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386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却是有拐子将一女孩儿邀卖两家,以致两家争抢一婢,发生殴斗,闹出一桩人命官司,而你为金陵府尹,本应秉公处断,对恩人之女英莲更应当援手解救,以全当日恩义!然你并无怀恩之心不说,还错判冤案,徇私枉法!贾府尹,古人言,滴水之恩势当涌泉相报,你就是这般对待对你恩重如山的甄士隐老先生的?”

  清朗之音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如亲眼所见,将事情经过道出,落在厅中,半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贾雨村此刻被对面少年戳破丑事,已是惊惧交加,面如土色,一句都不好辩驳。

  这些隐情,这少年究竟是怎么知道的?

  心头只有一个念头,“完了。”

  想要张嘴辩解,耳畔却听到一声冷哼,心头一突。

  贾珩沉声道:“本官为锦衣都督,掌天子剑,贾府尹还要狡辩抵赖吗?”

  贾雨村身躯颤了下,宛若被兜头一盆冷水泼下,心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贾政脸色微变,看向贾雨村,急声道:“雨村,子钰所言可为真实?”

  虽心头生出一些猜测,这案情怎么与蟠儿的案子相似?

  贾雨村脸色难看,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了会儿,猛然看向贾政,面带苦色,说道:“政公,学生也是有苦衷的,那英莲之女已为政公外甥薛蟠所买,又因纵奴打死冯渊,下官两相为难,只能如此处置,不然要如何判罚?”

  他打定一个主意,只要攀扯到贾家和薛家身上,他就能与贾家捆绑在一起,贾家就需要保他!

  “蟠儿?这……”贾政张了张嘴,脸色难看,一时讷讷说不出话来。

  贾珩面色微冷,沉喝道:“此事,究竟是你自作主张,还是身后另有人指使?事到如今,还不从实说来,本官必将此案陈奏于上,治你个徇私枉法之罪!”

  贾雨村骤闻此言,一时也有些六神无主,辩解道:“云麾,下官也是有苦衷的啊,当时去信给王节帅,也是得了王节帅认可的。”

  贾珩皱了皱眉,道:“王节帅?可有书信留存?”

  贾雨村脸色微变,支支吾吾道:“这……书信,下官放在金陵旧宅,并不在身上。”

  他就不信,这贾家连薛王两家也不顾,非要奏于圣上。

  贾珩面色顿了顿,沉声道:“贾府尹,本官要进宫面圣,具陈此事,如是圣上派人查问,你据实而言,不得隐瞒曲直,你可明白?”

  不将此案主动了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在忠顺王这些政敌手里,势必作为攻讦于他的手段。

  虽然他和此事一点儿关联没有,但许多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他权势愈重、名声煊赫,政敌也越来越多,忠顺王一定会有意将这火往他身上引。

  彼时,不明真相之人会不会以为是他干预司法?

  他们可不会动脑子去想,薛蟠犯案之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三等云麾将军,与薛蟠非亲非故。

  再加上明年刷新吏治……

  至于此事是否引起薛姨妈的怨怼,只能说看薛姨妈怎么想了。

  事实上,薛姨妈应该感谢于他,他恰恰是帮薛家提前排了个雷。

  贾雨村一听贾珩仍然奏于圣上,就愣在原地,惊惧道:“云麾要进奏圣上?”

  贾政心头惊异,道:“子钰,这蟠儿……”

  贾珩沉声道:“二老爷,此事我不知也就罢了,如今既知其事,断无隐瞒之理,势必要呈报给圣上,由圣上裁断。”

  贾政闻言,长叹一声。

  贾雨村已是手足冰凉,心头惶惧。

  若是禀告天子,他说不得会丢官罢职,再想要下次起复,又不知何时了。

  他早知道,就不登门拜访这贾府了,还有这贾珩,这是要毁了他的仕途!

  贾珩沉声道:“贾府尹,先回去吧,等候朝廷发落罢。”

  贾雨村失魂落魄,只得起身告辞,去寻找对策。

  待贾雨村离去,贾政长叹一声道:“子钰,何至于此?”

  贾珩皱眉道:“二老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事一旦为我贾府之敌如忠顺王得知,煽动士林舆论,大造声势,借机发难,那时矛头直指我贾府,只怕案子更为棘手,到时说不得纵是轻罪,也要从重而决了,幸在文龙此案,不足论死,早日消弭此祸为好,况临近过年,圣上未必重施刑威。”

  尤其,他昨日刚刚退了楚王之亲,得了圣心,又进宫不行亲亲相隐之事,崇平帝就不太可能怒而刑杀。

  这毕竟是人治社会,天子口含天宪,一怒就取人命,一喜就赦免其罪。

  贾政一时无言,过了会儿,脸上现出挣扎,说道:“子钰,我也一同去,此事当初雨村来信,我知其情而不举,也有包庇之责,若圣上怪罪起来,唯愿全力当之,不牵连族中。”

  贾珩闻言,不由一愣。

  贾政此言,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不过转念一想,这的确是明智之举,否则,落在天子眼里,对之前包庇的贾政,该是何等感官?

  而且,贾政此举,也在是帮他分担来自薛姨妈的怨怼,虽然他并不怎么在意。

  大明宫,内书房

  崇平帝端坐在红木御案之后,正低头看着奏章,冬日早晨的阳光穿过轩窗,到照耀在这位帝王身上,其人恍若一株遒劲、坚毅的瘦松。

  崇平帝随口问道:“楚王怎么说?”

  戴权躬身,小心翼翼回禀道:“王爷已领了四书,并由奴婢转呈陛下,这个月要足不出户,闭门读书,以期早日交出观后感。”

  崇平帝冷哼一声,道:“朕让他足不出户了?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宫宴,诸藩齐聚,以叙天伦。”

  比起齐王的抵死不认,楚王认错态度尚可,但所行更是胆大包天。

  戴权身形不由佝偻愈深,试探道:“那奴婢再吩咐人往楚王府上传圣上口谕?”

  崇平帝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他既喜欢读书,让他读罢,等除夕宫宴再传口谕就是。”

  说完,也不再理会此事,继续阅览着奏章。

  戴权应了一声,垂手来到御案之后侍奉着。

  崇平帝凝神批阅着奏章,就在这时,外间一个内监匆匆而来,道:“陛下,云麾将军递牌子进宫求见,另有工部员外郎贾政,也一同求见陛下。”

  崇平帝闻言,抬眸而望,诧异道:“子钰,他这是进宫做什么?还有贾政?”

  第一时间就是想起了昨日楚王求娶贾政之女一事。

  难道是来谢罪的?

  这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拒了天家亲王之婚事,难免有些扫了天家的面子,许是诚惶诚恐,过来解说。

  念及此处,崇平帝却是忘了昨日应该赐点东西以作安抚。

  “宣他二人进来。”

  崇平帝吩咐一声,顿时有内监出去召贾珩与贾政进宫觐见。

第375章 薛姨妈:怎么不行了?

  不多时,贾珩与贾政进入大明宫中。

  说来,贾政甚少来大明宫的内书房,故而置身庄严、肃穆的殿中,看到坐在条案后的中年皇者,心头一凛,不敢多看,垂头见礼,说道:“臣,工部员外郎,贾政,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珩同样行礼参见:“臣,云麾将军,贾珩,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子钰,贾卿平身。”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二人,落在贾珩脸上之时,冷硬面容上挤出一丝笑意。

  “谢圣上。”贾珩与贾政齐齐起身说道。

  崇平帝看着那身着蟒服,面容坚毅的少年,唤道:戴权,给两位爱卿看座。”

  贾珩率先拱手道:“臣不敢。”

  贾政脸上显出受宠若惊之色,颤声道:“圣上面前,微臣安敢就座?”

  崇平帝笑了笑,也没多说其他,而是看向贾珩,道:“子钰和贾卿求见于朕,所为何事?”

  贾珩拱手道:“臣有一事要禀告圣上,恭请圣上裁断。”

  崇平帝怔了下,隐隐觉得似乎和先前所想并不相同,问道:“子钰,说说看。”

  贾珩就将甄英莲的身世说了,说完甄士隐赠银贾雨村上京赶考,而后续道:“那一年英莲被拐,葫芦庙炸了供,一场大火将甄家烧成白地,次年,贾雨村科举考中,选派外班……”

  他之所以不直接提及,就是要将崇平帝代入这种叙事场景,感慨命运之无常,英莲身世之孤苦,生发悲悯之心。

  崇平帝听完,果然脸色默然,追问道:“后来呢?”

  他可不信贾子钰来此,仅仅是为了给他讲故事,其后必有下文。

  贾珩道:“贾雨村此人起复后,任为金陵府尹,一日忽地遇上案子,原是一个拐子一手托买两家,而那被拐女子正是甄英莲……”

  而后就是两家争买一婢发生殴斗,致冯渊身死之事,详情本末,落于天子耳中。

  崇平帝听完,冷声道:“这贾雨村断得是什么混帐案子!”

  贾珩任由崇平帝发完怒,方道:“圣上,后来甄英莲几经辗转,为拙荆认为义妹,臣帮助其寻找身世时,得知此间隐情,因牵涉到家中亲眷,遂不敢隐瞒,还请圣上钧裁。”

  这时,贾政“噗通”跪地,叩首而拜道:“罪臣贾政,约束外甥不力,以致殴伤人命,还请陛下见罪。”

  崇平帝皱了皱眉,思索半晌,凝眸看了一眼贾珩。

  想了想,这里面自不关贾珩的事儿,贾珩才掌管贾家多久?

  贾珩道:“圣上,此事系由贾雨村讨好时任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从未有人主动授意。”

  崇平帝一时默然,他已听出其中缘故。

  贾雨村为讨好贾家以及王子腾,而擅作主张,给予薛家方便。

  这类案件,别说远在金陵,就是神京,当年他管领刑部,也遇着不少。

  此事倒是一桩小事,原不值得贾子钰进宫具陈,但因为牵涉到贾家的亲戚,如是有心之人弄鬼,可能会以此攻讦,引起轩然大波,那时反而需得从重严惩,以平息舆论。

  事实上,随着贾珩在接替王子腾执掌京营之后,已经不可能再如先前那般等着别人爆出此事。崇平帝思量透其中关要,道:“贾卿,先起来罢。”

  这时,贾政犹自不敢起,顿首拜道:“罪臣有包庇、隐匿之责,还望圣上降罪。”

  崇平帝沉吟片刻,想着处置事宜,如果太重,贾珩回去势必要遭到亲戚的埋怨,这是一个亲亲相隐的时代,但如果太轻,又不足以平息将来的非议。

  念及此处,沉声道:“此事系贾雨村一手包办,徇私枉法,现革去官职,薛蟠与冯渊争买一婢,纵奴殴打冯渊致死,又假死脱身,朕念其年岁尚幼,又为家中独子,杖五十,徒刑三年,罚作苦役……戴权,等会你去大理寺传朕口谕,命大理寺丞寻出卷宗,重定此案,照谕判罚。”

  崇平帝为雍王时,曾在刑部观政,最后执掌刑部,对大汉律法知之甚深,也断过不少案子,方才听着案情叙说,片刻之间,心头就有定论。

  大汉律法,大致定刑罚,笞杖徒流死,流放之上更有充军等重刑,以代死刑。

  至于徒刑,不同于徒三年,最高可判处十年,并不是关在牢房中空耗粮食,而是罚作苦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3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6/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