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有少部分洞悉其本质的聪明人才清楚,灵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掌握人才的任用权和上升通道。
但即便知道,他们也不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因为这不符合大汉的政治正确和学术正确,更会遭到士族阶层读书人们的攻讦。
儒术你都不学,你学什么?
所以现在刘协所设立的国子监,也照样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只觉得这是和灵帝一样的荒唐行为。
而这个消息也很快被朝中群臣得知了。
忠义侯府。
杨彪看完手中这份邸报以后,一时陷入到了沉思之中,随后他让人将杨修喊了过来。
“父亲有何事?孩儿正准备入宫呢。”
杨修走入书房后问道,今天轮到他去宣室当牛马处理政务了,可不能晚了时辰。
杨彪把手里的邸报递给了他,说道:“你先看看这个。”
杨修有些疑惑,但还是伸手接了过来,只一眼后就愣住了。
“国子监?”
“嗯。”
杨彪点了点头,问道:“你参与中枢事务,难道没听到过关于此事的消息或者风声?”
杨修断然摇头道:“陛下从来没有与我等提过此事,这份旨意是今日刚刚下达的。”
“但由郭奉孝负责这国子监,可见陛下相当重视此事……看来陛下是想效仿先帝啊。”
杨修当然清楚国子监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天子想把晋升通道抓在手里。
杨彪皱眉道:“这么重要的事情,陛下居然都不与你们商议?”
听闻此言,杨修苦笑道:“父亲您怕是忘了,如今参与中枢的那群人里面,除了郭奉孝和贾文和这二人以外,有谁的背景不深?”
“这种事情本就牵扯甚大,陛下自然不会与我们商议。”
国子监绕开察举制,让天子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晋升通道,这和世家大族的利益相悖。
天子若是跟他们商议,肯定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的,不如直接做出决定为好。
从人事任命上也能看出这一点。
杨彪听完后眉头紧皱,一张老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之色。
杨修见此不禁问道:“父亲在担心什么?”
他看得出来自家父亲的心事很重。
杨彪叹息一声,说道:“陛下是个雄才伟略的君主,野心也极大。”
“统一天下让陛下的武功已经足够了,接下来需要的是文治,而文治无外乎改革。”
“从陛下此番设立国子监的举动,可以看出陛下的雄心壮志,日后咱们世家的日子怕是会不好过啊。”
武功就是开疆拓土,统一天下。
文治则是让国家兴盛繁荣。
而国家怎么样叫兴盛繁荣?
很简单,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朝廷政治清明、人才济济。
但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会触动到世家大族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从天子不与其他人商议,直接下旨开办国子监的举动就能看出,天子根本不信任士族出身的人。
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争夺晋升权。
多年在朝为官的直觉告诉杨彪,天子开办国子监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谋划没有显露出来。
一旦到了展露出来的那天,恐怕整个朝廷的格局都会产生改变。
杨彪的话让杨修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认自家父亲说的是有道理的,国子监很大可能只是个开始而已。
以天子的性格要么就不弄,一弄的话肯定是弄个大的,小打小闹不符合天子一向的手腕。
“先静观其变吧,我今日在宫里打听打听,看看是怎么个事。”
杨修说道,现在没有更多消息,也只能入宫去向其他同僚们打探一下内幕。
……
未央宫,宣室。
今日负责在宫里处理政务的是诸葛亮,杨修,鲁肃三人。
哦,还有一个司马懿。
虽然今日并不是司马懿轮值,但作为朝廷上下公认的内卷第一人,他基本上每日都不缺席。别人休息他工作,别人工作他还在工作。
真正践行了什么叫做呕心沥血。
杨修到宫里的时候已经是卯时了,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今日的忙碌。
司马懿一如既往地顶着黑眼圈在工位……哦不,在桌案后面奋笔疾书。
诸葛亮、鲁肃两人就显得悠闲多了,虽然也是笔耕不辍,但没有司马懿那样忙得飞起。
两人时不时还会聊聊天,喝口茶。
杨修走入宣室后先是向二人打了个招呼,接着又看了一眼郭嘉、贾诩两人空荡荡的位置,问道:“大司马和大司徒今日都没有来?”
“没有。”
诸葛亮摇了摇头,然后笑道:“郭司徒如今正忙着办学,为国子监招揽学子,怎会有空来此。”
“那大司马呢?”
“这我就不知了,大司马最近也很忙,听闻在着手去做一件陛下交给他的重要差事。”
诸葛亮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一旁的鲁肃说道:“各自都有各自的责任,咱们也不能懈怠了。”
“对了诸葛中丞,陛下昨日从中山王手底下要来了两个人,一个叫徐庶,一个叫庞统,过段时间将会从益州调到中枢与我们共同处理政务。”
“陛下将他们都并入了御史台,还吩咐中丞您多照顾照顾,磨练磨练他们,说这两人都是大才。”
鲁肃想起了昨天天子过来后吩咐的事情。
昨天诸葛亮没来,所以不知道此事。
天子这么做也不是第一次了,诸葛亮就是被天子直接从一介布衣直接提拔到中枢的。
但事实也证明了天子的眼光没错,诸葛亮的才能的确配得上这一位置。
诸葛亮点头道:“好,我会留意的,多谢提醒。”
听到二人之间的对话,杨修心中微微一动,开口说道:“此前天下未定,陛下提拔人才进入中枢还情有可原,可如今天下一统,陛下还是这样随意提拔人才,传出去难道不会引起非议吗?”
选拔官员,是有选拔官员的制度的。
即便是天子也不能随意把人安插到朝廷的官员体系之中去,因为这是规矩。
要是得到天子赏识就能轻松坐到高位的话,那书也不用读了,全去讨好天子就行了。
选拔机制也就成了摆设。
之前天下未定,人才是稀缺品,天子随意调动任命官员倒是没有谁会觉得不对。
毕竟都乱世了,原本秩序崩塌,靠着察举制那一套慢慢选拔人才那得筛选到猴年马月去。
这也是为什么乱世容易一步登天,只要有才就有很大可能被上位者赏识,立功成名。
但治世不行,治世讲究规矩,天子的权利也不能凌驾于规矩之上。
因为规矩是皇权的重要稳定因素。
现在天下已经一统,天子要是还跟以前那样,随便把人从底层提拔到朝廷中枢里面来,必然会招致朝野上下一片骂声。
“可能……陛下有自己的打算吧。”
鲁肃有些尴尬地说道,他其实也觉得这种做法有些不太妥当,但他也不好说。
因为他本身也是被天子提拔上来的受益者。
原本的他可是从逆的罪臣。
原本在奋笔疾书的司马懿此时抬起头来,淡淡说道:“徐庶和庞统都有军功在身,夺取益州、击败曹洪曹休,他们功不可没。”
“原来如此。”
杨修这才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道:“你们说陛下开办国子监,会不会就是打算改变现有的选拔机制?”
提到这个话题,宣室里为之一静。
这个问题着实有些尖锐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说道:“具体如何我不清楚,但听闻陛下让郭司徒着重从寒门子弟中挑选士子进入国子监。”
“不过他听郭司徒聊过,国子监学习的内容并非先帝开办鸿都门学时的所著的《皇羲篇》,也不是诗词歌赋,儒学经典,而是一些更务实的科目。”
杨修愣了愣,疑惑地问道:“务实?”
“对。”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暂时只设立了刑律、数算、工冶、政治这四大科目。”
“刑律主要学习的就是律法,如何判案断案等,以及寻找律法的漏洞;数算比较特殊,包含天文、易经、数术等一系列繁杂且需要计算的科目。”
“工冶要学习的就更多了,墨家机关术,奇门遁甲,以及挖河筑堤、修建工事。”
“政治就是学习如何治理地方事务。”
“进入国子监的学子可以选择任意一门科目学习,或者兼修。”
诸葛亮把国子监设立的四大科目简单给杨修说了一遍,后者听完后大为震惊。
因为天子在国子监设立的这些科目,完完全全是最契合国家发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