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儿烂的话,他们干嘛还浪费这么多宝贵的国家外汇,漂洋过海飞到日本来考察学习?
叶菁菁总算有机会发表自己真正的意见了。
“我们主要是来学管理的呀。既然日本有大量的纺织厂设备并不先进,那他们是怎么高效率生产,并且保证产品质量的?”
“硬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积极发挥人的作用,就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最好。”
“我们把管理学到手的话,后面有机会争取进口设备,我们也占优势啊。因为我们西津纺织厂的人已经到位了。设备一来,我们就能干的跟日本纺织厂一样好,甚至更好。”
薛琴竖着耳朵在旁边听,忧心忡忡道:“可是日本人会在我们去看那种工厂吗?我们人生地不熟,还不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
众人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嘿!还真不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种事情吧,国内也是经常干的嘛。
外宾来访参观菜场,哎呦喂,那蔬菜总那供应的叫一个丰富多彩。
等外宾一走,您呐,赶紧把刚才买的蔬菜全都退回去。
那都是做给外国友人看的。
现在日本人要对他们来这一手,那他们真没辙。
叶菁菁摇头:“我认为应该不会。东棉之所以这么积极,本质上还是想跟我们达成合作,卖设备给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买设备?因为我们要进行旧厂改造。只有这种情况,我们才会大规模购置设备。”
“旧厂改造要怎么做?他们不提供模板给我们看,又如何让我们心动呢?”
田副书记点点头,夸奖叶菁菁:“小叶这个大学没白上,看问题全面还有前瞻性。日本人做事啊,就是一套一套的,跟打仗一样。”
丰要武原本听的都忍不住点头了,结果田副书记一夸奖叶菁菁,她心里就不得劲了,开始鸡蛋里挑骨头:“你不是说东西不要落在笔记本上吗?这让日本人看到了,影响多不好。”
叶菁菁直接怼回头:“日本人看到了,也只能说明我们对这一次考察活动的重视,事先收集了大量资料。这又不是什么秘密,这都是日本自己公开的数据。”
只是因为现在国门没打开,大家在国内收集资料的途径有限而已。
孔素梅冷不丁地低呼出声:“日本人是故意的啊。”
她看所有人目光都转向她,赶紧解释,“等一下飞机到现在,日本人处处带我们看稀奇,看好的,是成心的,就是想让我们觉得日本处处都好。”
“等我们眼睛看晕了,入迷了,最后再看到老旧的纺织厂,我们就想起来我们西津纺织厂的设备,那哪里还能受得了?肯定想方设法也要换的跟他们新厂一样啊。”
丰要武理解不了:“那有什么区别呢?带我们先看就旧厂,然后再看旧厂改造的结果,不也一回事吗。”
“不一样的。”叶菁菁摇头,“前后顺序颠倒,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人类有慕强心理。”
慕强这个词在现在属于一个生僻词,所以她又特别解释一下:“就是人会崇拜强者,认为强者做的都对,会自行美化强者的行为,跟在强者屁股后面跑。”
孔素梅连连点头:“对,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她打了个比方。
“你们城里家庭出身的,大概没什么感觉。我才十几岁大时,跟我一个小姐妹被老乡带到城里来做工。”
“当时我跟我小姐妹走的路不一样,我是从棚户区那边过去的。所以我对西津城的第一印象就是,哎哟,怎么城里人住的比我家还差。”
“所以后来哪怕我进了工厂,看到了大机器,看到了漂亮的洋楼,洋行里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我也不觉得城里就处处好,因为我一直都忘不了棚户区。”
“我那个小姐妹呢,跟我走的路不一样,她一开始看到的就是漂亮的中央大街,大洋楼,大饭店,西津城最繁华的面貌。”
“所以在她看来,城里处处都好。哪怕后面她也看到了叫花子,晓得了棚户区。但她第一印象始终磨灭不了,就是西津城哪里都好。”
孔素梅没继续往下说。
小姐妹因为这个认知,始终感觉自己这个乡下妞比城里人低一等。
哪怕那个时代,城乡户籍并没有优劣之分,她也在有城里人相中她,想跟她结婚的时候,她便觉得受宠若惊,根本都不挑对方的条件。
结果可想而知,她成了大概率中的一员——越是不挑对象的,日子过得越是恓惶。
她那个丈夫,真是不提也罢。
孔素梅暗自在心中叹口气,把遗憾藏在心底。
但尽管她没说到头,考察团的成员们也明白她的意思了。
薛琴恍然大悟:“搞了半天,日本鬼子在跟咱们玩心眼子呢。”
没错,现在国际友人又变成日本鬼子了。
叶菁菁笑道:“在商言商,人家肯定是想做生意的。再说他们玩的是阳谋,也没使阴暗手段。咱们要做的就是祛魅,要从咱们实际情况出发,不要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觉得人家处处都好。”
她蹭了这么一个宝贵的出国名额,肯定要在考察团发挥自己的作用啊。
她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大家泼冷水,让大家别急着晕头。
第212章 由不得不心动 加班什么加班
出了田副书记的房间门, 薛琴抬头,刚好透过走廊尽头的大窗户,看到了东京的夜色。
她小声嘀咕了一句:“难怪那日本鬼子让我们看东京的夜色呢。”
摸着良心讲, 哪怕晓得对方不怀好意,她也要承认, 八月的东京夜色, 确实迷人。
灯,好多灯。
出国之前, 她只在春节的灯会上看到了如此璀璨的灯光。
可灯会只局限在人民公园里,不像东京城, 从高楼上看下去,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流光溢彩。
灯光比月光更大方, 毫不吝啬地洒一地, 织染成柔软的金黄色的锦缎,抚摸着一条条马路。
马路上的车流如星河倾泻, 潺潺不绝,同灯火璀璨的高楼交相辉映,叫人一时间搞不清楚,究竟是天上的街市跌落了人间,还是光雾惑心,显了一座海市蜃楼。
薛琴都看傻了。
她拉着叶菁菁的胳膊,想要跟她交流感情,结果一侧头却发现自己的小伙伴, 面色平平,压根没有任何激动的意思。
叶菁菁的确不激动。
这有啥好激动的。
论起灯光秀,她不知道看了多少了, 无人机编队表演也不稀奇。
现在,瞧着东京夜色,也就是高楼和灯嘛,有什么好稀奇的。
丰要武都不得不佩服她这一点。
不管叶菁菁是不是装出来的,反正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表现得宠辱不惊。
哪怕是好奇,那也是坦坦荡荡地好奇,丝毫看不出小家子气。
哎,如果不是出了意外,她去上外交学院,当个外交官的话。
起码出了国,也不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毫无见识,丢了国家的脸。
叶菁菁自觉不应该表现得太冷漠,敷衍了两句:“放心吧,以后西津城的夜晚会更漂亮。”
她转过头的时候,目光刚好撞上丰要武。
后者像被抓包一样,慌乱地离开视线,随手一指:“那楼怎么那么多灯啊?”
她记得很清楚,铃木美雪说了,像这种楼叫写字楼,下面有商场,上面就是各家公司。
现在都快八点钟了,公司难不成也三班倒,到现在还要上班吗?
薛琴莫名其妙,她问谁呢?大家关系也不咋样吧。
丰要武感受到了尴尬,头扭来扭去,抓住了王老师,赶紧转移说话对象。
王老师也搞不清楚,他上一次来日本还是三十年代的事儿呢,这都过去四十多年了,沧海桑田,现在的东京早就不是昔日的东京。
恰好饭店的保洁员经过,王老师可算找到了询问对象。
答曰:他们在加班。
考察团的成员们集体震惊了。
加班不是什么稀奇事。
大干特干的时候,不管工厂还是生产队,隔三差五就要加班加点。
但那都是一线生产啊,这种公司搞文职工作的,也要加班加点吗?
日本人未免也太拼了点。
孔素梅感叹:“难怪人家能够这么快就发展起来,果然也是勒紧裤腰带,大干特干。”
其他人纷纷点头。
有胆子大的一线工人半开玩笑半认真道:“那以后我们厂里坐办公室的,诸位领导,是不是也该加班加点啊。起码得像日本看齐呀。他们几点钟下班,咱们也这么来啊。”
车间主任这种也在一线的干部还没什么感觉,跟着看热闹,其他领导的表情一个比一个微妙。
众人都默不作声,一边开了窗户吹着晚风欣赏夜景,一边盯着写字楼,看灯到底什么时候熄灭。
乖乖,这些人一个个不打算回家了,准备在单位打地铺吗?这都几点钟了呀。
好不容易等到灯一盏盏地灭掉,东京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半钟。
想想看,哪怕是住在单位宿舍的人,走回去收拾一下,最早也得十点钟才能躺上床睡觉。
难怪人家日本女同志一旦结婚生孩子,就辞职回家当主妇呢。
不这么干的话,小孩怎么办?托儿所也不好24小时给你看孩子呀。
偏偏西津纺织厂的工人胆儿肥,这会儿还敢拿领导开涮:“九点半钟,不要忘了啊。”
想要学人家日本鬼子,那就从上到下地学。
没理由领导抱着胳膊在旁边看,光对工人挥鞭子。
眼看领导们都笑不出来了,丰要武赶紧跳出来,皱着眉毛强调:“我们情况又不一样,我们是纺织厂,又不是纺织公司。”
但一线产业工人才不听这一套,坚持道:“怎么就不一样呢,还是坐办公室啊。”
薛琴下意识地抱住叶菁菁的胳膊。
她不想天天加班到九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