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挽天倾_分节阅读_第385节
小说作者:林悦南兮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18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8:11:10

  贾珩:“……”

  怎么弄得他像怪叔叔似的?

  秦可卿嗔怒地拍了一下贾珩的腿,拉过香菱,嗔怪道:“夫君别捉弄香菱,她胆子小着呢。”

  贾珩道:“我倒没捉弄她,只是这丫头张口闭口珩大爷,倒是有几分唤得生分了。”

  就在这时,一声糯软、柔弱的声音在厅中响起,“姐夫。”

  贾珩看向香菱,点了点头道:“寻到亲人怎么也是一件欣喜的事儿,你也别面带愁闷了,再说大过年的,总要高高兴兴才是。”

  香菱虽已见着秀丽颜色,但眉眼间有着一股郁郁之气,愁眉不展。

  香菱轻轻“嗯”地一声,不由垂下螓首,心底不禁有着阵阵暖流涌过。

  秦可卿恍然明了到贾珩用意,拉过香菱的小手,道:“让你姐夫帮你找着你娘。”

  贾珩道:“香菱妹妹的母亲封氏,现在大如州,跟着其父封肃一同居住,等会儿派了人南下将她接到京城,和香菱妹妹团聚。”

  秦可卿面带喜色,说道:“谢天谢地,找到亲人团聚着就好了。”

  香菱这会儿同样眼圈微红,显然对着那从未见过的母亲心怀期待。

  探春、黛玉、湘云也不由为骨肉将聚的一幕触动,鼻头酸涩。

  说来也巧,一大清早儿,荣国府外却停了一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一人,上着蜀锦圆领棉袍,头佩士子方巾,腰系玉带,面容宏阔,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正是贾雨村。

  其人身量颇为魁伟,经过八九年的宦海沉浮,一身气势更是愈发沉凝。

  走上前去,看着气象森严的敕造荣国府的匾额,定了定神,递上一张拜帖:“门下贾化,拜见贵府二老爷。”

  那仆人近前接过拜帖,打量了一眼贾雨村,说道:“阁下稍等,小的进去回禀二老爷。”

  贾雨村手捻颌下胡须,笑了笑,示意仆人先去,一副和善之态。

  等了会儿,望着荣府匾额,目中就是现出几分思索。

  “上次去信试着与贾府连宗,也不知被什么阻拦了,本想拜访王宅,但王宅已为圣上弃用,现在只希望托着荣府,往东府美言几句,看能不能引荐给那位炙手可热的云麾将军,如是能与贾族连宗就好了。”

  因为最近邸报得传,都察院总宪出缺儿,而朝廷御前廷议,以京兆府尹许庐履任都察院,天子诏旨允之。

  许庐一走,京兆尹自然出缺儿,而身为金陵府尹的贾雨村难免心中动意,打算走贾府的门路,寻找机会,看能不能调任京中。

  此刻,梦坡斋中

  贾政正与一帮清客相公吟诗作对,因临近过年,心情颇为不错,手捻胡须,频频点头。

  就在这时,外间的小厮进来禀告,道;“二老爷,南省的雨村过来拜访门下。

  贾政一愣,继而惊喜中带着几分对下人失礼的责备:“人在何处?怎么不迎进前厅?”

  哪怕贾珩曾流露出对贾雨村的不以为然,但贾政对两榜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态度热切不减。

  说话间,一边吩咐着小厮去迎雨村,一边去向前厅而去。

  厅中,贾政与贾雨村分宾主落座,品茗叙话。

  贾政看向身形魁梧,面容宏阔的贾雨村,儒雅面容上挂着笑意:“雨村兄,一晃儿有年许不见了吧。”

  “是有一年了,政公风采更甚往昔啊。”贾雨村见着贾政的态度不改往日,心头大定,恭维说道。

  两人寒暄着,叙说着别后契阔。

  贾雨村忽而开口道:“学生上次与政公书信,提及连宗一事,政公回信说再看,学生一时困惑,却不知贵府钧意若何?”

  他有些想不通,以他两榜进士出身,主动向武勋之家的贾家靠拢,增其声势,竟还能被拒绝?

  贾政闻言,默然了下,笑道:“当初,族中刚生变故,子钰刚刚接掌东府族务,官私两面诸事繁杂,连宗之事遂搁置了下来。”

  “原来是这般缘故。”贾雨村闻听这番解释之语,手捻胡须,恍然说道。

  他说贾族怎么也不可能视他这样的“门生”而不见。

  不过说来,当初贾云麾还只是三等将军,根基浅薄,与今日之权势还大有不同。

  其人现身兼五城兵马司、京营、锦衣府等要职,听同年好友所言,御史弹劾都不能动摇其分毫,已然有圣上心腹重臣的架势。

  如能得其引荐天子,他……

  想得深了,心头不由一热。

  贾政手捻胡须,笑道:“如今子钰就在府中,恰逢年底祭祖,雨村可与子钰好生相谈,他素敬读书人。”

  贾雨村欣喜道:“那学生就翘首以待了。”

第374章 贾府尹还要狡辩抵赖吗?

  贾珩正与秦可卿安慰着探春、湘云、黛玉几个,忽地外间仆人进来,躬身禀告道:“珩大爷,二老爷在前厅相候呢。”

  贾珩闻言,只当是过来商量年节祭祖的事儿,倒也没有怎么诧异。

  因为今日是小年,贾府的老少爷们,会在宁府聚宴一场,以作庆贺,算是为除夕宗祠祭祀的预演,而宁府长房也会发放在年货礼品给族人。

  “夫君,你去忙罢。”秦可卿柔声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起身,向着前院花厅行去。

  花厅之内,此刻贾政已与贾雨村二人在仆人的招待下落座,仆人奉上香茗,一同叙话。

  贾雨村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手中端着茶盅,与贾政低声谈笑,神态恭谨有礼。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把清朗声音从珠帘后响起,继而一个着石青色棉袍,身形挺拔的少年,步入厅中,道:“二老爷,过来了。”

  贾雨村听到这声音,连忙起身,徇声望去,不由怔忪了下。

  第一感觉,就是年轻,年轻的过分。

  接下来再打量,就觉得目光锐利,周身恍若笼罩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子钰。”

  贾政见着贾珩,笑着起身相迎。

  贾珩目光在贾政身上没有停留多久,转而看向身旁之人,就觉得有些面生,但见其身形魁梧,仪表堂堂,猜测其人身份,一时间倒也猜不出。

  “子钰,这是我常给你提及的贾雨村,现在金陵府任府尹。”贾政笑着介绍道。

  贾雨村精神一振,宏阔面容上,现起热情又不太谄媚的笑意,拱手说道:“学生贾化,表字时飞,见过云麾将军。”

  说来可笑,哪怕贾雨村年龄已大过贾珩二旬,但贾雨村仍以学生、后进自称,这不仅仅是贾珩身上的官爵所致,也是因为贾珩的贾族族长、荣宁二府之长房的身份。

  贾珩打量着贾雨村,眸光微凝,暗道,还真是巧了。

  不过转念一想,也属平常,年底将近,贾雨村要进京赴吏部述职,然后顺便拜访荣国府,拓展一些故交人脉。

  “原来是贾府尹当面,本官也是久仰大名了。”贾珩面色沉静,语气不咸不淡。

  贾雨村一时间倒并未听出少年权贵语气有异,当然也是因为和贾政攀谈,得知这位珩大爷的清冷性子,笑道:“学生微末之名有辱云麾清听,云麾大名,天下咸知,辞爵一表,贤德品行,让人景仰,学生如雷贯耳,神交已久了。”

  贾政手捻胡须,笑道:“子钰,雨村这次至京,是来吏部述职,念及过年,遂登门拜访,也是为着一桩心事而来。”

  这自是为连宗一事垫话。

  贾珩点了点头,不置可否道:“贾府尹先坐吧。”

  贾政闻言,多少也察觉出一些不对,因为贾珩仍以官职相称,客气中透着疏离和淡漠。

  贾雨村与贾政相继落座,面色笑意不减,不以为忤,或者说,此趟求人,他已有求人的觉悟。

  只是心头难免这位贾族当家人的评价,有些下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他贾化,怎么也是两榜进士,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这位年轻气盛的贾族族长竟然如此颐指气使?

  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能忍一时之气。

  贾政笑了笑,手捻胡须,开口道:“子钰,雨村此来,是为了两家连宗之事,如今年底,族人齐聚,若是便宜,是否可将这事办了?”

  贾珩看向贾雨村,道:“连宗?贾府尹这是怎么一说?”

  贾雨村压着心头的一丝不快,笑道:“云麾,自东汉贾公以来,贾族支族繁盛,人口繁多,学生系出贾府,如今历经数百年,仰慕贾族诗书礼仪之盛,愿与府上连宗。”

  说着,将书就的连宗之表,以及简单的族谱序记,从袖笼中取出,递了过去。

  这时,仆人躬身接过札子,递给贾珩。

  贾珩面色默然,接过札子,却并未细看,而是放在手旁的楠木小几上,整容敛色,问道:“贾府尹,连宗之事先不忙论,本官先问你几个问题,你能否如实回答?”

  贾雨村闻言,面色微异,笑了笑,道:“云麾但有所询,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心头隐隐涌起一股不妙之感,自己好像没有得罪这贾子钰吧?

  竟如此羞辱于他?

  贾政也察觉出这气氛不大对,张了张嘴,“子钰。”

  贾珩看着贾政,面色肃然,说道:“二老爷,贾府尹是二老爷举荐给吏部的吧?”

  经过剿叛之功,他荣升为锦衣都督,手执天子剑,比之当初初封云麾将军之时,权势已判若云泥,他没有罢黜文官之权,但却有密奏天子以及纠劾不法之权。

  如果之前还能说对薛蟠之事懵然不知,那么经过先前香菱一事的身世查访,就不好再装糊涂,等着别人去挑破了。

  薛蟠这个脓包,需得主动适时挑破了,否则被有心之人煽动,极有可能牵连到贾家。

  至于薛蟠,能不能熬过这一劫?

  仔细梳理案情而言,冯渊并非被当场打死毙命,而是抬回家后三日才死,两家争买一婢,薛蟠纵奴殴伤过失致死,原罪不致死。

  况薛蟠是独子,年岁尚幼,其情可悯,陈汉律法更有“留养承祀”之律。

  总之,薛蟠倒不至判死,大概率是流徒之刑,若是运气不错,等着大赦天下,再放将回来。

  贾珩目光咄咄,盯着贾雨村,问道:“贾府尹可识得甄士隐?”

  此言一出,贾政不由愣怔,暗道,这甄士隐是何人?

  难道是江南甄家族人?

  然而,贾雨村却面色倏变,心头“咯噔”一下,道:“云麾将军认得甄老先生?”

  贾珩冷声道:“当年贾府尹未得科考显迹,曾在葫芦庙中安身,其间无盘缠上京赶考,这位甄士隐老先生,赠银予你赴京。”

  “而后,却不想甄家因其女英莲在元宵节被拐,葫芦庙炸供,累遭祝融之灾,等你一晃八九年,加官晋爵,就在几个月前,在金陵府时,接到一桩案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8页  当前第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25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挽天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