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辞自己都没什么的。”虞澜意顶嘴,把目光投向郑山辞。
“没事的,岳父,就是一点小事。澜意爱吃鱼,我在家也给他挑刺。”郑山辞笑着解释,还是护着虞澜意。
长阳侯面上不满,实则心里很受用,“你就惯着他吧。”
虞澜意冲着长阳侯做鬼脸。
虞夫郎扯了一下长阳侯,“小两口吃饭都没说甚,你又去多管闲事,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长阳侯:“……”
长阳侯不说话了,安哥儿习惯了这里的氛围倒也很轻松。安信侯府邸是有几个妾室的,只是都没有孩子。安信侯府只他跟哥哥两个孩子在,这样他才在侯府里受尽了宠爱。
……
长阳侯府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吃饭,盘龙殿的气氛却是有些压抑。武明帝用手指点了一下谢承写上来的文章,简直是狗屁不通。
“谁教你的?”
这就罢了,他出的题对他们而言是有难度。文武平衡这个题目是武明帝给两位皇子的,只不过是借蒋詹事的手过一遍。
谢澹才八岁,他写的,武明帝看一眼就很嫌弃。
谢承的他倒是看得仔细一些,刚开始瞧见几个词语,武明帝心中狂跳。
第124章 帝王
六部跟内阁的设立、边疆、司礼监、科举。武明帝看见这几个词,唇角抽了抽,黑眸微亮,俊美的脸上有几分神经质。他在这个年纪可不知道从这几个角度来看待文武平衡。
武明帝并非是嫡长子,他是庶出的皇子,自己凭借才学跟手段闯出来的,让老皇帝在诸多皇子中选中成为太子,这样的他在对待皇子的教育时才会十分的苛刻。
他看了谢承的文章涌现一阵狂喜,正当他继续往下看时,他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难看起来,俊美的脸上有些扭曲。
狗尾续貂???
武明帝惊涛骇浪的心立马平静如大海,他翻看谢承后面的文章,试图在里面找出一点精妙的痕迹,没有,都是牵强附会。
看了这篇文章比看谢澹的那篇文章还让武明帝难受。
谢承听见武明帝问他,他心想郑山辞没有告知姓名,想来也不想被父皇知道。他便沉静的说,“儿臣自己琢磨的。”
武明帝怒急反笑,“呵。”
他不说话,盘龙殿的气氛压抑,冯德在一旁都不敢抬头,只在心里祈求佛祖,让小祖宗别跟陛下对着干。
武明帝喜怒无常,他问道,“你自己瞎琢磨的,你给朕说说设置六部是为了什么?”
谢承看过书,他还是思忖片刻,斟酌字句回道,“是为了让六部分类做事,帮着管理朝廷。”
武明帝:“内阁。”
谢承:“是帮父皇批改奏折。”
内阁大学士拥有票拟权。内外奏折先由内阁看过,写出他们的建议而后用小票条贴在上面,皇帝批改奏折时就会参考他们的意见,皇帝仔细看过后就会用朱笔批阅,这就是批红。司礼监是用来限制内阁的,有昏庸的皇帝偷懒会让太监乱政。实则太监比大臣脆弱多了,太监的荣辱皆系于皇帝的恩宠,没有子孙后代,翻不起什么风浪。大臣就不一样了,自古以来,若是皇帝无缘无故处置了一个臣子就会担上昏君的名头,再加上几个言官要死谏,这名声彻底就臭了。
武明帝冷笑,说来这是家天下,要是不顾名声这些朝臣也没辙,皇帝就是天下之主,真正的真龙天子。
他睨看向自己的嫡长子,没去管御桌上的奏折,神色恹恹,“所有人都出去,谢承留下。”
冯德等人福身,一群人全走出了宫殿。宫殿里只剩下天底下最有权势的皇家父子两人。武明帝看向谢承,他问他几句话。
谢承后背有些湿意,认真的回答武明帝。
武明帝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过来。”
谢承已经是十三岁的人了,他早就见识到了武明帝的脾气,在谢承眼里,他的父皇就像是真正的天下之主,嬉笑怒骂肆意妄为,但在朝中大事上决不会含糊。他待他们很严苛,但谢承仍然对武明帝有孺慕之情。
“朕教你。”
……
冯德带着一群宫人离开,在宫殿外听不见什么动静。冯德心里还担惊,他心里怕得厉害。怕武明帝打大皇子。
“你去坤宁宫把这件事告诉给王凤君。”冯德让小太监去传信。
没过半晌,王凤君就来了。他带来了一盒糕点,提着过来。
宫人们忙不迭见礼。
“起来吧,承儿进去多久了?”
“有一炷香的时辰了。”冯德说道。
王凤君让侍从把食盒塞到冯德手里,“我就不就去了,你等会跟陛下说我来过就好了。都进去一炷香的时辰了,宫殿外没甚动静,估计是没出什么问题,”
冯德恭敬的应声。
“你的心是好的,但陛下做事有分寸。”王凤君唇角含笑,让人给冯德银子,“陛下虽说不会对承儿怎么样,以后出这样的事还是要说一声,不然我心里总担心。”
冯德接下银子,他抬起头王凤君已经离开了。王凤君比先凤君聪明多了,冯德都是打起十分小心的跟王凤君说话。
“殿下,您本来就知道陛下不会对大殿下做甚,为何还要跑一趟。”侍从回到宫殿给王凤君解披风,当时他都已经上床准备睡了。
“了解陛下是一回事,我还是要去看看。万一出了什么事,陛下自己也要后悔。”
皇宫都是武明帝的眼线,冯德派人来找他,这事过后武明帝会知晓,冯德这老东西是人精。
王凤君睡下,他在睡梦中察觉到有人爬上床了,他喊了一声陛下,武明帝嗯一声,搂着他睡觉。
王凤君还以为今晚武明帝会一个人在盘龙殿安寝,没想到来坤宁宫里。武明帝捏了捏王凤君腰侧上的肉,他只捏了几下没做甚。
冬天要来了,武明帝是练过武的身子,热气腾腾的,像是大火炉一样。王凤君立马就缠上武明帝,把自己依附在他身上,像是菟丝花依附着凶猛的老虎。武明帝把人更贴近自己。
撬开他的嘴巴,去哥儿的口腔里霸道的扫荡。
……
郑山辞去纺织坊看了,贾承望已经把染布师傅找来了,郑山辞写了染料的比例,跟着染布师傅商量怎么染出漂亮的颜色。
染布师傅没想到郑山辞这么平易近人,他听见郑山辞的说法觉得新鲜,跟着郑山辞交流一些话。
“我们要面对的受众不是年轻的哥儿跟姐儿,还要男子。这样的话一些沉闷的颜色就不会做了。等年前户部要给各部准备布料的时,再染一些布料,这样的布料可以送给官员的长辈穿。余下的就是把染料调淡一些,这个粉色就很好看。”
郑山辞对染料不精通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想了,晚上找老婆问问京城的哥儿跟姐儿喜欢穿什么颜色的。
“郑大人那我先调染料,今天就不染布了。”染布师傅问道。
“对,以前这样的料子已经够多了,把染料调整好了再染布。不然染出来的布只能堆积在库房里积压。”
染布师傅点点头,他到纺织坊里干活,自是知道郑山辞给他说的话不能到外边去传,不然全家老小都要遭殃,这方面他的嘴很严。
郑山辞把染布的事交代清楚,他去制瓷坊看见一批白瓷满意的点点头,“先卖白瓷,你有熟悉的画师么?”
刘管事摇头,“之前的画师都是从宫廷画师里挑选的,现在被郑大人辞了。我只知道管人,对这方面也不精通。”
皇宫的宫廷画师可以由官员推荐,然后经过宫廷的审查后进入皇宫;还可以是内推,宫廷画师的子侄或是徒弟,经过一定的流程后可以成为宫廷画师;还有就是皇宫培养的和民间自荐。
朝中的宫廷画师很多,郑山辞想选两三个人来纺织坊跟制瓷坊设计花色,其余的他们还是宫廷画师,这相当于是他们能赚外快。
郑山辞想好了就让小吏给他引路去找人。
宫廷画师有男有女,也有哥儿。管事的嬷嬷知道是户部郎中后待他还算热情。
“原来是郑大人,这里的画师多,郑大人有什么要求可以先给我说了,我给大人推荐。”
郑山辞没甚要求,他想了想要擅长画花跟人的,或者说是山水。
嬷嬷很快就把人找过来了,拢共有八个人,他们都带了自己画的样式过来。宫廷画师比起民间画师来说地位高一些,但在月例方面不是很多,所以给纺织坊和制瓷坊画花色赚钱,画师们大多都感兴趣。
郑山辞把花色看了几个,他挑了一个女画师,还有一个男画师。女画师的花色画得好,男画师画的花有生命力。只是他们都没什么新意,这还要另外再想法子。
郑山辞说道,“就他们两个人吧。”
“郑大人慢走。”嬷嬷笑着说。
郑山辞把他们带回去交给贾承望跟刘管事,“让他们想花色,有好的花色就用上去,越有新意赏银越多。”
两个管事应下。
把事情交代下去,郑山辞暂时松了一口气回到户部继续看田册。有几个官员瞧见郑山辞喊了一声郑大人,自打郑山辞把在纺织坊跟胡管事牵扯上的官员交给刑部后,这些下属对他还有几分畏惧起来。
郑山辞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他把文书批了一些,很快就批完了。在户部这么久了,他对处理文书已经是得心应手。
趁着没人过来,郑山辞偷偷的锻炼了一下。
晌午去膳堂吃饭时,梅淮就把自己整理出来的笔记跟自己在书籍上做的笔记拿给郑山辞,“郑兄,听了你的话,我回去整理了一阵,这大概就是能拿出手的。”
梅淮还挑选了一下,看哪些笔记字写得漂亮一些才交给郑山辞。
“多谢梅兄。”郑山辞没想到梅淮的速度这般快,心中喜悦的道谢。
萧高阳跟姜兰礼把自己的笔记翻出来的就是还没选好该给郑山辞哪本笔记,他们说等休沐之后就拿给郑山辞。
明日休沐了,郑山辞想到这里心里轻快起来。
他回到户部睡两刻钟,他到藏书楼去看书。自打谢承问他如何平衡文武后,他又忙着户部铺子的事已经有许久没有过来了。
他没有看见谢承,当下松口气。
郑山辞自己拿了一本书看,他渐渐的看进去。一个人站在他身边,郑山辞察觉到有人站在他身边,他一瞥看见明黄色的衣袍,上面还绣了龙,他这一眼瞥见的正好是衣袍上真龙的眼睛。
郑山辞:“……”
他刚开始有猜测过谢承的身份,他猜测谢承是伴读之类的,虽说也猜想过是皇子但只是留了一个心眼,没敢胆子那么大猜谢承是皇子。
结果谢承问他文武平衡,这样郑山辞就不能装聋作哑了。就算是皇子伴读也不会对旁人问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可能就是皇子了。
皇宫中有两位皇子,只有大殿下谢承的年纪符合。
郑山辞口中发苦,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他就该谢承向他请教时做一个哑巴。
郑山辞强作镇定,他向武明帝见礼。
君臣第一次在私下面对面的见面。
“郑爱卿起来吧。”武明帝拨动了一下手指上的白虎戒。
“多谢陛下。”
“抬起头来。”武明帝威严的声音带着低沉,他的语气冷淡。
郑山辞就这样瞧见了武明帝的脸。那是一张年轻俊美的脸,宸宁之貌,鬓若刀裁。他微微一笑,郑山辞感到角剑拔弩,以汤沃沸。龙袍仿佛天生就应该穿在他身上。