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品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
“特等奖,送一辆自行车,一等奖,享有徐家铺子酒楼名下所有店铺九五折优惠,终身制。只要徐家铺子酒楼一直开,这个优惠卡就能一直使用。二等奖,免餐券十张,但凡是徐家铺子酒楼有的菜品,都可以使用。”
“三等奖,免餐券五张,参与奖,免餐券三张。”
除了特等奖的奖励稍微大一点之外,其余的奖励对于酒楼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这只是对于酒楼和徐婉宁这个老板而言,对于消费者来说,哪怕是参与奖,也占了很大的便宜。
徐家铺子酒楼如今最贵的几道菜,价格都是五块八毛钱,参与奖有三张免餐券,相当于可以吃三次!
第1310章
“嫂子,这个活动也是两店通用吗?咱们的老店也能参与?”
徐婉宁颔首:“这是自然。不论是打折卡还是免吃券,都可以两店通用。你之前不是说,咱们老店已经很久没有过活动了吗?这次正好,趁着新店开业热闹热闹。”
东子和徐婉宁聊天的时候,脆弱也没有闲着,拿着一个计算器默默地算账。
这个活动乍一听好像一定会亏本,毕竟特等奖是一辆价值接近两百块的自行车,一等奖是优惠打折卡,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都是免餐券,即便是参与奖,也有三张免餐券。
老店里最贵的菜都是五块八毛钱,新店要稍微贵上一些,凑了个六块钱的整数,哪怕是参与奖,也意味着每充值一百块钱,就要减少十八块钱的利润。
当然了,这只是外人的看法。
翠芬算的,是除过各项成本之后的亏损。
她的手指飞快地在计算器的键盘上跳跃,最后发现,这个活动并没有任何的亏损,不外乎就是赚的多与少的问题。
徐婉宁跟东子说话之余,注意到了翠芬表情的异样,不禁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个活动太大了?”
翠芬急忙摇头,嘴唇微微蠕动,小声说道:“我只是没想到,咱们的利润,竟然这么高……”
徐婉宁哑口失笑:“饮食本来就是暴利行业,但也不是什么人开店卖吃的都能把生意做大做强。味道是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方面,服务也是一方面,还有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种种综合起来看,才能确保生意是否能做的长远。”
翠芬觉得利润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要知道,徐家铺子酒楼的大厨,可都是徐婉宁手把手教出来的,味道自然不必多说。
以她御厨传人的手艺来看,外面鲜少有酒楼的味道能比得上徐家铺子酒楼,要不然全福楼的孙老板也不至于总是找她取经了。
第二点,成本低,利润高,这个是相对的。
不论是老店的店铺,还是这家新店的店铺,都是徐婉宁花钱买下来的,不需要每个月支付房租,在这方面又省了一大笔钱。
况且,徐家铺子酒楼的供肉商,可是徐婉宁的养殖场,为了方便记账和盘账,每次杨开往酒楼运输了什么肉类,都会在账本上记下来,但价格都是以成本价来计算。
相比较在外面的市场上买肉,这又省了一大笔钱。
“嫂子,这几天我先顾着新店这边吧,不然我怕陆旭会顾不过来。”
陆旭,就是东子为新店找的经理。
自从徐婉宁将店铺买下来以后,东子就一直让陆旭跟着他,他亲自教,试图让陆旭快点上手。
不得不说,东子的识人能力不错,陆旭也是个有本事的,没几天就已经上手了,只不过到底第一次做这份工作,难免会在手忙脚乱下出点差错,但问题不大。
“不用,就让他自己一个人面对。总店如果不忙的话,你再抽空过来看看就成。”
说完,徐婉宁这才看向陆旭:“咱们新店刚开张,你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工作,所以我可以给你试错的机会,但记住了,你只有两次机会。第一次错了不害怕,记住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复盘以后加以改正,如果第二次依旧犯错,那对不起,我的酒楼容不下你。”
徐婉宁的话说的很直白,陆旭不停点头:“小老板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坚决不会让你和东子哥失望!”
新店开张的时间暂定在十二月三十一号,也就是明天。
新店的开张活动徐婉宁预计进行三天时间,跨越了1982年到1983年,哪怕现在的百姓都更喜欢过农历年,对于元旦这个节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但徐婉宁还是想要一点节日的仪式感。
所以,除了上述的活动外,但凡是进店消费的顾客,哪怕不充值,也会每桌送上一份姜丝可乐。
一大壶可乐能煮出来好几壶姜汁可乐,这个成本也不算太高,但却能让顾客的心里熨帖一些。
陆续跟着东子,将一些注意事项记好以后,就准备迎接明天的开张。
新店开张的事情,徐婉宁并没有告知娘家人,也只有林家人知道。
对于她来说,往后生意越做越大,分店肯定也会越开越多,哪怕送一个花篮不贵,家里人轻松都能拿得出手这笔钱,但徐婉宁可不希望因为自己开一家店的缘故,让哥哥和家中长辈们一再请假。
一次两次还还说,次数多了,总会产生不可预估的矛盾,所以她索性从根源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晚上,徐婉宁回到家中,跟林母说了第二天要去新店的事情。
“要不要去给你帮忙啊?”林母问道:“新店开张,肯定顾客很多,万一忙不过来怎么办?”
徐婉宁摇头拒绝:“服务员已经请好了,东子和翠芬也特意培训过了,能应付地过来。我就是跟您说一声,我明儿得去新店那儿看看,早上出门早,您就别准备我的早饭和午饭了。”
“那行。”
林母淡淡地应了一声,继续低头吃饭。
徐婉宁这才察觉到,林母的状态有些不大对劲,看起来情绪不佳。
但饭桌上她没有开口询问,等到吃过饭后,她主动将碗筷洗了,这才去了林母的卧室。
冬天天黑的早,哪怕才七点钟,外面也已经黑蒙蒙的一片了。
林母没有开灯,躺在床上闭眼小憩。
听到推门的动静,她拉开床头的小灯,当看到徐婉宁突然出现在卧室里,林母愣了一下,“阿宁,你怎么来了?”
“妈,您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儿了?”
徐婉宁搬了一张凳子坐在林母的床边,她的视线紧紧的盯着林母的脸,丝毫不给她逃避躲闪的机会。
“没事儿,你想多了。”林母微微垂着眼眸,不敢和徐婉宁直视:“我就是这段时间太累了,所以想早点休息。”
“妈,您跟我之间何必藏着掖着呢?”
第1311章
“您如果不愿意跟我说的话,那我明天就去裁缝铺问,总能问清楚您到底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可别!”林母猛地抬起头,伸出一只手阻拦徐婉宁:“明天酒店新店开张,你作为老板,肯定要在现场待着,可别乱跑。妈真的没事儿!”
“酒楼有负责管理的经理,我在不在意义不大,如果我不在他就不好好工作的话,也没有留下来的价值和必要了,所以我完全可以不去。”
徐婉宁根本不给林母拒绝的机会,在她的目光下,林母感觉自己无所遁形。
过了好半晌,林母重重地叹了口气,“陈家父子,可能不打算在成衣店干了。”
“为什么?”徐婉宁微微皱眉:“是他们觉得福利待遇不够好?”
坦白讲,徐婉宁给的工资和福利,已经远高于市场价了。
每个月光是底薪就有五六十块钱,比一般工厂的工人工资还高,而且每做出一件衣服,还有相应的提成。
之前夏天,主要做旗袍和连衣裙,因为简单,一天能做好几件,所以徐婉宁给的提成是每一件五块钱,之后订单数量多起来以后,每一件她又多加了一块钱的提成,相当于给到了六块钱。
入了秋以后,成衣店开始做外套了。
外套用料多,制作起来也复杂,价格基本都在一百出头的样子,每一件徐婉宁给十块钱的提成。
天气逐渐变冷以后,成衣店又多了毛呢大衣,一件毛呢大衣,价格少说也要两百块钱往上,但是为了追求质量,所以制作周期比较长,徐婉宁索性每件给四十块钱的提成,相当于一件衣服价格的五分之一了。
徐婉宁自认为自己给的价格已经很良心了,出去看看市面上现在还存货的裁缝铺,估摸着开店的老板一个月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不过,陈家父子动了心思这事儿,徐婉宁除了一开始有些震惊外,竟然并不觉得意外。
夏天的时候,林母偶然提起过,因为成衣店的生意太好了,有些忙不过来,所以陈家父子想将自家亲戚也叫过来工作,多少也能挣点钱,但被徐婉宁拒绝了。
林母心里也不大乐意。
毕竟成衣店,是徐婉宁担心她闲着无聊无事可做,所以特意开起来让她打发时间顺便挣钱的,虽然成衣店名义上的老板是徐婉宁,但一直都是林母在管事儿。
除过那两个打暑假工的小姑娘,成衣店里一共就三个人,要是陈家再多来几个人,谁能说得清楚这裁缝铺到底是她家的还是陈家的?
所以徐婉宁的拒绝,对于林母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儿。
之后林母没再提过这事儿,但徐婉宁却觉得,他们想要单干是早晚的事儿。
毕竟成衣店的生意这么好,没有人会不眼红。
而且陈家父子肯定会以为,他们才是成衣店的主力,成衣店没了他们,肯定会倒闭。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徐婉宁的成衣店之所以能赚这么多钱,除了她的设计稿之外,还有她低价从纺织厂进来的布料。
夏天的布料就不说了,本来就不算很贵,徐婉宁更是以只高于成本价一点点的价格买了一大堆。
至于冬天的衣服,之所以能卖的那么贵,除了裁缝的手艺外,最主要的是布料撑起来的。
布料好不好,会完全展示在衣服是否廉价上面。
徐婉宁记得前世,师娘曾拿出来过一件毛呢外套,是她年轻时候买来的,九几年的时候,她那件衣服花了六百多块钱,相当于师父一个月的工资了。
但过去了三十多年,布料依旧硬挺,虽然款式稍微有些过时,但是往身上一穿,气场和气质顿时变得不一样了。
徐婉宁的成衣店本来就是走高端路线的,她可不想坏了自己的口碑,所以进货的布料都是好的贵的。
一件两百块钱的毛呢外套,光是布料的成本价就要七八十块钱,再算上给陈师傅的四十块钱的提成,其实算下来,一件衣服,徐婉宁只挣八十块钱左右。
乍一听好像已经不少了,但对于暴利的服装行业来说,这个利润一点也不高。
如果陈家父子自己从纺织厂去买布料,一件衣服光是布料的成本钱,估摸着得在一百块钱往上。
而且,哪怕是入了冬,毛呢外套价格贵的情况下,成衣店的生意一直络绎不绝,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设计。
不论是夏装,秋装还是冬装,成衣店制作售卖的衣服,都是徐婉宁亲自画的设计图纸,乍一看好像平平无奇,但是穿在人身上,整个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而且她卖秋冬天的衣服,不单单只是卖一件外套那么简单,她捎带手地会卖里面的内搭。
可以是毛衣搭配半身裙或者裤子,也可以是一条布料材质比较厚的秋冬连衣裙。
当然了,毛呢外套主要还是陈师傅做,里面的内搭,是徐婉宁找的服装学院的同学来兼职做的。
提成她给的没有陈师傅那么高,但每做出一件也有三块钱的提成,一般一天就能做好一条连衣裙,两天能做三条半身裙,一个月下来挣的钱,也足够学生们的开销,甚至还能攒下来一些。
这些都是成衣店生意好的原因,并不单单是陈家父子。
现在他们眼红成衣店的生意好,想要另起炉灶单开,徐婉宁倒是也能理解。
“阿宁,你说到底该怎么办啊?”林母红着眼眶:“虽然说我也会做,但我一个人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店里还有那么多的订单,我都怕做不完。他们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