把握,但终究只是七八分,钱也还没拿到手,现在就向孟箬承诺,好像有点不靠谱了。
隔天,孟箬和游彻刚吃过早饭,罗丽萍就来了。
游彻近期要盯着新品生产的事,所以周末也要去电器厂加班。
罗丽萍骑了个三轮车过来。
“我们要买二三十斤的菜呢,没个三轮车拉不过来。”她拍拍三轮车说。
“来,我载你去农贸市场。”罗丽萍又说。
孟箬点头,然后坐在了三轮车后面。
骑了个十来分钟,两人就到了农贸市场,罗丽萍买蔬菜和鸭货都是在固定的摊贩。
蔬菜她每天要的多,摊主还给她便宜个两三分钱。
罗丽萍买菜还是买之前那几样,莲藕、土豆、海带、香菇等。
孟箬一看,看到了冬笋,现在正是吃冬笋的季节,而且笋用来素拌是最好吃的,爽脆可口。
“老板,这笋怎么卖?”孟箬询问冬笋的价格。
老板瞅了一眼孟箬,看她是跟罗丽萍一起来的,便说道:“笋六毛一斤,你们要的多的话,给你们算五毛。”
哪怕是五毛在蔬菜里面也算贵的了,孟箬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买。
这时,罗丽萍连忙走过来,问:“孟姐姐,你要买笋吗?”
“你不知道,笋用来素拌特别鲜特别好吃。”孟箬说。
“这样啊,那我明天去挖,”罗丽萍说,“不用买,我知道有一片竹林,明天我就去挖点来。”
“你有时间挖吗?”孟箬问。
罗丽萍点头:“我时间多的是,而且现在卤菜也不用我来卤了,我时间就更多了。”
“再说了,我手脚麻利,挖个笋费不了多少时间。”罗丽萍又道。
既然她都这么说了,孟箬便也同意。
最后,各种素菜加豆制品,她们买了快三十斤。
买完素菜,随后她们又来了买鸭货。
孟箬扫了一圈摊贩上的鸭货,最后视线停留在鸭脖上。
说起来,罗丽萍做的鸭货里头好像没有鸭脖。
卤鸭货里面怎么能没有鸭脖呢?那岂不是没了灵魂。
“老板,鸭脖怎么卖?”孟箬问。
老板答:“你们要的话,这鸭脖给你们算一块一斤。”
一块?这么便宜,孟箬眼前一亮。
孟箬刚想要几斤,就被旁边的罗丽萍阻止了。
“姐姐,鸭脖上面都没肉,全是骨头,没人愿意吃的。”
孟箬有些惊讶,这时候吃鸭脖的人竟然不多吗?难怪价格这么便宜,比鸭翅便宜了将近一半。
既然没什么人买,那价格肯定还能再还一还。
孟箬拍了拍罗丽萍的手,说:“你信我,我做出来绝对好吃。”
罗丽萍大概不知道后世的鸭脖有多受欢迎,有个卤制食品品牌就是专门卖鸭脖出名的。
“等我做出来,你可以尝尝,越啃越有味,越啃越想啃。”孟箬笑着道。
孟箬都这么说了,罗丽萍也只能选择相信她。既然两人都选择了合作,互相信任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反正鸭脖也不贵,一斤才一块钱,罗丽萍想。
随后,孟箬又开始跟老板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