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便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口气,道:“唉,怕不是卓然嫌弃我这个婶婶做的饭不好吃。”
她本以为谢海东会解释什么,然后她便再顺着他的话讲,好说歹说也得让谢海东同意这事。
却没想到谢海东直接认同她的话:“是啊,这两年小然的嘴挑得很,偶尔我放假在家给他做饭,他都嫌这嫌那的,我怕他到时候来这吃饭,惹你们生气。”
“再说,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谢海东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还不同意。
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话也挑明说了,谢母和海峰媳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这事也就只能这么算了。
大年初一,谢母突然提起这事,说起来还是海峰媳妇撺掇的。
年前,谢海峰和大哥聊天时,意外得知大哥一天竟然给谢卓然十块的生活费,谢海峰听到这话时就很吃惊,但没表现出来。
和大哥分开后,他转头就将这事告诉了自家媳妇。
海峰媳妇一听完,也极为吃惊,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让谢卓然来家里吃饭的事,但这事明显不能由她来提起,于是她便撺掇谢母出面,谢母当然乐意帮老二家,一口就答应。
这顿午饭,大家吃得可谓是心思各异。
隔天,又轮到谢家一大家子去姑姑谢海兰家吃饭。
这算是谢家的惯例,早年,李如还在的时候就这样。
照理说,谢海东才是大哥,逢年过节的,应当是做弟弟和妹妹的谢海峰、谢海兰提着东西去谢海东家。
但谢海东心疼李如身体不好,不能操劳,倘若弟弟、妹妹来他们家,谢海东肯定是要留他们在家吃饭的。于是,谢海东索性把这礼给免了,转而自己提着东西上弟弟、妹妹家蹭饭。
昨天坐在一起吃饭的众人,现在又齐聚谢海兰的家。
谢海兰嫁给同乡的朱卫东后,生下一儿两女。
谢海兰的大儿子朱凡比谢卓然大一岁,但初三留过一级,因此跟现在的谢卓然是同级。
两人同级,又都在丰州市一中上学,虽不在同一个班,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是难免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因着,朱凡的学习比谢卓然好那么一点点,谢海兰和丈夫朱卫东便总是炫耀似的提及两个孩子的成绩。
尤其是谢海兰,逢年过节,一看见谢卓然就问他最近的考试考了多少名。
其实,谢卓然考了多少名,她心里门清的。
每次全校排名出来,朱凡都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名次跟谢卓然比,只要自己的名次在谢卓然的前面,他便会邀功似的把这事告诉爸妈。
他妈妈谢海兰一听当然高兴啊,谢卓然从小就在城里读书,成绩也就那样。
而她的儿子小学五年级才转学过来,都能回回考得比谢卓然好,她可不得骄傲自得嘛。
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自家儿子聪明,也说明自己教得好。
今天,这不按照往年惯例,谢海兰再次问起了谢卓然期末考试排名。
谢卓然最烦的就是这个,如果他爸不在这,他肯定理都不理姑姑,转头避开这个问题,他就不信谢海兰会追着他问。
但今天很不凑巧,谢海兰问他这话时,谢海东就在旁边,大过年的他要是这么没礼貌,无视姑姑的“关心”,肯定会被父亲狠批一顿。
最后,他也只能不太高兴地报出自己名次。
谢海兰一听,立即装模作样道:“还可以嘛,我家凡凡也就比小然高个十几名而已。”
这时,谢海东也只能笑着说一句:“凡凡成绩还是不错的。”
谢海兰便会接话道:“是啊,凡凡说他以后还要考警校呢,他说他要像舅舅一样当公安。”
这其实并不是朱凡自己的理想,而是谢海兰强行安在朱凡身上的理想。
谢海兰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谢家有个当派出所所长的大哥,她可不得好好利用起这层关系?当初谢海东升官升得这么快,不就是因为他有个当副所长的岳丈么。
就算舅舅不如岳丈亲,那提拔自己外甥混个科长当当总是可以的吧。
谢海东听说外甥的理想是做人民警察,当然笑着点头说:“当公安好,为人民服务。”
这时谢海兰便又会问出,她问过好几遍的问题。
“卓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谢卓然会回答:“什么也不想干。”
这时,谢海兰便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向自家大哥谢海东:“这孩子。”
谢海东对自己儿子的要求就更低了,他不图谢卓然有多远大的理想,只要他少在学校惹事打架,别让他三天两头去老师办公室,他就烧高香了。
说“什么也不想做”,这倒不是谢卓然故意敷衍,而是他的真实想法。
长这么大,他既没有特别想做的事,也没有特别想实现的理想。
硬要说,他真正感兴趣的,大概是“行侠仗义”,就像他现在在学校做的。
“他啊,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这时,谢海东总会说这么一句。
谢卓然一听当然不服,什么叫他惹事,他明明是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你懂什么,我哪有惹事。”谢卓然不高兴地撂下一句话,扭头向阳台走去。
他这回的不高兴和谢海兰问他成绩的不高兴又不一样,谢海兰问他成绩他只是觉得烦,谢海东不理解他,他是真的不高兴。
原本,谢海兰还要留大家吃完晚饭再走。
但派出所突然有事,谢海东要急着去处理,谢卓然一个人不愿待在姑姑家,就也跟着出来了。
谢卓然出来后,没急着回家,而是在外面闲逛,逛着逛着就不自觉来到思甜烘焙坊,看到思甜烘焙坊竟然开门营业,他便直接走了进来。
谢卓然感觉自己心里不知哪里来的一股烦躁,始终挥之不去。
但他一走进思甜烘焙坊,闻见熟悉的烤面包香,又感觉那股心底的烦躁被安抚了不少。
谢卓然在面包店待在天彻底黑下来才离开。
他离开时,正好碰见刚下班过来的游彻。
游彻也是今天开始复工的,他春节期间一共休息了六天,是书记特批的三天假期加上春节原本的三天假期。
孟箬看了眼挂在墙壁上的时钟,现在都已经六点多了,外头的天也彻底黑下来。
以前他都是天还没黑就下班了,今天下班明显比往常晚。
可能是什么事耽误了吧,她想。
游彻瞅了一眼,从正门出去的谢卓然,然后走向孟箬,问道:“这小子,怎么又来了?”
孟箬闻言一笑,真不知道游彻对谢卓然哪来的这么大敌意。
“他是客人,我这是面包店,他来不是很正常。”她笑着说。
游彻没再在意谢卓然,而是跟孟箬说了另一件大事。
——程志礼程书记要被调走了。
第76章 开分店
“程书记要被调走了?”孟箬问。
游彻点头:“是调走,也是升迁。”
“程书记要去申市发展了。”他补充道。
他今天下班这么晚,就是被这件事耽误的。
程书记在临近下班的时候把他叫去办公室,把他即将升迁调走的事告诉了他。
见孟箬还是一脸困惑,游彻便将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
简单来说呢就是,派遣程书记下来管理电器三厂,本就是上面给他的考验和任务,现在电器三厂仅用半年就提前完成扭亏为盈的任务,上面的人很高兴,正好有位领导要调去申市工作,就派程书记做他的副手。
孟箬听完点点头:“这样啊。”
申市,那可是个寸土寸金的好地方。
“那程书记调走后,会有新书记上任?”孟箬问。
游彻点头:“肯定的,听程书记说新书记人选已经基本定下了,只是还没下官方通知,他那儿也不方便透露是谁。”
听他这话里的意思是,新书记另有其人,不是他。
三厂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功劳最大的人难道不是游彻吗?怎么什么实事也没干的书记能得到升迁机会,而游彻却还是个厂长。
一开始她听游彻说程志礼要升迁离开,她还以为游彻能接任一把手的位置呢。
结果游彻是什么好处也没有,孟箬心中顿时有些不平。
“可是,电器三厂用半年时间扭亏为盈,功劳最大的不该是你么。”她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游彻勾唇一笑,脸上的情绪比起不平更多的倒是淡然。
“官场哪有那么简单,不止看个人能力的,也看其他的东西。”他说。
他只是个刚当了半年的厂长,能有什么人脉。官场上干什么都讲究个派系,他是谁的派系?谁也不是。
孟箬认同地点点头,官场这水确实深,而且以游彻的性格确实更适合经商,不太适合做官。
看游彻自己也似志不在官场那套阿谀奉承、阳奉阴违。
“其实,认真说起来,”游彻神情认真道,“三厂能这么快扭亏为盈,程书记在背后确实出了不少力,如果没有程书记背后的支持,我的那些策略恐怕无法像现在这样顺利实施。”
“三厂从原来的亏损状态步入现在盈利状态,本质上是离不开那些策略的成功实施。”
“你别看电器三厂厂子不算很大,但派系争斗却不少,光明面上的派系就有好几支,其中专跟我作对的副厂长一派算一支,还有供销科、财务科……”
说到这,游彻无奈摇头:“想想都头疼。”
他倒不是怕和这些派系争斗,就是觉得烦,与其花精力在那些勾心斗角上,他还不如多花点心思研究新品电器。
这便是人与人的不同吧,有人热衷,就有人厌恶。
“或许你压根就不适合那个体系,你更适合自己去开个公司。”孟箬笑着说。
孟箬这个想法倒是一下打开了他的思路。
“开公司?开什么公司?”他下意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