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菟丝花一样的女人,永远没有主心骨,永远指望别人。
她在妓·院的时候,指望的是孙佩兰她妈。
被解救出来以后,指望的对象又具化成了徐主席和工作队。
结婚以后,她所有的事情,全指望叶友德拿主意。
叶友德不给她拿钱,她又靠女儿养。
叶菁菁将她推给徐主席,她依赖的对象,自然也就转成了徐主席。
明明不是小娇妻,明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干活,却依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
给她争取到铁饭碗,是叶菁菁对她的最后安排。
党爱芳被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半晌才眼泪汪汪:“我,那徐主席都回忆录怎么办?”
她想说自己不是吃白食的,她一直在给徐主席整理文稿呢。
“上班八小时,下班以后,你不能用起来吗?”
党爱芳无话可说了。
叶菁菁突然间叹了口气:“我不恨你。”
她抬头,认真等看着党爱芳,“你从来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从来没人教过你。”
“你被你大·烟鬼的父亲卖进妓院的时候,你的母亲没有救你。”
“你在家的时候,也没有享受过母亲的温柔呵护。你的母亲,把时间精力都花在干活和讨好你的父亲身上。对你的唯一要求,就是听话懂事。”
“你有样学样,也是这样当一位母亲的,失败得一模一样。”
党爱芳嘴唇嗫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叶菁菁看着她的眼睛:“我早已长大,我也不需要你成为一位合格的母亲。所以,请你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女儿,好好养一遍自己吧。”
生而为人,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爱自己呀。
连自己都不会爱的人,还谈什么其他呢。
第133章 还不如坐牢 报应来了
从副食品店到副食品公司, 中途刚好经过大杂院所在的巷子。
徐主席热情地邀请售货员,搭顺风车过去送开除通知书,省得她自己坐车麻烦。
到了巷子口边上, 叶菁菁跟着一块下车。
徐主席惊讶:“干嘛呢?办完手续,到我家吃饭去, 好好补补。”
叶菁菁摇头:“不了, 我还有事儿。”
徐主席又在心里头叹气,她一直希望这对母女能够母慈子孝, 但是好像一直实现不了。
大概母女之间也讲究缘分吧,没有缘分就是没有。
叶菁菁下了车, 准备去公交车站等车。
那售货员却有点迷糊:“那个叶秀芬家,进去到底是第几家呀?”
她之前,只跟同事来过一次, 当时一圈人她也没什么记路。
现在感觉好像有点晕啊。
叶菁菁本着给党爱芳攒人缘的心态, 主动帮忙:“让我带你过去吧。”
其实她是好奇,想知道卢家现在是怎样的兵荒马乱。
叶秀芬和叶友德姐弟二人, 隐瞒出身,又藏匿海外关系,有重大特务嫌疑的事儿;连累她叶菁菁连大学都上不了了。
她就不信卢家能够全身而退。
果不其然,她俩还没走到大杂院门口呢,就听到了惊天动地的声音。
里头有男人的咆哮、女人的哭喊和小孩子的哇哇大哭。
叶菁菁和售货员对看一眼,赶紧跑过去看动静。
乖乖隆地咚,这是在单方面殴打呀。
卢根宝已经气疯了,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就是没阻止卢少婷这个丧门星神经病,把户口迁回城里。
她脑子抽风,跑去举报家里有海外关系。
害得他爸妈都被公安给抓了, 到现在他妈还被关着。
他本来开过年就要结婚,家里房子粉刷过了,新家具打好了,彩礼也准备好了。
结果现在,什么都完了。
女方已经退婚了。
完全不顾他们之间这么长时间的感情。
卢根宝感觉天都塌了,看到被放回来的卢少婷,他现在只想打死这个丧门星。
现在是下午工作时间,留在大杂院里头的,只有不上班的老人,和放寒假的小孩。
谁敢上去拦着呀,况且他们也不想拦。
虽然说“文·革”时期,看似非常流行子女举报父母,夫妻反目,互相写大字·报。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老百姓对这种革命激情燃烧的人,是避而远之的。
生怕一靠近对方,对方就会抓住自己的小辫子,后面各种整自己。
得,这种人,惹不起躲得起。
结了婚又离了婚,两个小孩都上幼儿园的年纪了,总不能说卢少婷是年少无知,一时热血上头,冲动之下才揭露自己亲妈和亲舅舅的。
她这样做,能说明什么呀?说明这个人跟毒蛇一样啊,血是冷的,捂不热。
不说爹妈了,她舅舅对她这么好,有什么用啊,转头她就能捅人一刀。
哎呦呦,现在她弟弟打她,他们可不伸这个手。
否则回头再被毒蛇咬一口怎么办?
几个老头老太太跟走过场一样,嘴里喊着:“好了好了,有话好好讲,不要打了。”
但谁也没过去拦着。
只有几个心软的老太太,拉着卢少婷的两个儿子,真的他俩被暴怒的舅舅,一脚一个踢死了。
叶菁菁和售货员更加不可能伸这个手,去见义勇为。
开什么玩笑啊?卢根宝可是个壮小伙子。
男女体力天然有差距,否则为什么家暴中被打死的,占99%以上的,都是女性呢。
她俩跟卢少婷又没什么深情厚意,干嘛要去出这个头?
售货员感叹了一句:“放她出来干嘛呢,她还不如在牢里老实待着,好歹还能留条命。”
照这架势下去,她早晚有一天会被活活打死。
叶菁菁也理解不能。
卢少婷当真脑子有病。
就她干的事儿,居然还敢回家?
心里当真没点逼数,难不成她还以为,她爹妈和她弟弟,对她是真爱?
叶菁菁收回视线,跟售货员打招呼:“叶秀芬家就在这边。我还有事儿,我先走了啊。”
售货员估摸着她也不方便露面,点点头:“行啊,谢谢了啊。”
叶菁菁还真不是随便找借口,她要去西津大学,她要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做最后一次努力。
西津大学校办主任,这会儿正忙着呢。
忙啥?忙的就是叶菁菁之前建议的《我们的大学》这本书。
自从他们发函到高校之后,大家反应都非常热烈,很多学校都立即组织人员撰写自己学校的介绍,好尽可能的让考生了解自己。
哎,前些年因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军事威胁,北京、上海、广州、长春、郑州等大中城市的高等学校,出于战备疏散的需求,被迫外迁。
后来还有些学校被合并了,或者被裁撤掉了。有些学校回到原址了,有些学校还留在疏散地。
如果不是校方自己,外人依据文·革前的资料,据了解学校,肯定会满头雾水。
所以,这一本介绍书,堪称及时雨。
西津大学得到了同行的赞赏,自然高兴。
现在校办主任看到叶菁菁,也不嫌烦,而是直接把人带去了招生办:“具体情况,我不是很了解。问问他们吧,看能不能补救。”
现在大学没那么在乎海外关系。
毕竟,说白了,眼下大学里的中坚力量,普遍都是解放前就接受过教育的人。
而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能上学,家里起码小康水平。
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家里有海外关系,或者接触过有海外关系的人,再正常不过。
甚至连叶秀芬偷藏父亲海外来信的行为,他们心中也能理解。
亲情嘛,外加谁又不想过舒服的好日子?
人性的本能如此。
只是不好拿到台面上说而已。
招生办主任看到叶菁菁,也是满脸惋惜。
因为叶菁菁虽然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西津大学。
但是1977年的高考录取政策,并不是说你报什么学校,就一定录在什么学校。
首先,它要先保证重点大学的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