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是他欠这个小崽子的。
宋允知也不像跟着人多废话,他宁愿回国子监写文章,也不想跟这人共处一室。拉着随春生走出库部后,宋允知还在嘟囔:“我看你也甭想着来兵部了,这兵部有什么好的,简直就是一潭死水。”
随春生很想反驳,但是今日石昇的一举一动都让他无言反驳。兵部确实不像个样子,或许有一些一心办实事的好官吧,但是收效甚微。偌大的国家逐渐烂掉,绝不仅仅是从一个衙署开始的,兵部如此,其他衙署应当也好不到哪里去。
出门后,宋允知还遇上了从外回来的陈铎。陈铎是个热心肠的官儿,跟之前一样友好地跟宋允知二人打过一声招呼,之后才询问今日石昇是否怠慢了他们。
宋允知跟随春生对视一眼,都犹豫了一番。宋允知也不想在陈大人面前告他自己人的状,谁知道自己实话实说后陈大人会不会反过来责怪自己,是以便敷衍了一句:“石大人很好,一直在帮着我们跑东跑西。若不是有他,今日进展必定很慢。”
听到进展二字,陈铎眼睛都亮了几分:“这么快就有进展了么?”
宋允知毫不谦逊地点了点头:“最晚后日便能出结果。”
最晚后日,那快得话,岂不是明日就能完成?
陈铎这回是真的心里松快了许多,他也不怕宋允知在说大话,毕竟是陛下亲口盖章的神童,还是国子监出来的,总不至于拿这种一戳就破的谎言来糊弄他们。陈铎俯身,同宋允知道谢,又说事成之后一定给他去向陛下请功。
离开后,宋允知心里还在琢磨一件事。
他对请功没什么想法,毕竟自己年纪还太小,就算有什么功劳也不会让他入朝做官儿。他对那所谓的阅兵反而最感兴趣,可惜自己不是兵部的人,也不知道陈大人能不能开个后门,让他过去见见世面。后世的每一次阅兵,都是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看着就叫人精神振奋。
系统道:“你也知道那是后世,现在跟后世能比呢?”
宋允知还是很乐观的:“只要人数足够,训练得当,气场都是一样的。”
系统觉得玄乎,就如今夏国人的精气跟体魄,拿他们跟后世的军人比简直是侮辱了后世。
另一边,陈铎回了库部后先查看了宋允知做的那些部件,又叫来石昇问话。
石昇可没有那么好的涵养,见陈大人问及,一心只惦记着告状:“大人,不是我灭自己威风,实在是这个国子监的小孩儿不靠谱,若是任由他胡闹,咱们整个兵部都要挨陛下的批。”
陈铎不动神色地望着他:“是么,他今日胡闹了?”
“您走后他一直在胡作为非,还让下官给他做了一堆东西,也没见着哪一样真的有用,您瞧……”
石昇将宋允知要求的那些小玩意儿摆出来,这些都是先前做出来后又被淘汰的,宋允知说是不合适,石昇反正没看出来究竟哪儿不合适了。
他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对方:“这孩子说不定就是一时兴起,故意糊弄咱们,又或是跟兵部哪一位不对付,想弄砸了这事借机报复也说不准呢。这样的孩子年纪太小,心智又不稳,很容易意气用事。大人,咱们还是换人吧,请教工部那些人都比找他靠谱。”
陈铎揉了揉额头:“罢了,是该换人了。”
石昇一喜:“他不用来了?”
陈铎盯着他,冷冷地道:“是你不用来了。”
石昇两眼一懵。
陈铎疲惫不已,他也想扶持自己人,石昇好歹是个员外郎,算是库部为数不多能掌事儿的人,陈铎念着他年纪也不小了,想着让他跟着宋允知攒一攒资历,却不想此人一直是个付不起的阿斗。既然如此,他也不必再强行捧着了。
他不想做事,下面自然有人想要出头。陈铎道:“我叫闻大人顶替你帮衬那位宋小神童,明日你就不用过来帮忙了。”
石昇本来应该挺高兴的,但是他发现陈大人的面色似乎并不是很好,他有些后悔自己方才告的状,陈大人该不会觉得他心眼儿小吧?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啊,他也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将真相说出来而已。
石昇惴惴不安地问:“那下官做什么?”
“从前做什么,往后依旧还做什么。”
他也就止步于此了,这等心性,想要往上爬几乎不可能,陈铎断言。
宋允知回去之后,先是跑了先生那儿一趟,照例补上功课练了会儿字,后又跟着先生练谱子。
陈素教东西都是有始有终,上回拿了古琴出来后,便一直没让弟子断过。虽然他这个小弟子性情跳脱,还跟寻常孩童不同,似乎有过奇遇,但是陈素还是想将他培养成一位文章盖世、熟通六艺的君子。
宋允知觉得古琴不太适合自己,但也耐着性子学了。
等学完之后,天儿也黑了。冬日里天儿黑得特别快,夜里还凉飕飕的,宋允知那间寝房顶多凑合,也不见得多保暖,更比不上隔壁那间。隔壁萧宝玄他们住的屋子才叫一个奢华,十月末便点上了炭,用的还是顶好炭,每次进去都暖融融的。
宋允知有时候都想跑去萧宝玄的床上蹭一蹭,但是因为多了二皇子这个讨厌鬼,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翌日,宋允知上完课之后,再次来到了兵部。
随春生依旧厚着脸皮跟着,美其名曰“护送”。宋允知虽然几次表示嫌弃,但是还是让他上了马车。
二人来了之后才发现换人了,今日这位闻大人也是昨天见过的其中之一,不过他比石昇内敛且沉稳许多,没什么话,但却从没有抱怨过,不仅将宋允知昨儿吩咐的那些零部件给准备好了,中间宋允知吩咐什么,他也照做。
忙活了一中午后,终于是大功告成了。
可惜这会儿兵部没什么人,人都在城外为了点兵一事操心呢。听闻点兵进展不顺,兵部上下都觉得反响平平,拿这样的成绩出去,陛下肯定大失所望。
眼下兵部人少得可怜,自然也没什么人注意到弩床已经改造好了。一直情绪不见外泄的闻大人见识到弩床的威力后,终于端不住了,亲自过去丈量了射程,又自己上手感受了一番,瞬间喜形于色。
他跟石昇一样,都没想过宋允知真的有本事做成。不同的是,石昇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宋允知二人,闻大人则只是一心一意做好分内之事。万万没想到,不过一天功夫,就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小宋公子,小宋神童!”闻大人连着叫了两遍,“你可真是兵部的大恩人!”
宋允知心道,这才是正常官员应该有的表现,是昨儿那个石昇太离谱了,但兵部还是有好些正常人的嘛。他想要得意两句,但又想起昨日先生告诫,让他在外一定谦逊,宋允知遂放下插在腰上的手,故作平静地道:“哪里,是你们先前模子造得好,否则我也是束手无策。”
“小神童,你放心,等今日兵部诸位大人回来,我一定替你好好禀报这件事!”
宋允知心念一动:“诸位大人,都是去城外点兵去了吧?”
闻大人摸着弩床,下意识点了点头。
宋允知挪到了对方跟前:“那不是兵部的人,能不能参与点兵?”
闻大人茫然地低下头:“啊?”
接着他便对上两双跃跃欲试的眼眸,闻大人几乎是立马就明白了两个人的意思。按理说,他们俩并非兵部的人,又非朝廷的人,是没有资格参与进来的,但是……闻大人望着弩床,人家毕竟是个孩子,孩子么,喜欢凑热闹也是人之常情,人家还给兵部帮了这样的大忙,便是答应了又有何妨?
闻大人一狠心,终究是点了点头:“我替你们办成。”
宋允知高兴地冲上去抱了抱闻大人的大腿。
哇,这人跟他先生一样好说话。
闻大人哭笑不得,瞧,这还是个孩子呢。
话已经说出去了,若兵部诸位大人不同意的话,他再想想别的法子吧,即便软磨硬拍,也不能叫这孩子失望。
午后宋允知便急匆匆返程回去上课了,一直等到傍晚十分,兵部的诸位官员才折返回来。
石昇今儿一直跟在陈大人身边,有心想要给昨儿的事找补一番,但是陈大人却一直不大搭理他,有什么事也是吩咐旁人去做,将他撩在一旁。石昇心中暗暗焦急,生怕陈大人自此便对他有恶感。正好闻大人火急火燎地赶来,石昇以为他也是受不了宋允知那个小崽子,连忙一把握住对方的胳膊,将他往陈铎身边一带。
“你也是过来告状的是不是?”
这没头没脑的是什么话?闻大人狐疑地瞪了他一眼,随即一把推开对方的手,冲着众人道:“我是来道喜的。”
第56章 军营 当众表演踢正步
道喜过后,闻大人便春风满面地领着陈铎等人往里走。
他今儿下午已经试了几十回了,宋允知他们离开之后,闻大人还在偷偷捣鼓这架三弓床弩呢。
射程确实远得很,此刻在众人站定,闻大人早早地叫人守在两侧清退可能过来的行人,确保无误之后,方才再次发动弩床。
踏橛箭凌空而去,带着千钧之力,笔直地扎进千步开外的大理寺围墙。
陈铎眼尖,一下就看到箭竿扎进围城中,他连忙带着人一路小跑地跟了过去,走近一看,箭竿都已经扎了一半儿进去了。
大理寺的围墙可比他们兵部的围墙结实多了,人家有钱,修缮得也好,然而这样的围墙这踏橛箭面前却不堪一击。
陈铎赞叹地直摇头,拔了半天也没将箭拔出来:“威力真大啊,回头将这架弩搬去城门处试一试。”
京城外的城墙才是最结实的。
闻大人跟着赞叹:“如有千钧之力,不过大人,京城的围墙能射吗?”
陈铎咂嘴:“跟陛下说一下应该可以试试吧?”
后面围着的库部众人也惊呆了,他们之前的弩床哪有这样的力道?小神童也就来他们工部待了两天,准确来说,是两个小半天,也没见到他折腾什么,甚至床弩还是从前的床弩,外观并没有任何区别,怎么内里就天壤之别了呢?
“里头改动得多吗?”他们追问。
闻大人谨慎道:“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多,但是小神童说了,这里头的东西一点儿都误不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前期才得反反复复地试用比对,等找到最合适的零部件,东西自然也就做成了。”
“是这个理。”陈铎接过话来,“工部那些匠人们之前也是这么说的。”
石昇被排挤在旁边,想挤却愣是挤不进去。他听到这话,心里别提多憋屈了,合着就他一个冤大头啊?早知道事情进展真的能这么顺利,他就不在陈大人面前告状了,总好过如今功劳没有捞到不说,还白白便宜了别人。
闻大人似乎察觉到一道怨念的目光,他抬头之后,精准地锁定了石昇。随即,他便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回主要的功劳是那位小神童,至于他,只是有幸跟着小神童后面蹭一蹭功绩的,肉吃不着,汤应该能喝两口。本来这份好事儿也没落到他头上,可谁让石昇自己不珍惜呢?
官场上的机会就这么多,稍纵即逝,若是自己再没有点眼力见,这辈子也就一眼望到头了。
闻大人趁机将宋允知打算参加点兵一事转告给陈大人。
陈铎确实犹豫了一下,心里明白不合规矩,但转念一想,什么规矩不规矩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日后他们又不是没有求到小神童身上的地方,何必叫人家失望呢?
陈铎将这事儿揽到了自己身上,高高兴兴地跑去跟兵部尚书外加两位侍郎大人禀报去了。不出意外,三人立马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工部尚书秦阆还亲自下场试了一番。
效果让三人都目瞪口呆。
陈铎趁机给宋允知表功,又说了他与随春生的请求。
秦阆大手一挥:“不过区区小事,答应他们又有何妨?若是来日朝中言官议论,我来担着。”
陈铎立马代宋允知二人向大人道谢。
秦阆感慨万千:“谢什么,反倒是咱们要谢谢这位小神童。”
怪不得陛下对这小孩儿如此器重呢,读书好的孩子常见,口条出众的孩子常见,善于动手的孩子也常见,但是将这诸多优点集于一身便是万中无一了。有这位小神童,确实是他们夏国的福气。
秦阆越是对宋允知赞不绝口,石昇心中便越是懊恼异常。这本来该有他一份功劳的,甚至如今站在陈大人跟前的也应当是他,可如今,一切都毁了。该死……他为什么非得跑过去告状呢?
事不宜迟,秦阆即刻便启程进宫,向陛下禀明情况。
皇上也没想到他们还挺会变通,碰到难题竟然想到要去请宋允知。而后面的发展更叫人匪夷所思,皇上咱三确认:“真是小神童一个人做出来的?”
“千真万确,他画的草图还在兵部呢。”
皇上有些纠结,对于宋允知他自有安排,本来是打算按着文臣的路子培养,日后教好了便是下一个陈素,能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那种。但是上回骑射比赛跟这回的三弓床弩改造,都展出了这小家伙与众不同的动手天赋。难道他在兵术或者营造方面也不同凡响?那这既定的路子得该改一改了。
要不要再找个先生,可陈素会答应么?
虽然没想清楚,但是皇上还是第一时间同意了宋允知的请求。不就是去看点兵么,看就是了,这孩子难得有什么请求,自然该满足他。
翌日一早,前来上值的大理寺众人忽然发现自家围墙上多了好些窟窿眼,成片成片,密密麻麻的,仔细一看还有些箭头折在里面。
大理寺人追问了半天,也没问明白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唐随安四下搜寻,终于发现旁边躲着两个兵部的人,他忽然想明白了,这个方向,又残留着箭头,是谁做的一想便知。唐随安气得跳脚大骂:“没皮没脸的东西,自家没墙啊,逮着别人家的围墙使劲射,真把大理寺当他们自家的东西了?”
兵部二人赶忙撤离,生怕多看一眼就被逮到,又担心唐大人气不过直接骂到他们家尚书大人的身上。
唐大人那张嘴,没理都能搅三分,有理更是不饶人。先前大理寺与刑部的人闹矛盾,刑部的人故意将泔水倒入大理寺的泔水桶里,搞得大理寺怨声载道。唐大人得知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冲到刑部衙门里头,质问他们是不是穷怕了,真没有泔水桶的话,把家里祖坟里的骨灰盒掏出来涮一涮,没准还能顶个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