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东对自家兄弟也不是百依百顺,第一回 找的工作侄子们不干,他就不再帮找第二回。
现今,谢海峰俩儿子都在家闲着,只偶尔找找散工干干,钱赚得够花了,就回家躺着,钱花完了就再出去找散工干,如此反复,就这么一直耗到现在。
谢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时,难免就会说起老话题——让谢海东续弦再娶一个。
“海东啊,你看小然也大了,趁着你还年轻听我的赶紧再找一个。”谢海东的父亲谢其林说道。
让谢海东再娶个媳妇,是谢家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吃饭必谈的话题。
而每次谢海东都是打哈哈地敷衍过去。
“是啊,嫂子也去世三四年了,你以后老了也得找个伴儿的。”谢卓然的叔叔谢海峰也同样附和道。
谢海东一直没有再娶,其实原因有很多方面。
他平时工作忙是一方面,续弦再娶觉得对不起李家二老的栽培又是另一方面。
谢家算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原先一大家子都在乡下务农,谢海东发达后,才把二老接到省城来享福,并顺便给弟弟、妹妹两家也安排了工作。
作为谢家长子的谢海东,从小就懂事,烧火做饭、干农活、喂猪样样都会,不仅如此,他成绩还好,初中毕业后便考入警校。
从警校毕业又直接被分配到丰州市的派出所当警员。
那时,谢海东所在的派出所,副所长就是他的岳丈李荣。
谢海东刚来派出所工作一年,就靠着自身机敏成功剿灭一个拐子窝点。谢海东立功后,从警员成功升迁至行动小队队长。
李荣也是那时候注意到谢海东的。
李荣膝下就李如一个女儿,李如从小身体就差,稍微受点风寒就能发烧个好几天。他算是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格外疼爱,偏偏女儿身体又弱,总是生病,而他们两个老人注定是无法照顾女儿一辈子的。
因此,他们便一直想找个踏实本分的男人代替他们照顾女儿。
李荣看中了谢海东,他觉得这小伙子就不错,农村出身,但做事足够机敏,品性看着憨厚老实。
于是,李荣便介绍女儿和谢海东认识,第一次见面,李如就相中了谢海东。
谢海东身材高大,五官硬朗,浓眉大眼,和她说话时又透着谦虚礼貌,这正是李如喜欢的类型。
谢海东也很喜欢李如,李如生得漂亮,面色白皙,整个人更是透着一点虚弱的柔美,让他看上一眼就萌生出保护欲。
互相看对眼后,两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亲结婚。
谢海东自身工作能力本就很强,再加上岳父的助力,他的仕途可谓极其顺利,一路高升,直至坐上如今所长的位置。
李如嫁给谢海东后,就成了一位全职太太,说是全职太太,其实生活中还是谢海东照顾李如更多。
嫁人后,李如一个人待在家无聊,便跟一个师傅学了做面包,后来她没事就喜欢在家烤点面包。
再后来就是生下谢卓然。
生下谢卓然的李如因月子里不小心受了凉,身体更差了,最终在谢卓然十三岁那年病逝。
谢母见丈夫谢其林和小儿子谢海峰两个人合力劝他,他都不为所动,便也接话道:“你一个爷们儿照顾孩子,总是会照顾不周全,为了卓然你也该再找个啊。”
“就是卓然,我估计他也想你再给他找个娘的。”谢母说罢,笑着看向一旁的谢卓然。
谁知谢卓然并不给奶奶面子,直接道:“我不想。”
谢母面色一僵,转而便沉下脸去斥责谢卓然的不懂事。
“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难道就因为你不想,你爸就要做一辈子的鳏夫?”
谢卓然冷着脸不说话。
谢海东连忙帮儿子说话:“妈,你别怪小然,不再娶是我自己的决定,跟小然没关系。”
“再说我工作这么忙,平时还要照顾小然,哪里有时间处对象。”
有谢海东帮着说话,谢母的语气缓和下来,但她还是轻声责怪,并很自然地扯出另一件事。
“你啊就惯着他吧,听海峰说你一天给他十块的生活费?”
“他一个小孩子一天哪里需要花那么多钱哦,海峰我们一大家子一天的伙食费都花不了十块钱。”
“海东,孩子真不能太惯着了,会给惯坏的,”谢母道,“要我说啊,你这十块钱不如交给海峰媳妇,让海峰媳妇拿这个钱买肉烧饭给卓然吃,那不比他在外面吃得好?”
李如刚去世那会儿,谢海东就是让谢卓然到这吃饭。
两家房子离得近,谢卓然去叔家吃个饭再回家,也不麻烦。派出所事情多,有时候赶上事态紧急,他自己都忙得吃不上一口饭,更不要说回家给谢卓然做饭了。
谢海东想的是他爷爷奶奶也在这住着,应该不会苛待自己儿子,他的儿子不也是他爹妈的亲孙子嘛。
他让儿子来这吃饭,当然是要给生活费的,一个月一百块。
一个月一百块的生活费,其实并不光是谢卓然一个人的,而是谢海峰一大家子的生活费。
谢海东太了解自己的爹妈了,劳累了一辈子,也省吃俭用了一辈子。
他怕二老舍不得钱,舍不得给谢卓然买肉吃,便索性把他们一家的生活费都包了。
最后谢卓然去了两个月不到,就死活不去了,说让他直接给他钱,他想吃什么自己上外头买。
儿子不想去,谢海东也不好强迫儿子,就跟弟弟谢海峰说了这事。
之后,他便开始每天早上上班前给谢卓然在桌上留当天的生活费。
之前他也没给这么多,都是四五块,五六块,是谢卓然升高中后,他看谢卓然个高,怕他吃不饱,才开始给他一天十块的生活费。
这事都过去三年了,谢海东也不知道谢母今天为什么突然旧事重提。
谢海东瞅了一眼自家儿子,看儿子面无表情不说话,就知道他还是不乐意天天来叔家吃饭。
他便笑着婉拒:“这也太麻烦海峰媳妇了,算啦算啦。”
“不麻烦,哪里会麻烦,”海峰媳妇连忙笑着接话道,“不过是多张嘴多双筷子的事,能有什么麻烦的。”
“是啊,”谢母也连忙接话,“海峰媳妇天天给我们一大家子做饭,多一个卓然哪里会麻烦。”
谢母帮着海峰媳妇说话,同时心里也盘算着,一天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这些天要是都贴补给老二家,那多好啊。
老二家本就困难,就海峰一个人在外头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一百出头。
再加上家里的两个儿子又没个正经工作,整天在家吃喝,哪哪都是需要用钱的。
老大工资高,不在乎这几百块小钱,正好贴补给老二家,这样老二家的日子就过得舒坦些了。
其实,当初谢家二老坚持住在谢海峰家也有点这个打算。
他们住在老二家,老大就要掏赡养费,然后他们便将老大给的赡养费贴补给老二家。
谢家二老这么做倒不是他们故意偏心,两个儿子他们都是一样疼的。
只是老大过得太好,老二又过得太拮据,这样一对比,他们就忍不住心疼老二。
之前,谢海东考上警校时,谢家二老就时常叮嘱他:“你以后要是在城里混好了,可要记得拉你弟一把,你弟没你有本事,你这个当哥的不拉他一把,他可就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啦。”
谢海峰从小脑子就不如大哥灵光,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然后跟着父亲在家务农。
谢海东也是满口答应,当然他也做到了。在自己发达后,立即将全家人都接来省城享福。
谢家二老心疼二儿子日子过得艰难,自然想着如何帮老二,于是便成了如今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得将老大的家产平分一半给老二。两个儿子都过得一样好,这样他们百岁之后进棺材才安心啊。
这边谢卓然听到两人的话,抬眼看向婶婶和奶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还不知道他们一家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用他的生活费来养活他们一大家子罢了。
他妈刚去世那年,他上初一,正是长身体饭量大的时候,可是他来叔叔家几乎顿顿吃不饱。
有时候他放学晚了,菜都不剩多少,他只能就着菜汤吃白饭。
就是白饭他婶婶也只给他留一碗。
当然,这些事谢卓然并没有告诉他爸,他当初跟谢海东说他不想再去叔叔家吃饭,谢海东也问了他为什么,他没说理由,就直接说不想去。谢海东最后也是选择尊重他的意见,直接去谢海峰家把这事给说开了。
谢海峰俩夫妻一听当然不同意,一个月一百块呢,快赶上谢海峰一个月的工资了。
一百块说没就没,任谁也不甘心。
其实,海峰媳妇一听谢海东这话,就猜出肯定是谢卓然告诉他爸,他吃不饱饭的事了。
这事还真不能怪她,因为一开始,她并没有故意不让谢卓然吃饱。
但这个谢卓然实在是太能吃了,她不这么做这个家迟早要被他一个外人给吃穷的。
巴掌大的碗,一顿吃两碗饭都不够,吃菜也吃得猛。做那一盘子肉,他就闷头夹着吃,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还在桌上呢,他也不知道谦让。
关键她家也有两个儿子,她两个儿子也长了嘴。谢卓然多吃一块肉,她两个儿子就少吃一块肉。
她不是没有言语提醒过谢卓然,但她一说,谢卓然就直接拿话怼她。
“看这孩子饿的,卓然,少吃几块肉,多吃点饭,饭能吃饱,肉吃不饱。”
每当她笑着对谢卓然说这话时,谢卓然总是毫不客气地回怼。
“我爸说了,他一个月给了一百块生活费,让我想吃什么直接跟婶婶说。”
谢卓然都这样说了,她也只能笑盈盈地回道:“是啊,没说不让你吃,吃吧吃吧。”
海峰媳妇见自己言语提醒没用,就直接来硬的,她故意提前十来分钟烧好饭,饭一烧好一家人就吃,不等谢卓然放学。
等谢卓然放学来到叔叔家,发现锅里的饭只够盛一碗。
一次就算了,次次都这样,谢卓然便知道是婶婶在针对他,他便直接跟谢海东说不去叔叔家吃饭了。
海峰媳妇本以为自己用这办法制住了谢卓然,看着谢卓然抱着那一碗饭闷头吃不吭声,她还有些得意。
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谢卓然直接生气不来了。
她也后悔啊,后悔自己目光短浅,不该用这种不地道的法子对付谢卓然,最后因小失大,每个月的一百块没了。
同时她也气自己看走了眼,谁能想到一个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孩子,竟然会去他爸那告状。
谢家二老一听谢海东说这样的话,连忙就帮着谢海峰说话,问谢海东是不是谢卓然说了什么,是不是觉得在这边受了委屈之类的话。
谢海东也是实话实说,把谢卓然对他说的话,又原封不动地告诉他们。
谢老太太一听当即说道:“卓然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哪能光听小孩的话。还说什么就是不想来,要是他嫌婶婶做的菜不好吃,那好好跟大人说嘛。搞成现在这样,一家人多难看,海东,你说是不是?”
但不管谢老太怎么说,谢海东始终坚持尊重孩子的想法。
最终这事也就只能这样了,毕竟只要谢卓然不来,谢海东就不会再给他们家钱,他们并不能拿谢海东怎么样。
这头,海峰媳妇见她和谢母都这么说了,大哥这边还是不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