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朕能走到对岸吗_分节阅读_第681节
小说作者:爱吃麻辣猪蹄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6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8:35:00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双眼圆睁,面色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你……你……噗啊——!!”

  只见一口鲜血从王朗的嘴中喷出。

  他踉跄几步,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这一幕让全场都为之震惊!

  王朗……竟被诸葛亮说得吐血?

  “景严兄!”

  华歆、邴原神色大变,连忙上前去搀扶王朗,却发现他的气息微弱、眼神涣散,已然说不出话来。

  郭嘉、庞统、徐庶以及台下的吕布、司马懿等人也都一脸震惊之色。

  纷纷用惊骇的目光看向神色冷峻的诸葛亮。

  平日里诸葛亮性情温和,甚少与人相争,谁知今日一出手就这般惊世骇俗!

  诸葛亮此时却并未停下,目光从郑玄、华歆等人身上扫过,最终看向台下在场的众人。

  “今日,亮不单是与诸位大儒辩,更是要与这腐朽的守旧观念一争高下!”

  “儒学的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在于以民为本,在于让天下苍生皆能过上安稳日子!”

  “可如今,竟有人将其歪曲成束缚革新、维护私利的工具,这才是对先圣的大不敬!”

  这时台下有一名士子忍不住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话虽如此,但诸葛中书又怎知新学便一定是对的?”

  “儒学虽有弊端,却也维系多年,怎能轻易摒弃?若新学反倒不如旧学,又当如何?”

  诸葛亮神色一凛,回应道:“若因惧怕变数,便固步自封,那我大汉永无复兴之日!”

  “当年商君变法,秦国上下起初也诸多不适,可最终如何?秦国国力大增,为一统天下奠定根基!”

  “变革虽会有阵痛,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到底,则必能迎来曙光!”

  “变则生,不变则死!”

  话音落下,又有人不服气地反驳:“诸葛中书所言变革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新学更是毫无可取之处!”

  此时此刻,这场辩论已经不再局限于台上,而是与在场的所有儒学的支持者辩论了。

  辩论也从新旧之争蔓延到变法革新上。

  诸葛亮毫不迟疑道:“新学的根本在于律法、工冶、数算、政治四大类。”

  “说是新学,实则为法家、墨家、儒家之结合,各取其优而摒除劣势。”

  “以儒学之仁义礼法为魂,以法家之制度为骨,以墨家之技术为血肉,这——”

  “就是新学!”

第510章 工与谋国,拙于谋身

  新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学派,而是博采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而根本的目的和思想只有一个。

  那就是令大汉富强!

  此时诸葛亮的气势已经压倒了全场,但他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沉声说道:“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一成不变的。”

  “所谓人无完人,哪怕是圣人亦会犯错,更遑论圣人留下来的学说和思想?”

  “我们不该一味推崇某一思想或者学说,而是要学会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不断推陈革新。”

  “新学或许也有缺陷与不足,只是我们目前还未发现,但这不是我们因噎废食的理由。”

  “我们要做的是在推行新学的过程中找到其漏洞,然后再将其完善,最终令其成为最适合我大汉的模样!”

  “这才是新学的本质所在!”

  这一番话说完以后,全场士子儒生们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鸦雀无声。

  “赢了……”

  在后方的坐席上,郭嘉眼中浮现出一丝激动之色,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诸葛亮的发言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这场辩论他们已然取得了胜利!

  不过,还需要最后添一把火。

  郭嘉站起身来,上前对郑玄正色说道:“郑公,我再度重申一遍,我们并非是想废除儒学,儒学的精髓我们会吸收,需要摒除的仅仅是糟粕而已。”

  “我已向陛下建言,将儒学纳入国子监政治一科,并请大儒担任讲师为学子们授课。”

  “此事已经得到了陛下的首肯。”

  这件事的确是真的,而郭嘉直到现在才公布这个消息,就是为了打消在场所有儒生们的抵触之心。

  果不其然,在郭嘉宣布这个消息后,不少士子儒生们都面露诧异之色。

  自古以来,学派之间的斗争都是很残酷的,失败的那一方必然会走向式微。

  这也是许多士子们反对新学的原因。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旦儒学被新学取代,那他们以往所学都成了无用之物,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

  但听完诸葛亮等人的辩论后,他们才明白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新学不是任何一种学说,它有别于诸子百家任何一种思想。

  儒学可以是新学,墨学可以是新学,法学也可以是新学……只要是对大汉有利,诸子百家都可以是新学。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博采众长。

  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所学会没有用,因为郭嘉已经说了,国子监中同样有儒学的一席之地。

  “推陈革新,博采众长……我明白了。”

  “原来陛下已经打算将儒学纳入国子监的学科中么?若是如此那倒也不算背弃先贤。”

  “如今的儒学多为空谈,确实不如墨家、法家、兵家带来的作用大。”

  “没错!若是能采众家之长,我大汉必将兴盛!”

  “好一个新学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

  台下的士子们议论纷纷,在理解了新学的根本后,他们的抵触之心明显小了很多。

  听到台下传来的议论,华歆、邴原二人搀着气息萎靡的王朗,神色都很复杂。

  而郑玄则是闭目沉思,一言不发。

  郭嘉知道此时此刻郑玄的态度很重要,这位儒学宗师要是不肯妥协,那国子监想要把儒学纳入其中也是困难重重。

  于是他再度开口问道:“郑公,您可愿入国子监,担任儒学总讲?”

  面对郭嘉的邀请,郑玄睁开眼睛,缓缓摇了摇头。

  郭嘉见此神色微微一变。

  就在他准备继续劝说时,郑玄又道:“多谢郭司徒抬爱,只是老夫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但郭司徒和诸葛中丞的想法老夫已经明白,变法改革与儒学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

  “以儒学正人心,厚风俗,为治国之根本;以变法改革发展技术,为强国之策。”

  “新学的确是一条正确的路。”

  “这场辩论,是老夫输了。”

  郑玄站起身来说道,对郭嘉、诸葛亮等人深深行了一礼,坦然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郭嘉、诸葛亮等人都是一愣,显然没料到郑玄竟然这般干脆,心中吃惊之余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随后郭嘉、诸葛亮、庞统和徐庶纷纷起身,整理衣衫,庄而重之地对郑玄回礼致意。

  这份心胸气度,值得他们尊敬。

  台下,诸位世家家主们看着台上的这一幕,一时都有些难以置信。

  崔琰更是神色呆滞,他根本难以想象,自家老师居然会主动认输!

  “哼!这就是你说的必赢?”

  窦辅看向崔琰,冷笑着说道,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

  随后他转身拂袖离去。

  其他各个世家家主们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没有继续逗留,纷纷离开。

  ……

  这场渭水之辩、新旧之争,最终以新学胜利而告终,而它带来的影响将注定是深远的。

  尤其是身为儒学宗师的郑玄公然承认了新学的优越性,主动认输,这更加提高了新学的含金量。

  而双方在这场辩论上的发言也都被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不久后将由国子监大量刊印,向天下各地传阅。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什么是新学,以及国子监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而随着这场辩论的结束,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也随之名声大噪。

  尤其是诸葛亮,他于辩论会上舌战群儒,并将王朗骂得吐血,表现简直亮眼至极。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他那番发言,堪称煌煌大气,让新学在政治角度上一举扭转劣势,得以立足。

  有他这番话在,以后没人能拿新学“违背祖宗成法”说事,也没人能说新学在政治上不正确。

  可别小看了政治正确的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政治正确,那么即便国子监赢下辩论,想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所以说诸葛亮才是这场辩论的最大功臣。

  未央宫,宣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6页  当前第6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1/7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朕能走到对岸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