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宁颔首:“说说你的意见。”
“以外人的眼光看,咱们养殖场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目前有公鸡母鸡共计四千多只,兔子三千多对,鹅和鸭子差不多也各有三千只的样子。听起来很多,但其实成熟能出栏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样子。”
“但是利民食品厂那边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这个月,我隐约感觉咱们都快供应不上利民食品厂的需求量了。另外,牛的需求量也增大,还有猪肉……”
杨开确实是用心地在经营着养殖场,他对养殖场的了解,远比徐婉宁这个老板更多。
听完杨开的分析,徐婉宁指着账本说道:“我刚才算了算,咱们养殖场的账本上,如今还有十六万的样子。拿出两万块钱来,给大家发放奖金和提成,剩下的,就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吧。”
杨开不可置信:“用十四万来扩大规模?”
是他听错了,误会了小老板的意思,还是小老板自己说错了?
要知道,养殖场一开始投入的成本,也就只有几万块钱而已。
“对,全部投进去,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徐婉宁说道:“目前京市只有咱们一家养殖场,可以说占据了所有先机。除了给利民食品厂的供货,以及徐家铺子酒楼和二号店外,咱们也可以扩大业务量嘛。”
比如说,给屠宰场提供猪肉。
再比如说,给京市其他的大酒楼提供肉类。
现如今,和徐家铺子酒楼同等规模的大酒楼,少说也有十几家,而且生意都不差,每天肉类的需求量绝对不少。
而京市人口这么多,酒楼也只会越来越多,她抢占了这个先机,把生意铺开,赚的钱又岂会少?
一开始,徐婉宁开养殖场,只是为了给二号店提供肉质鲜美的肉类,后来跟了利民食品厂达成合作制作风干系列以后,她的生意又延伸了一些。
京市的市场这么大,她完全可以做更多人的生意。
杨开被徐婉宁的三言两语,激发出了内心的激动。
“对,小老板说的没错,咱们的目光不该拘泥于现有的生意,应该做更多人的生意。不过,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
杨开皱眉:“咱们养殖场的面积,已经利用到了极致,要想扩大规模,就得重新弄地皮。”
鸡鸭鹅这些要想好吃,就得有专门的鸡圈鸭圈,可以让它们多多运动。
要不然走地鸡为什么要比饲料喂养的鸡卖得贵?
肉质紧实啊!
另外,牛啊羊啊这些,需要的面积也得大。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咱们养殖场隔壁不是有一块儿空地吗?那也是我的地,你直接在那儿弄就成。”
两块地,一块儿四亩多,一块儿五亩多,中间相隔的并不算远。
杨开想了想,对徐婉宁说道:“小老板,既然是两块地,咱们要不就分开来弄,新的那块地专门养家禽,现有的这一块儿就喂养牛羊这一类体积比较大的。”
“另外,我寻思着咱们是不是可以弄一块儿鱼塘来养鱼?我看鱼的需求量也很高,而且鱼好喂养。”
但是如果养鱼的话,就得需要专门的鱼塘,总不能在现有的地皮里开一个鱼塘吧?
徐婉宁也觉得,养鱼是个不错的计划,除了鱼之外,还能养虾和小龙虾等等。
“鱼塘的事情先不着急,等我回头问问养殖场附近有没有可以开发鱼塘的地方,有结果了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行,那我就先去安顿第二个养殖场了!”
杨开心满意足的走了。
小老板把这事儿交给他来办,不就证明了信任他吗?
虽然他每天来回奔波确实辛苦,但这种成就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刚谈完养殖场的事情,张凯琪就来了。
见徐婉宁还约了人谈事情,杨开立刻起身:“小老板,那我就先回去处理事情了。”
“现在是饭点,你先吃点东西再回去吧,我让翠芬给你安排。”
杨开连连摆手:“不用了小老板,现在酒楼正忙着,就不麻烦了。反正我骑着三轮汽车,我去统一小食铺吃就行。”
说完,杨开一溜烟地跑掉了。
徐婉宁挑挑眉。
看来,她手底下的员工,很快就要好事将近了啊!
张凯琪有些拘谨地站在一旁,目光却不停地打量着徐婉宁。
“张同志,请坐。”
张凯琪在徐婉宁身边坐下,急忙说道:“徐同志,你别这么叫我,你年长我两岁,直接叫我凯琪就好。”
张同志什么的,听起来也太生疏了。
徐婉宁倒是不介意称呼问题,张凯琪不希望自己那样叫她,那自己换一个称呼就行。
“好的凯琪,我叫了几道菜,咱们先吃点东西,吃完以后再聊正事儿。”
“行,谢谢婉宁姐。”
徐婉宁叫的是徐家铺子酒楼的招牌菜,两个人吃,她也没有多点,只要了两荤两素外加一道汤。
饭菜上桌后,张凯琪好几次想开口跟徐婉宁聊天,但见对方一直在专心的吃饭,于是悻悻地没开口。
好不容易等到饭吃完了,张凯琪立刻问道:“婉宁姐,我听我爸说,你打算开一家分店,现在还缺一个管理的人,是吗?你觉得我成吗?”
张凯琪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继而说道:“我承认在挑选人生另一半的时候我不够理智,甚至有点瞎眼,但不是我自夸,管理酒店这方面,我还是稍微有点经验的。”
这个徐婉宁自然知道,之前的小饭馆就是例子。
第1230章
徐婉宁问了几个专业的问题,张凯琪都对答如流。
该说不说,在这方面,张凯琪确实有天赋。
“恕我问一个比较冒昧的问题。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够管理好一家酒楼,而且也有足够的本钱将一家店开起来,为什么不愿意自己干,要给别人打工?”
这是徐婉宁最关心的问题。
张凯琪完全有能力自己开起来一家店。
虽然徐婉宁和张厂长的关系不错,但她也担心,张凯琪到中途突然变卦,打算自己去开店,到时候她的人手还没有培养起来,分店岂不是要黄了?
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张凯琪苦笑:“其实我也想过自己再开一家饭馆或者酒楼。”
毕竟,几个月就能挣几万块,怎么还能瞧得上百来块的工资?
但张凯琪也是在离婚以后才知道,她的小饭馆,之所以一开始生意就不错,完全得益于娘家人的帮助。
当时大姐夫帮她选址的时候,就选到了京市师范学院的附近。
京市师范学院,地理位置相当不错,附近很是繁华,除了学校外,还有两个规模不小的工厂。
学生未必有钱能在她的饭馆里吃得起饭,但是工厂的工人有钱啊。
哪怕一个工人一个月吃上一两次,一个工厂也有那么多工人呢。
而且她大姐夫,包括大姐夫的家人,都没少鼓动自己的同事去她的小饭馆吃饭。
所以从一开始,小饭馆的生意就不差,但这种不差,是用人脉堆积起来的。
之后婆家人将小饭馆抢去了,没有她娘家人的面子,生意自然而然就变差了,再加上婆家人心不齐,所以很快,就倒闭了。
“我要再开一家饭馆,绝对不能再开在之前的地方,要不然就是给我大姐夫抹黑。但如果换一个地方的话,我未必能将生意做起来。”
毕竟她不像徐家铺子酒楼,一开始是用厨艺在撑着。
她做饭好吃,但也没有到大厨的程度啊。
再一个,结婚又离婚的事情,让娘家人操碎了心,张凯琪现在不想再让娘家人担心她的情况,也不愿意家里人为了她东奔西走。
“我爸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婉宁姐你是有大本事的人,而且徐家铺子酒楼在你的经营管理下生意越来越好,我认为我跟着你干,未必比我自己开饭店差,所以我想跟着你。”
徐婉宁又和张凯琪聊了几句,算是剖析了这个姑娘内心的想法。
再加上有张厂长那一层关系在,徐婉宁倒也没有那么担心。
“我这边能给到的工资,是一个月两百块钱。”
一个月两百块,在八十年代初,已经是相当高的工资了。
张厂长工作好几十年,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两百出头。
所以,徐婉宁给的工资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不过比起之前挣过大钱的张凯琪而言,两百块钱也不算多。
只是张凯琪很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不觉得这个工资有什么问题。
东子和翠芬替徐婉宁管理着徐家铺子酒楼,除了每个月固定三百块钱的工资外,每个人占有徐家铺子酒楼净利润的一成,两个合起来就是两成。
比方说,徐家铺子酒楼一个月的净利润如果是五千块钱,他们两个人就能抽成一千块钱。
当然了,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每个人只占百分之五,但是随着徐家铺子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而徐婉宁越发不管事以后,给两人的占比就更多了一些。
徐婉宁也想过给张凯琪分成,但这话不能一开始就说,得先将分店开起来,看生意如何,再决定给她多少占比的提成。
总之,如果张凯琪干得好没有异心的话,徐婉宁不介意让她多挣点钱。
对于手底下的人,只要是用心工作的,徐婉宁向来不会亏待对方。
谈好了薪酬,徐婉宁问张凯琪:“你觉得,咱们新店开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张凯琪笑容有些羞涩,“婉宁姐,我有一些想法,想跟你聊一聊,但是你不要觉得我异想天开。”
“怎么会呢?我很希望听到你对于咱们分店的看法。”
昨天晚上回家,张厂长就跟张凯琪说了让她去徐婉宁店里帮忙的事儿。
一整个晚上,张凯琪都没有好好睡觉,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离婚以后,她不是没想过自己重新开一家小饭馆,虽说个体户听起来是有些不大好听,但相比较按部就班地上班,她还是喜欢多挣点钱,而且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多自由啊。
只不过母亲跟她讲,之前饭馆的生意,很大一部分是大姐夫和大姐夫的家人帮忙拉拢的,如果一开始没有大姐夫的帮忙,小饭馆虽说不至于倒闭,但生意必定没有那么好。
也是因为一开始就把口碑和名气给打出去了,再加上张凯琪做生意宁可让点小利也要让顾客感觉到实惠,所以生意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