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礼,这次是给你们接风洗尘的。户部已经把大船上的物品清点清楚,你们有功的都会为你们请功。”
众人面上一喜,纷纷说道:“谢过郑大人。”
众人一起喝了一杯酒就开始吃饭,郑山辞吃了一点,这次跟众人一块吃到最后喝了一碗鲜菌汤结束。郑山辞起身要离开,他不让人送他,喊了一声聂言:“你吃好了没?”
聂言受宠若惊,他忙不迭起身回话:“郑大人我已经吃好了。”
郑山辞让聂言跟他一块走。
众人纷纷把艳羡的目光投向聂言。
聂言听见郑山辞的话,心里也是轻飘飘的像是踩在棉花上。
“我送你回聂府吧。”郑山辞说道。
聂言点点头让聂府的马夫先回去,他上了郑府的马车拘谨的坐在一侧。
“我看过户部的清单,还有你带回来的地图跟种子。聂言你这次帮了朝廷的大忙,水稻种子比这几艘大船还有地图都要更有价值。”郑山辞毫不夸张的说。
能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样的种子一旦能在大燕的土地适应,聂言这辈子的仕途就稳了。
聂言拱手:“我们刚开始是在一个小岛上发现的,我看见小岛上的水稻很茂盛就跟同僚们一块上岸跟这些人交谈,我本来劝服他们来大燕,但他们没同意,我也不好强求。”
聂言想过绑一个人到大燕专门培养水稻,但他们人手太少,跟岛上的人作对吃亏的是他们,聂言只好放弃。
郑山辞说道:“种子先种在皇庄试一试,若是可行就可以推广出去。”
聂言乖巧的点头,他轻声说道:“还未恭喜老师入阁了。”
郑山辞笑道:“谢谢。但是今天你们才是应该庆祝的,恭喜你,聂言。其实你平安回来已经很好了,其余的一切都能搁在一边。”
聂言心中一暖,心里还生出愧疚,他让老师担心了。
郑山辞把聂言送到聂府,聂言恭敬的向郑山辞道谢后目送郑家的马车走远,自己才进了府邸。
两年未见了,郑山辞看聂言变得黑了,人也变瘦了,出海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好歹是自己的弟子与寻常人不同,郑山辞还是有些心疼聂言。
郑山辞回到家里,小平安刚从魏府回来,魏云会试没通过正伤心,小平安就去安慰好友。
小平安心中戚戚然,魏云太伤心了。以前他在书院课业没有做好也会伤心,但没有像魏云这么伤心,科考真可怕。小平安对科考有了敬畏之心。
郑山辞回到家里,小平安喝了几口热水就去睡觉了。
“你应酬得怎么样?”虞澜意问道。
“就跟聂言多说了几句,他们这一行人还是受苦了,在海上漂泊了两年,还有几个人死了,我让户部的人给他们登记发抚恤银子。”
虞澜意点头,海面上的危险来自大自然也来自未知的外邦人,虞澜意在京城见过外邦人,他还跟他们说过话,虽说牛头不对马嘴,但小时候的虞澜意也很高兴,他能叽叽喳喳跟外邦人说好一阵的话,然后被金云拖走。
郑山辞把搁在桌子上的醒酒汤喝了。
……
聂言从外邦发现的种子让武明帝十分重视,地图也让户部好好收起来,几艘大船带来的金银反而成了最不起眼的东西。郑山辞很欣赏聂言。
聂言出海的目的是把船上的货物卖出来获取金银,或是把外邦的东西带回来售卖,但他做的收集种子跟绘制地图这两件事恰恰都比金银和货物更重要。
他会在出海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上官下派的任务。
武明帝给聂言授官正五品的大理寺寺丞。
聂言:“臣领旨谢恩。”
武明帝颔首,他沉吟片刻说道:“边疆蛮夷一直掠边,把大燕的领土视为他眼中的肥肉,现今国库充盈,朕想征蛮夷,扩张大燕的疆域。”
魏首辅还有些踌躇,他猜到武明帝有想法想征蛮夷,但没想到这么快陛下就提出来了。
萧次辅闻言说道:“大燕国力强盛,可以一试。”
朝中大半的官员赞同,武将更是一半倒。只有打仗他们武将才有用武之地,才能赢得地位跟财富。
虞长行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若要征蛮夷,臣请长缨!”
武明帝跟虞长行对视一眼,两双眼睛都燃着火,这是他们年少时的约定。如今他们成家立业,少年时光不再,但他们还是想再试一试。
烈烈北风,旌旗飘飘,清霜剑戟。虞长行想让大燕的旌旗在蛮夷的王城升起。
武明帝坐在龙椅上说道:“虞爱卿为征讨蛮夷的主将,率领边疆二十万大军,兵部,户部,工部一切的事宜以征讨蛮夷为重。”
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朝臣中有人想劝说武明帝,但一看内阁四位阁臣都没有发话,再者武明帝的态度强硬,他们不敢触霉头。
同时他们心思百转在想在这场战争中有没有利益可以交换。
早朝结束后,文武百官心思复杂各自退去。
郑山辞这次先回户部给大军准备粮草,这次是给二十万大军准备攻城的粮草和兵器,其中的主将还是他的大舅哥。
户部的官员知道这层关系,不敢怠慢。
第181章 大军开拔
“仔细些,这粮草准备好了,还要准备药材去边疆。”玉风亲自盯着。
“玉大人您放心,我们知道分寸。长阳侯世子做主将,我们户部一定全力支持,保证粮草充足。”一个户部官员乐呵呵的说道。
玉风:“你明白就好。”
这准备粮草和兵器还要几日,这几日就留给将领和士兵们跟家人道别。
大燕每个月的俸禄在月中旬发,这次郑山辞写折子给内阁,让将领跟士兵的俸禄提前发。
让他们离开家之前好好的吃一顿。将士们为户部的贴心感激。
郊外大营会拨五千精兵去,郊外的兵吃的皇粮,每个士兵都会读书写字,他们的武力也很强,单独拎一个出来就能抵过军营里的先锋。
他们一直被武明帝养在郊外,这次武明帝点了五千的精兵跟着虞长行一块去边疆。虞征跟虞宇在郊外大营做偏将,他们在边疆长大,听见武明帝要征讨蛮夷,两个人都想请战。
郊外大营被挑选出来的五千精兵他们脸上都带着激动,这是一件伟事,他们若能参与其中这是多么幸运的事。而且他们一直吃着皇粮,现在报效朝廷这是应该的。
“太好了,你被选中了。”
“没被选中以后还要在郊外训练。”一个年轻的士兵沮丧的说。
这个年轻的士兵才十七岁,被将领们看好,这样的年轻的人他们还是没把他带到战场上去。通过战场获得爵位的人不再少数,但更多的人都是无名之辈,他们倒下时没人知道他们。
“等哥哥们先去边疆看过了,再带你去。”士兵们笑作一团。
郊外大将看见这些士兵难得活泼起来,这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过去了。这次一去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回来,他想让所有的士兵都回来,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奢望。
总有人再也回不来了。
下值后虞征跟虞宇两兄弟回去他们跟虞二爷说了去战场的事。
“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也想去。”虞二爷想念在战场上的日子。
虽然苦,但心里是痛快的。跟他的那些老伙计们一块杀蛮子。
“你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是歇着吧。”虞夫人没好气的说。
她说这话也有根据。虞二爷最近犯了腰疼的病,请太医来看,每七日都要按摩,扎针,还要敷药膏。刚把腰缓过来,胃又出了问题,幸好都是小毛病。
这都是年轻时落下的,虞二爷三餐不定,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根本把吃饭放在心上。
京城有药膳堂,虞夫人经常拉着虞二爷去吃药膳。
虞二爷倒也诚实,回来便说:“吃了几日,觉得胃里暖洋洋的。”
虞夫人闻言心中一动请了一位药膳厨子到家里来做饭。
此时他们吃的就是药膳,虞二爷被虞夫人训了一顿尴尬的摸了一下鼻子。
“爹不用去,我跟着一块去。长行对边疆的情况不了解,我跟着去还能给他说一些蛮夷的作战方式,而且我也想建功立业。”虞征握紧拳头。
“你去作甚,蛮夷人凶猛,你跟着你父亲在边疆也没参与过几次战争,你不许去。”虞夫人说这话就带着点贬低了,实则虞征在边疆的表现还不错。
她这么说是不想让虞征去。
“我去边疆,虞宇跟虞辽留在家里给父母尽孝。我不想一辈子都在京城里只做一个偏将。我去边疆有想扩大疆域的想法同样也有野心。”
虞二爷叫了一声好:“这才是我们武将家的好儿子!虞征要去就让他去吧。”
崔哥儿:“……”
虞宇蠢蠢欲动。
卫哥儿拉了一下虞宇,虞征觉察到弟弟的心思瞪了他一眼。
虞宇只好憋住不说话。
虞夫人还想说什么,虞二爷说道:“让他去吧,不然一辈子都悔恨。虞征你要去也成,在人情世故上这些事你就交给长行,你没有他圆滑,打仗不要大开大合,要小心谨慎。你的命是命,手底下的兵也有父母妻儿,你做将领的要最大程度保住他们的命。”虞二爷循循善诱。
虞征点头:“父亲我知道了。”
虞夫人叹气。
等晚膳用完虞征就去书房写请战折子,虞征在一旁写折子,虞宇敲了一下门就大大咧咧的进来了。
虞征写折子没理他。
虞宇站在一旁等虞征写完,虞征把奏折放在桌子上晾墨。
“哥。”虞宇喊了一声。
“干什么要吃糖么”虞征看向弟弟。
虞宇有点委屈,他在外还是一个成熟将领,在虞征面前就像是一个小孩。
“我……”虞宇想说话。
“不必说了。”虞征了解弟弟,知道虞宇想说什么话,他的语气顿了顿说道:“我是长兄,我们虞家跟边疆的蛮夷斗了这么多年,先辈的血撒在边疆的土地上都有几尺深了。我们在边疆得到了荣誉,世袭的爵位,边疆士兵的信任,这次我必须要去。这次去可能就是去做了结的,若是这次成功我们也对得起先辈,若这次不成功,我对不起崔哥儿跟虞光,你就替哥哥照顾他们。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崔哥儿。”
虞征苦笑一声:“他本来就是地方大族的嫡哥儿,嫁给我后就跟着我一块去边疆了,这些年太委屈他了。现今我又要去边疆,不知归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我可能是大燕的英雄,却不是他的英雄。”
崔哥儿在用晚膳时听见虞征的话,心思复杂,捏着筷子一点饭都吃不下。虞光知道这时候他不应该说话,所以沉默无言。
父亲要做什么决定,虞光没有权利是干涉。因为父亲也是一个自由的人,父亲想去边疆一定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了,虞光敬佩父亲。
心里却还是有些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