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朕能走到对岸吗_分节阅读_第545节
小说作者:爱吃麻辣猪蹄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6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8:35:00

  连张仲景这样的当世医圣给甄宓把脉都露出这样的表情,这说明甄宓的病症比想象的要麻烦得多。

  很快,张仲景把脉结束,感叹道:“果然不是简单的肺疾,难怪以华太医这般高明的医术也束手无策。”

  听闻此言,甄宓的脸色微微一白。

  而刘协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

  莫非连张仲景也治不好这病吗?

  华佗也叹道:“此肺疾乃是贵人先天便患有,我虽从医多年、游历四方,但却也从未碰到过这般病症。”

  “不知仲景兄可有办法医治?”

  对于张仲景的医术,华佗是十分相信且佩服的,如果世上有人能治得好这病,那就只能是张仲景。

  张仲景闻言淡淡一笑,说道:“若是再早上几年,我恐怕还真的没办法。”

  “但这几年来我在终南山潜心整理医书药方,于一卷医书中看见过类似的病症。”

  “五行之中肺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培土生金,金水相生,肺肾同源。”

  “欲要治贵人的肺疾之症,当从脾脏切入,健脾补肾,则肺疾可愈。”

  张仲景侃侃而谈,叙说治疗甄宓病症的办法。

  华佗听完后则是露出恍然之色,同时用笔不断在随身的小册子上记录着。

  刘协听不懂张仲景所说的这些中医理论道理,所以直接开口询问道:“先生有没有把握治好甄贵人?”

  张仲景拱手道:“治好甄贵人的病症并不难,唯一的难点在于贵人如今怀有龙嗣,许多药的药性于胎儿不利,所以需要仔细斟酌药方。”

  “请陛下给臣三个月的时间,定能让贵人痊愈。”

  张仲景的语气从容不迫、充满了自信。

  刘协自是大喜,拉着甄宓的手道:“爱妃你听到没有?张先生能治好你的病症,你只需要安心疗养便是。”

  甄宓此时也很激动,她本来都已经做好了等死的准备了,如今竟再度迎来了希望。

  “是,陛下。”

  甄宓眼眶微红,轻声回答道。

  刘协为了她的病可是花了太多心思,甚至都把张仲景这位名声极大的神医给请来了。

  “好了,你安心修养,切勿再胡思乱想了。”

  刘协伸手帮甄宓擦去眼角的泪水,柔声安慰道,情绪是很能影响病情的。

  随后他就带着张仲景以及华佗离开了寝宫,并对他们二人道:“两位先生只要能治好甄贵人,那么等到天下一统朕开办学宫之后,便会将医家列入其中。”

  “届时二位先生可入学宫中教导学子医术,将医家发扬光大,传承千载。”

  刘协浅浅地给二人画了一张大饼。

  当然其实也不算画饼,因为开办学宫的想法他很早就有了,这也和他以后要进行的科举制度改革息息相关。

  诸子百家的传承和文化那么多,诸如医家、农家、墨家等等都极有用处,他日后要开办学宫把这些都列为学科供人学习,就像是后世的大学专业一样。

  如此才能更全面地筛选有用的人才。

  张仲景和华佗闻言都瞪大了眼睛,两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神中看见了震惊之色。

  医家虽说影响力不小,但从来没有和儒家一样被列为官学,而天子居然打算让他们医家入学宫?

  “臣定当竭力!”

  张仲景第一个回过神来,无不激动地说道,饶是以他的心性都没办法在这个承诺面前保持平静。

  他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他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医术能传承下去,能救治更多的人。

  而这个机会如今摆在了他的眼前!

  刘协笑了笑,勉励了二人几句后便离开了,连步伐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

  讨伐马超结束后,刘协每日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变得繁多了起来。

  首先是关于群臣的封赏,其次就是俘虏的那些西凉军如何整顿,以及迁都之事。

  长安已经收复,迁都自然也要提上日程。

  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

  不过迁都是一件庞大且繁琐的事情,需要做的准备有很多,都得他这个天子去过问。

  他这个当甩手掌柜的天子都这么忙,如诸葛亮、司马懿这些被他拉来当牛马的臣子们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减轻大臣们的负担,刘协把留宫处理政务改成了轮班制,而今日负责在宫中协助处理政务的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二人被刘协留下来一起用膳。

  普通百姓都以为天子顿顿山珍海味,但这在皇宫里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是刘协不喜欢奢华而崇尚简朴。

  除却是那种大宴、否则不会多么奢华。

  哪怕今日刘协留下司马懿和诸葛亮一起用膳,也不过是三四小菜配上一煲汤而已。

  当然了在做法上称得上是别具一格,这是刘协专门教宫中厨子们的做菜方法,毕竟这个时代的烹饪方式太过单一了。

  “陛下衣食简朴、与民休息,实在令臣钦佩。

  司马懿毫不掩饰自己对刘协的称赞之意,虽然是拍马屁,但说的也是实话。

  刘协闻言摇头说道:“比起我大汉更多的百姓,这些菜食已经算是奢侈了。”

  “不知等到天下一统之后,我大汉需要多少年才能重现文景二帝时的繁盛气象。”

  战争的损耗不是短时间能恢复的。

  尤其是大汉历经这么长时间战乱。

  人口、粮食、制度,都需要慢慢恢复,而这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诸葛亮端着汤碗,闻言微微笑道:“有陛下在,臣相信要不了十年,天下便能大治。”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够。”

  刘协叹息一声,现在的大汉距离盛世还有很远的路,必须要进行改变。他思索了许久觉得现在是时候该为改革做出准备了,不能什么都等到天下一统后才开始搞。

  听到这话,司马懿不禁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良策想要施行?”

  司马懿擅长揣摩心思,他看见刘协这般神色,他隐隐猜到天子又想到什么决策了。

  “朕的确有一些想法。”

  刘协并未否认,放下手中的酒樽说道:“朕打算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诸葛亮和司马懿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提高商人地位?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最贱。

  因为任何朝代农耕都是第一位,商人被视为投机取巧赚钱的人,所以向来地位低下。

  而刘协如今却说要着手提高商人地位,这完全是本末倒置、倒反天罡!

  司马懿略显急切地说道:“陛下,此举恐怕会引起天下百姓们的不满,而且对于国体有极大影响。”

  “商人不事生产,朝廷岂能支持他们发展?”

  不止是司马懿反对,就连诸葛亮也点头说道:“司马常侍所言不错,若陛下要开放政策支持发展商业,那么从商之人必定大大增加,届时农业不举,国家危矣!”

  商人不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便可以赚取大笔的钱财,而代价就是地位低下。

  哪怕一个商人再有钱,农民见到他也可以不屑一顾,路上相见也是商人避让。

  虽然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还是有钱的商人权势更大,但若是让百姓连这最后一点表面上优越都没了,那么国家就会大乱、后果不堪设想。

  刘协并不诧异两人的反对,但他没有第一时间届时,反而问道:“仲达、孔明,朕问你们一个问题。”

  “藏富于民和藏富于国,哪个更加有利?”

  这是一个宏观论题。

  藏富于民是指,一个国家的财富分布在本国国民的手里;藏富于国是指,一个国家的财富全部集中在国家的掌控之中。

  双方有利有弊。

  藏富于民:本国的人民富有,生活富足,但国家的支出及掌控却不丰富。

  藏富于国:国家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可自由支配,但国民手里的财富却少的可怜或者不富裕,自由支配的财富低。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看了一眼,纷纷打起了精神,开始辩论这个问题。

  “臣以为,藏富于国更加有利。”

  “国库充盈才能让军队兵强马壮,国家安稳强盛,方能庇护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若国都不强百姓何来安稳耶?”

  司马懿第一个说道。

  藏富于国,是大多数皇帝都向往的境界,但是少有朝代能达到过。

  司马懿话音落下,诸葛亮便摇头道:“若藏富于国便能让国家安稳,敢问秦国不强盛富庶耶?”

  “始皇帝一统天下,坐拥四海,秦国国力强盛极天下之最,然百姓煎熬,终究二世而亡。”

  “唯有藏富于民,让百姓安乐、方能得百姓簇拥,如此王朝才可以长久延续,此乃万世之基!”

  诸葛亮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然而司马懿听了却不屑一顾,因为诸葛亮所想过于理想化了,是万万行不通的。

  百姓是富庶了,但是国家可支配的钱财少了,拿什么去强兵马,又拿什么去治理各地天灾水患?

  藏富于国,国家兴盛后才有余力反哺百姓,放眼历史上历朝历代无不是如此。

  不过他不想在天子面前和诸葛亮争辩,而是看向刘协,小心问道:“陛下是如何认为的?

  在他看来天子既然提出这种问题,那么心里肯定是已经有了定论,只不过想听听他们的想法而已。

  “无论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两种观点朕都不认同。”

  令司马懿和诸葛亮诧异的是,刘协并未支持任何一个观点,只见他用手指沾了点酒水,在案上写下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

  民富,国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6页  当前第5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5/7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朕能走到对岸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